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杂谈(22)
新闻杂谈(22)
人民网》文史》史海钩沉
毛泽东本人如何看待自己一生包括“文化大革命”?
李慎明
2015年03月30日09: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1976年6月13日,病重的毛泽东对华国锋等四位守护在自己身边的政治局委员交代后事时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
“文革”中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
本文摘自《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及相关思考——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一文,内容有删节。
本文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邓小平相关讲话精神为依据,梳理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实践,对毛泽东晚年的探索与失误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对我们现在的工作特别是确保实现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有所启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可能是一个难以讲清的大题目。因此,探讨这一问题,一是需要用一定的篇幅,二是有时也须引用一些必要的文献,三是笔者只能从自己所接触到的有限材料进行梳理和认识。
一、“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概念的提出
“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这一概念,主要反映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的战略思想,但同时也包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保持党和军队、政权永不变质的战略思想。之所以只提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而没有把军队单列出来,是因为广义上的政权概念,已经包括了军队。至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这一概念提法本身是否完全科学准确,当然还可以探讨,但这一战略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决议》在“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部分中明确指出“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鉴于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这个表述实质就是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梳理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的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实践,也应遵照《决议》和邓小平相关讲话精神,对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亦即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本文提出“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亦即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这一概念,就是根据《决议》和邓小平相关讲话精神进行的提炼,是经过多次推敲确立的。其中的“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这一提法源自《决议》。《决议》中说:“在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以后,虽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但是革命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同过去根本不同。对于党和国家肌体中确实存在的某些阴暗面,当然需要作出恰当的估计并运用符合宪法、法律和党章的正确措施加以解决,但决不应该采取‘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这一提法源自1981年6月22日邓小平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期间的讲话。邓小平说:“要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这一提法的依据来自1980年8月21、23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的谈话。邓小平说:“搞‘文化大革命’,就毛主席本身的愿望来说,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邓小平这一论述十分重要,这就坚定地划清了与苏共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全盘否定斯大林进而逐渐脱离、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从本身的愿望来说,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这也就是说,这一严重错误是在探索确保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中的失误,同时也可以说是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经过多次曲折,最终实现的第一次成功的结合。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所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第二次探索中,毛泽东带领我们党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也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失误,但这个失误毕竟是探索中的失误。因此,本文提出“对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亦即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一概念,是符合《决议》和邓小平相关讲话精神的。其中的“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其中的“恰如其分”是指具体运用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评价“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亦即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这两个词并不是同义语的重复。
【1】【2】【3】
2021-9-10
“你懂的”“很任性”:吕新华再秀流行语秀出中国“打虎”力度
我要评论
2015年03月02日 20:59:44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中国网事”记者高洁潘林青孔祥鑫)去年的“你懂的”热度未减,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吕新华再度没有让现场竖起耳朵的记者失望,一句“大家都很任性”再度引爆现场。
在2014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吕新华就曾因用网络流行语“你懂的”答问被网友点赞。当时香港一家媒体对吕新华提问周永康传言,吕新华说,“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位有多高,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的追查和严厉的惩处,这不是一句空话。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
一年来,反腐')">反腐消息的披露愈加透明和及时,让大家“越来越懂”,懂得反腐确实不是一句空话。力度不减、强度不弱的“打虎拍蝇”局面,让国际社会同中国民间一起,愈加懂得中国反腐的坚定决心。在这种背景和氛围下,今年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对“反腐”问题不再扭扭捏捏,发布会一开始就成为被提及的问题。
发布会进行到中间阶段时,有记者问到,媒体称近期还会有更大的“老虎”落网,怎样理解这个“更大的老虎”?吕新华说,对待反腐问题,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没有分歧,是一致的。大家都知道要把“老虎”拉出来,态度上,大家都很任性')">任性。吕新华说,过去一年,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政治氛围,成效明显。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吕新华表示,人民政协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部署决策。不久以前,俞正声主席组织召开了全国政协的党组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进一步推动政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反腐败工作。去年召开的政协十二届七次常委会议,专题讨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内容。“我们坚信,反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必定取得胜利。”他说。
也许,大家都很“任性”的底气就来源于党心')">党心民心所向以及一定取得胜利的信心。
分享到:0【关闭】【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 陈剑 ]
2021-9-8 15:50
2021-9-10 5:00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历史珍闻
毛泽东贴出大字报之后
陈长江 / 文 舒云 / 整理
2010年01月20日08:3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同舟共进》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陈长江,曾任中央警卫团12分队队长,1950年起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
舒云,文史学者。
1966年上半年,73岁的毛主席一直客居南方,他先后巡视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武汉等地。7月16日,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15公里。7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毛主席与记者的谈话和社论《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同时刊发毛挥手的照片。毛对记者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我没有随毛主席畅游长江。当时我担任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副队长,因为我进过高级步兵学校,所以由我在家主持部队的军事训练。
毛主席回到北京后,住进中南海游泳池。这时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报纸上尽是火药味极浓的批判“三家村”的文章。8月上旬的一天,我吃完中饭,看见大灶食堂外贴出一张写着醒目黑字的红纸,上面写着:“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我一看署名,大吃一惊,是毛主席8月5日写的?
大字报写道:“……在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系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的形‘左’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省的吗?”
大字报书写并不工整,但每一个字都能看清楚,内容我却很不理解,因为我并不知道中央开会的内容。我心想,这是谁呀,惹得毛主席生这么大的气?在我印象中,党中央是团结的,这样才能在旧社会的废墟上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迅速医治好战争创伤。即使1960年代初困难时期,党内也是一条心,现在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呢?中央领导有了分歧,为什么不在党内解决,而是抖落到外面呢?尽管这是中南海,也不能不分党内党外吧?这与我头脑中处理党内矛盾的想法完全不同,越想越觉得事情严重。
过了很久我才知道,毛主席的大字报已作为中央文件印发八届十一中全会与会者,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抄件。可我又有些想不通:既然是中央文件,为什么不按组织系统传达,而要手抄下来贴到墙上呢?我周围的人对这张大字报也是窃窃私语,大家的想法与我差不多,只是不公开谈论。
那些日子,毛主席住在游泳池,异常忙碌,除了参加会议,就是找人谈话。我不知道毛主席为什么那么紧张,却预感到党中央又要搞什么大的政治运动了。果然,在大字报贴出几天后,北京各大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用通栏套红的大字标题,全文刊登《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各界群众走上北京街头,敲锣打鼓庆祝。中南海西门外搭起一个临时的报喜台,接受大家向党中央、毛主席递交的报喜信。报喜台以五星红旗为幕布,正中挂着毛主席彩色画像,上联是“中国共产党万岁”,下联是“毛主席万岁”,横批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中央办公厅组织人员轮流在报喜台值班,代表党中央接受群众的祝贺,并维持秩序。那时府右街人山人海,声浪此起彼伏。我们在中南海里,听见墙外面“毛主席万岁”的口号从早到晚,一刻不停。
8月10日晚上,我吃完晚饭,正在中队处理公务,突然听到中南海西门声浪震天,仿佛爆炸一般,持续良久。原来,毛主席晚饭后散步,顺着中南海边的马路向南,到了宝光门折向西,来到怀仁堂门前,听见西门外人声鼎沸,就向西走。19时多,毛主席走出中南海西门,恰逢一队报喜的队伍,就走出去了。群众看见毛主席,立即涌上来,围了个水泄不通,毛主席想回也回不去了。他身边只有秘书老王和护士长吴旭君。面对这个突发事件,我一下子急了,毛主席在外面多呆一分钟,就多一分不安全。我一声令下,中队在家的几十名官兵,跟着我拼命向中南海西门跑。
中南海西门外一片混乱,整条府右街人山人海。即使没有坏人,这样拥挤也会成灾,万一把毛主席挤倒了,那我们可成了千古罪人。我的心立即悬起来,往人群里挤。战士们跟在我后面,一个紧跟一个,排成人字形墙,像一个箭头插进人群。我们边挤边解释,不知挤了多长时间,终于到了主席跟前。望着千百只手,我们劝主席迅速离开。主席不肯,他愿意和群众握手交谈。接待站的同志请毛主席登上报喜台,毛主席大声说:同志们好!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后面的群众看见“从天而降”的毛主席,短暂沉寂后,声雷四起,根本听不清喊些什么。在我做警卫工作的10年中,只要毛主席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欢呼的声浪,可是在家门口出现这样拥挤的场面是不应该的。这时后续部队来了,我们总算保护毛主席进了中南海,不过我害怕毛主席批评我们。过去毛主席对警卫制度多有不满,认为照抄苏联,妨碍了他接近群众,还发过火。但这一次,毛主席看着我们个个像水里捞出来的一样,笑着说:要不是你们来解围,我回来就不容易喽。我说:我们没有一点儿准备,您就出去了……毛主席说:原想出去看一看就回来,一出门就把我们包围了……想看也没有看上,想回也回不来了。毛主席不仅没有批评我们,还说了肯定、褒扬的话——这可能是从未有过的一次例外。事后我才知道,这次突发事件,被挤掉的鞋子、书包等物品好几箩筐,有几个人还被挤伤送进了医院。
8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在党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公布后毛主席会见首都革命群众》。没想到这次突发事件成了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共约1000万人)的前奏。或许就是这次中南海西门外的“遇险”,使毛泽东萌发了接见红卫兵的想法吧。
(责任编辑:刘倩)
2021-9-10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