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舒服的那一刻
我在抖音关注了一个号,名字我忘记了,但是内容挺打动我,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张图片,上面写了一些话, 配上音乐,主题是分享人生中最舒服的那一刻,每次划到这个号总会停下来看完每一个字,有一些文字特别有画面感,深有共鸣。
其实这个号的原素材来自于知乎的一个问题,“人在什么时候最舒服”,答案很多,有浓浓的回忆,有淡淡的忧伤,对有些人来说那些最舒服的时刻就是这一生最好的时光,之后再也没有过。
这个话题挺有趣的,写几条我自己的,偶尔想起那时那刻那种舒服的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全身轻松愉悦,这种感觉平时并不多,很奢侈。
小学时,那时候家里的三间大瓦房还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母亲到乡下的外公外婆家,我一个人在堂屋的大桌子边写作业,天气不是那么热,可能是春天也可能是秋天,总之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那一天我写完了很多作业,颇有成就感,如释重负的感觉,正好那一刻母亲推开院子的大门回家了,我很骄傲的向母亲说,我写完了很多作业,而且写得头都晕了,颇有邀功的意思,母亲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90年代初的,那时候还没有有线电视,电视都装了那种圆圈形状的天线,信号不稳定时需要转一转,或者拍一拍电视机背,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概是家里的小电视换了一个更好的天线,于是在某一天的下午我调出了好几个频道,并且都有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在播放,我很得瑟的去东偏房(也就是我父母的卧室)问在床上午睡的母亲想看哪一个频道?那一刻的画面至今还记得。
就在这两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我带着几岁的儿子在小区的微型游乐场玩,就我和他,他在玩滑梯,我就躺在滑梯上看金黄色的树叶和蓝天,树叶被风吹动,很安静,那一刻无比舒服。
我十岁生日时,我的大舅送了一辆儿童自行车,那是1991年,在那个年代,这辆车会让很多小朋友羡慕,至今还在老宅子的储藏室里。有一次我和我的表哥骑着车去乡下看他的一个亲戚,来回可能有20公里左右,我一路骑一路得瑟,少不更事的我还学着大人打着领带,却穿着球鞋,那种穿着搭配不忍直视,骑着车在乡间的小路上,天气很好,好像少年时的记忆中大部分天气都很好,到了那个亲戚家,给我们做了一碗蛋炒饭,还炒了一盘韭菜,可能是饿了,吃的特别香。
10岁之前,有一天我从父亲外套口袋里偷了30元钱,3张10元的大团结,去商店买了一大堆饮料和零食,和另外两个小孩去一个叫三河滩的地方野餐,当时那地方给我的空间距离感是很遥远的,去那个地方有点探险的意思,我们买了易拉罐装的汽水,那时候易拉罐还是个稀奇玩意,当时30元的购买力堪比现在300元,对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冒险。
小时候的过年仪式感很足,很期待,也很舒服,大年初一很冷,那时候老房子没有暖气,只有热水袋和电热毯,我一个人住在西厢房,除夕晚上我肯定是要看完春晚,而且还会把春晚后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也看完,直到电视台也下班,睡觉已经是后半夜了,初一一大早亲戚的表姐们来我家,叫醒睡懒觉的我,那一天要穿新衣服,是一件新棉袄,为了怕袖子脏,还会给我带上护袖,我会在被窝里赖床很久,听他们在堂屋和屋外聊天说话,现在回想起来很美好。那时的我和我儿子现在的年纪差不多,看到他赖床的样子,我也觉得很幸福。
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红烧土豆,酱油红烧,土豆很烂糊,油光光的,这是我母亲的拿手菜,就这一个菜就可以让我很满足,我吃饭是要看电视的,只要这碗土豆我可以端走,一个人就边看电视边吃土豆就米饭,想想小时候的我比我儿子要更加难管,更加不守规矩。现在很少吃土豆了,那种记忆中的做法很多年没有吃过了。
小时候有太多舒服的时刻,主要是不需要思考未来,学习的压力和成年后承受的那些比起来不算什么,回想起来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些舒服的时刻,少年和童年是最多的,再之后越来越少,星星点点的散落在人生的不同年份。
舒服和快乐换了一种方式藏了起来,变得无可避免的世俗,很多人的关系不是变复杂了,而本来就是那样,只是小时候不知道,那时候有人替你承担这世界所有的压力,所以舒服的时刻是大段大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