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妆传奇》读后感精选
《彩妆传奇》是一本由[英] 丽莎·埃尔德里奇(Lisa Eldridge)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彩妆传奇》读后感(一):化妆背后的文化史
化妆是一部文化史。
涂脂抹粉是女人才干的事儿?不不不。在古战场上,很多民族与地区的男儿都会使用颜料,凸显对部落的忠诚,或是恐吓敌人。比如古代不列颠人奔赴战场前会用菘蓝叶子制成的染料画一张阿凡达色的蓝脸。经典电影《勇敢的心》里的威廉·华莱士的造型便是这样。
《彩妆传奇》读后感(二):女人为何钟爱口红
口红之于女人,就如汽车之于男人,香车美女,烈焰红唇,大抵便是一幕难以忘怀的广告场景。女人对口红的热爱,甚至达到了某种痴狂的境地,甚至在经济萧条之时,姑娘们对于口红的购买欲望不降反升,作为爱美生命中廉价的治愈,成就了所谓“口红效应”。
《彩妆传奇》读后感(三):你知道的化妆品牌,背后不被人知道的历史
女人自古以来都是爱美的,古人想要变美,可是要付出生命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女性们就知道用朱砂在自己的脸上增添一抹迷人的红色。作为红色硫化汞衍生品的朱砂长期会产生毒副作用,即便如此,在美的名义下,女人们总少不了用着“毒物”淡妆浓抹。
《彩妆传奇》读后感(四):化妆的故事: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脚步
如果提起玛丽莲·梦露,你一定会想起她金发碧眼,红唇细眉,开怀大笑的样子来,毫无疑问她是美国黄金年代好莱坞完美典范的标志。如果提起加拿大摇滚歌手艾薇儿,你一定会想起她那浓烈的烟熏妆,叛逆不羁的形象来,她代表了新世纪交替转型,以及新生摇滚音乐一代的年轻燥热。再到美国乐坛天后Lady Gaga,她惊艳的装扮和妆容总是让人惊叹现代彩妆与服装的艺术性,以及现代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格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人的修容史,也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社会变迁史。
《彩妆传奇》读后感(五):一些notes
1. 如今听上去高端的雅诗兰黛等品牌创始人改过名字,编造过家庭出身,品牌取名是为了听上去更贵族更上流阶层。
2. 赫莲娜深知女人只卖贵的,所以定价奇高,但坐拥大批粉丝。
3. 抓住女人“害怕衰老”“年龄焦虑”“以美色侍人”的心理打广告效果奇佳。
4. 战争时期男人上战场,女人进入社会工作,尝到了拥有社会身份和经济独立的甜头。可以说战争是推进社会变革的一部分。
5. 照明技术、平面媒体、电视传媒等技术发展也推进了时尚产业的发展与普及。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多信息。information is everything.
6. 女明星在电视媒体上的出现,给了女性观众“我原来可以这样”的自我选择。having choices is having freedom.
7. 社会宽容(文明)度和彩妆宽容度成正比。可以化妆,也可以素颜,it is our choice.
《彩妆传奇》读后感(六):趣读彩妆发展史
作者以化妆师的出身,对彩妆的发展进行了浅显易懂又不失乐趣的讲解。彩妆的发展可以说是女性的解放,社会多元化及包容度的提升的一种最表观而直接的体现。相较于之前的人们不是被“社会道德观”禁锢,就是承受着有毒害化妆品的侵蚀,如今我们能用上具有相当安全性、种类繁多的化妆品,整个彩妆行业达到空前繁荣的盛世,社会的进步及思想的开化通过“彩妆”这个小物件如此清晰而又以贴近生活的展现在眼前。
作者最后的一席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个人希望能出现素颜日,让世界在那几天接受我本来的面貌,而在其他时间则命令自己用烈焰红唇来抵御世界的残酷”。这让我想起了电影狼狈中的那句“不是坚强使我变美,而是变得美丽让我坚强”。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每天起早化妆,也有这层原因在里面。化妆已不再是简单的使人变美,而是赋予人自信力量的魔法,让内心强大的武器。但就我个人而言,化妆带来的力量也可以是自发的,那种看着镜中自己变美一刻的喜悦不是由别人的赞美引起,而是一种自我认同。
另外,作者本身的儒雅气质体现在字里行间,在介绍彩妆这种本身带着“肤浅”性质的东西时,不流俗气。即使说到赫莲娜、雅顿和露华浓创始人间的勾心斗角和那些“摆不上台面”的手段时,也是带着历史观察者的眼镜,平和又生动的科普着那个年代传奇。
《彩妆传奇》读后感(七):了解品质内涵 找到真正取悦自己的意义
自己收到的最贵的化妆品礼物是读研时,同学在我过生日时送的一款香奈儿柔光粉饼。当时觉的,不过是黑黑的壳子香香的粉,和百十来块的地摊货又有什么区别呢。
用在脸上之后才能明白。那种区别是难以言喻的。粉质细腻均匀,和脸颊很好的贴合,完美的遮盖了痘痘粉刺和粗大的毛孔,怎么形容呢,就是看上去,像是用美颜相机自动磨皮了一样。那些平价粉饼,底霜如果涂不好,立马起泥。而这个粉饼却能很好的包容你的底霜缺憾。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用了这600多块的粉饼之后,感觉自己的脸上开始放光了。出去见人的时候,不自觉的开始微笑,嘴角上扬,衣服也开始刻意去搭配,什么颜色适合,什么款式显瘦,不洗澡出门都觉得对不起这抹一次好几十块人民币的粉。整个人干净,敞亮,自信。待人接物如脚下踩轮,虎虎生风。甚至有的人见到神采奕奕的自己忍不住好奇:嘿,我说,你是谈恋爱了吗?
而这一切,也不过是因为用了一盒好的粉饼而已。
所以说,别说大牌无用,大牌奢侈什么的。只要有能力,还是要配置一些高于自己期待的物品,这样自己的生活才会处处高于期待。
之所以一直期待《彩妆传奇》这本书,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那些大牌缔造者是一把生活的好手。能把一个品牌打造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对象,百年来经久不衰,必然有其难以望其项背之处。同时也想从这本书里找到真正取悦自己的意义。买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太令人惊讶了。简直就是超出期待。
首先从装帧设计上来说。
个人是一个设计控,所以一直对设计上出彩的物品情有独钟。而全书是用铜版纸彩色印刷,印刷清晰,图片鲜艳,各种大牌化妆品仿佛是3d打印出来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很多早已绝版的品牌形象也被很好的诠释,分外让人觉得珍惜。因为复古,好几次都被我用来拍照片发朋友圈装逼哈哈哈。
《彩妆传奇》读后感(八):为美经营
这本书采用了一种客观的方式提纲挈领的讲述了彩妆的发展历史,其中囊括了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经营,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人物。
与其说它介绍的是彩妆,不如说它讲述的是对美的追求。
在文明的早期,人便有意识的通过人为的修饰来使自己的面孔达到当时社会对美的标准。书的第一个部分就是按照颜色区分来讲不同地区古人对自己面孔的装饰。这种划分非常清晰,并同时突出了色彩的不同意涵。
而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更加便利了人对美的追求,同时美的标准似乎变换的更快。第二个部分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按照彩妆产业来进行讲述。
从彩妆的工具到经营彩妆的公司巨头,中间间杂这一些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时尚偶像。我喜欢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犀利,彩妆本身是一种营销产业,所谓的时尚风潮其实收到了营销手段的巨大影响。
彩妆的历史几乎完全成功的说服我,美是需要经营的。但同时美也是多样的,它可以以不同形式被表现。现代彩妆事业几乎就是在这种追求和经营中建立的。
从演员和特殊从业者的专用品到每个女人都可以放在手包里的必需品,彩妆的意义的改变似乎也从某个侧面也表达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对美的看法。
最初彩妆是粗疏的,它的精细化发展是阶段性的。从以发色为区分标准,由个人气质和特质决定,女人在这其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在书中所例举的,对彩妆有重大影响的女明星中,有几位便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发色,选择与自己相适合的妆容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她们的奋斗历程都表现出一种对美的经营,她们清晰而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美究竟是什么,又要如何展现它们。
而这也是现代女性所追求的,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或是说是从古至今,人类未尝改变的对美的追求。
就像人的衣着是一种可读符号,妆容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彩妆不仅仅可以帮助人去塑造自己的形象,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的追求的外显。
就像全书在最后所说的:
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可以随意选择或者放弃红唇和烟熏妆的自由,是赋予女性权利的两种最好方式。所有人都由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希望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能从外界的审美压力解脱出来,去塑造和追求一个真正的自己,发现并认可自己的独到的美。
《彩妆传奇》读后感(九):《彩妆传奇》:小小化妆包 解密彩妆史
(文/慕灵珊)
像被打翻的颜料盘,泼墨在上帝造的面孔上,《彩妆传奇》的封面,就是这般用料大胆,颜色鲜明,强烈冲击着读者的视觉神经。
◎出自哪位大神之手
深入骨髓的热爱,让丽莎·埃尔德里奇放下化妆刷,拿起笔,将化妆品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彩妆传奇》的作者,英国化妆师丽莎·埃尔德里奇,自孩提时代就表现出对化妆品极度的着迷,十三岁立志成为顶级化妆师,而今,她终于做到了。
过去二十年间,她游走在广告、杂志、时装秀的后台,为模特和名流打造妆容;供职于资生堂、香奈儿;时任法国兰蔻的全球创意总监。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丽莎得以了解化妆品制造、推广、销售的各个环节,洞悉全球审美的差异,这种敏锐的洞察力也体现在书的字里行间。
◎它能解答什么
《彩妆传奇》的内容架构另辟蹊径,它没有采用年代顺序,而是按主题划分。
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古代化妆颜料”,以红、白、黑三色展现彩妆的诞生与演变。
永不褪色的经典红,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对胭脂和口红的不同态度;
能让肌肤透亮的白色,是古今中外的女性一直向往和追求的,而关于化学物质铅白的使用,也在朝代更迭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彩妆中的深色印记——黑,是打造完美眼妆的必备颜色。能让双眼变得炯炯有神的眼线、能让睫毛变长变浓密的睫毛膏、能让眉毛更有精气神的眉粉,每一个与眼部相关的妆容,都离不开“黑色”这一神来之笔的点缀。至于为什么是黑色,则与历史上的宗教仪式有关,书中做了详解。
第二部分“美妆产业”,侧重于研究彩妆历史,追踪当今彩妆时尚以及探寻未来彩妆科技。
此外,还罗列了化妆包里的必备品,诸如假睫毛、胭脂、口红、指甲油等,从民间偏方到世界品牌,无不一一赘叙。
每一章的末尾,会介绍三四位光芒四射、引人竞相模仿的缪斯女神,比如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没有人天生就是被人敬仰和追捧的女神,这些懂得运用彩妆装点自己容颜的女演员,同样经历了一系列尝试与纠正,才坐上女神的宝座。
《彩妆传奇》读后感(十):化妆与女孩
我想每个女孩都对化妆有非常复杂的一种情绪。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姐姐或妈妈涂口红或描眉毛,总想偷偷尝试一下,于是会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偷偷把自己化成一个花脸;慢慢长大了,开始有一些重要的场合,需要化妆,也许是学校的文艺汇演,也许是参加婚礼,在这种场合下,女孩子都会小心翼翼,怕不小心蹭掉口红或粉底,都不敢多说话或吃东西,生怕妆容被破坏;长大,就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学会化妆,口红和化妆品攒了一大堆,却永远用不完,已经习惯了每天早起半个小时打造自己的脸庞,好像没有化妆就像裸奔一样。
这本《彩妆传奇》从文化、品牌、历史上对彩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那些品牌、那些妖娆的女明星,让我们感到着迷。但是,在我看来,除了彩妆的这些历史演变,对一个女孩来说,化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太过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一个刚刚毕业一年多的女孩儿来说,化妆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奇妙的出彩点。可以这么说,妆容与女孩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这点可能是书里未曾说过的,但是我觉得还挺有意思。
日常工作的时候,我其实很少化妆。在公司,我对自己有很明确的定位,就是一个小菜鸟。的确,作为一个刚刚过了实习期的小编辑,很多时候希望自己淹没在公司的大潮当中。所以我上班穿最简单的纯色或条纹T,穿最便捷、走路声音最小的鞋子,很少用彩妆。在这个公司中,我应该是这样的角色,傻嫩无知,所以我也让自己保持这种状态。但是我会用粉底或补妆,因为我是个很容易紧张或出汗的人,尤其是在工作中更是如此,所以我会时刻保持自己面部皮肤的干爽。
正常出门的时候,我还是会涂一些口红。口红此物,实在是一种迷之存在。我从刚学化妆的时候买几十块钱的唇膏,到后来也买Dior或ysl,有段时间还买一堆原料自己做,做出来的口红也是显色、滋润非常好的,到现在我拥有的口红应该有三四十支左右吧。口红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颜色,还有滋润度、明亮度、显色度、持久度,几乎每支口红就像一件衣服,女生恨不得天天换。涂上口红的时候,总是气色会好一些。明亮的时候我喜欢用橘色系,还喜欢粉嫩的润唇膏,出门之前,随意一抿,会觉得整个人的状态好了不少。
极少的状态下,我也会全部化妆。聚会和看演出,这样的场合,人总需要显得个性一些,不希望自己被淹没,而是希望自己能显露出来,于是有个精致的妆容就是很便捷的方式。别人一眼,就能够看出你对聚会的重视程度,或你内心的精神状态,听起来实在是amazing的事情!
其实化妆,说简单就是一种审美。美,应该是人们不断的追求。现代有这么丰富的化妆产品,对女人来说,真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