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买书自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买书自由

2021-09-02 23:17:16 作者:和菜头 来源: 槽边往事 阅读:载入中…

买书自由

  有个年轻人说,自己在念大学的时候看见我推荐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无奈囊中羞涩,只能去买了盗版书来看。如今终于开始工作,就去买来一本正版去“还债”。这件事情让我很唏嘘,突然回想起当初买书之前的种种犹豫。当然还是因为书太贵,掏钱的时候会心疼。

  我记得还是在我写博客的年代,当我推荐书的时候,文末都会写一行字:本书共XXX页,售价XX元,折合每页0.XX元。如今没有人会计算一本的书的单页价格,但在当时它却是我衡量一家出版社是否厚道的标准。

  在我30岁出头的时候跑来北京,和做出版的朋友聊天。当时一本书的均价大约二三十块钱,我觉得太贵。朋友却告诉我说,书价还会涨,未来均价应该到50元才对。我问理由,他分析说英美一般的平装书大约是五六美金,纸浆油墨印刷机的成本全世界都差不多,无非是人工有点差异。同样是纸张铅字印出来的一本书,在全世界有两个价,这是不可能长久的事情。所以,最终一本书的价格也会是五六美金,那么就是50块钱人民币的价位。那是03、04年的事情,现在的书价的确是这个水平,甚至还要略高一些。

  一直到我40岁之后,才实现了买书自由。这种自由其实也有个前提,那就是购买欲望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从一个月四五本书,下降到了一个月一两本,其它的由电子书年费来解决。我的电子书年费是200出头,这样一年只要读超过5本稍微厚一点的书,就已经赚了。而实际上一年下来,读过的电子书如果按照零买来算,早已经过千元。那我当然在掏钱买纸质书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更何况我都是通过京东或者当当这样的网络平台购买,本身还有很好的折扣。

  不过我觉得在这个年岁获得买书自由意义不大。人最需要读书的年纪是在十几二十岁,记忆力好,吸收也快,脑子整天飞转,需要外界不断投入思考的质料,好一点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但书还是贵,虽然有了电子书,麻烦却一点不比过去少,仔细算也并不见得便宜。

  会员我是不准备续了,因为缴纳会员费并不是获得了买书的优惠,并不能让自己“拥有”一本电子书,只是获得了一年的阅读权限。即便说自己不在意这件事情,电子书架也有上限,只能存放几百本。读个两三年,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书存放在书架上,很快也就满了。如果要单独购买电子书,永久保存在电子书架上,这时候又会发现价格其实也不便宜。你购买的是成本无限接近于零的数字拷贝,平台大概要为此支付一点点电费,一点点硬件费和一点点人工,但是你却要支付一本纸质书一半乃至三分之二的价钱。

  书籍本身还有流通的功能。钱钟书说年轻人谈恋爱就得借书,因为一借一还就有了两次打交道的机会。电子书没有。根据电子书平台的定义,你买到的电子书是一个指定的副本,不得自行拷贝分发。所以,你不可能“借”给朋友一本电子书,你只可能是用你的那个副本拷贝了一份新的给对方,那么你就已经违规。如果是在公开网站上分享,那么还会有法律上的风险,我看到的判例罚得都还挺重。

  和什么提子自由,海鲜自由相比,我认为买书自由可能更值得追求一些。当然,这也是一种个人偏见,可能只不过是因为我喜欢读书,于是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如果有天别人请我感受一下海鲜自由的滋味,兴许我就不那么想了也不一定。但是那种年轻时欲望和精力爆棚,却因为经济拮据而感到的苦涩滋味的确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于是我只好这么安慰自己:

  过去所有买过的书,因为预算有限的缘故,想必都是好中选好,精中选精,因此从中受益。如果那时候就有买书自由,也许自己一早就已经失去了读书的兴趣。

  就这样,我又回到了把匮乏当盐吃的传统老路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买书自由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