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读后
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表现不一样呢?这是一个经常被家长问到的问题。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是个两面派。在幼儿园里懂事听话,自己吃饭、穿衣服,和小伙伴们也相处的很好。一旦回到家里,马上就变了个样,胡搅蛮缠、任性耍赖,让人累到无法呼吸……
幼儿园和家庭不同的环境让孩子有了如此大的差距。在幼儿园,孩子会非常谨慎,因为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有常规要求,孩子逐渐形成了习惯。一到回到家里孩子就会非常放松,自由散漫。家长常常舍不得委屈孩子,不管什么样的要求,只要一哭闹立马妥协。
孩子只在家里横,在外面就是个乖乖小绵羊。这样的孩子特别多,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导致孩子特别蛮横,在家里就是个小大王。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也会肆无忌惮,无视别人的存在,蛮横无理。去了幼儿园,孩子没有了保护伞,自然就胆小多了。对于这样的两面派,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毕竟在家溺爱过头,碰到外面的强力压制,让孩子很难适应社会。
还有一种心理因素造成了孩子表现很不同。有的家庭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孩子在家里处于压抑的状态,心存戒备,胆小怯懦。到了幼儿园,遇到了同龄人,在同龄人面前孩子没有了心里戒备,很放松,就会表现得活泼胆大一些。
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表现差别不那么大,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拒绝帮忙。父母有时要“狠心”一些,当孩子不愿自己动手而寻求大人帮忙时,不妨先拒绝他试试。同时,要给孩子制定规矩。规矩的养成必须是持之以恒的,当孩子把规矩都做好了后,就觉得习以为常,不会再“判若两人”了。 学会给孩子“添麻烦”,有时候多“麻烦”孩子,也是锻炼孩子的一种方式。经常让孩子去完成一些任务,给他布置点儿家务活,给他增加点儿小任务,这样不仅会锻炼他的能 力,也会有助于在家的生活习惯。还要培养孩子坚持的品质,一朝一夕很难让孩子改正缺点,只有坚持遵守,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内部的一致性和家园共育的一致性。家庭内部的一致性要求父母间要统一管教方式,这样才能形成正合力去帮助孩子。
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要求家庭与幼儿园间要加强合作联系,以此让双方都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
孩子就像一棵刚刚萌芽的幼苗,我们在辛勤栽培幼苗时,也要帮助他清理身边的害虫。孩子在园与在家表现不一致,说明小害虫正在啃食他的嫩叶,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赶跑害虫,让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保持最好的习惯,都能展示最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