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锦集

2021-05-11 04:14: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锦集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是一本由小引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双封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一):寂寞还在

  年轻时,你走遍世界,只为寻找他乡;多少年以后,蓦然回首,回家的路才是旅途。从离乡到还乡,从寻找到安放,从青葱少年到沉稳中年,回忆与现实点滴交织。一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变迁史。   我们习惯了这世间的粗糙,小引的文字和故事,如月光洒落般别具一格。既有浓郁温暖的人情,又透出历经世事的苍凉,道尽安静背后隐藏的美好,喧嚣之内浮现的真实。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二):寂静很美,带你发现——《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

  文/煅煜

  书内的配图很美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三):“小引的文字如月光洒落”,真是写得一点也没错。

  本以为诗人之间应该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可是在小引笔下,天南海北的诗人总是东聚聚西聚聚,塞外风光里有他们的影子,武汉街边的小摊前却也不难找到他们大快朵颐的表情。真是有意思。里面有不少配图,好像大部分都是小引自己的手笔,摄影技术先不论,风味倒是和他的文字嵌得丝丝入扣,妙不可言。一书读毕,心神也都静了。特别是写武汉的部分,作为武大的毕业生,共鸣真是不能更多,写昙华林那几篇简直就是犹如目睹,勾起无数回忆。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四):内容匮乏,观点不深,论述不足,过于刻意

  lt;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

  还好是散文集,短篇写感悟的。一般这个年龄层生活经历有一点,但是还在发酵的过程中,只能把发酵出的一些想法拿出来共享,写成一整部连贯的长篇却还缺少内在的升华跟外在的支撑。

  希望作者们以后不要再凑字数给文章灌水。

  作者是个专栏作家,也是个诗人,导致文风偏诗情画意,但内容乏善可陈,古代诗词是很美好,但这并不是一册古诗注释解析,一如介绍里面说,这将是一本有关个人成长的故事,从向外的寻找,到向内的安定。但是散文在内容结构上引用跟解析就占了三分之二,最后一小段来一下自己的身心体悟,聊以慰借。这样行不通的。要来就来纯干货,是提炼出来的佳境,是经历之后的文本相结合,不是枕边一壶酒,大梦一场就是神仙了。

  什么是领悟,为什么要走出去,那种心情,那种体会,那种触动。

  为什么回归,那种渴望,那种思念,那种达到之后的感慨。

  总结:

  内容匮乏,观点不深,论述不足,过于刻意,讲故事像做梦。不推荐阅读。浪费时间。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五):我喜欢这世间是寂静的。在这寂静中不仅有岁月的留痕,亦可见来日的微光。

  依稀记得夜宵摊上的主角,除了臭干子、绿豆汤等传统食品之外,风头最劲的,当属虾球了。这道菜的来源,如今已不可考。但我相信所有喜欢消夜的朋友,都记得爆炒虾球这道菜。江城的大小餐馆中,如果大师傅不会做,基本上枉为厨师。小龙虾被餐厅买回来后,大都饲养在一个硕大的暗红色的脚盆中。几百只虾子,互相纠缠,扭动,巨大的双钳朝天举着,看上去,颇有些金戈铁马一相逢的气势。如有客人点到,厨师会麻利地将虾子去头,从尾部中间一拉,扯出肠子,再加入少许盐与料酒拌匀后腌制数分钟,大锅大火热油,小葱、姜、蒜、花椒、干辣椒、茴香、香叶等等一干香料入锅,随即爆炒三四分钟后装盘,色泽动人,麻辣香甜的一道小菜就搞定了。有的餐厅做得精细,还撒上葱花、蚝油焖半分钟,更显口感细嫩,风味独到。结账时,老板娘往往会得意地告诉你,这是有秘方的,武汉独此一家。

  但做得好的,往往还是夜宵摊上的那些无名摊主。武汉大学门口,原来是一排夜店。所谓夜店,也就是包房二十元一个小时的卡拉OK。有个朋友在那一排中租下一间,开了个与众不同的酒吧,名字取得也好,叫“蓝牙”。许多时候,我和朋友们去他那里打扑克,喝啤酒。夜深了,门口的空地上,会突然出现一长溜的夜宵摊,地盘和位置,似乎天生就划分好了。

  蓝牙门口是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的摊位。她擅长做的是蒸虾子。说擅长,其实是因为她的作料拌得清爽可口。更有一个秘诀是,胖嫂蒸虾,所有虾子都不去尾。据她说,虾子洗净后,直接用冷水蒸,加上些姜片不过是为了去除土味。但是最最关键的是,尾巴不去,蒸出来的虾肉结实,口感好。而去尾之后,肉质就松散无力了。只是吃的时候,需要食客自己动手去尾,稍嫌麻烦。但消夜的人,是不怕麻烦的,好吃是所有条件中的第一条件。谁说不是呢?在那条街上,我们吃虾球,喝二十四瓶一箱的行吟阁,蓝牙酒吧的招牌在夜色中忽闪忽闪的,映照着海燕的卷发、艾先的眼镜,当然还有许剑的鼾声以及大江南北的过路诗人。只是,后来蓝牙酒吧关闭了。因为主人在一次远行中出了车祸,不幸罹难,朋友说,他的车开到了树梢上,那是某一年夏天快结束的时候。蓝牙的门再也没有开过,它的老板叫吴迪。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六):世间所有的柔软都在这本集子里

  小引的散文集《世间所有的寂静此刻都在这里》读起来有一股清冷却温柔之感,书腰封上的推荐语最是贴切不过:我们看惯了这世间的粗糙,小引的文字如月光洒落。

  他写旧时、旧景、旧梦,带着怀念怅惘和一股淡淡的却化不开的忧伤。第一篇《明月夜,短松冈》写外婆的故事,一句“房间越来越大,外婆却越来越小。”把读者的心都融化了,很多人大概会不由自主想起自己的外婆来,世界在变,人也在变,很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看着她们逐渐老去,能做的太少,遗憾日益增多。而那些往事纷至沓来,大概只有默默点一根烟,静静地坐着任凭烟雾缭绕,才能抚慰些许吧。

  他写旅途的见闻、看到的风景,遇见的人,写生命中的有常无常。他写大山里的谭校长,说“三十多年了,就像大山里的那些花,真孤独。”文字右边是一束灿烂的桃花。寥寥几笔,那种孤寂之感油然而生,文字的冷,照片的绚烂,多么强烈的对比。像是寂静长河里的一点小小的浪花,想要掀起一些波澜,最终也只能归于死寂。

  小引是个诗人,所以他的散文自是有一股子诗意,意境、情境也创造得极好、极美。仿佛炎炎夏日里的一阵清凉,又像是灿烂的冬日暖阳,可以让你感觉到柔软的抚摸,总能让人一下子就身心舒畅起来。

  说他的文字清冷,一如月夜的清辉,带着点孤寂的味道,还有疏离感。总觉得对人世他看得透彻又看不透彻。

  老一辈人的故事、儿时的故乡、小时候的吃食、远去的游戏,这些都是能让人勾起无限遐想的东西,但是小引下笔煽情却不矫情,他笔下回忆的种种,都是被无关紧要的点滴勾起,像他自己在《蜻蜓的尾巴》里所描述的:很多年后,午后的窗外下着大雨。我躺在床上忽然醒来,犹如一条大鱼撞破水面。我起床喝了一杯凉水,所有的记忆火车般迎面扑来。“我们的记忆大概也是如此,猛然间或者是看到某个熟悉的场景某个曾经出现在生命中的物件,一下子就把你带回到很多年前的岁月里。这也是我喜欢小引的地方,他像是跟你在玩一场回到过去的游戏,让你一点一点看到那些丰满你人生的轨迹。

  他喜欢叙完事抒完情以后再营造一个环境氛围,或者说再去把当时的场景或是景致点出来。在《天色阴沉,就是赞美》这文里,他写在西藏的故事跟所感,往往讲完一段以后再来借景:“大风轻轻吹过山顶,像叹息,更像是赞美”、“唯有乌云划过天空的声音忽隐忽现”、“后来雨停了。明月照耀太湖。星辰闪烁,突然觉得身体很轻,像是飞了起来”这些诗意的句子,将所有的情感具体化,但是却又十分飘渺。然而此情此景却更加让人感觉离小引更近了。

  看得到他心中的柔软,所以亦能体会到这些文字里的柔软。像是毛毛虫要羽化成蝶,飞向花丛中。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七):我在这里

  跟所有近二十年的老朋友一样,拿到小引的新著,我首先翻看书里有没有写到我。甘肃,嗯,我没去成。宝通寺一起去过,但小引没写我。西藏,想去而没去成的地方,那次小引到西藏工作,正好多了一张飞机票,想免费载我去,结果我工作抽不开身。当时,我差点把工作辞掉:外面的世界多好,为什么我就应该困守一隅。其实,这种感觉,跟读《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的感受一样,小引用他多姿多彩的日常展现的不光是寂静,而更多的是:我在这里。

  在我的世界里,没有人比小引更好玩了,由于他到全国各地做水利工程的便利,他去过全世界未经开发,最美丽的地方,所以他说山河壮丽。也没人比小引更爱交朋友,早在十几年前,他告诉我们把自己的一万块私房钱藏在他母亲那——那是他的酒钱。结果,不到一年,我们喝光了那一万块,而那时候一套二手房,也不过几万块钱。也因为如此吧,小引的新书《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是一部博物记,记载了大好河山,异物奇珍,我甚至读出了跟张承志相通的人文地质学味道。书里野史趣事,信手拈来。更让我关注的是,他记载了跟身边朋友的交往。昙华林、归元寺、古德寺、没有哪处不提到我熟悉的朋友,有些朋友,我们还在交往,而有些朋友,或散或故,看着这本书,我好像回到了酒桌上,听小引讲他经历的那些故事。他讲故事的语调是低沉的,带着一些武汉方言俗语,他谈爱情,谈兄弟,谈他的珞珈山,谈他上学时组乐队编的曲。末了,他总是把酒杯往酒桌上一顿,“来来来,喝酒喝酒。”然后说出故事的结局:往往是淡淡的惆怅,那些欢愉来得快,去得早,然后继续喝酒,划拳,到最后都不做声了,听江水在夜里慢慢地流动,看长江大桥上的火车在灯火里,开过一半。

  在我印象里,好玩的人,都会讲故事,就像这本书,每个故事都那么吸引人。我记得小引第一次从西藏回来后,对我们说:“我有信仰了。”然后,他不再讲故事了,他写诗:天色阴沉,就是赞美。他口里开始提到一些活佛:若无智慧,所有的其他法道皆为盲道。“他一定是恋爱了。”我们猜。

  但是我们错了,因为大凡一个人,恋爱期不会那么长。小引开始专研一些关于藏传佛教的书籍,那些传承他了如指掌。他鼓动我们一起去西藏,作为一个无信仰者,我是抵触的。所以他们一起去了,结果,朋友圈里多了许活佛。然后,他们又去了一趟甘肃,回来后朋友圈里多了一个张堪布。

  多么有趣的人,肯定有趣的书。有时候,我认为自己是在通过朋友的眼睛认识世界。书里很多篇目,其实我早已看过,他漏掉了写红钢城的那篇,也许是因为那篇里有一个我曾经喜欢的女孩,她住在建设二路,后来去了北京,跟我失去了联系。他也抽去了写民主路的一篇,因为里面的一个朋友,就在那几年被人捅死在街头,才二十多岁。我觉得小引最成功的地方,是把书中提到的人物聚集在一起,彼此成为朋友,成为一个大家庭。这也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小引有一种能凝聚力。这样的能力,被我看做一种特异功能。当我看《世间所有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时,我能感到一种跟他这种勾引喧嚣的能力完全不同的情绪,那种安静到能感受到空气波纹的文字,让我真正意识到他还是一个诗人,他远行,他写字,他思考,这其实是古代文人的生活,而在当今社会,做一个这样的诗人是多么难,在此意义上,他是幸运的。

  分别时,他给书签名:小箭哥哥,你好。我突然想起某天凌晨的酒局,我喝了很多,偏要跟他握手。因为小引提到他弟弟,他说他弟弟就是因为跟他很正式地握了一次手后,慢慢开始长大和成熟。那夜,我们很肃穆地握手,互相轻拍对方的肩头。

  (文:小箭 作家、诗人)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八):我喜欢这世间是寂静的

  或许是受智利诗人聂鲁达的影响太深了吧,我一直认为“寂静”是比“安静”更为美好的状态。因为安静更多的说得是自己的身心状态,而寂静,则不仅是自己身心上静默一片,而且外界也是如此,正所谓心与外境同寂静。这是很舒服很惬意的状态。

  这种静静的状态总是让我心向往之,所以当我在豆瓣上看到小引的这本散文集《世间所有的寂静此刻都在这里》时,立马就把它分享给了另一位书友。此书友说:“看这书名就觉得很有诗意。”当时我说:“你眼睛可真毒,这位作者本身就是诗人。”

  一本由诗人写的散文集,满眼尽是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这便不稀奇,而这个阅读过程本身便是与诗的交触。

  这本书的名字出自小引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那篇文章叫《昙华林的寂静》,在文章里不仅有寂静的昙华林,还有武昌初春时节的烟雨画卷。在小引的散文中,随处皆是诗意、雅趣,比如照着归家路的月光,比如80年代的文学青年们必不可少的酒,比如远处渐渐迫近的火车,比如失去就不可再得的爱情以及在夜空下闪烁如星辰的洁白樱花。同时,在这部散文集中也不缺历史的凝重,比如泛黄的民国老照片、比如滚滚东逝去的长江、比如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时代的变迁。

  小引的叙述是平静的,可描绘出的场景却充满了动感。在某些地方他写得很抒情,当我在某些时刻读到这样的文字时,便眉头一拧,然后泪落两行。这话可能听起来有些矫情,但这却是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因为我在小引的文字里看到了那些年轻诗人们把酒神侃时的意气风发,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位喜欢喝酒扯淡却也喜欢诗歌的挚友。

  这样的文字,安静皎洁如同月光。有月的夜晚最适宜约着挚友饮酒闲谈。但最无奈的却是人事易变,正如书中写的那些故事,曾经那么美好的人最终却不能相伴一生,曾经充满朝气、激情以及动荡的青年时代就这样一去不复返。

  人世间要慨叹的事情太多,但我们不可能把它们一一记录在脑海里,更不可能用诗意的笔触把它们写将下来。这种文字,不该是悬浮在半空中的,而应该是与泥土、与喧嚣、与人世间的一切接洽在一起的。尽管人世间总难免纷乱噪杂,但小引的文字却静如月光,即便是写吃喝拉撒睡的琐事,也透出了静静的诗意。

  读小引的文字,就仿佛是与某位久未谋面的老友一边畅饮一边闲谈。他和你聊过去的往事,间或也说起如今生活里的琐事。也许你的思绪还停留在对旧日往昔的感慨上,但他马上就转入了另一个话题,比如,二十多年前武大附近的小吃摊,或者曾经与同窗旧友长期混迹的录像厅、小酒吧。

  一边喝酒撸串扯咸淡,一边谈诗论道聊梦想,这才是生活,真正接地气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诗在哪里?诗就在生活之中。这就好比禅门中说佛性在哪里?佛性无所不在,哪怕是污秽的便溺中亦可得见佛性的光芒。诗就在吃喝拉撒睡中,只是惟有那诗心长存的人才能发现,并用沉静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

  我喜欢这世间是寂静的。在这寂静中不仅有岁月的留痕,亦可见来日的微光。这样的寂静,是静中蕴含了生命的,比如小引笔下的老武昌以及再回不去的旧时光。

  附小引的诗歌代表作《西北偏北》

  西北偏北 羊马很黑

  你饮酒落泪 西北偏北 把兰州喝醉

  把兰州喝醉 你居无定所

  姓马的母亲在喊你 我的回回 我的心肺

  什么麦加 什么姐妹

  什么让你难以入睡

  河水的羊 灯火的嘴

  夜里唱过古兰经 做过忏悔

  谁的孤独 象一把刀 杀了黄河的水

  杀了黄河的水 你五体投地 这孤独是谁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九):斑马只活在秋天

  ——读《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

  文/大隐隐于山

  【一、关于文字:千江有水、万山无月、万物生长、万籁俱寂】

  20世纪80年代末有这样一批诗人,以平民化的语言和日常的生活情感为基础创作诗歌。他们反英雄、反崇高,用暴烈的字眼刻画狂热的感情,然其中还会读出一丝无奈和哀伤。他们被评论界称为“第三代诗人”。 尚仲敏《大学生诗派宣言》中说:“它所有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粗暴、肤浅和胡说八道。”我不想对这句话的中的用词太多纠结,或者我想用另一个词来形容——粗糙,带着风沙的质感,闻来有沧桑的味道。小引的书中不少人“第三代诗人”:于坚、韩东、李亚伟等等,作为同在文革后遗症中生活过来的小引,这本书里的文字实在不辜负书封上的那句“如月光洒落“。

  初次听说小引,也是那首出名的《西北偏北》,想象着凛冽的酒香和故乡的歌谣,散文集却是第一次看。书中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以前的记忆、历史遗存的痕迹、西藏的沉思、武汉的生活,偶还有两篇写到佛学顿悟、诗和诗人。沉淀的岁月被他清晰地铭刻,他描写每个镜头,像一幅画一般,把人带入那年那时的情境里,语气沉稳,偶有唏嘘一闪而过,走到远方,行至深处,再远、再深,他却在末了突然收回来,而我还在回味中。

  所有文体中,散文和小说类作品我是看得最多的。言辞的优美看多了,最后也都是寡淡的,很难心动。这本书写的是情怀,写的是感情,不鸡汤不嚎叫不造作,直白地道出来,却自有一股万物生长的坚韧于其中,让人沉醉。

  【二、关于情怀:月儿弯弯照九州】

  武汉和西藏,是书中被提及较多的。一个是流浪远方的寻觅,一个是故乡草木的思念。他去西藏去了四十趟,绝非是人们的潮流,而是一场对于自我的反思和俗世的冥想,于高原之巅寻找最虔诚的灵魂。他在《天色阴沉,就是赞美》中描写了简单质朴的人们,写到那里的生活,那里的风景,“恍惚以为这个世界充满了真情和爱”,想起俗事人情,种种叹息化作笔下词言。

  然而比之西藏不惹尘埃的纯净,我个人更喜欢的是武汉的生活百态。小引写到武汉时,明显的多了市井热闹的气息在其中。青龙巷、昙华林、东湖、葵园、皂荚树、樱花… …呼啸的时间里,是他记忆中的人和景,还有曾经熟悉的老街旧巷,只是不知何时换了模样。

  那些长头发、喇叭裤、木质吉他、录音机的记忆,遥远的不知去处,却 因为缅怀而描写的愈发生动。在第四章《寂静岭》中,青春呼啸而来。是曾偷给“稀饭”起外号被批,是曾割了人家的葡萄架沾沾自喜、捉过蜻蜓蝗虫、玩过飞机弹珠,那一代的人有着现代网络发达时期的孩子不曾有过的欢快活力,只是想着原本 定位“深沉文艺”的大叔也曾是皮实闹腾的小毛孩,顿时有点想笑。

  “月儿弯弯照九洲,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高楼饮美酒, 几家流落在呀嘛在街头在巷口… …”市井人生,幼儿童趣,就是生活。

  【三、关于故事:岁月终究会让一场童话落幕】

  小引 在和一帮“莽汉”吃夜市玩吉他的时候,总还没忘了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女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 多艳遇。外婆和外公的恩恩怨怨、苏兰芸在夕阳下想起曾经战死的上尉、摩托车张客和西藏女孩在公路上拥抱、老郭痛哭过后还是离开了兰州的月台、陈千和羞涩的表姐最后不免各自成家… … 除了《明月夜,短松冈》还有《姜州故事》,书中没有不专门写爱情,所有爱情都是一个地区一段年岁的某部分带过,就像辛波斯卡说的:“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就像我偏爱那些残缺的细节胜于宏大的抽象”。这些零碎的片段,让这本书在寂静的同时,多了一抹风情。

  岁月终究会让一场童话落幕,然而年少轻狂里那个长发姑娘的眉眼,却是多少年过去了,想起时依旧心有波澜。

  耳边响着的 是那首《斑马只活在秋天》,意外地和这本书很是搭配,和此时的心情也很一致,书中的插图逐渐愈发清晰。

  “穿红衣的姑娘住进了往事如烟

  黑头发的少年继续着流浪人间

  … …

  癸巳年的九月

  月光倾城的小河边

  甲午年的八月

  帽子里的兰州

  会不会陪你等到丙申年的秋天… …”

  2015.7.17

  阴天有小雨

  作品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豆油或留言授权。未经授权,标明作者也不可转发,谢谢。

  《世间所有的寂静 此刻都在这里》读后感(十):读书也是打怪升级

  很久没买新书了,因为以前的都看不完。这次读书节活动力度看起来很大,就下单了十本。

  先拆开的是小引的这本,充满忐忑。因为充满期待,但又害怕期待落空。以前念书,是在他书写传唱过的城市,所以也算是有一点联系。

  书分五章:第一章讲故乡,与故乡相关的离别,战争,追寻……第二章写旅行,寻访名胜古迹,兼以思想阐发感触,类似怀古诗的路子。后面三章回忆童年生活兼写武汉的历史,在武汉生活过的人可以看看。书可看,不建议花钱买,找电子版就行。

  另外要说,书的装帧质量太差了,我拿手里看了一天,书页就散架了。出版社差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