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山东粮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山东粮

2021-10-22 10:26:01 作者: 赵滢溪 来源:大众日报 阅读:载入中…

 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山东粮

  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山东粮

  来源: 大众日报: 赵滢溪

  10月15日,在齐河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看着2000亩的玉米全部顺利抢收,合作社负责人袁本刚很是欣慰。

  受持续降雨影响,今年全省玉米普遍晚收,小麦播种也随之延后。我省下发小麦晚播技术指导意见,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派出8个专家指导组,采取驻地蹲点方式,分片包干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即将播种的小麦种子正下发到各乡村、合作社。

  作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山东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今年夏粮总产、单产双创历史新高。

  藏粮于地,“高标准”带来“高效益”

  “我们村2400亩土地全都是高标准农田,现在已经完成秋种70%多,农户基本不用操啥心。”临清市大辛庄街道东周店村党支部书记杨存锋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排涝给力,且全程机械化管理,秋收秋种都很顺利。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截至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13万亩,其中2019、2020年两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98万亩,为我省稳定保障1000亿斤粮食产能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标准”带来“高效益”。夏收期间,禹城市禹兴街道贝栾村村民贝仁东就尝到了甜头:由于浇水及时、管理得好,小麦平均亩产约1200斤,增产200斤左右。“以前浇地,要用水泵从河沟、塘坝抽水,一亩地怎么也得两个多小时才能浇完。赶上干旱的年份,有时候都抢不上水。”他说,现在四五十亩地就有一眼井,浇水效率提高了一倍。去年冬天,禹城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包括贝栾村500多亩耕地,通过综合治理,建成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粮田。

  “据评估,项目区较改造之前,耕地质量大约提升1.5个等级,粮食产能大约提高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炜介绍,到2025年,山东将力争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藏粮于技,良种增产贡献率达到47%

  “每亩要多种5-10斤,注意预防茎基腐病,最好还是包衣拌种。”10月13日,在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寺前刘村,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光煌正下田指导秋种工作。他介绍,济阳区种子公司负责统一供种(团购),除自己安排制种基地(制种村)外,还从省内外大公司调进济麦22、鲁原502、济麦44等优质小麦良种,老百姓享受1.7元/斤的批发价。

  据了解,山东小麦高产育种水平一直居全国前列,2001至2020年累计审定高产品种140个,多个品种连续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其中仅“济麦22”推广面积就占到全省小麦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7%。

  “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中间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粮食田间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机械化收获是‘颗粒归仓’的重要保障。”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研究员陈传强介绍,今年“三夏”期间,我省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选取10个县(市、区),组织100名农机手开展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据专家现场实测,10个小麦机收大比武赛场的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857%,随机抽查地块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97%,均低于2%的作业质量标准。

  “今年我省小麦总产527.4亿斤,综合各县大比武和随机抽测数据,按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率1%估算,比2%的作业质量标准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小麦损失近5.3亿斤。”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卜祥联介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