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柏子山计划(连载)第六十七章 伟忠遗嘱,叶落曹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柏子山计划(连载)第六十七章 伟忠遗嘱,叶落曹家

2021-10-21 11:44:15 作者:谢改成 来源:自言自语推荐 阅读:载入中…

  俯瞰华西洪汝河流域。西,山峦如皱,东,平原如砥。洪汝河蜿蜒东去,两岸村庄隐约……

  陈得索带杨括、朱晓向柏国农场走来,这是他曾贡献智慧的土地,也是和于秋叶相恋,令他魂牵梦绕的精神乐园。

柏子山计划(连载)第六十七章 伟忠遗嘱,叶落曹家

  三人走进农场,但见路随田沟曲折,坑塘走势弯弯。稻田、麦地,片片相连,偶有小桥流水,游鱼如梭……

  三人经过柏国农场总部。但见破旧的青砖红瓦房一排排,没有了昔日的喧闹和繁忙。房前房后杨树参差,高枝杈上有几个喜鹊窝,群喜鹊在枝头,扭着头喳喳地叫。院内无人。但有停放的胶轮红色拖拉机,其上盖有白色薄膜。

  陈得索带杨括、朱晓朝罗成村走来。罗成村,炊烟枭枭,家家青砖红瓦,户数比过去增多一倍。但陈得索母子和于伟中、于秋叶共住的草房没有了踪迹。

  陈得索边走边看,不断想:“10年了,于老师,您在哪里?秋叶你还好吗?曹厂长您家还住老地方?”

  陈得索带杨括、朱晓朝北淤泥河方向走来。他们登上河堤,放眼望,河坡内青苇翻滚,河水波光粼粼。

  陈得索脑际泛起和于秋叶在河苇内用青花瓷罈子捕鱼的画面……陈得索内心呼唤:“秋叶,你在哪里?”他耳朵又响起和秋叶依依惜别的《勿忘我》——

  我的哥,

  我的妹。

  你保重,

  你保重。

  你的根,我留下。

  你的情,我带走。

  天若有情,再相会。

  地若有意,根发芽!

  我的哥,勿忘我。

  我的妹,勿忘我。

  你的根,会发芽。

  你的情,会开花。

  天若有眼,来见证。

  地若有道:根结果!

  陈得索和杨括、朱晓穿过淤泥河石桥,向河北曹家集村方向走去……

  曹家集村曹山家大门是红门楼,砖院墙。门楼下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看陈得索、杨括、朱晓站在她跟前,没搭话,急忙跑进院喊:“爷爷,有人来啦!”

  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正在当门编织芦苇缨草鞋,嘴里叼着纸烟,头也没抬:“来就来呗!”他就是陈得索要找的老村长、老场长曹山。

  陈得索走进屋内,大步上前:“曹大伯!”

  曹山抬头,惊愕,瞪大眼睛:“你是——?”

  陈得索激动地说:“我是得索呀!”

  曹山站起,一把抓住得索的手:“咳哟,我的好侄子,你咋回来了?”转头对曹枝喊:“快找你奶奶,还有你爸,就说西乡的得索回来了!”接着他扫视杨括、朱晓,招呼,“坐,坐,都坐!”

  大家落座,陈得索向曹山介绍:“这是咱县落实我父亲问题的两位领导。”

  曹山给大家让烟,杨括接烟;不点,得索、朱晓摆手不要。曹山独自吸一口烟,兴冲冲地说:“好呀,原听于老师说:你老爸可是品学兼优,忧国忧民的好老师嘞!”

  陈得索说明来意:“领导就是找于伯伯,调查我父亲在渝都的那段历史。”

  曹山脸拉长,痛苦地闭上眼,只摇头,不说话。

  陈得索吃惊,试探:“于伯伯……?”

  曹山长叹一声:“你于伯伯,他,他,早就没了!”

  陈得索猛地站起来:“于伯伯去世了?秋叶呢?

  曹山把烟头扔掉,准备开口。此时,曹大有及母亲走进屋——

  曹大有抱住陈得索:“得索弟,你回来啦!”

  陈得索顾不得和曹大有打招呼,他推开曹大有,仍重复刚才的话:“于伯伯去世了?秋叶呢?”

  曹山给大家摆摆手:“都坐下,我们慢慢说!”

  大家又落座。曹山续道:“1969年冬,你和你母亲回原籍后,于老师窝心愧疚,加之治苇辛劳,他的身体逐渐消瘦,低烧,后来吐血,昏迷。一天……”曹山脑海浮现过去画面——

  1969年冬。于伟中病重躺在曹家集大队卫生院。他干咳一阵,气喘吁吁。其女儿于秋叶年近20岁,在掩面哭泣……于伟中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发黄的一页纸递给于秋叶:“爸爸没有什么财富,仅有这一页纸,内容是‘狱中八条’,这是革命者对党组织的嘱托,你好好保留在身边,适当时候交给党组织。”

  于秋叶问:“能向社会公开吗?”

  于伟中轻声道:“你不要擅自做主,须经上级党组织同意。”于秋叶点头。于伟中续道:“有机会见到陈得索,告诉他‘柏子山计划’电文内容中‘东边有耳’,宋名、单虎、谢先都误解是‘有人偷听’,其实是暗指‘陈’字。案中的敌特分子,不是陈国清,而是另有一个姓‘陈’的。”

  于秋叶点头应:“我记住了。”

  于伟中喘着气思考:“还有两人也要找到。”

  于秋叶吃惊问:“谁?”

  于伟忠说:“我的入党介绍人蔡永令和谢先的儿子谢弘。”于秋叶点头抹泪。于伟中又拉住曹山手,“曹场长,知青们给社员添麻烦了。我和秋叶都连累了乡亲们。秋叶,秋叶……”他喘着气,断断续续地,“秋叶和得索有情,我本想成全他们。可是,可是……”于伟中泪流,“现在我不行了,只得把秋叶交给大有……”说到此于伟中乞求地望着曹大有,“您父子俩别嫌弃秋叶,她已有了得索,得索的……”

  于伟中没说完,头一歪,停止了呼吸。

  于秋叶哭喊着扑到于伟中怀里……“爸,爸呀!”

  转眼到1970年春。曹山家堂屋里间。于秋叶仰躺在床上,乱发,脸滚汗,嘴咬被子,呻吟……

  大队卫生院接生员,戴手套,准备针,药。曹大有的母亲,在床一侧。曹山,曹大有在外焦急地徘徊……

  于秋叶呼吸急促,一阵呼喊:“得索,得索呀……”她憋气,突然长叫一声,“啊——”

  突然,里间传来婴儿啼哭)“呜哇!呜哇!”

  接生员喊:“恭喜,是个男孩!”

  曹山和曹大有一起奔进里:“男孩?!”

  于秋叶虚弱地躺在床上,怀抱着安静的婴儿。她感激地望着大家,禁不住泪流满面:“谢谢爸妈你们照顾,谢谢你们了!”

  大有母安排大有:“大有,快拿鸡蛋和红糖,给秋叶和接生婆烧荷包蛋茶!”

  曹大有拿鸡蛋回,又到秋叶床前,秋叶深情而又感激地望望大有,又转向曹山:“爸,您给孙子起个名字吧!”

  曹山摆手不好意思:“不,不,曹家都是大老粗。你是有学问人,你结合着形势,起吧!”

  于秋叶喃喃道:“我怀的是得索的根,人是曹家的人。我和得索为治苇相识相爱。让孩子就叫曹苇吧?”

  曹山满口答应:“好,苇子根扎泥土,坚韧向上。这名字起得有意义!”

  曹大有两手一拍:“好乖乖,让我抱抱苇子!

  曹山旁白:“1974年秋。柏国农场知青宿舍。知青人数越来越少。天天就有知青离开农场。宋得九被保送上大学,被龙根用轿车接走;杨抗利、杨抗美被父亲杨秀峰用郑大附中中巴车接走。有的知青背着行囊徒步离开农场……”

  继续展示画面——

  于秋叶站在曹家大门前。她一手拉着曹苇,一手怀抱曹枝,目送同伴、好友离开柏国农场……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于秋叶夜以继日备考……

  月夜。8点。曹苇已在床上酣睡。于秋叶在卧室内,伏桌认真看书。女儿曹枝在床上嬉闹,捣乱,影响于秋叶。

  曹大有上前:“别搅和,影响你妈学习,走,我抱你看‘月姥姥’去!”曹枝从床上爬起,扑到曹大有怀里。曹大有把她抱起,用衣揣着,走出去。

  于秋叶全神贯注看书。

  曹大有抱着曹枝走出大门外。月光如洗。远处偶尔听到谁家的狗叫。

  “月姥姥,黄巴巴,小孩闹着要吃妈(奶),妈(奶)不甜,爬门外玩,门外有狼,往家藏!”曹大有抱女儿哼唱,他晃悠着,女儿在他怀里慢慢睡着了……

  1978年春。梨花怒放,芦苇荡漾。一邮差骑着绿色摩托车进曹家集村,拉长声音:“于——秋——叶,中原某大学录取了!”

  村民出门观望,有的指指点点。于秋叶、曹大有、曹山出外迎接。

  男邮差举着邮件:“于秋叶,祝贺你,你考上中原某大学了,还是法律系!”于秋叶接过中原某大学录取通知书,泪水顺脸淌……

  四年以后,秋叶在中原某大学法律系毕业留校任教,并带曹苇到郑州就学。在硕果累累的秋季,于秋叶一手拉着曹苇,一手背住简单的行襄,里面鼓鼓地,是陈得索交给她父女俩的青花瓷罈子。

  曹大有,女儿曹枝,还有公婆,部分村民把于秋叶、曹苇送到曹家集东路口。于秋叶和曹苇一步一回头。送行的人伫立不动。

  曹枝咬着手指,突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拼命地追去:“妈,妈妈呀,你不要我啦?!”

  于秋叶,弯腰把曹枝搂在怀里:“好妞妞,妈还回来呢!”

  曹枝头扎到于秋叶怀抱:“不,你要哥哥,不要我了!”

  曹苇为难而懂事地说:“妈,我留家让枝妞跟您走吧!”

  于秋叶迟疑,难为情。

  曹山催促:“不要犹豫了,还是带苇子好。他正上学,耽误不得。等枝妞上学时,你再带她不晚!”曹山抱起曹枝,续道:“好妞妞,听爷爷的话,让你爸送妈走。妈妈明年回来,给你买花衣裳!”然后瞪曹大有一眼,“还呆着干什么,帮秋叶提东西,赶快走!”

  曹山回忆结束。杨括在认真倾听,朱晓不停地做记录……

  陈得索沉思……然后他把曹枝拉到跟前:“这就是枝妞吧?挺乖的。”曹枝面无表情,好奇地瞪大眼睛望着陈得索。

  曹大有不好意思地笑笑:“苇子更帅,可像你的身腰头呢!”

  陈得索脸唰地红了:“这是秋叶你俩的功劳,也是你们的儿子!我只有惭愧!”他急切地问:“秋叶母子现在情况咋样?”

  曹大有说:“秋叶已成郑大讲师了,苇子在郑大附中上初二了!”

  陈得索迫不及待:“我要去看看他们母子俩!”

  曹大有爽快应允:“好,我陪你,好长时间我也没去了!”

  曹山脸阴沉下来,似有难言之隐,他盯着陈得索,试探询问:“得索,你成家了吗?”

  陈得索苦笑笑:“成了!”

  曹山仍有疑虑:“孩子多大了?是男孩?”陈得索摇摇头,不愿多说。

  杨括插话:“得索,我们来主要是调查于伟中和你父亲的问题。现在你又到郑州折腾,合算吗?”

  陈得索态度执拗:“怎么不合算?我就是为父亲的问题而去。”他痛心道:“我想见的人,死的见不了,活的见不成,有愧呀!”

  杨括看拦不住,只好同意:“那你去吧,我和朱晓同志回去处理你父亲的问题,等消息吧!”

  陈得索点头,鞠躬,“我谢谢二位领导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