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4.3的奥斯卡要完了?我笑着笑着想哭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4.3的奥斯卡要完了?我笑着笑着想哭

2022-03-29 13:50:42 作者: 毒Sir 来源: Sir电影 阅读:载入中…

4.3的奥斯卡要完了?我笑着笑着想哭

  这张图,Sir就不选来当封面了。

  你今天可能已经看到过好几十次——

  没有这一巴掌,很多网友不会注意到今天是——

  奥斯卡颁奖。

  事发时的情形,主持人调侃史皇的老婆……

  结果他走上台,在全球直播下狠狠打出了一记耳光。

  更戏剧性的是,不久后。

  威尔·史密斯斩获本届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他再次走上了舞台,发表了道歉和感人的获奖感言。

  对刚才举动的回应是:爱使人疯狂。

  现场效果炸裂的第94届奥斯卡颁奖礼。

  豆瓣上却打出了历史最低分:

  大家是看不惯打人?

  当然不是。

  看看今年的奖项,比那一记耳光更响亮的是什么。

  最佳电影

  《健听女孩》

  导演: 夏安·海德

  主演: 艾米莉亚·琼斯 / 特洛伊·科特苏尔 / 玛丽·玛特琳

  一年前有人告诉你《健听女孩》应该得奥斯卡,你很可能会鄙视他的眼光。

  但是分析起来,它拿下最佳影片的小金人也在情理之中——

  励志、温暖、关注弱势群体。

  由于奥斯卡的评委口味和投票机制,不太容易选出来艺术上标新立异的电影,除非口碑达到压倒性的优势。

  反而是那没有特长的“好好先生”,更容易成为“最大公约数”,从而脱颖而出。

  这一次奥斯卡的选择倒是和豆瓣挺一致。

  《健听女孩》是所有入围电影中在中国评分最高的一部。

  它没有什么惊喜。(甚至连故事都不新鲜,改编自2014年的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

  但耐不住就是让人喜欢。

  一个聋哑家庭里,唯一正常的女儿,决定追逐歌唱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由苹果出品的电影,也是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流媒体作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饰演母亲的玛丽·玛特琳,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最佳女主角的听障人士,那是1987年。

  而电影里饰演父亲的演员特洛伊·科特苏尔,也是一位听障人士,正好他也是今年的最佳男配角。

  《健听女孩》不是今年最惊艳的一部。

  但一定是最圆满的一部。

  最佳导演

  简·坎皮恩《犬之力》

  导演: 简·坎皮恩

  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克斯汀·邓斯特 / 柯蒂·斯密特-麦菲 / 杰西·普莱蒙

  相信有很多人一样,都把最佳影片押在了《犬之力》。

  但今年它仅收获一座最佳导演。

  简·坎皮恩。

  1994年,戛纳金棕榈诞下双黄蛋,正是她的《钢琴课》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分享了最高荣誉。

  《犬之力》再次证明了她是当今世界女性导演中绝对的佼佼者。

  那些镜头的缓移,叙述的平和,以及含蓄中遮也遮不住的隐晦。

  性克制的气息仿佛将要破开银幕而出,并强迫观众随着镜头的节奏一起呼吸。

  简的镜头将西部世界抚平、解构,并重新赋上一层薄雾般的暧昧色彩。

  男权社会下对所谓男子气概与人性的桎梏。

  遭到了来自最深处的冲击。

  一切在简的镜头下,无声碎裂重组。

  最佳国际影片

  滨口龙介《驾驶我的车》

  导演:滨口龙介

  主演: 西岛秀俊 / 三浦透子 / 雾岛丽香 / 冈田将生

  可能是本届最没有争议的奖项。

  滨口龙介这两年是国际大奖的常客。

  《偶然与想象》拿下过戛纳最佳剧本和柏林银熊,这部《驾驶我的车》又斩获奥斯卡,还提名了最佳电影。

  ir之前已经写过(链接)。

  不论是村上春树的原著《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还是滨口龙介的改编,以及西岛秀俊的演出。

  车是中年男人的避风港。

  但车,也可以是家庭,是女性。

  车驾得再好,也可能偏离轨道。

  最佳男主角

  威尔·史密斯《国王理查德》

  导演: 雷纳尔多·马库斯·格林

  编剧: 扎克·贝林

  主演: 威尔·史密斯 / 黛米·辛格顿 / 萨尼雅·西德尼

  根据网球赛场上“大威”“小威”姐妹俩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一个没有网球专业背景的父亲如何教育出两位顶尖的网球运动员。

  标准的美式体育励志+家庭教育作品。

  一个原生家庭糟糕的男人,不愿意子女走回自己的老路,决定倾其所有让孩子成才。

  这里面的戏点多到爆炸。

  厚重的情绪负载,周边人的冷嘲热讽、不理解,家人的沉默,以及巨大的生活压力。

  以及他本身刚愎自负的性格。

  人物的厚度,层次分明,活脱脱一个黑人“虎爹”的形象。

  当然,电影隐去了人物原型里不够光彩的另一面:

  比如出轨,多段婚姻,很多孩子……

  但如何评价呢?

  剧本或许充满着励志鸡汤的算计。

  但这几乎是为了威尔·史密斯量身定做的电影。

  获得影帝,也不算太弱。

  史密斯的获奖感言也和电影联动上了——

  “理查德·威廉姆斯(他饰演的角色)会坚定捍卫自己的家人。”

  “在这个行业里,会有人对你不尊重,对你说一些烂话,你得笑着装作那无所谓。”

  最佳女主角

  杰西卡·查斯坦《塔米·菲的眼睛》

  导演: 迈克尔·肖沃特

  编剧: 爱比·希薇亚

  主演: 杰西卡·查斯坦 / 安德鲁·加菲尔德 / 切莉·琼斯

  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的春天。

  两次提名,终夺桂冠。

  电影本不太对大众口味。

  宗教元素的掺杂、美国历史的隐喻以及古早脱口秀节目的设定,总有些乏味。

  但劳模姐用自己的方式,将这盆“死水”带活了。

  最佳原创剧本

  《贝尔法斯特》

  导演/编剧: 肯尼思·布拉纳

  主演: 裘德·希尔 / 凯特瑞娜·巴尔夫 / 詹米·多南

  贝尔法斯特是城市。

  也是小男孩心中家的代名词。

  有人说它是糖水片,只管那一个半小时的甜。

  但在疫情下,有多少人都再回不去自己的“贝尔法斯特”?

  群戏与立意,都足够登顶。

  祖母这一句,更是让Sir想起了《千与千寻》那最后的坚守。

  哪怕之后的日子再苦,也要记住:

  最佳剪辑

  乔·沃克《沙丘》

  最佳摄影

  格雷格·弗莱瑟《沙丘》

  最佳声音效果

  《沙丘》

  最佳原创配乐

  汉斯·季默《沙丘》

  最佳艺术指导

  《沙丘》

  最佳视觉特效

  《沙丘》

  导演: 丹尼斯·维伦纽瓦

  主演: 蒂莫西·柴勒梅德 / 丽贝卡·弗格森 / 奥斯卡·伊萨克 / 戴夫·巴蒂斯塔 / 赞达亚

  今年的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10项提名,6次获奖。

  包揽了几乎所有的技术类奖项。

  在Sir看来。

  在这个价值观日益分裂对立,面对奖项,充满着各种小心机和算计的电影产业里。

  《沙丘》代表着公认的标杆。

  是更接近“我们为什么爱电影”这个命题的东西。

  最佳男配角

  特洛伊·科特苏尔《健听女孩》

  刚才Sir已经提到过。

  确实是生动有趣,令人过目难忘的表演。

  最佳女配角

  阿丽亚娜·德博斯《西区故事》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 托尼·库什纳 / 亚瑟·劳伦特斯

  主演: 安塞尔·艾尔高特 / 瑞秋·泽格勒

  在选角时,斯皮尔伯格老爷子就说过。

  阿丽亚娜的魅力,有四层。

  舞蹈、歌喉、演技以及人格魅力。

  她是女主角玛丽亚的好友,也是自在的舞娘。

  用舞姿调情逗趣,表达爱意。

  一整个的光芒四射。

  这奖,不给她,还能有谁?

  最佳纪录长片

  《灵魂乐之夏》

  导演: 阿米尔-卡利布·汤普森

  主演: 斯蒂夫·旺达 / BB·金 / 阿比·林肯 / 蒙戈·圣玛丽亚 / 妮娜·西蒙

  一枚时空胶囊——

  1969年的哈莱姆文化音乐节。

  持续整整6周。

  黑人革命、蓝调布鲁斯、酒精与美式躁动。

  斯莱·斯通一开嗓,台下万人应和。

  后疫情时代。

  也许再难见这盛况。

  最佳纪录短片

  《篮球女王》

  导演: Ben Proudfoot

  主演: 路西·哈里斯

  女篮先驱传记。

  她的名字叫做路西·哈里斯。

  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NBA正式选中的女性(后被她拒绝),并入选了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

  最佳动画长片

  《魔法满屋》

  导演: 杰拉德·布什 / 拜伦·霍华德 / 查里斯·卡斯特罗·史密斯

  主演: 斯蒂芬妮·比翠丝 / 玛丽亚·塞西莉亚·波特罗

  有人叹普通,有人骂私货,也有人啧啧称奇。

  迪士尼造梦永远都是数一数二。

  但这次质量的确下滑严重。

  最佳动画短片

  《皆为爱》

  导演: 阿尔贝托·米尔戈

  编剧: 阿尔贝托·米尔戈

  动画短片的候选倒显得有几分“神仙打架”。

  狂野《艺术情事》、尺度《兽性》、诡谲《搏击芭蕾》、萌萌哒《知更鸟罗宾》。

  但是只有它的包容度,Sir敢称之为全民皆可共鸣。

  主题现代爱情。

  导演阿尔贝托·米尔戈的原话是想要揭露一把。

  看看现代人够自私,够利己,却为何偏偏还要追求这种共生关系。

  曾在《爱,死亡,机器人》中小试牛刀的画风这次也派上大用场。

  意象、风景、符号,画风轻盈。

  从邂逅、相守、性爱、再到离别、缅怀。

  皆为爱。

  看着它。

  不知道多少人在心中掂量自己又身处哪一环。

  最佳真人短片

  《漫长的告别》

  评价两极。

  有的观众爱不释手。

  有的觉得简直就是个大型说唱MV。

  手持式镜头显然对眼球不够友好。

  歌词中间的反种族主义却足够辛辣刺激。

  但也许正是因为够不“温和”,奥斯卡这次也愿意为它铤而走险。

  评论区也说了。

  这片儿要是拿奖了,里面想说的话,想必某些人也该听到了吧。

  △ 歌词大意为某种美国常用种族梗,明面上问对方从哪来,实际上是在问对方祖籍何处(含讽刺意味)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塔米·菲的眼睛》

  说是最佳化妆。

  但让Sir印象深刻的一幕反倒是卸妆。

  影片开头,画外音试图让塔米·菲卸掉妆容采访。

  她拿起纸巾擦去厚厚的唇膏,却也仅此而已。

  因为眼线,唇线都是纹上去的。

  用塔米的话说,这是她的标志,没了,便不是她了。

  妆容当然得美。

  但比那更重要的是,它得是角色的一部分。

  一不小心,便可能本末倒置。

  最佳戏服设计

  《黑白魔女库伊拉》

  导演: 克雷格·吉勒斯佩

  主演: 艾玛·斯通 / 艾玛·汤普森 / 乔尔·弗莱 / 保罗·沃尔特·豪泽

  有人说它捆绑营销《穿普拉达的女王》;

  也有人嫌弃这一波“洗白”反派的操作老旧。

  但那么多的Vivienne Westwood、Dior、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

  加上洛可可、朋克、廓形工业、宗教、中古、摇滚……

  非它不可。

  珍妮·比万也不是第一次拿小金人了。

  大名鼎鼎的《疯狂的麦克斯4》、《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都出自她手。

  其他的,多说即多言。

  请看——

  最佳歌曲

  《No Time to Die》-《007:无暇赴死》

  来了来了。

  妙的当然不止是碧梨的冷嗓。

  主题曲在这,主角自然也不能缺。

  奥斯卡作主场,致敬詹姆斯·邦德60周年。

  两分钟的混剪。

  当然不仅仅是丹尼尔·克雷格。

  还有肖恩·康纳利、乔治·拉赞贝、罗杰·摩尔、提摩西·道尔顿、皮尔斯·布鲁斯南。

  六十年。

  这位硬汉绅士,早已在好莱坞特工电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007或许还会再有。

  邦德,独一无二。

  粉丝最爱电影奖

  《活死人军团》

  导演: 扎克·施奈德

  编剧: 扎克·施奈德 / 卓比·哈罗德 / 谢伊·哈顿

  主演: 戴夫·巴蒂斯塔 / 艾拉·珀内尔 / 安娜·德拉·雷古拉

  扎克·施耐德粉丝进场签到。

  虽说影片质量,扎导这次格外“扎心”之外。

  其中的血浆、特效与动作情节也还算及格。

  答应Sir。

  如果对类型片没把握,还是回去拍拍超英它不香么。

  毕竟这次奥斯卡的“欢呼时刻”,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给了《正义联盟》。

  终身成就奖

  演员塞缪尔·杰克逊、编剧伊莲·梅、演员丽芙·乌曼

  △ 塞缪尔·杰克逊、比尔·莫瑞(颁奖)、伊莲·梅、丽芙·乌曼

  后两位在业内名声和成就可能并不比前者小。

  伊莲·梅,曾凭借《上错天堂投错胎》《风起云涌》分别拿过1979年和1999年的最佳改编剧本提名,还演过《毕业生》写过《窈窕淑男》……

  是在行业里待了近六十多年的老电影人。

  挪威女演员丽芙·乌曼,她曾出演过21部伯格曼的作品。(就是那个让李安看不懂却大受震撼的导演)

  △ 《秋日奏鸣曲》(1978),左:丽芙·乌曼

  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很多人口中的“神盾局长”塞缪尔·杰克逊,著名的“妈惹法克侠”。

  除了角色爱爆粗口,以及在漫威电影多次出场外,塞缪尔·杰克逊绝对看不出有能拿“终身成就奖”的年纪。

  演艺生涯也相当漫长,早在70年代即混迹好莱坞,早年各种演小角色糊口。

  直到1991年拍斯派克·李的《丛林热》才帮他获得了名气,拿到了戛纳最佳男配。

  而生涯最重要的作品,当属1994年出演昆汀的《低俗小说》,饰演满嘴说圣经,但行事凶狠的黑帮杀手朱尔斯。

  这角色帮助他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提名。

  由此成为昆汀电影的常客,进入大众视野。

  也因此,出现在了“终身成就奖”的现场。

  晚会还特地cue到了《低俗小说》的两位主演上台。

  乌玛·瑟曼与约翰·特拉沃尔塔。

  来了一段现场激舞,复刻经典了属于是。

  对于这届熬过了疫情,回到主场的颁奖典礼,原本期待的一次“复苏”,没想到最终让位于一小段“插曲”。

  一个耳光,把奥斯卡打出了圈。

  有人说,打人不对。

  有人说,为家人出头,是好男人。

  还有翻出威尔·史密斯和克里斯·洛克两人各自八卦开始评价。

  网友们上头了,可当事人呢?

  emmmmmm……

  奥斯卡越来越下滑的收视率,也因为打人事件,暴增一倍。

  注意看,在打人的时间点前,数值是960万。

  奥斯卡的观看人数已经跌破了千万人,而在12年前《阿凡达》参赛的那届,这一数字还是四千一百万。

  互联网狂欢,奥斯卡的流量速效救心丸。

  ir唯独没看到,那些本该对电影的讨论。

  一个只有电影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这也是豆瓣上这届奥斯卡为什么被打出了最低分——

  入围的都是些什么片啊?

  得奖的都是些什么片啊?

  大家不关心了。

  或者说,大家从一开始根本就不知道。

  导演高群书@他回精神病院了 的微博说:

  于是。

  你再怎么隆重颁奖,再怎么直播整活。

  大家累了,麻了,感叹奥斯卡完了。

  是谁“杀死”奥斯卡的?

  有人说政治正确,从《月光男孩》获得最佳影片,到开始强制要求演职人员中少数族裔和性少数群体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再到本届最佳导演简·坎皮恩陷入舆论危机——

  3月14日,她对台下的威廉姆斯姐妹说。

  “维纳斯和赛琳娜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但是你们不用像我一样和男人竞争荣誉。”

  立刻遭来争议,因为威廉姆斯姐妹也打过混双比赛,尤其是赛琳娜曾与天王费德勒同台竞技,并不是所谓“只与女性竞争”。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

  即使奖项不向所谓的“政治正确”倾斜。

  就电影评电影,真的还有很多能够服众的选项吗?

  有一种电影是以获得奥斯卡为荣耀。

  有一种电影是奥斯卡以颁给它为荣耀。

  放在过去,《健听女孩》无疑属于前者。

  今天的奥斯卡和它,你竟分不清谁沾了谁的光,谁挽了谁的尊。

  很多人说奥斯卡完了。

  ir不能完全赞同。

  确切地说,怪只怪奥斯卡吗——

  放眼全球,一年到头,你又能数出多少部令你赞叹不已的电影?

  以及,奥斯卡完了,取代奥斯卡的后来居上者在哪里?

  奥斯卡完不完。

  不是奥斯卡自己说了算的。

  就连我们,今年的票房也屡创新低,很多过去常去电影院的人,也很久找不到一部有观影冲动的电影了。

  我们习惯性地,把问题归结为疫情。

  但疫情可能也掩盖了更深层的危机——我们的电影,越来越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这一届奥斯卡值得嘲笑。

  但Sir实在是没有心情嘲笑。

  就在简·坎皮恩靠《犬之力》回勇,很多人评价回到《钢琴课》水准的时候。

  一同获得过金棕榈的陈凯歌呢,中国电影什么时候又能回到《霸王别姬》呢?

  大师渐行渐远,市场日渐惨淡,环球同一气候。

  “局部晴”的可能是韩国电影了,罕见地还保持着上升的劲头。

  就在前年《寄生虫》获得奥斯卡的时候,我们还颇为惊讶,觉得外语片第一次获得最佳影片“创造了历史”,或者是多元文化的“政治正确”在好莱坞胜利的又一次体现。

  现在看下来,当初奥斯卡还有比《寄生虫》更好的选择吗——

  艺术性。

  商业性。

  社会话题。

  三者兼备。

  不是《寄生虫》沾了奥斯卡的光,是《寄生虫》缓解、延后了奥斯卡的危机和尴尬。

  在本届奥斯卡中。

  ir觉得最接近奥斯卡的一个时刻,就是在致敬《教父》50周年的时候。

  阿尔·帕西诺、弗朗西斯·科波拉、罗伯特·德尼罗一同站在台上。

  他们才是屹立不倒的电影之神。

  可神也终究老了。

  而我们只能无比神伤地发现——

  今天的电影,都成了儿童们对敬老院的慰问表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