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百年之约》观后感精选
《守百年之约》是一部由郭福华执导,盛天俊 / 陈子颖 / 原腾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守百年之约》观后感(一):好演员,好制作组
剧情借穿越回到二战时代,让现代人清楚了解当年二战时代的人民过的生活。剧情也让观众知道团圆的重要性,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否则没有了就来不及后悔了。几位主要角色的感情线写得挺不错,与剧名贴切"守百年之约",为爱牺牲。再来就是演员的演技,整体发挥不错,大马视帝,视后,当红实力派演员齐聚,让这部剧更加精彩。幕后制作也花了很多心思在服装设计,场景设计,摄影艺术方面。整体的合作,才会有如此好看的电视剧,屡屡破大马电视收视率,冲出国际。
《守百年之约》观后感(二):我们的约定,百年不变
来评价这部剧啦,我是马来西亚人丫 ↓含剧透⚠️ 这部其实很好看,因为我们国家文化所以没有太多亲密的戏,但整个故事题材很新颖,故事主情节分为两段,一半是现代,一半古代(二战时期),现代部分做得很好,男主穿越来到现代的那些无知懵懂都提现出来,一开始穿越过来也并没有说直接发现自己穿越了,是刚好撞上别人在讨论南京大屠杀才发现自己穿越了几十年(因为他家就在南京),后来甚至发现他是女主的表伯公哈哈哈,但是他们却在日月相处之下产生了情愫,再后来男女主意外穿越回到男主的时代,女主初来乍到非常不习惯古代,觉得设备简陋,反正一堆问题,男主家人也是非常保守,非常跟规矩的那种。。觉得女主是妖精,迷惑了他,才让一直恪守成规,尊老爱幼的男主第一次反抗并保护女主。女主最终被赶走,住在森林里。。这时候又多了一个童养媳出现(不是什么白莲花,但从小崇拜男主,一心想嫁给他,安分守己的女生)女主无法接受三妻四妾(我觉得很正常),所以分道扬镳,女主觉得自己无法面对男主便留下一封信走了(自己乱跑,最后遇到一个中医,女主是西医,文化存在差异,每天吵架哈哈)
《守百年之约》观后感(三):大马中文剧近期不错的作品
严格意义来说,这不是言情剧,而是以言情带出亲情、家庭、人性的故事,看到后来更像一部群像戏,让我想起《战长沙》。只是没有《战长沙》那么大场面,编剧的功力也没有《战长沙》的来得深厚,只是相比起现在许多剧来说,真的够用。
女主角张邵庭是海归西医,因母亲的去世与父亲的感情不睦,对中医亦颇有偏见,父女俩整日吵吵闹闹不得安生。 一日她奉爷爷之命回乡的祖屋给祖先灵位上香,和男主钟文安同时在不同的时空中不慎触电,把文安带到了现代。 文安陪着邵庭在现代经历过情伤,曾为救她受伤,无论她如何炸毛都温柔以待,他就这样慢慢走入她的内心。 当她陪着他回到祖屋去挖那坛酒,两人再一次触电,睁开眼却是回到文安的时代。那个封建又动乱的年代,那个有个童养媳心兰等着文安完婚的年代。 她原本极为嫌弃”人齐吃饭“的老规矩,在走过战乱看尽生离死别后,才意识到团圆饭的弥足珍贵,那一个个在爷爷爸爸口中的名字成了最鲜明的记忆。 她那引以为傲的西医知识,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还没有她看不起的中医派得上用场,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改变,在重塑,最终跟父亲和解。
钟文安骨子里其实是个迂腐书生,凡事以孝为先,在他的观念里有妻有妾甚是平常,娶心兰是为了守约,娶邵庭是因为爱情,两者并无冲突,直到邵庭愤怒拒绝求婚,他才开始思考婚姻理应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才开始试着去反抗。 他对每个人都很好,甚至是到了只要大家开心,他受点委屈都无所谓的地步。喜欢这样的人其实是很累的。 可也就这样的迂腐书生却是择善固执到了最后,但求无愧于心。 战时,各人为了自保,想要将一个带着婴儿的母亲驱逐出去,免得被日军循着婴儿啼哭声寻来,他站出来制止;战后,因堂哥振国的愚蠢赔上多人性命,结果村民纠众上门闹事,他听取邵庭的建议,主张将家里仅存的大部分钱财给了因此上吊的人家。 在太平盛世,人人都是衣冠楚楚的君子,善良不过是举手之劳。只有在最动荡的时局是最考验人性的。在那身不由己,每个抉择关乎生死时,是否每个人都能坚守着善良的底限,是否依旧能正直以对? 钟文安可以。
谈情说爱的情节真不多,糖也没几颗,最亲密的举动顶多就是拥抱,可又是那么地轰轰烈烈。他失去的尾指、背上的刀疤,乃至于他的死亡都是爱她的证明。 爱,大概就是飞蛾扑火,明知那会是走向黄泉之路,看着邵庭落水,早知那湖是葬身地也义无反顾。他没能躲过宿命。 等她在医院里睁开眼,赫然发现那几年和他共度的时光原来不过只有短短三天。 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她失去了什么。只有她知道他曾经来过。 她何其有幸?遇见了一个用生命爱她的恋人,一个用一生在等她的人。 她四处去寻找她和文安曾经相遇相恋的证据,那一壶酒和那一截竹子证实了那并非是黄粱一梦。 我不知道投胎转世的他,还能不能算是他?毕竟他不再是她深爱的那个文安。 而且一个医生一个修电工,三观和性格完全不同,难说有什么好结果,但是之前文安的灵魂就被锁在电流里,这么一电,搞不好文安的魂魄就附着在这个人身上,借尸还魂。 我一厢情愿地希望是。
这剧的bug不多,可能因为成本不高,许多场景设定是在乡村和森林,省了不少搭景的费用,战争相关的戏也只是路上遇到零星的游击战,处理得还可以。 所有前期埋下的伏线,后面都圆了回去。
有一段剧情是说男主看到女主昏倒,就想着在阳台煲中药,楼上的邻居带着保安上门投诉,邻居是个香蕉人,拼命跟男主说英语,男主听不懂,邻居急得让印度保安翻译,可人家也不会中文啊,尴尬回一句:你是华人也不会说华语?开始对着男主飚马来语。 日据时代前后的大马华人难道不会马来语和英语?可是我妈说我外公马来语英语可好了啊,不过也许是因为我外公是马来亚土生土长的小康或中上阶级的家庭。 如果是从中国过去的,估计就真的不会了。就不知道男主是什么设定。
男女主角的演技不过不失,真正出彩的是配角们,尤其是刻薄自私的婶婶凤娇,那场在振国怀里哭诉自己被日军糟蹋,丈夫被砍头的戏,碾压所有同框的年轻演员。 这剧最大的问题是台词太书面,很不接地气。文安是读书人,说话文绉绉就算了,染布坊的工人说“凌辱”两个字就很奇怪。 然后文安的发型永远都是油头,穿越到现代的时候还是油头,逃难时另一种油头,他是随身携带发油吗?还是头发出油? 除此之外,没有太大问题,也没有让我出戏的演员。这应该是我懂事后,第一部追完的马来西亚中文电视剧。 很多马来半岛的华人从小是在港台剧里泡大的,而靠近新加坡的柔佛人则是多受新加坡剧的影响,马来西亚中文剧一直都在挣扎求存的状态,因为大马华人的选择真的太多了。 但它们也有过辉煌的时期,也有过很好的作品,我扒拉一下,记忆里还残留着叙述巴刹(Pasar,菜市场的意思)点滴的画面,还有镜子里映照出江家荣画着小丑妆的可怖神情。 之后马来西亚中文电视剧也一蹶不振,半死不活地吊着一口气直到现在,终于有一部剧爆了。 这其实就证明了,只要剧情好,演员不拖后腿,就算没有大成本大制作,观众也会买单,前提是要有诚意。 推荐~~
个人非常喜欢的台词:
“我埋下亲酿的酒,我们三个说好50年后儿孙满堂再来开封。可是你们都回不来了,我也没有儿孙满堂,大家都失约了。”
“人齐开饭,在战乱的年代吃一顿少一顿。”
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个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个会先到来。
P.S.钟振国大概就是钟家的灾星吧,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就是会给他们家带来祸害连累家人,讲到底还是智商太低,先误信日军害死自家父母和一堆人,再让家族赔到破产,最后还间接害死了文安。所以,蠢而不自知真的会害死人。 毒品会让人变智障,大家一定要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