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选书买书到靠看书赚钱,这份压箱底心得请收好(选书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从选书买书到靠看书赚钱,这份压箱底心得请收好(选书篇)

2020-07-21 21:34:58 作者:陶瓷兔子爱丽丝 来源:天天成长研习社 阅读:载入中…

从选书买书到靠看书赚钱,这份压箱底心得请收好(选书篇)

  成长总是痛的,星标我们陪你

  

  文/陶瓷兔子头图基于CC0协议使用

  今日份碎碎

  每天都是读书

  1

  自从写作以来,我每年都会不同场合被问到类似问题

  学生党/工作三年/二十出头什么书?

  书看完了什么也没记住怎么办?

  

  看书太慢/看不进去怎么办?

  

  靠看书真的能赚钱吗,是不是忽悠?

  最近又收到不少读者有关读书问题的私信,周末整理了一下思路统一分享平时被问到最高频的几个问题和一些个人觉得实用方法论希望能帮你把生活打理的丰盛一点点。

  鉴于篇幅原因,这个主题的文章大概会持续3-4期,今天是选书篇。

  介绍我的选书原则之前先来明确一下立场

  以下选书的原则,只适合于“借助阅读获取知识改变处境提升眼界,或者赚点零花钱”的朋友

  如果你平时看书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觉得看书就只是看书,不应该带任何的目的性(没有贬义意思),你可以关掉这篇文章

  2

  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我想分享给你的是一条选书原则:

  通识阅读+主题阅读+随机阅读,应该分别占阅读时间的30%,50%和20%。

  为了便于理解,我用“历史“这个话题解释一下通识阅读的概念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对历史类的读物比较兴趣,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宋朝原来是这样》或者《历史的温度》之类的书,都能读的津津有味

  不是说这样的书不好,但这样的阅读习惯,会让你对历史的理解只局限在某个特定的阶段,甚至是某个事件片段上。

  你可能对明朝每个皇帝命运了如指掌,但明朝时期世界发展是什么样的,西方文明到了什么阶段,其他朝代有没有类似命运的皇帝,为什么类似的命运诅咒会不断在皇家上演等等,就成了你的知识盲点

  这种知识盲点对一个人影响,其实不仅仅是“不知道这件事儿“这么简单,还会极大的影响你吸收新知识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于人脑学习机制而言,有效的学习并不是你得到了多少孤立信息,而是你的脑细胞是否能把这些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神经通路

  后续的信息不断在已有的神经通路上加码,这条路就会越来越宽,帮助提高处理速度解决复杂的问题。

  而知识盲点的存在,其实就相于一条断头路,它孤立存在的状态使它无法和任何一个已有的,或者将来会有的信息联系起来,只能以一盘散沙形式存在于大脑,走不了几步就被风吹散了,这也是你读完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通识阅读的作用,就像是一根绳子,帮助你把那些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比如在历史领域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钱穆的《中国通史》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这些通识类书通常无法写的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有趣和深入,但它可以帮你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有关历史的架构。

  像一个脚手架,让你能更轻松的把细节和补充信息慢慢填进去,所以这一部分的阅读比重,应该占到30%。

  3

  接着说到“主题阅读”,简单来讲,就是先找出一个你想要了解的领域或者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个关键词去找书。

  比如说,你最近觉得很焦虑,想要读一点相关的书籍来找找对策,你就可以用“焦虑”这个关键词,找上4-5本的相关书籍来读一读,了解焦虑的深层成因,以及轻度焦虑和病理性焦虑的区别。

  这种阅读的好处,是它可以让你聚焦到一个点上深挖,尽量全面的了解问题的每个侧面,直接掌握应对这种问题的108种方法,而不是总停留在最表层的理解,只要问题稍微变异就束手无策。

  因此,这一部分的阅读比重应该至少占到50%,如果按照一周看完一本书的频率来算,一次主题阅读应该至少持续一个月。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你给自己的关键词一定要非常具体,比如“安全感”“拖延症”或者“焦虑“。如果你一上来就给自己一个”心理学“这么大的标签,你这个主题阅读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完。

  4

  还有剩下20%的随机阅读,我个人的习惯是分给新上架的书,图书榜单排名靠前的书,或者我喜欢的作者喜欢的书。

  这些书可能跟你的主题阅读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它可以作为触角,帮助你快速探测另一个领域值不值得,适不适合进入。

  举个例子,你的主题阅读是“焦虑”,随机翻开一本物理学你会觉得不感兴趣,但看到神经科学,你或许就会发现它很实用,从而开启第二条主题阅读的主线。

  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敏感,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增加可能,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直到你找到它为止。

  从实用的角度来讲,绝大多数出版社愿意花钱去做营销的书,90%都是上架的新书,或者卖的很好的经典再版,如果你希望靠读书赚点花钱,就一定不能错过随机阅读的20%。

  另外,我个人的一个习惯是从我喜欢的作者那里找到他喜欢的作者,或者他理论的来源,然后再顺藤摸瓜的去找那些作者的作品。

  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好处----

  首先质量比较有保证,你喜欢的作者A喜欢B,就说明B的水平至少不会比A差太多,买书的时候可以少踩点雷。

  其次是调性比较一致,一个个体心理学流派的作者很少会引用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或者著作,不至于让你觉得看到的东西是自相矛盾的,还可以顺带把你感兴趣的话题深挖下去。

  30%的通识阅读,50%的主题阅读和20%的随机阅读原则适用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选书,唯一的差别只是主题阅读的关键词和深度。

  你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你的通识读物,你主题阅读的关键词,或者你最近随手翻开的一本书。

  也欢迎你来分享自己的选书经验,或者留下你最想了解的有关“读书”的话题。

  猜你想看(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所有不会哄女友的男生,都快点来学贾宝玉!

  高考考不好,一生都拉倒?高考之后最想你知道的九件事

  最大声骂女性的,为什么总是自己人?

  

  陶瓷兔子

  解局情绪化,专治玻璃心

  新书成熟限量签名版正在热卖中

  微信公号@[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

  你的独成长顾问

  商务合作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