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中的生命读后感锦集
《琥珀中的生命》是一本由未来事务管理局 编著 / 劳伦斯•M.舍恩 / 德里克•昆什肯 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琥珀中的生命》读后感(一):苗寨采风作文大赏
刚开始看完前两篇的时候,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这群鬼佬来来去去都写贵州的苗寨呢?我还特意去科幻群里问,是有办苗寨的主题征文么?(因为我记得有个冷湖)后来我去看了未来局自己写的书评,才知道这是一本采风集子。
如果一定要我选出这本书的前三甲,我想会是《苗寨县人工具使用源流考》、《三限律》和《今日县长》。
这本书中最幽默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篇。谁会想到,一个外星人来地球,就想在中国小县城里做个名誉县长呢?其中对于AI的机械呆板,也好好讽刺了一番。我们担心AI会在未来取代人类而工作,但却忽视了人性中很多AI不可替代的东西。当然,我是觉得,就目前人工智障的发展情况来看,要真正成为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简单来说,就是个酸汤鱼拯救世界的故事,结局还有点俗套。但我觉得这个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个没文化却最有智慧的外婆(我以前也有那样一个外婆),她有着老人经时间沉淀特有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善良与单纯。她将自己的智慧传递给“滑稽汉子”,仅仅因为有人传承而开心。
而在看完这个故事好些天之后,我看着飘窗对面为献礼而生的“光亮工程”,想不起上一次看到满天星辰是什么时候了,突然就有那么些难过。我想“滑稽汉子”之所以认为我们的星球上到处都是“无生”黑暗,会不会是因为我们人工的光亮已经遮盖了自然的光亮,再也看不到头顶的天空?——这样就不可能发现天空之后的地外文明。
是最没有故事情节的一篇,单纯像是一篇县志。但它是整本书最深刻的一篇,包含的不仅仅是对AI未来发展的愿景,还有性别平等与爱。
作者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能一针见血地写出连梅的童年——女孩子似乎就不应该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换到工作上来说,女性如果需要获得与男性相同的待遇与成就,必须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越是落后的地区,越是坚持女人的人生一定要结婚生子,尤其要以自己的婚姻去换取兄弟的婚姻机会。很难想象,一个仅仅在苗寨采风的外国人,能洞察到这一切。
作者看到如此不公的现实,依旧给出了最美好的结局(虽然我对人工智障能否达到如此高度深表怀疑),一如选择做一个好人的头阿,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好与坏,始终回应以爱。
不管是征文比赛还是采风,这种命题作文总有局限性,所以最终出来的结果也是参差不齐。尤其这本《琥珀中的生命》还是外国人来写中国人本身都不甚了解的苗寨,更是明显水土不服。
《琥珀中的生命》读后感(二):关于ag中百家稳打技巧攻略不可忽略几点
1、心态保持好小编说的是玩家在玩百家的时候,心态要放好,就是赢不骄输不躁,赢了皆大欢喜但是不能自满得意,但同时就算是输了,也要告诉自己,只是暂时的。
2、要有好头脑其次就是要让思维活跃,头脑随时保持清晰,不受外界干扰,明确自己的pai路,不被对手刻意引导,这点对于获得胜利是很关键的一步。
3、不能贪技巧就算是自己玩的再多,技巧和方法攻略也掌握的差不多,也不能一味的贪恋这些技巧,过度依赖可不好。
4、计划要做好做什么事情要有计划,对于百家而言也是同样重要,只有做出计划并且严格去执行才能事半功倍,对于执行力差的话可以跟着队友走。
5、方法很重要要正确驾驭公式规律技巧方法,要知道不管是什么都是有F险的,所谓的高F险就有高回报,但要切记小DU怡情,大堵伤身啊。
6、遇跳就要跳这里所谓的“跳”,就是Z、X只出现一次,第二次便变成了相反的X、Z,没有连续出现两次的,所以把它叫“跳”,也就是X跳。
7、遇长则跟长所谓“连”就是Z、X连续出现两次以上的,每次都是连续出现两次以上,把它叫“连”,也就是闲连也叫做闲长。
8、不可心浮躁还有就是要有耐心,不可心浮气躁这样干什么事都会乱,而且之前做出的计划和方案有可能会被打乱。
9、学会看走势会看点走势技巧,在自己的形式不好的情况下要学会F险投资共担F险,这样来说你拿到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10、运气少不了最后就是百年不变的话题,人生在世干啥都离不开运气,但是也不能过度信赖,因为手气这玩意,信则有,不信则无,各位自己品品吧。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按照上面的公式,大家稳住口诀,玩好百家根本不是难事,建议大家还是用最稳的公式,这是最稳妥的方法!
《琥珀中的生命》读后感(三):《琥珀中的生命》看东方的韵美如何激发西方科幻之脑
《琥珀中的生命》看东方的韵美如何激发西方科幻之脑。
这套《华夏科幻系列》书籍,是有未来事务管理局
(FUTURE AFFAIRS ADMINISTRRATION)编著;未来事务管理局是一个,专注科幻文化的推广、原创内容创造的文化公司,以“未来”为核心的科技文化品牌。
这次邀请的是,获得过世界科幻星云奖,雨果奖多位得主在内的科幻作家,让他们来到贵州,来到苗寨,领略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看一看到底会创造出一些什么样的作品。于是,便有了这套丛书,
第一篇《三限律》,就特别喜欢。当这些西方人来到一个完全尽力的甚至是原始的保有原初态农耕文化的地域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时代的隔阂和文化上的冲击,更不会感觉到工业文明凌驾于文农业文明的优越。这里给他们带来剧烈文化冲击的,恰恰是一种原初态的农业文明对所谓的社会化集成化工业大生产的撼动与颠覆。这里也恰恰证明了,文明不应该用简单的高级或低级这种二分法来界定。就正如书中所讲述的,一种所谓的外星高级文明,针对“无生”黑暗的地球文明。善待一种文明,我们更应该看它是否发展的融冶的更加完美与和谐。
在外星人看来地球文明的发展,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我们一路上取得的所有成就,一切都是黑暗的无生。我们一直在用科技的力量去束缚宇宙,为我们的目的服务,而不是与那些力量合作,让他们自我表达,并实现互利。确实人类的文明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是以环境的破坏换取的代价。这一点值得警示我们,我们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是和自然环境和谐完美的共处。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未来的远瞻性以及我们的自然哲理观)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出了对原初文明的手艺和工艺的无限赞誉和向往。一门历史悠久的蜡染技术,一碗喷香浓郁的酸鱼汤。而且在地球人看来是普通的记忆。但是在可以以“思想塑造形体”的外星人看来却是最纯粹的有启发性的智慧!我想这篇文章对于推动原生态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苗寨县人工具使用源流考》但从这个题目看来,就像一个高端的论文。作者德里克 昆什肯绝对是未来会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之前曾经阅读过他的《量子魔术师》《量子植物园》他的文章中引用的严谨和考究,也可以看出他要求精致严格的创作态度。作为一个加拿大人,可能以前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未必就特别的多。但是在这篇《苗寨》可以看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地调查学习,不仅仅是已经可以略通门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堂入室运用纯熟的地步了。所以说我可以断言,将来德里克昆士肯是可以成为科幻界大师级的创作人物。
丹寨风景
这篇苗寨写的是关于人类AI的运用与设计。在未来人类对AI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已经达到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步。对AI除了机器学习以及优质的数据集之外,还需要成为道德参与者。
多年来,一直在所有AI运行原始道德法建立起一个经验数据库,以便开发更为复杂的人工智能。
这里作者设置了一个特别贴合中国国情的创想,他们还要设计出一种扶贫AI,甚至还有法律AI,医学AI,建筑AI。不仅在技术上可以用AI来替代人类,甚至在人类的伦理道德生活上,也可以用AI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创想十分的迷人,这篇也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
《今日县长》讲述的是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诞故事。维克多沙拉查被委派到苗寨当一位县长,可是,只当一天,这怎么够当一位县长,可是调度员告诉他到那后也就是签些文件,种棵树,拍拍屁股就有人了,有什么不可以的?结果到了市政办公楼时,前面有几百位县长,在排队,有的等了几个个月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机器程序调度员误差造成的。既荒诞幽默,也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琥珀中的生命》,也是面对末世之时,人类挑选出8192名人员,成为地球上文化种族民族的代表,开启他的外星之旅延续地球的文明。引发的一些一系列思考与问题这个。
这本选辑十分的不错。是2018年未来事务管理局“科幻工作坊”邀请了十几位科幻作家去贵州丹寨采风,希望世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能在风土人情、原始民俗、古老传说的包围下,发现写作灵感,写出最具创造力的科幻小说,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贵州黔东南这个迷人的地方。希望将来会有更多中西方的科幻作家能够一同有力体验不同地域的文明特色,激发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
《琥珀中的生命》读后感(四):新书!外星人遇见酸汤鱼,全球作家写了本贵州科幻
未来局“华夏科幻系列”来了!
以西南民俗和苗族神话为灵感的科幻小说
在我们的认知中,科幻小说起源,最直接的原因是科技发展。然而,
地理大发现、民族与文明间的碰撞交流,
也是科幻的起源之一。
刘慈欣说,“科幻是关于宇宙星空,人类命运的艺术,但不同地方民族的人类,他们所理解的宇宙星空,所经历的历史命运,其实并不一样。”
科幻不止着眼于科学与未来,还思考我们的历史和来处。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民族众多,曾经在流行文化里留下了经典印记。比如,我们的武侠小说、电子游戏中经常会遇到西南苗族文化的创世神话、风俗节日、手工技艺……
科幻可以从远古神话和少数民族里吸取什么灵感?
2018年,未来事务管理局“科幻工作坊”邀请了十几位科幻作家去贵州丹寨采风,希望世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能在风土人情、原始民俗、古老传说的包围下,写出最具创造力的科幻小说,让中国黔东南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
丹寨的梯田和小镇,正值水稻生长,满眼都是绿意(摄影/巽 苏小七)
丹寨有着苗、水、侗等多种民族文化,还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家们在中国西南的山川中,和当地人一起学习采茶、造纸、蜡染,参观古老的民族建筑和特定历史时代留下的汞矿厂遗迹,了解苗族历史,参与“请七姑娘”等仪式……
15个科幻作家,吭哧吭哧采了半小时茶,只采到了3块钱的茶
学习造纸(摄影/巽 苏小七)
最后,15位作家用实地踏访获得的灵感,汇成了两本科幻小说集——《龙的呼吸阀》和《琥珀中的生命》。
他们以亲身体验的民族文化为蓝本,讲述了15个风格迥异的故事,涉及 “稻花魂” “锦鸡舞”等传说,苗族蜡染、古法造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酸汤鱼、米酒等当地传统食物。
这是一次难得的思想实验,让国内外最有想象力的大脑,对中国某个地方的山川、风物、民俗进行集中想。中国文化成为了全球作家的灵感来源。
韩松说,“到了丹寨我们发现,苗族在4000年前就是先进的民族了,他们发明了种水稻、冶金、兵法,还观测天文……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没想过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写科幻。”
两本选集共收录了15篇小说,国内和国外作家的篇目大约各占一半——
《龙的呼吸阀》聚集了中国科幻小说名家,包括赵垒、梁清散、昼温、靓灵、糖匪、苏莞雯、江波。
《琥珀中的生命》邀请了包含世界科幻星云奖、雨果奖得主在内的十余位科幻作家,包括劳伦斯•M.舍恩、德里克•昆什肯、娜奥米•克雷泽、卡罗琳•艾维斯•吉尔曼、弗兰•怀尔德、阿蕾克斯•德拉莫妮卡、萨曼莎•默里、凯莉•罗伯森。
比较一下双方的故事主题、科幻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点,其中的异同非常有趣。
首先,在主题上,多篇作品都出现了“人类以外的文明”。
海外科幻作家的作品中,外星人作为一种“文明对照”纷纷出现。
如劳伦斯·M·舍恩的《三限律》中,外星使者来到苗寨小镇,用自己的能力改造地球。外星人厌恶流水线制造的现代人类工业品,认为每个人使用的物品,都应该由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制造。外星人赞赏苗寨劳动者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他学习苗人的蜡染、酿酒,并教会主人公神奇的能力,让他能用自己的意念改造周围的一切,拓展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这篇小说获得了2019年美国星云奖最佳中短篇小说提名。
又如在萨曼莎·默里的《琥珀中的生命》里,外星飞船降临,通知人类:地球将在数十年后毁于灾难,飞船可以带走8000多个地球人,保存地球的文化记忆。主人公因为对苗族文化的理解,成为了上船人选之一。
L.X.贝克特的《零和博弈》中,外星飞船直接降临在苗寨小镇头上,当地居民和人类派出的精英一起,和外星人进行了激烈的外交谈判。
在海外作家的笔下,象征传统的苗族文化,象征现代的工业化人类,和象征未来的外星文明他者,构成了一个互为映照的三角形。
相比之下,国内作家并不把苗族文化视为一个独立的文明,而是将其作为面临挑战的未来人类社会的一分子。
靓灵的《纸闭》中也有外星人的元素,但与中国本土神话相融合,苗人本身就是外星人的后裔,苗家的造纸术中,蕴含着外星人沟通方式的秘密。
本土作品中更多出现的,是人工智能,或其他以数据、意识形态存在的生命。如糖匪的《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双重编码》、赵垒的《它们的诞生》,数据形态的生命正在统治世界,苗人和其他人类一样,都要迎接这种变化,只是他们参与和应对的方式,因为自身历史文化的特色,有所不同。
其次,在时间关注点上,海外作品较为看重当下背景和未来的技术、文明推演。
如弗兰·怀尔德的《今日镇长》,从苗乡丹寨小镇的轮值镇长制度出发,设计了一个通过找工作app,全世界人人都可能被分配到中国当镇长的幽默故事,其着眼点不在于小镇传统的历史人文,而在于今天中国人开发这一传统的方式。
娜奥米·克雷泽的《怪物》讲述了一名窃取生物配方的高科技窃贼,一路逃亡,在其原本好友的追着下,来到了中国的丹寨小镇,迎接其最后命运的故事。先进的生物技术、可怕的身体变异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卡罗琳·艾维斯·吉尔曼的《流放终结》则将故事背景放到了遥远未来的星际时代,讲述某颗星球上一个失落的民族,向银河文明中心的博物馆索要自己文明的画作的故事。全文未提苗寨,然而这个寻找画作的民族是苗族的镜像,这个故事预言了文明之间沟通的某些问题,在遥远的星际未来依然会存在。
本土作品则非常擅长发掘苗寨相关的神话、历史与现实语境成因。
梁清散的《短刀、水银、东湖镇》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晚清,讲述变革时代中,朝廷与地方之间、启蒙新知与旧有传统之间,洋人、满人与苗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并最终以一个出人意料的克苏鲁故事般的结尾,超越了这些关系间的冲突。
昼温的《遥远的终结》则讲述了一个物理学出身的女孩前往贵州丹寨矿洞,寻找自己当年失踪的父亲的故事。这个矿洞是早年间国家一处秘密的科研基地,而故事最后的真相,同量子物理、以及苗族“七姑娘”神话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在一点上,海内外作家是相同的——他们关注中国当下的“变化”,并且尝试把苗寨之行中收获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融入到对于这种“变化”的讲述中去。
“某个地区的文化看上去有些老旧,我们就认为他们活在过去,这是一种误解。他们和我们一样活在现在,走向未来,充满活力。科幻作家需要把这一面展示给读者。”身兼历史学家和科幻作家的凯莉·罗伯森说。
德里克·昆什肯的《苗寨县人工具使用源流考》讲述了一个出生于苗乡贫苦家庭的女孩,因为看到了家乡新建的信号塔,决定过不一样的生活,她努力考上大学,战胜歧视,抓住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趋势,把贵州省建设成了高度赛博化的,全球互联网信息中心。
凯莉·罗伯森的《油画练习》讲述的是一个出生在月球殖民地的青年,第一次来到地球,就来到了丹寨苗乡的村庄中,通过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当地文化,重新获得新生的故事。
在江波的《魂归丹寨》中,生于苗乡丹寨的主人公在复旦大学读书,他回乡探亲后,尝试利用脑科学成像技术,还原了大脑记忆中昔日苗人祭祀仪式的场景,与已经逝去的长辈们沟通,打破的文明之间、个体人生成长中的隔阂,让民族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
苏莞雯的《龙的呼吸阀》则讲述在不远的未来,人们使用量子计算机对苗寨进行管理,能够操纵当地的水流实现各种功能,直到有一天计算机出了故障,阻止人们离开,当地的孩子们与计算机斗智斗勇,利用手边的一切破解谜题,解开封锁,跟深一步了解了技术与文化的联系。
人类在不同地域形成的差异化的文明形态,一直是科幻创作的富矿。
在科幻进入中国的一百多年历程中,我们关心科幻与科技、社会整体进步的关系,也关心地理人文的复杂性、多元性。
科幻如何在本土语境下讲好故事,是创作者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这两本选集召集海内外优秀科幻作家,聚焦于中国特定文化,打造了一批作品。
这些诞生于中国黔东南文化的奇想,必定会在世界科幻史中产生回响。
萨曼莎·莫里说,“丹寨给了我很大启发,但很难说清这影响究竟是什么。站在山上看向山下的村子的时候,我在想,我们要如何带着自己的文化进入太空。”
韩松则认为,这套书是“用科幻来描写边远地区人民的独特文化,以及他们摆脱贫穷,并远征星辰大海的历史,无可比拟的作品。”
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无尽的可能性。那么这第一步,就从《龙的呼吸阀》和《琥珀中的生命》这两本书开始吧!
华夏科幻系列
未来事务管理局 编
《龙的呼吸阀》 212页
《琥珀中的生命》 360页
实拍图
插画:酒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