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师学子三下乡:聚焦黔江地标产,深入调研析国情
长师学子三下乡:聚焦黔江地标产,深入调研析国情
(通讯员 付俊杰)为引导当代大学生将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国情社情考察团”于7月28日起,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调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寻访当地地理标志产品产业、深入当地农民生活、采访当地居民及政府人员等一系列活动,切身感受祖国建党一百年来带来的巨大变化。
关注地标现状,走进黔江中塘
7月28日上午,在经历了一小时车程,两公里步行后,志愿者团队来到了此次调研的目的地黔江区中塘镇。此前,志愿者了解到中塘镇因其平均海拔在650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所以适合脆红李种植。走进中塘镇脆红李种植基地,志愿者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独属于脆红李的香气。
志愿者团队与之前联系好的脆红李基地负责人李成飞先生进行交谈。得知志愿者此行调研的目的后,李先生带领志愿者参观脆红李种植基地,途中向志愿者介绍了脆红李的相关知识及产业的基本情况,并就中塘镇政府近年来对于脆红李产业的扶持政策等方面为志愿者们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随后,志愿者们在李先生的带领下与当地的领导进行了交流,并了解到中塘脆红李正式发展于2016年,以流转土地、农户入社等方式,实现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三方赢利,近两年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当地的居民与种植人员都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基地也有完善的监管系统,区植保站、治安站等每年都会对基地进行监管。
走进百姓生活,了解产业现状
为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体察民意,7月29日上午,志愿者分为两队分别前往迎新村和兴泉村采访当地村民。采访过程中,一位村民说:“自脆红李的销售市场打通后,每家每户基本上都会种植脆红李,我们在收获的时节不仅会自行组织采摘脆红李,还会自己销往中塘镇及附近的城镇。”村民纷纷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家庭收入,且有助于实现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整合。村民还建议相关产业机构应借助政府力量强势推进,提高产品品质,加大宣传力度,打响黔江脆红李品牌。
据悉,“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是长江师范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江师范学院以实践调研形式帮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同时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向社会各界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新青年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