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月是故乡明,自从上了大学,几乎没讲过家乡十五的月亮,不是在上学的路上,就是在上班的路上,今年因为疫情关系,我又不能会家乡了,开始怀念家里下坡路口那家香喷喷的牛肉拉面,八块钱可以加很多卤好的牛肉,咸香的汤汁回味无穷,开始怀念中学门口一毛钱一串的炸羊肉串,虽然妈妈经常告诉我那是老鼠肉做的,但是我总是很疑惑,老鼠肉怎么可以这么香!开始怀念小学门口的胡辣汤和一块五一个的比脸大的奶油面包,似乎也不必郑州的某来面包差多少,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候只知道吃成了小胖妞,但是从来没有关注过他们用的是动物奶油还是植物奶油,有没有反式脂肪酸。开始怀念高中逃课也要吃的湖南米粉,红彤彤的辣椒油,几颗算萝卜丁,即使没一点肉沫,也可以让我在课堂上想起来都口水直流,完全忘记了英语课文给我带来的烦恼,还有北环路上的羊肉烩面,我从单价一块二吃到了单价十五元,从半两面里找肉沫,到实现了羊肉的自由,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又亲切,单纯又快乐,我们在成长,时代在进步,这些美好的食物扎根在我们记忆中,经久不衰,而且越发思念,说不上哪里好,但是却无法被替代!希望疫情尽快散去,十一的我可以在老家的院子里,吹着小风。
可能是过节的原因,今天晚上特别怀旧,那就来说说我凌乱的童年吧。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原生家庭方面的书,看完后自己的内心久久不能不平静,对号入座,感觉自己就是妥妥的原生家庭出来的孩子,父母的不理解,有时候接近粗鲁和暴力的沟通方式,越回想,越痛苦,甚至有那么几天自我感觉好像自己有精神病,要不是疫情和汛情,我估计都已经见过心理医生了,感谢这个特殊的时间给我了缓冲期,让我在这时间里进行了反思,我的妈妈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与书上的理论教育相对比,她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是谁又能真正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呢?爸爸工作一直很忙,家里没有老人帮衬,妈妈一遍带我,一遍上班,有的时候我还会跟着她一起“上课”,她在前面讲课,我在班级的后门悄悄等待(可能是悄悄吧,因为我觉得我如果哇哇乱叫估计会被领导带走),妈妈上会课还要伸头看看我在不在,回家后家务做饭一样不落,还要满家属院追着我喂饭(后来邻居们说的),后来我大一点了,就把我和小狗一起锁在家里,我俩一玩就是一下午,我妈心也够宽的,可能更多的是处于无奈吧,我从小都是男儿的发型,因为我妈妈没时间给我梳头,能感觉的到她也想让我和其他女孩子一样漂亮,她会向邻居打听哪里有好看的花裙子,会找人给我织毛衣,虽然和我想象的好看不一样,现在自己做了妈妈,老公也是天天不在家,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当年母亲的不易,成年人的崩溃有时真的只在一瞬间,还好现在妈妈还能给我帮忙带孩子,我很满足,也很感激,每一个母亲都是孩子的超人,但是他们不完美,他们会犯错会发脾气,人无完人,有时真的是身不由己,在做妈妈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修行,还需要学习很多,在做女儿的这条道路上,我更加清晰了自己的方向,更深刻的感受到母亲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