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时刻》经典观后感有感
《真实时刻》是一部由弗兰切斯科·罗西执导,Miguel Mateo / José Gomez Sevillano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实时刻》观后感(一):如何杀死一头牛
悦然的博客
西班牙终于胜利了,好开心。
去年在西班牙,我第一次看斗牛表演,才发现斗牛士并非我想象中那样高大威猛,他们看起来如此寻常,与普通人一般无异。而他们也不是用力量制服了公牛。事实上,他们需要的是周旋的耐心,灵巧的躲闪避绕,以及精准而凌厉的刺入。让我更吃惊的是,原来现场的斗牛士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在真正的那位斗牛士将致命一剑刺入牛的头顶之前,他的伙伴们已经与牛开展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这些较量的成败和优劣,直接影响到后面最关键的环节。等到斗牛士上场的时候,牛已经进入迷失的战斗状态,同时,也受了伤,体力严重消耗。若非如此,仅凭斗牛士一个人,是无法将500-600斤的公牛杀死的。当时,我不免有一点失望,因为斗牛士看起来远没有公牛强大。
然而,西班牙人如此热爱这些运动,热情地邀请全世界观看他们的表演,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非凡的英雄气概,而是向世人展示他们多么娴熟地掌握了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小的代价杀死一头公牛的方法。在每一场斗牛表演中,都会有现场的观众,以及专业的评委对斗牛士的表演评分。杀死一只牛是最糟糕的斗牛士也不难做到的事,但是要成为出色的斗牛士,关键要看你是怎样将那只牛杀死的。千百年来这项运动的沿袭与发展,使他们制定出一套严谨的评判体系。懂得这一运动的观众,在观看表演的时候,那种兴奋与紧张,不亚于观看足球比赛。如何完美地杀死一头牛,其中的门道也绝不比踢足球来得少。
没有强烈戏剧性的比赛,难免会显得有些沉闷。更多的人,还是在索取一种高潮迭起的心理体验。不过对于酷爱钻研,信赖技巧与方法的西班牙人来说,他们的足球是踢给那些更高级的观众看的。那些观众,就像观看斗牛表演的资深观众,当斗牛士献上一场完美的表演时,观众们会举起手中的白手帕为他喝彩,斗牛士将无比荣耀地获得一对斩下的牛耳和牛尾巴。牛耳与牛尾,或许要比大力神杯更有份量。我不是足球迷,但是这个夏天陪伴西班牙队一路杀进决赛,在今日凌晨的西德大战中,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我不再关心牛死了吗,牛怎么还没死,而是以非常静定的心态,耐心地观看着斗牛士们是如何杀死一头牛的。当然,这也因为,我对他们充满信心。
我的一个朋友说,看西班牙队踢球,就像阅读一部优秀的小说著作,细节,铺垫,不慌不忙的主线和不断埋下的伏笔,然后攀上激扬的高潮,缓缓推向结尾。我很赞同。可是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们,实在缺乏阅读此种小说的耐心。他们需要快节奏的,简单直接,一目了然的情节,其中还有一些人,更是希望开始三分钟就是高潮,然后不断有高潮,至少也得有四个。不过,很遗憾,他们今天没有读到这样一本小说。
《真实时刻》观后感(二):斗牛士的高光时刻
摆脱了生活困境的斗牛士,却因此死在竞技场上
——
有人说拳击是穷人的运动, 一旦离开土地进入舒适区, 最终的命运只有倒下. 斗牛则像是贵族运动, 不仅需要勇气也得具备优雅. 它将柔美与勇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身姿如同弗拉门戈的舞蹈一样充满感染力.
斗牛在西班牙竞技运动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这项人与牛的死亡搏斗在西班牙六百年里被认为是英勇的象征,尤其在贵族中流行.斗牛士的地位也高于一般的名流和演艺明星,他们具备着高雅与勇敢的灵魂.因此很多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年轻人都把斗牛士作为自己成功的梦想, 包括女生.电影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对她说》中莉迪亚就是坚强、勇敢的女斗牛士典型形象.
Il momento della verità(1965)
影片《真实时刻》是一部关于斗牛士的电影. 本片以半纪录片式和半故事片讲诉一个农村青年米凯尔带着憧憬来到巴萨罗那谋生,然而微薄的收入和繁重的工作让他对生活丧失信心.成为斗牛士是他生活的唯一希望.
你不知道一个孩子想成为斗牛士需要吃多少苦,当他内心的灵魂如火焰般燃烧,他需要的是有人理解他帮助他. 努力和天赋让米凯尔获得巨大成功. 观众野蛮的欢呼声、血淋淋的野蛮公牛倒下, 斗牛士之歌响起, 随之而来的是成功和财富. 米凯尔如歌剧《卡门》中的埃斯卡米洛一样获得崇拜和欢迎.
* 斗牛士的死亡之舞
高光时刻的米凯尔把父母接到了巴萨罗那,自己则一头扎进了资产阶级的社交圈. 影片侧面描写了西班牙普通民众流入城市的真实生活和竞赛黑幕, 借此批判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 摧残生命的本质.竞技场上的公牛要么被斗牛士刺死,要么在台后被人杀掉.斗牛士的命运同样如此,米凯尔最后像牛一样死在了斗牛场上.
《真实时刻》观后感(三):电影的绝杀。
1
标题《真实时刻》叫moment of truth,开始就让我不解其意。怎么个“真实”法呢?
查了英文字典:(Sports)The point in a bullfight at which the matador makes the kill. 就是我们在电影当中看到最后用弯头剑刺入心脏的绝杀。最好翻译成“绝杀”。
当然,到底说的是matodor(torero),还是弗朗哥,只有鬼知道。
我一直很好奇,这种纪录片式的电影是怎么导演出来的?为什么这个演员有这么强大的斗牛技巧?太惊奇了,这无法PS,也无法后期呵!
看了资料,才知道演员是真实的斗牛士,在当时弗朗哥政权的西班牙排名第三:Miguel Mateo Miguelin, 片中呼的就是真名。罗西的彩色电影很好的反映了这些东西。一个主动当左派的电影导演,又是第1次出国,常年拍摄犯罪影片,有意识无意识的带出了政治性。
在电影界被誉为斗牛最好的电影。那种刺激,精彩,观众的呼啦呼啦的赞美之声。如同军政府的残酷与虐美!
不管怎样都是电影史中独特的作品。
2
斗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线,引逗、长矛穿刺、上花镖之后,最后以绝杀为高潮。据说西班牙人懒得一塌糊涂,只有下午看斗牛是准时的。
三个斗牛士,每人两头牛。斗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包括三个花镖手和两个骑马的长矛手。
这部电影的绝妙之处在于,通过巧妙的剪辑产生了类似纪录片式的震撼,而且又不用解说,就能让你看懂斗牛是怎么回事。
引逗,令牛全场飞奔,消耗他的体力。就如片中开头所说,牛是神圣的。
2用长矛头刺扎牛背颈部的血管,来个血腥的大放血。片中能看到,所骑之马都用护甲裹住,双眼蒙上以防胆怯,否则惊了马,人也会受到伤害。
花镖是一对木杆制、饰以花色羽毛或纸、前端带有金属利钩的利器。瞄准、前冲、刺入的时间很短,且需判断牛的冲势,因此需要其动作干净利落。片中经常看到有的人连两镖都刺不中,那主斗牛士就倒了血霉了。因为公牛的体力消耗不够。
最后终于进入绝杀阶段。主斗牛士一般会在场边缘的部分继续进行引逗,我们看到他招来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叫好声。用红布(片中说用的是英国上好的法兰绒flannel,做成muleta)甩向牛的面部,这叫维罗尼卡,也就是耶稣受难时为他擦脸的圣女,就是为了刺激公牛。这个命名法还挺幽默的。
我们看到米桂林还会做打电话的动作,就是单臂靠在牛头上,一种典型的炫耀活动。但无论如何刺杀是最富有技巧的,斗牛士须将剑与眼睛齐平,踮脚,手水平下压,发力,剑入牛身后须抖腕使剑稍微左弯,以冲破心脏主心室,
这要求很高的速度、力量和准确性。所以最后被牛杀死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在自己的面前,牛应声倒地是一种极端成功的行径。那种潇洒,那种残酷之美,就在这一瞬间体现出来,全场的观众都沸腾了。
我们还看到,斗牛士可保留牛耳,牛尾,被从正门抬出。但这些牛耳和牛尾又不能做火锅汤,所以只能自己在家玩一玩了。
3
几个关于斗牛士的事实:
著名的斗牛士,是被牛顶死的。Famous bullfighter, was gored to death.
大多数斗牛士的训练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Most matadors begin training at a young age.
斗牛士不能蓄胡子。Most matadors couldn't wear a mustache or a beard.
provided by juk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