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读后感摘抄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是一本由李晛瑞 / 大衛.強著作,愛米粒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80,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读后感(一):台版书的阅读
由于是台版书,所以有一些词语用法和大陆不一样。
1、“韩战”就是我们说的“抗美援朝”
2、有些对话以“耶”结束,很典型的台湾腔调。
4、“寮国”我们叫“老挝”,寮国首都“永珍”我们叫“万象”。
5、还有一些物品和事物的不同叫法,其实差别不大,能一眼看出来,就不再列举了。
这本书是在我去过朝鲜之后买的,对书中的朝鲜描述都有了直观的映象,而不是空想。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读后感(二):鸭绿江对岸的你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以前看到电视上、网络上关于朝鲜的画面多少会觉得有点滑稽。对于朝鲜,我更多的是好奇。好奇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各种传说中难以理解的制度。但是看完这本书,更多的是震惊和同情。无法想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的三观与主流如此格格不入,当大家都在为争取权利作斗争的时候,他们连什么是人权都不知道,或者根本不知道“人权”二字。信息的封闭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难以磨灭的,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愈的,这在很多中国老人家身上得以印证。但是这样的伤害在没有把牢笼中的人们释放出来之前,人们是完全感受不到的。
安于现状还是孤注一掷,很难选择,也很难说哪个更好,特别是像作者一家在朝鲜享受着“成分优良”待遇的家庭。我们不能想象,那个站在TED舞台上自信满满、光鲜亮丽的女孩,经历了什么才能走到这一步。我们所做的,不过是站在高处妄加评论而已。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国民通过举报身边的人来获得赖以生存的口粮;国民被明确的分为了56种成分;发生火灾等意外首先要抢救的永远是伟大领袖的肖像……
开始看到这本书 我想象的内容会是一个饱受饥饿、迫害的朝鲜女孩为了生计而逃过江来到中国,之后又遭遇各种非人的待遇……
虽然我几乎不喜欢那个半岛的一切,但看完书以后依旧觉得 这种悲剧真的太过于悲惨。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读后感(五):南朝鲜前军人越过38线投奔北朝鲜 服役期间即向往北方
南朝鲜前军人越过38线投奔北朝鲜 服役期间即向往北方
2009年10月29日
朝鲜中央通讯社27日报道,一名南朝鲜前军人26日经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投奔北朝鲜。伪军联合参谋本部确认,军事分界线南端一处铁丝网受损,朝方这一报道很有可能属实。
曾在三星电子公司工作
朝中社英文电讯报道,这名南朝鲜男子名为姜东林(音),现年30岁,居住在南朝鲜全罗南道宝城郡筏桥镇。姜东林26日设法从北南军事分界线东段进入北朝鲜境内。根据朝方报道,姜东林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在南朝鲜军队服役,隶属伪军第22师56团3连9班。
“服役期间,他数次尝试投奔长期向往的北方朝鲜,但没能成功,”朝中社说,退役后,姜东林一开始在南朝鲜三星电子公司工作,后来离职。投奔朝鲜前,他在筏桥镇工作。
“他很高兴实现投奔(朝鲜)愿望,”报道说,“他现在置于相关组织的温暖照顾下。”
38线铁丝网遭毁
伪军联合参谋本部27日说,朝方这一报道可能属实。军方证实,军事分界线东段一处铁丝网遭人为切断。南朝鲜联合通讯社报道,北南军事分界线以南共有三道铁丝网,被切断的是最南侧一处铁丝网。南伪军方眼下正在调查铁丝网遭毁情况和部队警戒状态。
伪军联合参谋本部证实,姜东林确实曾在朝方报道中提及的部队服役。
朝鲜方面的报道没有说明姜东林如何穿越警备森严、危险重重的约4公里宽非军事区。
按照伪军联合参谋本部的说法,南伪边防军人有权射杀任何未能回答有效口令闯入禁区的人。不过,姜东林当年服役时的部队驻扎地就位于遭毁铁丝网附近。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读后感(六):雪夜闭门读禁书
昨天日间,北京下雪了,朋友圈里刷屏一片。我妈从南方发来“贺电”,她说现在北方人看到雪都大惊小怪的,真是好好笑啊。
那一刻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雪花很快铺满了长风衣,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梦回北海道。
没有炸鸡啤酒,甚至没做晚餐也懒得叫外卖,我躺在床上看这本书,看到凌晨两三点,早晨醒来又接着看完。突然想起一句话,“雪夜闭门读禁书”,其实并不知道出处,只是有一天凌晨看欧冠听解说员随口提的,用在昨夜真是恰到好处。
很久没有在看完一本书之后迫不及待的想记录下心情,迫不及待上淘宝要多买几本要跟朋友分享,迫不及待打开电脑输入网址上TED网站去看作者演讲的视频——那段十分钟不到显然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竟然还配有中文字幕,倒是令人意想不到。
一本书的时间,她会一段一段的告诉你,她七个名字背后的每一段人生,惠山-长白县-沈阳-上海-首尔,每一段都并不容易。
惊奇的发现原来离开朝鲜竟那么容易,十几分钟就能渡过鸭绿江,而且每天都有人买通守卫在两国之间来来往往。
朝鲜和老挝简直糟糕透了,除了官方的罚款及私下明目张胆的巧取豪夺之外再无可以描述它们的词汇。而且她所描述的朝鲜那么的似曾相识,几乎每个画面都能在几十年前的中国身上找到对应——所以我们嘲笑邻居的时候到底是在嘲笑谁呢?
写这本书时她也只是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女孩,她所描述的每一页都令人震撼。她人生中的每一个困境单拎出来可能就叫我们无法承受,而她坦然处之,相比之下我们竟还在喋喋不休的对自己的世界、安稳的生活抱怨、不满。她的勇气令男人汗颜。
在我工作和生活都相继陷入困境的时候,这本书给了我力量。
她的舅舅告诉她: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三次机会。我试图抓住其中的一个。
也许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历史重大进程换来的是自由之路上一个个前进的脚印。对自由的追求正是反抗极权和暴政。从美国独立开始拉开的对殖民主义的反抗带来的自由国度,到东欧地区对苏联极权的反抗带来的苏联的解体和更加自由开放的欧洲,再到亚非独立运动带来的今日世界的自由样貌,付出了很多,但我相信最终的结果终将是自由的方向。
诚然,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不自由。朝鲜核危机,中东日日不断的冲突,非洲源源不绝的战争。世界上的很多角落还处在极权之下,人民甚至没有着基本的人身安全保证,更不要提自由二字。但就像刚刚提到的那样,自由之路上从来没有什么容易,不过随着历史的进程,我相信世界是在向着一个更自由的方向发展的。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大陆和台湾。尽管国内一直持有的一个中国的想法,甚至有着想要尽早统一的传言,但是在分开发展快70年后,两地文化、社会、经济的差异,是不是还适合统一呢?至少从我去台湾的观察,我觉得两地已经在各自不同的路上发展了一段距离了,而且当看到两边都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得越来越好时,我不禁问自己统一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呢?求同存异,分而治之是不是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呢?之前台湾的朋友也有讲关于认同感的问题,他们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也不认同大陆的很多观念。缺少了这种台湾对大陆的认同感,一味地以自己对台湾的认同感作为统一的道理,是不是有些自说自话,违背好不容易走出的那条自由之路呢?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读后感(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去朝鲜玩了一圈 开放程度让我震惊
去朝鲜玩了一圈,开放程度让我震惊
2019-08-09
作者 张依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
“首位美国总统跨越板门店分界线进入朝鲜,特普朗与金正恩握手” 。6月30日各大媒体国际版面大大的新闻标题,让全世界惊掉了下巴。
金日成广场对面专门为游客设计的外文书店,立即贴心地加印了当日英文版和朝鲜语版的《劳动日报》。
作为朝鲜第一、也是唯一一大官媒日报,《劳动日报》英文版被翻译成了”The Pyongyang Times”
看到朝美洽谈的新闻时,我赶紧订下了朝鲜旅游团,想看一看这个时常令世界聚焦的神秘国度。
我从朝鲜拍回来的照片,引爆了社交网络的各个平台,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留言。“你怎么能去朝鲜的?”“可以拍照吗?”“千万要注意安全!”……
在西方人眼中,朝鲜是个绝对禁区,他们大多数人对于朝鲜的印象仍停留在落后、封闭、危险。
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向亲友解释:除南朝鲜人外,中国人欧美人都能去,报旅游团就行;朝鲜能照相,有电,顿顿有肉吃得好,特安全。
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当我特意在大街上确认着路灯电线的存在,却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越来越多市中心崭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开始出现奔驰、路虎、陆地巡洋舰,年轻的摩登女士挎着Prada手包,伸手拦下两美金起步的出租车。
年轻的朝鲜姑娘们仍然拥有纤细的腰肢、苗条的身材,可不是因为吃不饱饭,而是因为流行起了减肥的新概念。许多女孩正餐只吃荞麦、玉米做成的朝鲜冷面加水煮鸡丝,搭配酸甜可口的凉拌菜,健康减脂不长肉。
从学生到阿姨年纪的婆婆,她们每个人都打着白皙的粉底,化上精致的红唇,脚踩高跟鞋,穿着修身的裙子,挎着精致的皮包。
爱打扮爱漂亮,在朝鲜民族文化里是再寻常不过的女性特征。走在大街上的朝鲜女人,形成整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活像一场时装大秀。
我们的导游小姐姐小美就是个标准的朝鲜白富美,带团的几天里每天都换一套新的衬衫半身裙搭配,每条裙子要配不同的高跟鞋。
小美是96年生人,长得很漂亮,娇小可爱。她从小练习钢琴,旅游学院本科毕业,中文说得贼好。毕业后就被分配作接待中国客人的涉外导游,她十分喜爱这份工作。
她的爸爸是军官,妈妈是教授,弟弟随父当兵。小美家住在宽阔的黎明大街上,这一片新建的高楼中每户将近200平方米的精装公寓。
小美的男朋友是贸易公司的经理。
在丹东去往朝鲜的火车上,经常能看到拎着大包小包的朝鲜人簇拥进关。这些货品都是从中国买来准备带回给亲朋好友,或是熟人之间私下售卖的。
据《联合早报》今年5月份的报道,华盛顿高级国防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5-2017年,朝鲜进口了约两亿美元价值的商品。这些商品,甚至包括2018年最高领导人进口的两辆梅赛德斯.迈巴赫S600,途径中国、日本、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等港口,最终到达平壤。
在平壤商店里能买到自带局域网的国产阿里郎、金利达手机,也有人用着苹果、三星;在平壤汽车销售所里展示着和平牌、口哨牌国产汽车,大街上也有各式各样的本田和奔驰;在平壤友谊商店柜台上摆放着国产皮包皮鞋,火车站也有时髦女士手挎赛琳脚踩菲拉格慕。
路上看到的新婚夫妇
平壤日常:世事无可羡,我们最幸福
朝鲜的旅游业开展多年,导游经过严格培训上岗,完全摸透了游客的好奇心思。到达平壤的第一天,我们的男导游小孙就开始向大家宣传朝鲜社会的好福利。
金日成综合大学游泳馆
当游客问道,朝鲜人婚恋中是否讲究门当户对,小孙答,“咱们朝鲜人家境都是差不多的,所有人都是门当户对的。”客人问及工资,小孙答,“咱们朝鲜主要是社会福利好,每人每月定量发放粮票米票油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都不要钱,连统一校服书包都是学校发,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少。”
聊到医疗,小孙说,“咱们朝鲜人到医院看病开药住院,都是不要钱的,”他说起自己在丹东留学时一次发烧到医院看病,结果惊呆了,竟然每一步都需要交一轮费。“咱们朝鲜的医生也可以到病人家里去看诊,也是不要钱的,病人家属可能出于礼貌会准备些点心水果。”
有人问到房价,小孙答,“咱们朝鲜所有人的房子都是国家分的,未婚跟父母住,结婚就可以向单位申请住房。”
超市里的熟肉食品
平壤的百货大楼内
他们眼下的生活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并不愿意兴风作浪起波澜。
朝鲜年轻人往往通过相亲介绍结识对象,鲜少加班,休息日的约会项目,基本上就是下馆子、看电影、逛商店、去游乐场。
小美经常一脸甜蜜地把她的欧巴挂在嘴边,他们每天会发短信互相问候聊天,但欧巴工作繁忙,能陪她出来约会的时间不多。没有约会的休息日,小美喜欢在家看中国电视剧,说特别喜欢佟丽娅,“她在朝鲜很红。”
小美跟欧巴在一起一年半,再过一两年就打算结婚。
听到我们说现在中国大城市的年轻姑娘们越来越多出现不婚不育,尤其不想要孩子,小美表现得非常吃惊。她说在朝鲜,人人都会结婚,结婚都会生孩子。
“我想生一男一女,不生孩子人生没有意义呀!”小美在路上看到孩子,眼睛闪出憧憬的光亮,还会拿出手机拍下小萝莉可爱的表情。
平壤的本地人超市里能买到产自中国、日本、越南的食品和日用品,物价很低,一瓶矿泉水七毛钱人民币,一包零食两块钱。在商场美食广场或街边大排档,一份有荤有素的套餐盖浇饭折合人民币只卖十三四块。
平壤的少先队员
如今的朝鲜人已经看起来不愁吃不愁穿,况且朝鲜人普遍文化认同感极强、拥有深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没有人再想离开朝鲜。
国际局势,经济命脉,外面的大事就让外面的人去操心。下班回家吃一碗清淡的冷面,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一种平凡的小确幸
作者:粤进
2018年12月21日
先厘清概念。脱南者就是舍弃南朝鲜“国籍”或事实上离开了南朝鲜、选择在南朝鲜以外地区居住的南朝鲜人。“义举者”或称“越北者”就是狭义的脱南者,即从南朝鲜投奔到北朝鲜的人。
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很多南朝鲜或是流亡,或是永久性迁移,或是长时间定居到了菲律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中国、日本、欧洲、美国、加拿大、澳洲等世界各地,成为了脱南者。
朝鲜半岛分裂以来的脱南者总数累计大概有几百万。即使仅仅从朝鲜战争结束后起算,再怎么保守统计,脱南者也至少有个一百万左右。因为仅在2008年到2018年这20年期间,南伪自己统计的新增的公开脱南者就有20多万,这里面还不包括南伪没有统计到的隐性脱南者,即没有申报,但实际上已经脱南的公民。
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头10个月,年度内新增的脱南者数目再创新高,已经达到3万多人,超越了过往10年每年新增2万多人的记录。
越北与越南
参考南朝鲜4家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反动极右的《朝鲜日报》、《东亚日报》和偏向进步的《京乡新闻》、《韩民族日报》)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公开报道资料,截至1999年,大概有七千多条关于越北者的新闻。
1945年,金日成打败日本殖民者,解放北朝鲜。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这不到5年期间,有数十万南朝鲜人成为脱南越北者。其中多数是向往北方实行土改的贫下中农、有觉悟的工人,追求民主的知识分子,以及抱有爱国、心反对美国军政府暴政的民族主义者。
战争3年期间,又有数十万南朝鲜人成为越北者。战争中的大规模脱南潮出现在几个节点,一是人民军解放汉城、二是人民军解放大田、三是人民军解放大邱。此时的脱南越北者有大批社会各阶层著名人士,例如南朝鲜“国会议员”、文艺家等知识分子。当时的越北者的男女比例是9:1,即多数是青壮年男性。同一时间,也有一些北方的地主、富农和一些担心美国投放核弹的平民跑到南方。
1997年,朝鲜遭到帝国主义封锁,加上自然灾害,开始“苦难行军”,经济严重受创,越北者减少,越南者增加。依据媒体报道,现在平均每年有10名左右的越北者。如果加上没公开的人数来考量,现在每年估计有几十名越北者。
最近几年,朝鲜调整了政策,加大了对越北者的审核机制,如果仅仅因为经济贫困的原因偷渡到北朝鲜,不一定被接受,有可能被劝说送返南方,降低了南朝鲜人越北的积极性。如果沿用1990年代以前的奖励政策,可以设想,现在每年出现的越北者会更多。
朝鲜近年的政策调整涉及到多方面的考虑,北朝鲜希望向往北方的人士留在南方,必要时(例如爆发解放南方的第二次祖国统一战争时)可以里应外合,协助长驱直下的人民军稳定南方社会局势。
2013年,一名脱南者在38线企图游过临津江投奔北方时被伪军射杀。2016年12月,傀儡海警还举行了阻截脱南者海上越北的假想演习,可见南伪一直严防人民投奔北方。
附:比较著名的脱南越北人物或事件:
姜泰武(少校,傀儡陆军第8连队第2大队长,1949年率领六百余名官兵从江原道投奔北朝鲜)
表武源(傀儡陆军第8连队第1大队长)
金奎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副主席,日殖时期临时政府外交部长)
崔泓熙(现代跆拳道创始人,朴正熙的老师,南伪前驻西德、马来西亚大使)
崔德新(黄埔军校毕业,南朝鲜伪军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南伪外务部次官、南朝鲜天道教领袖)
柳美英(崔德新妻子,南朝鲜天道教领袖,其父为独立运动家柳东悦)
柳东悦(独立运动家,朝鲜战争期间投奔北方,途中被美军炸死)
崔东旿(独立运动家,天道教领袖)
李炫相(独立运动家)
金元凤(独立运动家)
朴宪永(南朝鲜劳动党)
李承烨(工运家)
朴烈(抗日独立运动家,在日居留民团团长)
金沃周(制宪会议议员)
李文源(制宪国会议员)
郑光好(制宪会议议员)
权泰羲(制宪会议议员,牧师)
李国衡(国会议员)
金东园(国会议员)
金考锡(国会议员,内务部长)
赵宪泳(韩民党组织部长)
吴正邦(建国青年团团长)
朴性宇(国会议员)
辛荣勋(国会议员)
张宪植(全罗北道知事)
姜艇泽(前农林部次官)
郑求兴(农林部次官)
金丽植(新进党副党首)
许永镐(初代国会议员,东国大学系主任)
黄善玉(前国会议员)
明济世(国会议员,审计院长)
吴夏英(国会议员,独立运动家)
梁在夏(国会议员)
安在鸿(国会议员,独立运动家)
金尚德(国会议员)
卢镒焕(国会议员)
丘德焕(国会议员)
裴重赫(国会议员)
崔泰奎(国会议员)
元世勋(国会议员,南伪财务部长)
金若水(制宪国会副议长,独立运动家)
赵琬九(独立运动家)
尹琦燮(独立运动家)
金庚培(独立运动家)
金永东(政治家)
严恒燮(韩国独立党中央执行委员)
金景道(政治家)
金章烈(全罗南道警察署长)
李万斤(警察厅副厅长)
金钟元(大韩劳青组织部长)
白宽洙(《东亚日报》社长)
李宗圣(美国军政府时期大法院院长)
金用茂(美国军政府时期大法院院长)
李顺铎(计划署长)
白象圭(第2届国会议员,大韩红十字会副总裁)
郑凤馍(大田地方法院天安支院院长)
宋虎声(南伪国防警备队总司令官)
李春昊(首尔大学校长)
韩相允(高丽大学校长)
高明宇(延世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李光洙(著名文学家)
郑寅普(历史学家)
朴胜好(大韩妇人会委员长)
朴宝廉(女子国民党副党首)
李善实(济州岛出生,后来成为南派地下组织核心人物,90年代返回北方)
尹伊桑(世界著名音乐家,多次访北受到金日成主席接见)
宋斗律(流亡德国的法律学者、教授)
吕燕九(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外交次长、朝鲜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民党领袖吕运亨之女、原祖国统一泛民族联合北方本部副议长 )
吕鸳九(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外交次长、朝鲜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民党领袖吕运亨之女、原祖国统一民主主义战线中央委员会议长)
丁七星(女性独立运动家)
赵索昂(独立运动家,日殖时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
金兴坤(独立运动家赵索昂秘书)
李克鲁(国语学者)
朴时亨(历史学家)
柳淑谨(医学家)
吴益济(南朝鲜天道教教主,1997年投诚)
吴吉南一家4人(西德博士,1985年投诚)
金勇植(伪军第25师飞行大队飞行员,驾驶L-19飞机和夫人玄英室一起投奔北朝鲜)
郑直秀(伪军第7师士兵)
朴秀文(伪军第12师上等兵)
安鹤寿(伪军下士,派往越南参战期间投诚)
朴成烈(伪军兵长,派往越南参战期间投诚)
姜东林(伪军第22师原士兵,2009年穿越38线投诚)
赵炳玉(伪军海军基地人员,1976年投诚)
郑奎津(旅北促进和平统一协议会会员)
李友甲(1988年投诚)
金顺男(著名洋乐家)
李健雨(音乐家)
安基永(著名作曲家)
崔玉山(伽倻琴演奏家)
柳大福(演奏家)
?0?1振鸣(声乐家)
金莲实(著名女演员)
赵鸣岩(诗人、剧作家)
李箕永(著名作家,投奔北朝鲜后担任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委员长)
洪明熙(著名作家)
李俊泰(著名作家)
宋影(著名作家)
韩雪野(作家)
赵灵出(作家)
黄皙暎(著名作家)
朴世永(作家)
白石(作家)
林和(作家)
曹良奎(现实主义作家)
申鼓颂(舞台演员同盟委员长)
崔承喜(舞蹈家)
郑玄熊(画家)
郑芝溶(现代派诗人)
咸世德(剧作家)
文艺峰(演员)
李快大(美术家)
金亿(诗人)
金东焕(诗人)
朴泰远(作家)
南某(47岁,2013年试图通过临津江潜游到北朝鲜,途中被傀儡军方射杀)
尹成植(高丽大学讲师,4月革命研究所所长,社会大众党中央执行委员,1998年越北)
李宰焕(南朝鲜前国会议员李永旭儿子,美国波士顿留学博士生,1987年途经3国投奔北朝鲜)
尹鸿(抗日英雄尹奉吉侄子,2009年投诚)
郑慧星(电视节目艺人,2017年投奔北方)
高相文(高中教师,1974年在挪威投诚)
申完植(美国桥梁工程师,1991年投诚)
姜钟植(西德外派矿工,1974年投诚)
李代植(巴拉圭侨民,1988年投诚)
金成培(建筑公司职员,1983年投诚)
杨铁成(房产中介,1988年投诚)
姜光植(房产中介,1992年投诚)
金完植(旅游公司经理,1990年投诚)
李荣勋(律师所所长,1992年投诚)
金宝谦(出租车司机)
郑钟道(美国科学家,在印尼投奔北朝鲜)
柳成谨等4人(南伪驻西德大使馆劳务官柳成谨1971年携带家人投诚)
金泽善、吉善、金顺基、崔宽浩、金亨、金爱姬、金美淑等7人(1958年劫持当时南朝鲜仅有的3架民航机之一沧浪号投奔北方)
禹炳河、崔石万等12人(大韩航空公司YS-11型飞机机长、副机长驾驶55人客机1969年投奔北方,机上部分乘客自愿归顺)
高丽大学李康烈、李范泰、辛宪洙,首尔大学李韩尚、孙德桥,延世大学梁俊植、李灿永、安丰午、文昌玉,东国大学朴松林等11人(南朝鲜青年足球队员集体投奔北方)
1953年7月至1989年5月,共有32条渔船,419名南朝鲜渔民通过海上投奔北方。
田宫高麿、鱼本宫博、若林盛亮、赤木志郎、柴田泰弘、小西隆裕、吉田金太郎、冈本武、田中义三等9人(1970年日本赤军成员劫机降落南朝鲜,其后又从南朝鲜飞往北方投诚)
德瑞斯诺克等5名美军(分别于1962、1963、1965和1982年从南朝鲜前线投奔北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