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武院纪语》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武院纪语》读后感精选

2021-06-13 00:13: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武院纪语》读后感精选

  《武院纪语》是一本由陈一丹 著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院纪语》读后感(一):读后感

  小时候总有很多不解之题,以为长大以后就能所向披靡,是的,长大以后,小时候所烦恼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但是身边的问题并没有因为长大就变得不存在,原来问题也是如影相随的。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有能力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果真要为此找一点不同之处,大概就是,小时候围绕的目标是你长得之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此做好升学的准备,长大以后的目标就是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为此兢兢业业的工作。《武院纪语》中有很多的灵魂拷问,但是综结起来,其实也不过是对这两个问题的拓展: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包括职业、成就、贡献)?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包括日常生活, 精神上的满足感)?或许这样的总结有点粗糙,但这只是个人的理解,存在局限是必然的。

  所以痛苦来自于比较,所有的焦虑来自于自己的不足。是的,很多悲剧其实是来自于比较,来自于能力不足而欲望太多。前些年很流行的一个梗,别人家的孩子。从工作,收入到孩子都要与别人比较一番,好像所有的愉快不愉快的事情都被这番比较控制住了。我们一直说良性竞争促使进步,但当竞技变成一种只论输赢的较量,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们应该在意的是竞争的过程,我们学会了什么感悟了什么,而不是在意一个结果。我们知道鸡汤一般都比较激励人心,但是这些演讲我觉得是大气中透着一种佛系。毕竟是关于教育的事情,个人觉得家里有孩子的值得入手一本。因为书中不止有关于教育的问题,也有一些关于一下学校的咨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虽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但是现在的社会状态,家长离不开职场,孩子从小上早教,其实老师陪伴孩子的时间反而比家长还要多。所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很重大,因为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这个岗位对这个社会与未来的责任 。特别敬重从事教育的人的,因为是他们把美好传承给下一代。

  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是终身需要思考的问题。本书中这些有关教育、有关修养、有关为人、有关处事的演讲,不止适用于需要接受教育的学生,我觉得适用于所有人。

  《武院纪语》读后感(二):从演讲中获得哲理,从现在就做一个明德之人

  教育的价值维度,即人的生命的同一维度,其终极意义都是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潘新和

  教育是终生的,唯有持续不断的教育事业,方能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使更多的人成材。而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陈一丹先生在2009捐资创办了武汉学院。

  而今天,在这个毕业季,正是回顾过去,展望教育未来的时候,读的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武院纪语》。

  《武院纪语》是一本集结了陈一丹先生在武汉学院做的演讲合集的书。这里有他参与颁奖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两大部分。而这些演讲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教育、修身、为人、处事等几个方面。

  提起作者陈一丹,很多人会想到他是腾讯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但他身上的标签可不止这个:他是武汉学院的创办人,他是一丹奖的创办人,他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公益第一人。

  本书作者陈一丹可以说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但是他的商业气息却没有被带进校园。这一点从他的演讲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会在演讲中提到熟悉的电影,会提到知名的人士,会提到我们熟悉的书籍,但是从来不会去炫耀自己的过去。他只是一个社会上的人,站在教育角度上来探讨这些问题。

  比如他指出各大高校的校风。如清华的行胜于言,南京大学的励学敦行,中山大学生的明辩笃行等等,都说明大学是重实实干的。那么当学生走过高考,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思想上的转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要清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去实干。

  至于实干,那要先学,到了解,方能去实践。正如“实践出真知”,真正的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的。作者就指出曾经到过的大学里的所见所闻,然后把这一些经历融合,吸取自己能用的。

  作者指出大学生要“树立一个明确的信念,做明德之人”。以人为本,那么到底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直在学习,却可能一直在忽略,现在作者点出来,大学生要去做一个明德的人。

  同样,作者也会自我总结,介绍过去一年,自己所做所收获。同样,对于学生,一年所学所掌握。我们都需要有一个目标,制定完成总结。

  很多时候,因为立场不同,每个人对于大学生的定义,对人生的定义不同。但是归根到底育人就是需要他们知道如何去定义,先要做个明德之人。

  《武院纪语》很简单的演讲,却蕴含了很深的哲理。

  《武院纪语》读后感(三):寄语和期望

  《武院纪语》一书是陈一丹先生以演讲词为主要内容,而演讲词是从2013年到2021年武汉学院毕业典礼上,所做的演讲和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在大学里学习是重要的,就像是探险,还必须经过千山万水跋涉才能得到的收获,其中滋味更是自己在学习中品味。是想让学生们在毕业后,获得发展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教育与实际的能力也十分重要的。开拓了思维,让学生们用更宽阔的目光看待学习和前途问题进一步升华和抽象,提升学生的判断和领悟美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直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的去追寻字里行间的精神世界。

  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是将来的选择发展方向。全靠自己的努力,将来的事业发展也是全靠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目标,先博而后精深。广泛学习,并不是囫囵吞枣,扩宽自己的视野,也提高自己能力和选择能力的有效途径。

  书中作者陈一丹先生如长者般语重心长,如朋友般诚恳亲切的演讲,为学子们的学习提出了有益的指导。同时,本书写的锦绣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全面。这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阅读的成长之书。对话却是意味无穷的意义。让学生和读者一读再读,就可以看出文字中所描绘的人生和缤纷的世界。

  陈一丹先生提倡新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变得比读书更能理解,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一切事情,有了深刻的认识。建立对话的桥梁,应该推广下去。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将来,透过过去和现在,我们或许能窥得一点将来。每一个学科其实都是要与眼前的世界和过去的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有所学习和展望。

  寻觅时代洪流的文化与走向。陈一丹先生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给学生们指导意义和方向,

  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学得文化知识,而是教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培育一个人成为人才不容易,而培养出一个内心真善美的人才是教育的成功。所以说,大学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学文化知识,精通一门专业,拿到一本文凭,去社会上找工作的敲门砖,而是真正成为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这样有价值的演讲,对于学子毕业后,走上社会舞台,是有真正意义的。

  《武院纪语》读后感(四):选择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下去

  当品尝一道美味的菜肴时,您会思考它是谁烹饪的吗?当你穿着一件得体的衣装,你会研究它是哪个流派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建议你与《武院纪语》来一次亲密的交谈。 《武院纪语》是一本以演讲词为主体的书,突出了商业成功者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纵观全书,你会发现某些观点与我们的潜意识是冲突的,但在现代化浪潮裹挟下,与其抱残守缺,把教育看作不得不忍受的人生阶段,以苦痛的记忆去充实,不如脱胎换骨,把教育当作人生第一等大事要事,以快乐的心情去经历。

  相比于那些商海成功人士,迫不及待去炫耀自己的成长史、财富梦,陈一丹要低调得多、谦和得多。他创办的武汉学院,一开始定位并不是很清晰的,甚至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陈一丹娴熟地应用商业经验,努力在公益领域去试验。《武院纪语》打开了一扇我们了解西方教学的窗户,谈校园、谈教师、谈学生、谈课程、谈入学、谈毕业,其核心还是让读者冷静思考,聆听创新创业的足音。在与西方教育对比与批判中,东方教育理念必须找寻自我存在意义。只有面对,才有勇气与智慧,才能做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真正对听众有意义、有价值的演讲,不是将一群乌合之众,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圈入一个共同的时空,让演讲者夸夸其谈、自圆其说。陈一丹的演讲注重与听众的互动,目的不在于显示自己如何的出人头身、与众不同,而在于寻求自我与听众的共同点,正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演讲者,你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范围未必强于听众;作为听众,必不可少的希望就是能听到另类的声音,未必黄钟大吕,亦可微言大义。

  实业界多年的摸爬滚打,使陈一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无论是微观领域的企业、商业,还是宏观领域的国家、民族,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一方面决定着目标的高下,另一方面影响了效果的好坏。在创办武汉学院的过程中,陈一丹的肺腑之言,包括对中外古今教学理念的解读、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对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的呵护、对时代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索,让读者反思一个人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件事。

  教育不仅是培育一个好人,更重要的是避免一个内心向往真善美的人执迷于假恶丑的诱惑。好人的标准,既不是每天做一件好事,也不是一辈子不做坏事,而是能正确地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陈一丹反复强调大学的意义不在于学会、精通一门专业,使自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领,而在于使自己变成一个好人,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穷尽一切方式方法,改变命运本来的模样,不因当下的贫穷与艰苦而放弃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

  《武院纪语》读后感(五):《武院纪语》: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有的“明德创新 解行并进”

  武汉学院前身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创办于2003年;2015年6月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转设成为民办本科高校,并正式更名为“武汉学院”。国资大学不允许分设二级学院了,原来的二级分院要么停办,要么转设。能成功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将是体制的一次大转变。其实国外有许多名校是民办高校,而反观中国,民办高校没有一所大学成为了211、985、双一流(应该是没有吧?我真的没有调查过,但是我感觉真的不曾有过的)。

  陈一丹在“陈一丹奖教奖学金”颁奖礼的讲话中,曾经发问:请新同学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对大学生活规划了什么?

  这真是个灵魂拷问。其实每个人当初真的应该,何其郑重的问一问自己。毕业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四年时光应该特别珍重对待的。

  初入大学,你怎么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呢?我的首选答案就是,学习专业知识、积累社会资源、享受校园生活……其实我的思维是无序的,有点太务实,又有点迷茫。这还是我现在的答案,遥想当年的自己,特别二B,对一切很新奇,也压根不知道两年后的自己会发生什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活,除了按就就班的接受之外,完全没有什么规划。若说是有规划的话,那也只是一些小事情,不会撼动什么根基。大抵真的就是,“为了毕业”、“专业资格认证”、“升学考研”等等吧。

  陈一丹何许人呢?百度一下,真真吓一跳啊。

  1998年,陈一丹与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曾李青一起创立腾讯公司。2013年,陈一丹正式宣布卸任腾讯首席行政官(CAO)……

  陈一丹是武汉学院创办人、西湖大学创校校董 [2] 、深圳大学名誉教授……

  陈一丹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公益教父”、被誉为“互联网公益第一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一丹教授在讲话中,诠释“明德创新 解行并进”的内容。我觉得人生中得到这样的导师指教,真的会终身获益啊。读他的讲话,觉得醒悟了很多。

  陈一丹教授说:我所理解的大学之道: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树立一个明确信念,做明德之人。

  创——是不断进步的源泉、要有创新的思维和习惯,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做起。

  自强,就是内求,而不是抱怨别人、抱怨社会。

  通读陈一丹教授在武汉学院毕业典礼上所做的演讲,能感受到他的拳拳之心,他对青年学子的关注、关心和真切的思考,代表着他的高度和知行见解,寄托着殷殷期待。这些演讲有关教育、有关修养、有关为人、有关处事。他是很诚肯的,很真实的跟学生们站在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以成熟教育家和创新学者的观念来分享自己的智慧结晶。这一篇篇讲稿中,透着心血,既寄托着陈一丹先生对所有获奖学生、毕业生的期待与厚望,具有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