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读后感1000字

2021-04-06 00:01: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读后感1000字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是一本由倪倪 著 / 霍城 摄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精选点评:

  ●独立日系列里美和水均衡的一本,家装系列中还比较有诚意的采编。家里有趣的人才可能有有趣的灵魂,越来越这么觉得。

  ●樣板選得還不錯。

  ●有启发

  ●21家近距离观察,家庭各型各款——Core,LGBT,单身狗等所在都有,几乎唯有猫咪是共同特点。家装风格多为反复、华丽、跳tone的Rococo基调,再根据个性口味将vintage,IKEA,MUJI,Bauhaus,Loft等调料酌情调减。炫目书页之背后,可窥一斑一线城市年轻人的流行趋势。生活书局首印15000册,真大手笔也。Bug 2处:P71,图中地板为蓝色,而非文中所言之黑色;P249,南京第一高楼目前为紫峰大厦,而非德基广场。LBNL,感谢生活书局赠书。

  ●有多少家就有多少故事,某种意义上,“家居”是“独立日”系列的题眼,在这里看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独立的生活态度。这里有很多美好的家与生活,有更多的人间烟火,爱生活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这事关乎态度,物质条件是其次的,所以,希望从这本书开始,你能有一个新的愿意对朋友敞开的“家”~

  ●失望。买的时候就觉得很有可能后悔,果然后悔了。多数家并没有觉得很好,比较喜欢庄雅婷和耀宇家。

  ●是有钱人儿的家!

  ●真正的家居装修不在于多有艺术气息,而是体现了个人标签和生活的印记,里面的房屋主人大多是从事文化相关工作的,提供了很好的家装参考。此书最棒的是给人一种决心:要好好经营生活啊!

  ●睡前读了读 每天一篇感觉不错 写的轻快,拍的很唯美

  ●好羡慕这么有情调的家,家有欠爪的猫咪,别说摆设了,书架里的书、床头柜的首饰架、贴在墙上的照片都不能幸免……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读后感(一):去过彼此的家就是朋友间最为亲密的标志了

  这本书是讲家居装修的。书中精选了22个不同职业人群的家居生活照片,旨在倡导一种有品质,有情调,有质感的家居生活。 卧室,是最体现生活的地方,一个家的装修,不仅折射出了主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还有他的风格,品位,以及对人和事物的态度。 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社交方式中,如果说朋友圈点赞是人际交往中最远的距离,那么,去过彼此的家就是朋友间最为亲密的标志了。 确实是这样,仔细想想,愿意去朋友家玩就代表了两个人的感情不一般,小时候,经常去小伙伴家中过夜,两个人睡一张床上,穿小伙伴的睡衣,很开心,也很满足。大了,已经没有这样的经历了。 看了这么多张家居照片,感觉有品位的生活还是需要留白的,屋子不能填太满,要有足够的空余空间给人想象,还有绿植,装饰画,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布艺不要太花,纯色的给人感觉比较高大上,小清新有点上不了台面,不太耐看。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读后感(二):[2021-21] 我能去你家看看吗

  

家是一个人的横截面,生活方式、习惯风格、品味性格,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书里有22个家,不同地点不同职业不同风格,有繁复的有简洁的,谈收纳谈软装,但把这个当家居指南就过于笼统简单了,这本书更像一本家居杂志,把好看的有特色的家展示出来,对的,很像杂志。之前逛豆瓣的书桌小组很是起劲,和这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这本书的时候种草了空气凤梨,鉴于过往养死了很多多肉,还是选择生命力顽强的绿植吧,当家里有绿植,感觉很有生命力,房间的调调都不一样了,房子里的东西是慢慢添置的,就像生活的痕迹,陪了自己五六年到现在已经很棒棒的大书桌,还有各种旅行的明信片和拍的好看的照片,香薰蜡烛和托盘,鲜花和小鱼,生活很累,所以给自己加一点甜。

以前有一句话很触动我: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和这本书的序言如出一辙,无论房子是谁的,家都是自己的。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读后感(三):有趣的灵魂各不相同°

  ——评《我能去你家看看吗?》

  文/蓦烟如雪

  这是我看的第四本“独立日”丛书,从第一本魏小河的书评到田螺姑娘陈宇慧的《日出之食》还有木卫二的影评,直至现在的《我能去你家看看吗?》

  前几天在微博看到了一个八万一天的四季酒店,当时对里面的设施和园林设计。看到啧啧称奇!但看到《我能去你家看看吗?》后,我常常觉得小地方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如同之前看的《小家,越住越大》是有异曲同工的味道。

  品质和价值,往往是一体的,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把自己家收拾得不仅仅是干净,还有品味在里面。

  这本书里采访里22位知名或不知名的生活之家,在书里真实还原了他们所生活居住的地方,不仅仅从家居的搭配还有整洁程度,最重要是美感,都一一从文字和图片中呈现,小小的一个环境,能看出居住者的风格、习惯、性格甚至对待家人和朋友的态度。

  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一个与自己独处时,他们愿意用哪种方式让自己过得惬意且舒服。

  家是每一个人投射在有限空间中最真实的影像,或整齐干净或凌乱邋遢……家的意义很难概括,就像有很多因素,比如地域,气候,社会文化,阶层甚至人种,然后那些设计,功能风格可能更像是附加的价值。

  其实很对设计的元素,并非是住宅者的本意,多数是附加,所谓的品味,可能更需要自己去添置,才能突出住宅者的巧思。

  在《老友记》里的开间生活这篇,居住不到一年的Amos,房子给我感觉很温暖,尤其是房东的品味我也喜欢,她有点很好,就是克制自己的物欲,不会随意添置,这样既不会画蛇添足,又给自己不会添加不必要的麻烦。

  书里秋微的家和李孟夏的家,让我觉得尤为出挑,前者是色系大胆,后者是繁复得无以复加!

  秋微的家里那面鲜红的墙壁令我印象深刻,这种让人一眼就记住的颜色颇为大胆,而她家的另一间禅房又颇为严肃,给我一种从夏到冬的直观感,她说:“我家是个水瓶座,热闹的时候相当投入,冷静的时候迅速冷静,它能互相切换,有清楚的界限,且互不干扰,独立而温暖。”说真的,这种切换式的居室,我蛮喜欢,不沉闷,有出新。

  小韩的家与哈布的家很类似,就是有年龄的味道,很自在。

  其实书里最让我意外的是老郭的家,如果让我选择去谁家做客,我会选老郭,因为很“人气”,也可能是被那些糕点诱惑了……

  其实在前面就说了李孟夏的家很独特,就是很难找到另一个这样眼花缭乱的家,但又特别与众不同,大胆的色彩组合,让整个家变得很混搭,时而复古时而现代,让你看花了眼!

  千人千面,有趣的灵魂确实万里挑一,如果一本书里都是一种味道可能看不尤为沉闷,而这本书里,每一篇都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我最为认同的还是一点小欲望让家更美,一点小克制让家更高级!

  这不能说是多高级的家,但确实都是有意思的住所!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读后感(四):读书记——继续精简

七八月刚刚折腾完,当时的手边指导书是《极简生活》。书架上也有《小家越住越大》一二三全套。(李小铎很喜欢这套书,已经读完N遍)。但因为感触装在四年前已经做完,于我当时无甚指导意义。而自诩为“极简者”,拿着《极简生活》这本书,我开始咸鱼购物,并购入一套桌椅,所作的文字记录,是目前点击最高的豆瓣日记。

家里附近开了一家国图书店。旧书送过去,作价二折。再借书出来读,每天2毛钱。《极简生活》、《日日100》就是这样读完。前者在家存放阅读太久,花费12元。超过一定天数,就是4毛钱每天。12元和2毛钱比起,好多啊,肉痛。自此后,再借书出来读就很快。《日日100》1块八读完。一块八毛钱读完一本书,让我很有自得感,便宜啊!又看完一本书,像一块八毛钱买了一本书那么高兴。

我读书很快。《日日100》以两天的零碎时间即可读完。但因为想读给李小铎听,所以用时较久。后来发现自己对这类书感观平平,再加上小学生时间更加零碎。于是作罢,索性还了。还完后,李小铎有一天晚上还要问起这本书,我告诉还掉了,他还问为什么。哪天再去书店看吧。

还时,原计划再借两本,分别是高村光《山中四季》、松《恋物》。但《山中四季》是塑封新书,不忍心拆开,于是未借。在等中间隙,看到《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有插图、文字的家居书一本,很有兴趣,且没准李小铎也很喜欢。于是借出的是《恋物》与这本。

很快翻完。三星,还行。但有一星是打给作者的辛苦奔波。作者选取了十户人家,与人沟通、上门、拍照、文字,才得以成书。每户人家的特点、要点之处,铺陈文字,加以详述。虽然我更喜欢文字,但也不得不承认,书中每户的格局、图片,这些更直观的资料,相对较少。作为家居设计书,不够专业。作为一本软装指南,又没有商品详单,且因各户风格不同,略显庞杂。

或许,作者也没想太多,只不过是把自己认为好看的、好用的家居展现出来而已。那这样也不错。让人知晓除了高冷灰、日式MUJI、大白墙、北欧风、通顶白柜外,还有更多其它炫丽多彩的搭配,与居住者的职业、审美有关。

但我还是喜欢简单白。因为没有专业性,所以采取最简单的白色与木色,不出彩,亦不会出错。但不禁要问:这真的是我喜欢的么?还是时下的广告、如好好住、大趋势所耳濡目染的结果 ,而非是我内心真正喜欢的?可是让我选择杂乱、多彩、繁多的装饰,还是不行,会头晕。于是还是老老实实的用简简单单的白色与木色吧。

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二十年后再看?笑。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大的审美与趋势而独立存在,就先这样吧。

还想一个书桌,80*40即可。但又想李小铎和我在同一个书桌上,于是还没有定稿。在咸鱼上看到一张木墨,原价一半,尺寸120*40,因需要自提,还未下手。家里东西已经精简大半,粗估大概有三分之二被移走。小家略显宽阔,但仔细盘点,还是会有一些用不到的东西。所以控制进入家里的物品的数量与质感。

家里的东西,要么是美的,要么是有用的,甚至美丽要在前面,否则宁可等待 —— 《极简生活》

看完全书,很遗憾没有商品清单。第一户的白色小桌子,尺寸可能合适我家,看着像宜家款,但没有见过,真遗憾。另外,书中的植物购买清单不错,摘抄在这里,用作后面的购买指南。大概这是这本书对我有益处的两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