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心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文心读后感100字

2022-04-02 15:17: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心读后感100字

  《文心》是一本由夏丏尊 / 叶圣陶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心》读后感(一):学习是为了改进生活

  给我最深的一章是《题目与内容》中,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在自己心中有表达欲望,有实际需要的时候能提笔作文就是作文的意义。说实话写了这么多年作文,我从没想过作文到底是为了什么,一直把它当成为了应付考试,迎合阅卷老师拿高分的一道大题。

  我们之所以学写作文,乃是为了将它混入自己的生活里,有实际需求的的时候能够自由应付。

  虽然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老师们大多只是讲解知识点,想方设法让学生去记住这些知识点。而忽视了向学生说明我们学习这些知识是要把他们容纳下去,作为我们的养料,以产出我们自己的新血肉,最终目的是在于能对生活有所改进。如果仅仅是把学会某种知识,用于在炫耀,以示自己的才学,就失去的我们学习知识的真正意义。

  自勉

  《文心》读后感(二):《文心》

  写作文一直是中学时代非常头疼的事情,高考结束后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摆脱了八百字的噩梦。哪怕已经读了研究生,每份作业的字数都是三千起,一听说某某考试需要写篇不少于八百字不少于一千字的材料作文,还是习惯性地不愿面对,浑身活跃着抗拒的细胞。

  但是写作能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

  有点后悔太晚接触这本书,提前个十年八年就好了。那时候记忆力达到巅峰,书中提到的写作技能可以有很多次练习的机会,趁早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也不至于现在想到三万字的毕业论文就露出苦大仇深的表情。

  学校多好啊,有家长老师的保护,有小姑娘可以暗恋,有坦诚相交的朋友,社会上的逢场作戏哪抵得过校园里的真情流露。

  总之,踏上工作岗位后,一定要向我的学生们推荐这本书。

  《文心》读后感(三):《文心》:学会写作就是有一天,你不需要任何的外力逼迫,不再是我要写,而是我要写

  表面上看是写给初中学生看的书,但你可能心知,你的写作水平自初中以来没有没有怎么提高过,只懂得写作是作文,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为应付他人的任务,而不懂得写作就是生活,它不属于任何他人,它就像是水,空气、阳光一样环绕在你左右,学会写作就是有一天,你不需要任何的外力逼迫,不再是我要写,而是我要写。

  这一本《文心》,是叶圣陶和夏丐尊的合著,它的最大特色在于不是一本文学理论,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明,没有清单式的写作技巧,它是一本写作故事书,几乎都是情景教学,生活活泼,寓教于乐。读完我常想:如果我在初中就遇见了这本书,如果我在初中就遇上了书中的那样语文老师,大概就不会一路在应试教育中丢失了写作的兴趣。

  可喜是现在遇见这本书也不晚,叶圣陶和夏丐尊两位老师的用心倾注,让这本书从 1934 年至今依然反复可读,成为经典。

  阅读经典需要耐心与时间,如果你想快速获取此书的精华,我给你一个简单的阅读指引:反过来读。

  全书三十二讲,前面湿货多,多是在故事、情景、对话夹杂些许显浅的写作教育,但到二十五讲之后,干货骤多,都是实打实的创作经营,例如《读书笔记》分析古人读书笔记,教你读书不苟且的方法;《修辞》一堂课,教你无须刻记修辞技巧,只需调整语言,使之恰好传达意思即可;《风格的研究》教你从古诗中拨开风格写作的迷雾。

  读到最后,你可能才会发现,所谓《文心》,它不仅是教人如何写作,也教人如何做人——写作要忠于内心,但内心要持续成长,才能写出更好的文字。

  《文心》读后感(四):读和写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习惯

  开始工作之后生活好像已经完全被营销活动填满了,对于自己的生活方面变得非常的潦草,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必须要恶补文案写作,列出一部分书单,《文心》被很多的人推荐。

  说实话,其实这书和文案没有直接的关系,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被推崇至今,还被很多的写作者列入“写作书单”里面。大多都是怀着相见恨晚的心情读完的。我当然也是。这本书解答了我之前一些懵懂的认知,重新树立了对于读书和写作的看法。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我在中学的时候从来都是爱读,不爱写的。大多数都是懒得动脑去思考问题,所以这种没有输出的读书往往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不仅读书成了消遣,而且把作文也想成只有文学工作者才需要的事情。但是本书却给我另外一种认识,读和写其实是生活和工作都必备的一项技能。就目前来看,我从学习毕业了,以为不用在去读专业性的书籍,也不用去写学术型的文章了。但是工作难免和文字沾了关系,这时候就必须去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每天要写的文案也是需要一些基本的素养才能完成。 自然,看书一向是我自认为的消遣,但是用了之前“偷懒”的法子,很多书都是走马观花。本书对于“读”和“写”的态度正是我所欠缺的。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这里的触发其实之前也都是有过的,之前看过的书里面不论是小说还是杂记,大多书选择的都是和个人的观念较为相似的,所以经常会有相似的印证,这种也是一种触发。但是渐渐的看的多了,你就会觉得很多的内容其实都是太过相似了。没有了新味。

  当然也有不能领悟的时候,当作者通过生活的经验来描写事物,而我们经验不足的时候就不能领会其中的意味。

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

  这里还要提到的一种能力就是“鉴赏”。其中说道如果我们的水平和作者的水平相差太大的时候就不能谈的上鉴赏,因为这种鉴赏要求一种“共通”,而条件就是相匹配的底蕴。

  这本书真的给我重新树立了“文心”,所以现在读书有收货的时候要求自己必须记下相应的体会。因为只“读”不“作”,收货的往往不足一半,时间久了就还回去了。只有读通之后,写下自己的理解才会真正变成自己。

  诚然,“文学着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学者的创作的态度却是人人可以采取的。”不论是工作中的写作还是生活中的习作,都该怀着端正的态度,就如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习惯。

  《文心》读后感(五):在书中找自己

  最早知道《文心》这本书,是经常看到有人引用其中的话。《文心》讲的都是语文学习的知与行,几乎把所有的国文知识都总结到了,并且将知识寓于故事中,自然生动又深入浅出。虽然被定位为中学生读物,时间也有些久远,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非常有益,成年人也适合看。

  读书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读书破万卷,则下笔如有神。而写作毫无疑问地更是离不开读书。罗曼罗兰曾说过,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其实并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书中找自己。我想听歌、读诗、看电影也是一样的道理吧。同样的作品,有的人觉得平平淡淡,有的人却感慨万千,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触也不同的缘故。这些应该都是大师笔下的“触发”吧。

  路程图就是一个平平淡淡没滋没味的流水账,而风景画就有山有水有灵气了。所以说描写比记叙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这个比喻真的好恰当。

  鼹鼠的土豆曾经把没有知情意的文章比作干巴巴地砌在地上的墙,把有触发的文章比作有门有窗可以挡风遮雨的房子。换了我,我把前者比作静止的照片,把后者比作动态视频。

  说到底,无论读书还是写作都不能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就是要有自己的感触,这一点非常重要。

  《文心》读后感(七):五日成一山,十日成一水

  这是一本两位文学大师合著的作品。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文学家、教育家都曾任国文教员,《文心》一书也是首次连载于两人共同创办的《中学生》杂志,此书曾被誉为“在国文教学上划了一个时代”。《文心》是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中学生与国学老师间的关于读写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手法向中学生传授了在国文学习中关于阅读与写作的种种知识,三十二个章节可谓是面面俱到、干货满满。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本身也是个好故事,两位老先生写本书到三分之二时做了亲家,便决定把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一对儿女。本书作毕,国人得此一本知识与精神的宝库,尘世得此一对如花美眷的姻缘,岂不妙哉!

  后悔自己太晚读到此书,也庆幸一切还没有太晚。古来的山水名画家有“五日成一山,十日成一水”的说法,阅读和写作岂不是一样的道理。阅读时若每天都能积攒一点感悟,写作时若每次都能获得一点触发,那么也算是一颗赤诚的文心在搏动间日益丰盈了。

  《文心》读后感(八):一套可执行的读书写作方法

  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学生读书写作的方法,内容详实,饶有趣味。言于此不止于此,劝学生终身学习,学堂或社会上都有各自的学法,要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在阅读和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有心,无不能触类旁通。

  【如何读】

  风格与鉴赏:要读写文章首先要了解文章有哪些风格。之后该从哪里取材,作者基于什么样的事实和背景来写;作者是什么样的品性,语言习惯如何,仔细推敲其妙处或不妥;写作习惯又有哪些,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多读多比较多推敲,学习大家读书如何鉴赏。

  朗读:读文章要注意高低,强弱,缓急和摇曳与否。

  多涉猎:学习不能有偏倚,要学会触通。“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

  【如何写】

  构造:作品应源于现实,出于时代的声音。知道要写的是什么,自己有何感想,要如何表达,即“知、情、意”,把怎样起讫、贯穿做大体规定,将自己的情感经验融于内容。

  修辞:积极或消极的修辞,要注意情境,学会辞格:明喻,借喻,拟人,重复。

  写字:不论毛笔钢笔水笔,书面表达要迅速、准确、匀整、合式。

  最重要的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大量习作,就具体的事物去输出应用,最后创作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本书通篇下来实在就是一套清晰明确可执行的读书写作方法论。

  《文心》读后感(九):《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汇总》2020-06-25更新《文心》 一览

  

老师、同学们!多写稿,多看书,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搞好环境卫生。 【鼠年】五月初五 庚子年 壬午月 己亥日 端午节 第26周星期四

《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一览合集》分三类:1.科幻思维、2.小说思维、3.文笔。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X2fE3lJhzplKgJdhTkYsQ 提取码: pqa5

祝各位粽子节快乐,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点击链接查看原图,可以看高清大图。

《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一览合集》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IdwQ3ICgdqoRB5eSIqilg 提取码: gp5w

一览图太大,所以用了微博做图藏。https://weibo.com/ztxtiandi

如果科幻是大学的一个专业?《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汇总》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0803529/

  《文心》读后感(十):好好地过了日子,才能写出好文章

  这两年来,教写作的书越来越广地流行开来。不只是学生,上了班的、生了孩的,卖房产的、做会计的都开始讲起写作的事情。写作成了一门名副其实能挣钱的手艺了,这大概和新媒体的兴起有关系,也和知识付费的趋势有关系。要知道,在以前,除了些需要写作的行业,比如编辑、记者、文员干部、广告从业者,其他还有多少人会写作呢?写作一事既不酷炫,也没有收益,写多了还会被指责是不务正业。现在,人们重视写作了,虽说是很功利的,但是并不坏,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纯粹的,认为美的东西就不能用来产生切实的价值,这话不太能经得起推敲。

  写作也是一样,而写作,泛开了讲,是和语文有关系的,想来,思考过写作之意义的人,大概对语文的意义也有所想法。这事有趣,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加上四年高等教育都没有想明白的事,搞不好能因着成人后的应用而想通。这其实和这本书的一个主题息息相关,那就是语文的价值。但是先别说这么宽泛的问题,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层一层地读。

  若想写好一篇文章,必得走习作、写作、创作的路径。先从熟悉之事开始,一点点地培养语感、积累知识,就像学书法一样,先把手腕练松。然后开始有命题地写作,写些应用的东西,信件啊,文函啊,就好比练会笔画笔顺后,开始临帖,颜体也好、欧体也罢,你得有个老师、有个方向。最后才有可能创作,才有可能挥洒自如、入木三分。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顺序的重要性,一蹴而就、一日曝十日寒,想想花不浇水就要枯死,写作能是一下就成的事吗?

  书的第二要以讲的是写作的功用,那就是,写作是生活的要素。想必很多人的意识还停留在写作是为了高考之上,这是现下教育的失败,它让我们觉得,所学都是无用之物,但这最不妥当。且不说初中生,至少,毕了业的高中生也应像书里的少年一样,知道写作应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能写评论、应用文、能培养观察和感知力、能表情达意,甚或能籍此生活。

  认为语文无用的人第一没有认识到语文是一门来自生活的学科,写作也是如此。你读的书和文章哪一样说的不是生活中的事?或者以生活中的事为蓝本呢?你写出来的文章,哪样不是有感而发呢?更别说,自古,人们就喜欢拿活生生的事物来表达情感了。很多人的语文学习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便停止了,殊不知这是最浪费的一种做法。学生在学校里学了技能,是为了在生活中用上它。语文是和每天的说话、看字息息相关的事情。知道文章优劣如何区分,便能在日常所看之物中寻得珍宝;知道真假逻辑如何辨别,自然能从繁杂的材料中提炼精华、不被人骗。生活既是语文的来源,更是语文应用之所在。

  要把写作的基础知识写得既准确又有趣是很难的,像《文心》这样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这本书是学界打入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合力完成的,两位先生的学识自是不用说的,更值得惊叹的是,这书写得亲切。这本书写在一个独特的背景之下,国家危难、匹夫有责之心跃然纸上,居家则思国危,在外则忧亲惧,虽然没有过多的渲染,但是那种危巢之下的奋进、同侪之间的相助令人动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文心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