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的读后感大全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是一本由[日] 加纳新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精选点评:
●小说的翻译很好,很细腻,读起来有种小清新的感觉。
●1)对动画原作是一个很好的补完,白川拓也在原作中似乎是专门作为藤泽浩纪立场对立而存在的人物,这里给出了他们二人在动画故事开始前的交往背景,使得二人的友谊更加的合理明晰。2)给出浩纪在佐由理消失三年间的心理活动,浩纪与原作中一路人的情感支线也很好填补了原作剧情的空白。(原作三人夕阳下的约定之后直接跳到3年后,氛围也急转直下,没有丝毫缓冲。) 3)到动画结局为止的部分,应该算是达到了期望,忠实还原原作的同时,偶有一些亮点的操作。 4)结局属实恶心,虽然称得上是令人悲伤的BE,但台词却像偶像剧那样让人发笑,阅读时脑中的bgm从天门的配乐变成了欢乐的《爱情买卖》,有可能这部分大概率是作者强行呼应动画开头而作的放飞自我的处理。
●美好是什么?就是有能让人为之注目的遥远的地方
●“住在这三千万以上人口的都市中,想要见面的人,想要说话的人,对我来说一个都没有。”
●超级爱的一本书
●断断续续已读完。文笔很烂,不够精炼。就故事来说,想象新奇,但是叙述太平淡,情节也不够波澜起伏,最后对于拓也和理佳没有交代。
●因为彦霄而读了所有的新海诚小说
●先看的电影,后读的小说。小说确实比电影更细腻,节奏感更好。结尾让人有点小惊讶,不过细细想来,对于一个女生,能独立能成长才是比较重要的事情,甚至比爱情还重要。装帧点赞,锁线裸背,书小有厚度,但是能展平,翻起来不费劲,版式暗藏小心机,棒!
●经过 又离去 守候
●很赞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读后感(一):遗憾
我佛了,文笔细腻,剧情也称得上是上乘,只是这结尾...拓也自己说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为了这个不惜背负一切,最后许下约定却见也不见真希就跑了?这不是打自己脸吗?理佳的的伏笔最后收的也是莫名其妙,理佳和浩纪构造了那么深的羁绊,彼此之间那么好的氛围,在浩纪决定回去的那段注入了多少彼此的情感,最后居然一笔带过了???你在逗我?不说佐由理爱上浩纪的理由有多么牵强,最后两人的情感可谓是几乎没有铺垫(远不如浩纪和理佳之间的铺垫),佐由理最后的离去也是让人咋舌,好嘛我勉强接受所谓大家最后都要做回自己一个人这种说法,但是明明可以有更好的结局为什么偏偏选了这种方式让大家难受?这个结尾给我的感觉是为了be而be,看不出作者对故事结尾有多上心,实在是对不起前面的铺垫。强行be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啊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读后感(二):要是多等一天兴致就会大减
有评论说新海诚的电影改编的小说比电影好看,正好金陵图书馆有《云之彼岸,约定的地方》,便借了来看。看完后觉得小说写得确实不错,流畅又细腻。准备下次借《秒速五厘米》。
喜欢这种两男一女的题材,比如《穿越时空的少女》,《听见涛声》,都是两个好基友爱上了同一个女生。其实没必要把友情和爱情分的很清楚,男女之间本身就是很好的朋友。
另外这本书还描写了生活在大都市的孤独,就像封底印的一段话:
住在这三千万以上人口的都市中,
想要见面的人,
想要说话的人,
对我来说一个都没有。
有种悲伤叫寂寞,
在我一个人的荒凉的世界里,
一直一直,都在找寻你,
始终没有忘记我们的约定。
生活在都市,可以享受现代化的便利,当然也要面对现代化的孤独。不过也还好,只要专注于你的人生,你就忘掉孤独。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读后感(三):寂寞成长
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不寂寞,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这样就好。
让所有的寂寞和悲伤都随风而逝,
让我就这么朝着一条透明的轨道前进。
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9.2天門 / 2005这是结局的一段话,年少时的约定,梦想,吸引,甚至是彼此需要都在这个故事里被阐述。
最喜欢里面的水野理佳,或者说我自己很像理佳。
平时的留意,相遇时的小心机,交往时的纯粹。就是很寂寞,只是想找人单纯陪伴自己,分享日常。
理佳不是没有朋友,但或许是害怕他们发现自己的脆弱,心里的空虚焦虑,不想向平时的朋友展示出那样的一面。年轻女孩需要一个异性朋友,需要一份悸动一份陪伴,一起了解面对这个世界。包括后来她说的:
‘“我不该拜托别人成为我跟这个世界的桥梁,而是应该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佐由理也是,她最后也选择了独自成长,拒绝了 藤泽浩纪的守护。孤独是渴望有人陪伴,但最终还是需要一个人面对成长。这是他们的选择,也是大多人在里面寻找的共鸣。
怀念青春的理由,一个瞬间一次拉手一场梦,可以抛下当时的一切和理佳走下电车寻找她,也可以在时隔多年之后与拓也一起造出薇拉希拉。就像经常一个人散步总会做一些奇怪的举动,走一天没走过的路,不管尽头有什么。
而在现在,有太多人不敢因为别人一句话而承诺什么,去行动什么,害怕一个当真就变得尴尬。只是怀念当时那种感觉,其实在每个同伴心中都沉睡着,等待唤醒。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读后感(四):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这本书可以说是拿到手就开始看,没有拖延太久就看完了。
除了因为这是一本小说,读起来不那么费脑之外,更多的原因是由于文字的细腻和优美,从一开头就吸引了我。天空、云朵、草地、青春的梦想、知心的伙伴,还有始终萦绕着的淡淡的寂寞的忧愁,整个故事的风格就如新海诚的电影画面一样,有大片大片的广阔天空,光影交叠,又像下过雨的草地,有着清新的气息。
书中虚构了一座像铅笔芯一样笔直高耸的塔,却没有人知道这座塔有何用处,直到故事快结束的时候,才解开了这个悬念。而在作者告诉我们答案之前,这座塔仿佛就是照亮“我”和朋友的梦想的灯塔,所谓的梦想就是:一定要造一架飞机,飞到塔所在的海峡的那一边去看看。
一开始,谈不上是为什么非要去不可,只是因为高塔耸入云天,无时无刻都能在视线中出现,并且塔所在的北海道,早已不属于日本的关系,使得这座神秘的塔,永远那么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每一个看到塔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冲动,想要去一探究竟。而作为中学生的浩纪(书中的“我“)和拓也,能更为了这个梦想执着罢了。然而随着女主角佐由理的出现,浩纪和拓也的友谊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只是两个男生之间的默契,变成了三个人的约定。云之彼端,那座高塔,成了三人之间约定好一定要去的地方。原本因为年少的好奇冲动而产生的梦想,变成了一种暧昧的承诺。
然而,一个暑假过后,佐由理突然消失了。将要完成的真正可以飞入蓝天的飞机,以及整个的要飞去塔那边的计划,完全搁浅。直到浩纪和拓也成年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重新拾起曾经的这份约定,浩纪和佐由理终于到达了曾经约定的云之彼端。一切神秘的、未知的谜题,全都解开,故事也差不多结束了。
(说句题外话,很容易想到一部日剧《白色巨塔》,虽然内容完全无关,可是日本人还真偏爱“塔“这东西呢。)
我是在看了新海诚的电影之后,再看了这本书。可以肯定的是,新海诚真的很钟爱这样的题材:主角必定是隔着距离的。无论是时间的距离,还是空间的距离,甚至是不惜要穿越时空才能相见的距离。在《云之彼端》中,这种距离是梦境和现实的距离。书中不停的描述着一个重复的梦境——佐由理一个人孤单的在梦中,表述着自己的寂寞,渴望周围能哪怕有一个人出现也好。而这个梦,同样出现在了浩纪的梦中。突然从浩纪的生活中消失的佐由理,一直这样和浩纪维持着仅有的联系。究竟什么是梦,什么又是真实。这个宇宙,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其他宇宙所产生的一个梦呢。
这种种的距离,不能相见的内心的胶着情绪,使得作为读者的我不禁好奇,新海诚的心里是否曾有过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无法达成的恋爱,使他凡是能在作品中镌刻的烙印都如出一辙。当然这种猜测是无法获得答案的。
我想,一定有人反复的梦见某个人吧,也许是新海诚,也许是别人,也许是我自己。这常常在梦中出现的人,代表着什么呢。是一种思念,还是一种遗憾,是一种希望,还是一种失望?每当我梦醒的时候,也会心生疑虑,为什么又梦见了他。
在浩纪来说,是一种未曾达成的承诺,一切原本都是约定好的,眼看着这个约定按部就班的就要实现了,事情却毫无征兆的说变就变了。浩纪和拓也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怅然若失的两个人尽管在后来的生活中,各自成长,各自遇到了理佳和真希,却怎么也弥补不了心中缺失的这一段。空荡荡的内心,毫无生气。浩纪说,偌大的城市,几千万的人口,但能够说话的人,一个都没有。理佳说,一直想逃离,却发现这所城市,让人无处可逃。(大意如此)
深深的寂寞包围着城市人,现实中的浩纪如此,梦境中的佐由理也如此。可是,如果这本书,只是表述这么一种孤单寂寞冷,则必然是失败的。所幸的是,浩纪、拓也、佐由理都走了出来。孤单寂寞是可以走出来的,浩纪最终回去实现了年少时的约定,理佳最终挂掉了浩纪的电话,佐由理最终从梦境里苏醒。当你走不出阴霾的时候,可能只是你根本就没打算迈开脚步。
这简单的道理,浩纪他们从初中到大学,一整个青春,就是用来弄懂它的。当我们变成每天习惯性上班下班的成年人,回头看看,如此一段有点中二病的青春,反倒是活得真真切切。苦痛是真切的,忧愁是真切的,梦想是真切的,爱和友谊是真切的。如果当初佐由理没有消失,一切会是怎样,会变得更平淡,还是更精彩。无法设想。
回到新海诚的那部电影,如果不是电影拍的让人有点看不明白,我也不会迫不及待的去找出这本书来。小说的结尾和电影的结尾有些不同,小说确实更完整,通过阅读可以理清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了塔和佐由理究竟是个怎样的关系。但是,不知道是否先入为主的关系,我却并不喜欢小说的结尾。佐由理的选择,是日剧的典型风格。对于佐由理,也许是对的,可是这么一来,对于浩纪,不免让我同情。
终归,这是一个日本式的故事。新海诚,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的电影并不是宫崎骏那样的,可以让全世界都喜欢的,他也并不打算去成为宫崎骏第二。(被同事叫开了一会,竟也忘了接下来要说什么了)总之,这位怀着少女心的水瓶男,期待新的作品。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读后感(五):《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尽管遗憾,但一直珍惜
尽管,对于故事的一些设定,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故事在感情上表现得很细腻。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青春小说,很难像过去轻易地被感动到,但又因为故事中青春的少年而感叹自己的青春的流逝。
“住在这三千万以上人口的都市中,想要见面的人,想要说话的人,对我来说一个都没有。”而对于我来说,在这两万多人的大学校园中,想要坐在咖啡馆里,在清晨的阳光下,在傍晚的微风下,想要互相敞开心扉的人也同样一个没有。这是孤独,虽然不是每时每刻的孤独,虽然身边也有来自朋友的关心,但是似乎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义无反顾毫无顾虑地倾注感情了。
青春啊,它美好吗?是呀,不论事件怎么流逝,那些在青春中的人和事,总是记忆犹新。可是,青春也不美好,不是吗?不论那时多么美好,不论那时倾注多少感情,可是,我们还是走散了,分别了,疏远了,陌生了。曾经,我们一个召唤,不论多小的事,我们都会来到彼此的身边,可是现在却难以也不愿抽出时间看看彼此。这或许不是我们真的感情淡了,不是我们不愿意见面,而是原本相互交错的人生轨迹,已经没有了交集,尽管,处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的世界却不再交集,所以,反而选择逃避,回避。曾经我们无所不聊,可现在却不知道怎么开口。青春是否会散场,我不知道,但有些青春终会有结局,或许圆满,或许遗憾。在青春中,浩纪为佐由理义无反顾地付出了很多感情呀,彼此间也敞开心扉,但是在青春中,一个女生能够独立成长或许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甚至比爱情更重要。这对于两者来说,曾有着无数美好和纯真,可是终会面对青春中的遗憾和生活的残酷一面。但我们不会忘记彼此的,不是吗?
因为,“我想让自己忘掉他们,却怎么也无法如愿地加以忘怀。无法忘记自己想要忘掉的事,其实非常痛苦。”同时,“对每个人而言,心中都有不知不觉中忘记的事,有想忘却却忘不掉的事,还有绝对不能忘记的事。”
刚收到高中一个好朋友的信,她在心中说:“或许从我没有读大学的那一刻我们就不再有交集,我当时想,大概我要失去小星星这个好朋友。抱着小学弱高中时对小学霸的承诺,决定告诉小星星,我没有让你失望,我说的读大学我做到了,我没有失约。”其实,我们或许曾经走远,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彼此,一直都很珍惜那份遇见,那份情谊。
我和浩纪都知道一些事情的严重性。有时候,我们就是在彼此交集中一次小小的颤动,就此分别,有时候甚至造成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的结果。“联络方式一有什么闪失马上就不见了。同学名册跟通讯录可以因为一些小事就再也找不回来,记忆也会变得模糊,光是这些小事就会让你们一辈子永远见不到面!”
尽管,我没有年少时的那份多愁善感,但也仍会孤独。在一个人荒凉的世界里,我们一直一直都在寻找一个人,两个孤独的人相遇在一起就不那么孤独了,两个孤独的人彼此约定未来就有所盼头。
此刻,我想对小蘑菇说,我从未忘记你,也没有疏远你。或许,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同,但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条星河中,我从未忘记我们友情的约定。虽然,处于世界的不同角落,但因为珍惜,所以仍然交集。不管身在何方,都一定要努力呀!这是过去小学霸对小学弱的嘱托,也是我现在对你的期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