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4-26 0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经典读后感有感

  《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读后感(一):过了这里就是悲伤之城

  提到太宰治,想到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人间失格》了,2021年还有一步音乐剧作品《人间失格》也是改编自这本小说。在这部音乐剧中,将太宰治和大庭叶藏两个人的交集变得实体化,太宰治经常会出现在大庭叶藏的周围,和大庭叶藏进行沟通。

  这本书中按时间顺序收纳了太宰治的作品,直到看了这本作品集我才知道,大庭叶藏第一次出现就是在《小丑之花》,讲述了他和阿圆相约一同跳海死亡后,只有自己被救活的故事。在《小丑之花》中,被救活的大庭叶藏在医院里和朋友进行交谈,同时,太宰治也在书中化为作者进行一些第三方叙述,有时候会脱离故事本身,去讲述一些自己的事情,也会从侧面角度解释为何自己要那般书写。

  在书写的过程中,书中的太宰治一度质疑自己为何要这般描写作品,甚至引用了“人们往往秉持着美好的感情,却撰写出丑恶的文学”来为自己解释,用以说明虽然笔下的人物各有各的不幸,但是写作的他始终在努力让故事充满美好的感情。

  而在《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这个人物第一次丰满起来,从他的出生家庭,到他的留学生活,都被一一叙述。而在这里,和大庭叶藏一同跳海殉情的人名字改为了常子,不过两人的经历却是相似的。虽然后来的大庭叶藏逃离了那个一直束缚着他的家庭和威严的父亲,但是他始终没有真正快乐过。

  我一度都觉得,虽然大庭叶藏已经逃离了那个家庭,但是那个家庭带给他的影响是长久且深远的。若是当时相约而亡时,大庭叶藏没有被人救下来,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太宰治其实也同大庭叶藏一般一直都是孤独的吧,所以才会在《阴火》里面写道“最可怕的是孤独,若有人陪伴着说些什么就能摆脱孤独”。但是属于太宰治的孤独,应该也不是简单的陪伴就能消减的,因为对他而言,只有孤独才能帮助他不断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吧。

  我愿意相信《二十世纪七首》中的一段话是太宰治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我想要的,不是全世界,也不是百年的名声。我想要一朵蒲公英花的信赖,想要一枚莴苣叶的慰藉,却白白地浪费了一生。”

  孤独于常人而言,是难以忍受的折磨,但是这一切都将取决于你想要的是什么,很多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即使有人陪伴,但是却无人真正懂得他们。

  《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读后感(二):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通过一本书,带你了解大宰治!

  说起大宰治这位日本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你一定会想到人间失格这本书。确实,大多数的书迷朋友们都是通过这本书认识到大宰治的。个人也收集不同版本的人间失格,这确实是一部奇书。然而,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会出一本大宰治作品的合集?让人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位日本传奇作家。于是,这本书应运而生了。。今天向大家推荐这本。大宰治小说精选集《再见大宰治的孤独世界》,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厚厚的大部头拿在手里却不沉重,阅读感非常舒适。封面也非常的漂亮!

  大宰治作为作家,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丧。因为他的一生都是在自杀中度过的他看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因而选择了自杀,在21岁时自杀未遂,1948年6月18日深夜,他与自己的女性读者。共赴黄泉,自杀身亡。大宰治的一生可谓是独一无二的,说起作家你眼前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知识渊博,阅历丰富,戴着一副眼镜。用自己的笔感受世界。但是大宰治完全不是这样的作家。他生性放荡不羁,甚至有多种不良嗜好。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放荡不羁的作家,却是在当时。留下了日本的黄金时代的无数名篇。

  本书收录了从1935年到1948年这段大宰治创作的黄金时期的32篇作品。这32篇作品,风格各异,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小说的开头让你以为这是一位老人在为自己写回忆录,在自己即将奄奄一息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看着亲人的目光,留恋着对人生的不舍。而写下了这段文字。而第二篇小说中。大宰治化,身为书中的人物。和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沟通。让人有一种精神分裂的感觉,。而书中。一对夫妻跳海自杀未遂的。故事。恰恰发生在大杂志最终自杀的地点。这也无形中印证了他的结局。 他的作品中都出现颓废、叛逆的情感。到最后,永不妥协,宁愿自杀,牺牲掉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一种无畏的精神,在作品中他多以自我解嘲和戏谑的创作手法,描写充斥着颓废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并希望以这种方法揭示人在道德和情义下隐藏的阴暗面,从而得到真正的人性解放。

  本书可以说是为了那些想了解大宰治一生的读者们量身定做的。通过本书,你会对大宰治有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他的好作品不止人间失格这一部,大宰治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但也是光辉的。期待着读者走进他的世界。去了解那个年代独有的民风民俗,以及作者当时的绝望的心态,。当你的心理状态出现一定的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去读一下大宰治的作品,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那种解脱的感觉。读过这本书之后。突然想再次翻开那本人间失格,和大宰治共度每一个休闲的午后。

  《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读后感(三):重新发现太宰治

  看过好几个版本的太宰治,喜欢当下这个版本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总算有本书按照太宰治当年发表的顺序来排列他的作品了。时间顺序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太宰治的心门,一窥究竟。比如,我们熟知的《维荣的妻子》与《人间失格》,在它们面世之前,太宰治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了。

  也因为看多了不同的译本,也看过关于太宰治作品的相关研究,译文的表达能否展现太宰治风格,成了检验这本书品质的第二个步骤。比起学术风格的理性,试图接地气的俗性,李重民、吕灵芝、罗越与星野空合译的这本《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表述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反而多了浪漫的文学气质。

  在物哀中再加多一点浪漫,那才是最致命的。

  但这种浪漫不是诗意的浪漫,它透着一股冰凉,冷冷淡淡,不至于沉迷,也不至于毫无知觉。

  准确来说,太宰治于1928年左右(时年19岁)开始创作,1935年之前已有短篇作品公开发表在不同的杂志上。1935年的《逆行》入围了第一届芥川奖,太宰治算是崭露头角。然而,也是这一年,太宰治辍学、自缢未遂、盲肠炎、服药成瘾,作品同时不停地发表在《日本浪漫派》《文艺春秋》《新潮》上。

  如此特别的经历,在《逆行》中其实也显现一二。比如二十五岁的老人(太宰治26岁);躺在病床上吃红豆粥(盲肠炎);十八岁开始创作(实际是19岁)。他还借用文中的话:漫长的人生中,有两件事是真的:出生、死亡。前者他已做到了,所以,他随后的一生,都在尝试完成后者。

  不过,太宰治试图通过《逆行》来探讨人性的真实。所谓“逆行”,大概还是叛逆,但太宰治表达的叛逆,不是一般的青春期叛逆,而是对虚伪、妥协人性的叛逆。为什么一定要服从?为什么不能反抗?于是,一种荒唐又合理的英雄主义,跃于纸上,仿佛看见了当年太宰治单纯稚嫩的心——会不会,正是因为逆行者的孤独,致使他对人间毫无留恋?

  1939年,战争爆发,他也满了30岁。他在创作《女生徒》,不晓得他是否知道,这部作品将于明年让他获得第四届北村透谷奖。尽管故事主人公是女生,但表露的心声都可以算作太宰治的。一如既往,厌恶人们的虚伪、狡诈、欺瞒,没有个性,自以为是。其实,他只是把自己所见所思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出来,这些经历都是平常的,或许他人也深知在心,但大家都不愿意坦白,太宰治便当了这个“丑人”,不断撕开大家竭力维护的面具。

  有意思的是,现在再看他所写的这些文章,仍不过时——他已经为时下嚷着“躺平”的年轻人辩解,不是不想努力,而是,这个世界明明就已经被分配好了,没有“我”的位置,“想拥有好生活”都不能实现的时候,谈何“正确的希望”与“正确的野心”?

  与其随波逐流,为别人的看法而活,不如坦荡做自己。

  突然惊觉,太宰治早已看透人世间的本质,或许正因于此,他才有种种世人难以理解的坚持。所以,“我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会不会其实是另一种思路。

  不禁想,不愧是太宰治。

  《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读后感(四):这部作品,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太宰治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从小就告诉孩子们,要努力奋斗,永不放弃;要有付出,才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几年“丧文化”开始在新一代年轻人的圈子里悄然兴起。究其原因,一部分来自他们对现实社会中严重内卷现象的内心反抗,一部分源自新生代人群生长环境所培育的富足心态的真实表达。国内娱乐圈已经大火的“诞总”,无疑是这一文化现象的代表人物,他为众所周知的那句“人间不值得”被文艺青年们奉为箴言,成为网红梗流传至今。

  同样在日本文学届也有这样一位真实的“丧”文化代表,他就是日本“无赖派”作家,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称的战后文学巅峰人物的“太宰治”。读者了解太宰治大多是通过他的那部广为人知的作品《人间失格》,他那在普通人看来未免太过“不堪”的真实人生和独树一帜的丧文学风,却深受很多读者的喜爱。

  《再见:太宰治的孤独世界》精选36篇太宰治创作高峰期(1935—1948)的经典作品,完整展现了太宰治在面临社会秩序坍塌、道德体系崩溃时的焦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又无力改变的纠结和失落,是读者“入坑”太宰治的超值之选。书中一举囊括了太宰治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入围作品《逆行》;北村透谷奖获奖作《女生徒》,《樱桃》《母亲》《乡愁》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名作;他在结婚后写出的《斜阳》;成为当代流行作家后被誉为日本战后文学的金字塔级作品《斜阳》和《人间失格》;以及他的绝笔作品《Goodbye》。

  不得不说这次阅读,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太宰治,特别是被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入围作品《逆行》。《逆行》是太宰治的相对早期的作品,全篇由《蝴蝶》、《盗贼》、《决斗》、《黑鬼》四个超短篇组成。诞生于1935年的这部作品,采用了非常前卫的叙事结构,摒弃了背景和人物介绍,故事一上来就是高潮,而且还采用了开放式的结尾。这样的作品,非常考验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和节奏的控制,优点是直入主题代入感强、留白的地方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比如《蝴蝶》上来出场就是一个才刚过二十五岁的人,他不是老人但又像一个垂死的老人。他躺在病床上,回想着唯一能让他脸颊泛起红光的两件事:醉酒和女人;老人是在这一天死的。老人漫长的人生中,有两件事是真的:出生、死亡。他到死之前都在撒谎。

  故事自始至终都没有交代这个人经历了什么,他回想的两件事和他撒过的慌,也都没有细节,还有最后那个守在他病床前善良淳朴、年轻美丽的妻子,他与她的故事依旧没有谈及。看似这么多没有交代的空白,却又把所有应该和必须说的事都点到了。难得的是没让读者觉得这个故事无聊和空洞,反而激发了读者运用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去填补这些空白,最终让故事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盗贼》、《决斗》、《黑鬼》三个故事同样精彩,我的直观感受非常类似之前奈飞大火的美剧《爱,死亡和机器人》,强烈推荐。

  如果你对太宰治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人间失格》中的那句经典“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那么我非常建议你阅读本书。书中你可以看到更全面和多元化的太宰治作品,能够以更加立体的角度去了解太宰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