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锦集

2021-04-20 00:58: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锦集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是一本由[法]弗雷德里克•方热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一):跟自己和解

  本书结构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二):一本让心灵更自由的书

  “如果我们察觉自己的意愿,在我们觉得应该拒绝时拒绝,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会离我们而去。这些人与他人维持着一种占有关系。他们把拒绝视为对关系的排斥。因此,他们会为偶尔的一次拒绝感到受伤,一次拒绝在他们的眼里成了天大的事情。这些人并不尊重我们,也不尊重我们的意愿。”

  读完这段话我才突然明白,因拒绝而产生的裂痕,不是我的错。不用因此感到愧疚。如果我是那位提出要求的人,我也要做好别人拒绝你的心理准备。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三):《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每个人都有内心的想法,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或无心的言语而心烦气躁,学会慢慢的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要一味地苛求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须知自己也是人,也会有七情六欲的缺陷,而非圣贤,孰能无过,给自己少点自我批评,多点自我肯定,远离负面情绪的影响,才能尽我所能的释放生命的光彩。

  每个人都有内心的想法,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或无心的言语而心烦气躁,学会慢慢的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要一味地苛求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须知自己也是人,也会有七情六欲的缺陷,而非圣贤,孰能无过,给自己少点自我批评,多点自我肯定,远离负面情绪的影响,才能尽我所能的释放生命的光彩。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四):打三星的心理书

  直接上图比较清晰可见…

  思考是大脑存在的意义,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就缺少了那个为什么?

  大多数人,已经不会思考了。

  除了整天被灌输无用的信息,难以拥有自我整合的能力,对于过去曾经,也置若罔闻。

  这是多可怕的现象,直到死去的那一刻,依旧对世界充满无知,我们活着的意义似乎渺小的连一个波浪都没有卷起。

  比起一次沉重 的宣读,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是最不堪的。

  内心充满恶,猜想。纯真无邪的心也丧失了。人性,终究不敢去深窥,太利己主义了。

  为了凑满140个字…………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五):看清认知与现实的错位

  近年来有一种很流行的提法,叫做“与自己和解”,本书的核心内容与之类似。 作者认为完美主义者的痛苦来源于自身内心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断提醒我们:你做的不够好,你一事无成......这个声音之所以挥之不去,是由于我们强加于自身所谓“人生准则”的严苛要求。

  为了找到完美主义带来的负面情绪的缓解办法,我们可以对每一种“内心的声音”进行认知概念化分析。

  若做到不让我们内心的声音影响我们的客观判断,我们将会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人生。

  如果因为过度保护自己而退缩,我们会堕入焦虑的深渊。这是由于这种焦虑无法帮助我们实现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情。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六):《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4月第9本。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方热 周行 译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6年5月第1版

  阐述完美主义的人生准则背后隐藏着的童年创伤和不自信,由此带来的自我苛求才导致了生活中心理焦虑问题。而作为硬币的两面,完美主义既是美德,促进了人的社会价值及成功,但也带来了心理痛苦。因此心理治疗的目标不是消除一切负面心理,而是“少一点消极”。当人们可以将认知概念化,倾听内心的声音并与之对话,即可自行发现某些认知错误带来的心理问题恶性循环。由此,渐渐练习并掌控如何摆脱错误的无条件认知,解放心灵的痛苦。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七):嘿,不要怕--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书评

  刚刚在想,我心中那个处处苛求着我的怪物,其实是一个受伤的小孩,就像好多电影的终极大BOSS,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有时候就是一个小孩,也许是身体长不大的高龄小孩,也许就是一个低龄的小孩,也许她只有三岁,也许大一点点,在那年被丢下的那个小孩,并不是什么奇形怪状的试图吞噬我的怪物,只是一个害怕再次被伤害的小女孩,边自己抚摸着伤口,边对我苛责严厉,仿佛那是不用受伤的唯一方式,用一个小孩的方式,只要我表现的好好的乖乖的,父母就不会吵架了,姥姥就不会偷偷掉眼泪了,大家都会对我笑了。在一个大人的身体里,住着的那个受伤的小孩,hei,不要怕,我来看看你啦,好久不见,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八):困扰我们的从来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困扰我们的从来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面对一件事物,我们表现的焦虑其原因时我们内心有一种声音在困扰着我们,它给予我们打击,让我们害怕面对事物或失败。而这种声音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准则,自己坚守的道德理念,这种行为准则和道德理念来自于我们童年时期的某种经历,这种童年时期形成行为准则和道德理念并不一定适应于我们成年后的生活。我们的行为准则就像粘合剂一样,一面是促进我们进步的美德、品质和价值,一面则是使我们面对任何事情都以相同的标准处理,毫无变通,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应搞清产生这种声音的运行机制,这称为认知概念化。我们应首先利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方法(为什么,什么使你,什么是你,如何,然后呢……)搞清“你内心经常出现的声音内容是什么?”,从而提取出你的人生准则,进而得到条件认知模式,即:如果我……,我就会……。当条件认知模式成为一种习惯时,条件认知模式就会渐渐转变成“非条件认知模式”时,我们内心的声音将严重影响我们的心态,困扰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从而更多的表现为行为准则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一面。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九):自我救赎

  脑子有点乱,就瞎逼逼了,确实很久没有动手写过东西了。

  当时买这本书是朋友特别推荐的,因为我长期存在着对自己不满意,追求完美。每天如果没进步就会非常有罪恶感,导致焦虑的现象。就好像书名说的,对自己过分苛责,做什么都不满意,不自信。

  这本书买来2年了,一直断断续续的读。这几天姨妈期在家躺着,就乘机把这本书剩下的部分读完了。所以也不是特别连贯,有些前面的观念也记不太清了。但是应该会反复阅读这本书,因为人的自我认知不可能通过读了一本书就瞬间颠覆。

  人有很多人生准则,简而言之应该也就是我们的三观。指导我们对待世界和自己的一些准则。过于极端死板都不是好事,比如,我常常会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进步,没有进度我就是个失败者。这条准则极端的强调“一定“,可是生而为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一直进步呢?更何况,机器长时间工作还要休息,以免过载或者过热什么的崩掉呢。这些过于极端的准则是一种既定的条件认知模式模式,认为如果……,就一定会……。要学会真正的去分辨自己这些准则背后的认知行为模式,要去理解他,意识到他对自己负面影响,认清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控制他。

  控制自己的内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真正困难的地方是我们会始终认同自己内心的那个行为准则,觉得那就是事实。例如我觉得自己不学习不进步就是个失败者,但是实际上在朋友同事眼里爱学习,能带动大家一起学习是我身上其中一种特质和优点。除了这个我身上还有很多别的优点。我不学习的话也不能说明我就是个失败者。

  控制自己内心的那种能力是一件需要长期反复练习的,面对过于严厉的自我批评,要学会分析,并且自我肯定。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读后感(十):焦虑的时候看看

  掌控自我内心批评声音的几个方法:

  学会拒绝——先回答“我不知道”“我要想一想”“你愿意的话,我明天再回复你”,如果想坚定拒绝,可以直接说“不”。你的回答第一个字就要是“不”,然后坚定地重复很多遍。

  与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辩论,把内心自我批评的电台音量关小

  学会偏移关注重心——关注对话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话中所说的东西上,把注意力从内心的声音转移到你的对话者上。

  做自己的好朋友——对待自己喜爱的人充满善意,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对照自我怀疑和真实能力——想想你已经达成的那些事,明白你有能力和力量,已经克服过种种困难和面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状况。

  要建议,不要死准则——把“必须”“我应该”“要”和“你应该”换成“我试试”“我尽力”,留给自己的余地相对大一些,也留出了容许犯错的可能性。

  在现实状况中回应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找到自己不安的时刻,理解它意味着什么,认清它的本质,回应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最终与对话者继续对话。

  思维的自动确认。换个频道,听听自我鼓励的电台。

  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指导自己的人生,不要让内心的声音影响你。生活,前进,行动,无视它的存在,不论它怎么说都不要去关注。

  在面对那个压制你、控制你的情绪和行为、向你发号施令的内心自我批评的声音时,你不会再束手无策。学会直面它、反抗它,并告诉它:“如果你还想继续说,可以随意,但是现在的我已经决定,不管你同不同意,不管我能不能彻底摆脱你,我都要往前走,过自己的人生。”

  对后悔心理的研究证明,没有做出选择比做了一个没能让我们满意的选择更痛苦,我们至少会因为做出了选择、敢于尝试而感到骄傲。这至少让我们有成功的机会,而不选择不能带来任何东西,除了左思右想、焦虑和懊悔。而且,即使我们选错了,错误也会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没有错误,就没有改进的可能。

  因此,现在由你来决定,是选择为过度保护自己而焦虑,还是为追求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而焦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