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节日的今与昔 中秋节
家乡节日的今与西
中秋节
元宵节一过,后边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我们这里一般是不过的。六月初一节主要是走亲戚,特别是春节刚结婚的小夫妻,这时候是一定要走娘家的。拿什么礼物?油膜,也就是油条,再就是水煎包;水果拿桃、杏。现在油条已不能当作礼物了,它是垃圾食品。
中秋节在家乡是大节日,是家家都要过的。八月十五这天下午要蒸馒头,蒸菜馍,有的还要做油炸食品。这时有的水果,像苹果、石榴、梨都已相继成熟。这天像大年初一送饺子一样,家家户户要送遍一条街。送的东西大多是家里有的,不外乎馒头、菜馍、月饼、水果之类。不同的是时间,那是早晨,这是傍晚。
送完,月亮就升起来了。这时家家就在天井里放一张小方桌,上边摆上月饼、水果、馒头,个别人家还要摆上肉类。穷点的家庭摆五样,富的家庭,讲究的家庭摆十样。香炉里点上香,香烟袅袅。这时由家庭主妇出面,祖母健在的由祖母出面,跪在供桌前磕头,嘴里念念有词,叫“愿月。”估计它的意思大概是向十五的月亮发愿心,或者祝愿。“愿月”之后,一家人便围坐铺在地面的苇席上,有母亲把神仙享用过的月饼,一块块地分到每一个人手里。小孩子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一边听大人讲月亮的故事。讲嫦娥奔月;讲天狗吞月;讲吴刚伐桂;讲猴子捣药。这里和那个“玉兔捣药”的传说有不同。传说嘛,在传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就发生了变化,“玉兔”被换成了“猴子。”他们往往还以手指月亮,说那不是猴子吗,在桂花树下头一点一点的正捣药呢!这时候孩子们就仰头看月亮,似乎看到了猴子,似乎没有看到,看到了,是不是正头一点一点地捣药呢?眼前便模糊成一片,脑海里也摸糊成一片。俗语说:“过了六月节,黑夜白天热;过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过了八月节,一热也不热,”中秋节一过,溽热已退尽,温度正是“二八月”的好气候。天上一轮圆月,如苏轼在《阳关曲.中秋月》中所写:“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亮像银盘玉盘转在天空,把无边的清辉洒向村庄,洒向街道,洒向房屋,洒向树梢。树影婆娑,一团团地投上地面。这时候月饼吃完了,故事结束了,大家沐浴在月亮的光辉里。这是不是另一番情景的赏月呢?而且这个赏月,比起文人雅士的赏月,是不是多出几分情趣和家庭的温暖呢?
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子里没有了壮劳力,就不得不改变种植结构,以种植投入劳力少的玉米为主。而玉米的收获季节正好在中秋节。在农村,农事是压倒一切的,是重中之重,一切都要给它让路。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堆满了金黄的玉米棒子,人们黑天白日地忙着晾晒,忙着上囤,哪里还有心思过中秋节?所以,现在的中秋节,只有在人们的想象和美好的回忆中度过了。
此后场光地净,“十月一”节就到了。这个节日是给先人上坟添坟的节日,不仅儿子儿子去,姑娘回娘家,也要去。现在不止上坟添坟,还要送花,还要烧化成千成万成亿的冥币。看来阳间富裕了,阴间会更富裕。此后是冬至节,冬至节是家家都要吃饺子的。有一个传说,说冬至如果不吃饺子,是会冻掉耳朵的。可我见过许多冬至没有吃饺子的人,却没有见过一个冻掉耳朵的。
结束语
我们还是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结束这篇小文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当然,这个客观规律是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节日是不是属于社会规律的范畴呢?如果属于,我们要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
我们的日子富裕了,一定还会一天比一天更加富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