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了"接棒人",还有超给力"后援团"
如今有了"接棒人",还有超给力"后援团"
10月13日上午,杭城下起了大雨,拱墅区小河街道的74位老人却早早出了门,他们都要赶到同一个地方,吃一顿特殊的“重阳宴”。
10点不到,老人们一个个穿戴整齐,走进了拱墅区小河街道阳光老人家。今年已经105岁的童阿琴是坐着轮椅来的,老奶奶虽然行动不便,但是仍然记得——我要来和老街坊一起过节,毛开心咧!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童阿琴在一面常青树签到板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下了手印。看着上面的手印越来越多,老人们心里也越来越高兴——老朋友们都来了。
中午11点,热乎乎的饭菜都做好了,第一时间送到了阳光老人家的老年食堂。老人们围坐在圆桌前,等着享用美食。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采用了“分餐制”——菜品统一烹饪,再分盒子装好统一配送,送到每一位老人桌前。白切鸡、白灼大虾、红烧肉、盐水西蓝花,再配上一碗片儿川,毛落胃!
小河社区重阳宴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了,而这项“传统”的开始,还要从22年前一个黑龙江汉子的故事说起。戴玉宝是重阳宴的发起人,老家远在黑龙江。
“由于儿子工作留在了杭州,40多岁那会我就和妻子两人来到杭州生活。当时为了谋生在广兴新村这边开了家饭店。”那是1998年10月,戴玉宝买下了现今小河路4号的商铺,开了家名叫“兴缘”的杭帮菜饭店,“兴”指的就是广兴新村。
“那时真多亏这些热情的街坊邻居捧场,帮我饭店做出了口碑。”回忆往事,戴玉宝很是感慨,“当初举办重阳宴,其实是为了回报这些邻居们的支持。”
2002年重阳节前夕,戴玉宝找到了当时小河社区的书记,提出了想请当地老人在重阳节吃个饭的想法,也正是这一年,第一顿小河重阳宴开席了,辖区里8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报名,一顿暖心的午饭吃得好不热闹。
从此,小河重阳宴成了辖区一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成了老人们每年期盼的大日子。
随着年龄的增大,戴玉宝逐渐觉得开饭店有些力不从心了,想着是时候把店铺转让出去了。没想到消息传出去之后,来找戴玉宝洽谈的有20多人,但他唯独看中了一位名叫陈雄的年轻人,选择把店铺盘给了他。
原来,戴玉宝在转让店铺时,提出了一个硬性要求——若有人想要接手这家店,其他条件都可以商量,但是新老板必须继续把重阳宴办下去。
而陈雄听到这个要求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为什么愿意接过重阳宴的“接力棒”?陈雄认真地回答:“我是被戴老板感动的!”
陈雄说,自从了解了戴玉宝和重阳宴的故事,自己和家人都深受触动,“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也会像戴老板一样坚持做下去。”
去年,其实是交接的第一年,重阳宴由戴玉宝事先张罗,陈雄跟着学习经验。“老年人的饭菜,卫生是第一位的,食材要新鲜,还要容易咀嚼……”戴玉宝事无巨细都认真交代给陈雄。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陈雄就扛起了重阳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