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历史精神 熔铸文化辉煌
梦回悠悠历史,重走茶马古道,位于祁县来远镇唐河底自然村外的东鱼沟右岸的悬崖上有唐河底摩崖造像,弹丸小地,却有“龙山下,虎山旁,凤凰展翅好村庄”一说。
7月18日早上七点,艺术传媒学院拾遗记考察团队从信院出发,沿着计划路线,一路前往祁县唐河底石窟进行考察勘测,调研考察当地的唐河底摩崖造像。通过与村民的交谈,队员们了解到村内现共残留小型窟龛14个,残存造像20尊。但其中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它的题记,大约有500字之多,而且年号明确,字体精美,长段北朝题记尤为难得。
图片1:了解唐河底摩崖造像
唐河底摩崖石窟基本保持了清乾隆年间的建筑布置及建筑风貌,既体现儒学文化追求,又兼顾水利民生之需,既环山抱水,风景秀美,又饱含深厚的文化底缊。在考察过程中,队员们认真观摩学习,并将所见石窟造像及其题记内容一一进行拍照存档。
图片2:定位 勘测 拍照
队员们通过定位,勘测,拍照等方式,详细查看了唐河底摩崖的情况,通过摩崖造像,文字等详细了解了石窟的历史及人文背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寻访到的唐河底摩崖造像有不少古碑记,古名录,这对人们研究唐古村人文遗迹,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碑刻书法精美,碑文记录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人物和各类事件的第一手信息。那些散落在外难以保存保护的,我希望能通过碑拓的方法把它们保留下来,供后人欣赏研究
图片3:矢志不渝 历尽艰辛
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它们在等,等那个能让它们重新站在历史舞台上的那一群人,就是那样一群人迈着坚毅的步伐从矮矮的山脚下一步步走向山顶。今天的路途就这样在欢笑和收获中结束了,但是属于“拾遗记”的路还很漫长,“拾遗记”的故事还在诉说,期待三下乡,也期待未来。那个属于“拾遗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