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读后感100字

2021-04-28 04:17: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读后感100字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是一本由艾·里斯(Al Ries / )[美]杰克·特劳特(Jack T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精选点评:

  ●定位是在顾客的心智当中寻找空白,寻找顾客认可的“第一”宝座。对于个人定位同样的。

  ●作为期待已久的书籍之一,内容没有那么惊艳,整体更多从现象与实例的角度展开,通用规则和方法论的总结比较浅

  ●17年5月

  ●本科入门读物,到研究生毕业为了写论文才看,也挺讽刺吧

  ●观点:通过分析潜在客户心智,定位产品/服务,进入客户心智。 评论:必须基于客户信任,非常难做到,并且烧钱,过度依赖营销。书中所有案例似乎都是站在后知后觉的角度总结出来的,预先无法预期。 延伸:金错刀《爆品战略》及体验大于一切。

  ●读的是今年六月新出的白色封皮版本,正文边缘会写一些书中内容当下的真实反映,内容预测的有对有错,很有意思。我看到了收获。

  ●这本书看了三年,随着自己思维模式的变化,对书中内容理解也愈来愈不一样,定位的角度也从工作、机构、行业再回到了自身,我究竟对自己如何定位…endless possibilities

  ●书虽老,但管用

  ●这本书中间充斥了很多案例,很快速的看过了,全书看完大概4-5小时,感觉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重新定位”“品牌延伸”“占领用户心智”。全书提了第一条原则:要赢的潜在顾客心智,不能与拥有强大、稳固市场地位的公司直接抗衡,应该从侧面、上面、下面绕过,但绝不能正面交锋。其实看这句话你就会觉得挺逗的,一句话翻译的这么绕,看完之后真的没有很大的感受。感觉这本书的名字就已经概括了它的内容。但是这真的是经典书籍吗,可能适合入门的人了解吧

  ●点名批评了“品牌延伸”策略,同时附带几种例外情况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读后感(一):定位

  第三十五本书 十二月的第一本书,上个月的第四本书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十一月月末几天因为忙于校 赛,做策划,做方案,做排版,做排演,看完第四本书 本书的目标耽误了。但今日一口气将剩下来的一半全部 看完,所幸,不是囫囵吞枣,还是有所领悟。学会定位 很重要,你把自己如何定位也很重要。你若把自己定位 为平凡之人,只需这一生平淡而过,没有高潮,没有低 谷;你若定位自己为不凡之人,不甘平庸,定要看遍整 个大世界,学会在低谷中不放弃,不绝望,在高潮中不 狂妄,不骄傲。定位理论在公司营销中也很重要:小米 手机手机就定位为高性价比的鼻祖,OPPO定位为拍照 手机,魅族定位为小而新,苹果定位为高端智能机。所 以学会如何定位,如何强占潜在顾客的心智,都是企业 成功的关键,建议一看。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读后感(二):定位理论的20字箴言

  2017年6月5日,杰克·特劳特辞世,享年82岁。拖了近四个月,终于把这本《定位》从我的书单上划掉。

  特劳特被称为“定位之父”,1972年,他跟艾•里斯共同提出了定位理论,该理论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这不是过誉,即使你没读过他的作品,也肯定听说过定位理论。

  特劳特(左)和里斯(右)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读后感(三):隔壁老王也需要“定位”

  里斯和特劳特赢了,他给《定位》定位的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这本书不是讲”营销“,而是讲”观念“,是对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这就是定位定义的最好诠释: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定位》给公司定位,给产品定位,给国家定位,给服务定位,给天主教定位,给个人定位,他几乎涵盖了我们商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说:在这个重视IP的时代,每个组织、个人、事件都需要定位。隔壁老王也是需要”定位“的,毕竟北上广的学区房隔壁和四线城市单价五千的鬼城隔壁是不一样的,那么定位又是什么呢?

  定位就是哲学三问啊,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只有我们能够完全地回答出这三个问题,那么你的定位也就成功了一半了,那还有另一半呢?

  另一半就是”术“了,”关联“定位、”非可乐“定位、寻找空位并创建自己的空位……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找马骑“:

更加努力很少成为通往成功的道路,更加聪明才是更好的方法。

  别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什么,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什么。所以,你如果想最大项目地利用你地职业为你提供机会,就得睁大双眼,找一匹马替你处力量。

  1.第一匹马是你所在的公司

  2.第二匹马是你的上司

  3.第三批马是朋友

  4.第四批马是好的想法

  5.第五批马是信心

  这类图书其实最关键的是翻译!这个翻译嘛,一般般吧,还是看原版吧……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读后感(四):用心去找一条走心的路

  虽然从1969年特劳特提出“定位”开始到现在已经快50年了,然而这并不影响其效用,乃至学习这个理念的必要性。

  “定位,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而且虽说这是一本广告业的书籍,但书中序言已然把定位上升到第三次生产力革命的层面了。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德鲁克的“管理”,乃至特劳特的“定位”,个人感觉是一种从外部逐步转向内部的过程。或者借用书中的话“这是一种从外到内的管理或者说是觉察”。

  按照书中定位四步法也能看到其基本思路:

  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即定位。

  3、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即信任状。

  4、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个人觉得定位就是在市场里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做一切努力去站上这个位置,最重要的是让客户都能理解并接受你的定位。虽然更多的是从营销或者说是形象包装的角度,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站在市场乃至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分析。

  当然从书的内容出发,以广告业的视角来看,定位更多的是一个简洁的标签,甚至就是品牌的名称。文案的重要性会显得尤为重要。

  书中还例举了诸多定位案例,很特别的是有不少案例是没有听从特劳特的方案而失败的案例。很好奇,有没有特劳特非常失败的案例。

  不过书中还很明显的对于品牌的延伸做了许多的否定。个人理解的是一旦定位就不要改变,然而任何品牌或产品都会有一定生命周期,或者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算是很成功也是要面临更长远的发展。也许那时候改变的并不是原来的品牌,而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定位。

  其实说白了,也许定位就是一种换位思考。书中反复提及了客户的心智,其实我更想理解为潜意识。换位的不是客户的意识,而是潜意识,能够站在顾客的潜意识空间去思考,并植入一个清晰的定位,就是行销致胜的法宝。其实我们传递任何讯号和信息都是在影响客户的潜意识,关键并不是在你说过或做过什么,关键是在客户的潜意识里留下了什么。或者说我们在做的就是用心去走一条让客户走心的路。

  2017-8-9

  (P.S.,特劳特先生今年6月5日刚刚过世,以此缅怀纪念下他的贡献。)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精装)》读后感(五):努力和优秀很重要,在用户心中的定位更加重要

  我参加社群,每天群里消息都很多,没法一个个看过去。为了减少信息过度造成的焦虑,让像我这样的人能够找到重点信息,运营者常常将重点信息放到文档汇总。

  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其他人减轻信息负担。这一观点,在《定位》中也提到了。

  《定位》是特劳特所写。在过去的年代里,企业竞争曾经拼谁家的产品更好、品牌形象更好,但是后来都被模仿超越。因此,特劳特提出,企业竞争需要拼定位,树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让用户记住。

  特劳特是定位理论创始人,多篇定位著作的作者,也是营销专家,有着丰富的营销经验。

  《定位》介绍定位原则、定位需要盯着用户心智、定位步骤等。

  001定位原则

  定位信息越少越好。企业有时追求拓展不同业务,个人则期望贴上斜杠标签,二者都想自己身上的东西越多越好,越多可能碰到更多可能性。

  但是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能记得最优秀最出众品牌或者个人的一个标签,已经非常不容易。人的记忆是有限度的,注意力也是有限度的。太多信息等于没有信息,用户记不住的。

  通用电气公司曾经有多条业务线,处境不大好。后来,新的管理者上台,果断地将多余的业务线砍掉。要知道,这个决定在那时候就是减少利润的,但是管理者看到了聚焦的重要性,后来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定位信息越少,对用户来说,认知负担越小。

  定位的捷径是成为领域第一,第一被记住的可能性最大。上学时有个作文,题目是你能记得世界第一高峰,能记得第二高峰吗?虽然有小部分能记得,但是大多数人都只看得到第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茅台是白酒行业第一,因此不管在哪里,对很多爱酒之人来说,送他们茅台是最好的选择,他们记得茅台。而其他白酒,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让用户记住。成为第一,能减轻不少负担。

  如果成不了第一怎么办,特劳特提出,可以从自己独特之处定位。因为,人容易辨别出诸多事物中有特点的那个。比如,一百多红玫瑰之中有一朵栀子花,多数人最先注意到的会是栀子花,而不是某一朵玫瑰。

  002 从心智出发

  定位的作用是什么?做出最好的产品,提供最好的服务,或者最强的技能吗?不,定位是在用户的心中占据位置。产品和服务再好,如果没有被用户记住,就没法产生购买。个人再优秀,如果没有被目标对象记住,也无法有后续发展。

  知道目标是什么,还需要知道目标用户的特点。特劳特提出,人像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的确是这样,人的记忆容量有限。如果有新事物想进入他们的大脑,需要和旧事物联系,因为记忆是大脑神经元产生联系的过程。如果试图把新事物强行塞给用户,可能会白费功夫。

  这种方法是以用户为中心,在产品设计、求职面试等都会用到。比如,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不能拍脑门想某个功能就是用户想要的。求职面试写简历,也不是过往成就都写上去,而是看岗位描述中想要什么,再对照着写。

  用户中心,也就是换位思考,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有企业或者个人试图挑战相关原则呢?我想了想以前求职和其他一些事情,发现是自己没有把对应的用户放在第一位,没有思考他们希望看到什么,有什么疑惑,产生什么感受。难怪我以前面试失败那么多次。

  003 定位步骤

  如果现在给一个企业或者自己定位,需要怎么做呢?先寻找自身特点优点吗?特劳特提出,第一看在用户心中拥有怎样的定位,第二看想拥有什么定位,第三看如何超越竞争对手等等。

  这个方法是主张向外求,看市场看领域看竞争对手,哪里有不足的地方,哪里有可以让别人记住的点。秋叶大叔定位PPT,不是他PPT一开始就非常好,而是看到市场巨大需求和自己成长空间。

  一个公司或者个人再好,如果所在领域没有巨大需求,竞争对手强势到无法超越,那么还是放弃去另一个领域吧。世界是一个整体,公司和个体需要比别人更好,而不是自己做到最好。

  一句话总结《定位》,是让自己与众不同,通过联系进入目标对象心中被记住。定位信息越少越好,如果能够成为第一就去做,利用市场和竞争对手不足,尽力争取人心中有限的位置。

  作者:大林,定位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