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精选

2022-05-24 09:17: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精选

  《虚无的十字架》是一本由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一):一些感受

  本书对于死刑的探讨,反映了法律的局限性。人类的感性和法律的理性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点,不禁感概,法律始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审判,被告人的态度,有时会成为得到缓刑的一种说法。然而,态度这种东西,不好说。忏悔与否,取决于人心,而人心,往往深不可测。

  一旦犯了错,就会被枷锁束缚,背上虚无的十字架。仁科史也年少时犯的错,他用了二十一年去赎罪,也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吧,三思而后行。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二):以死相抵的死刑是为了抵消什么

  小说通过多起凶杀案件,串起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同时引出了关于死刑必要性的考量。对比东野圭吾其他几部经典作品,这本小说的故事性相对平庸。它对我触动最大的不是这部悬疑小说本身,而是作者对于死刑存在的意义的叩问。

  中原在经历女儿爱美被害、离婚之后,辞职接手了舅舅的公司——天使小船,一家宠物殡葬服务公司。中原尽可能的过上了与过去毫无关联的生活,以此来忘却或者。。逃避。

  平静的日子随着小夜子(中原前妻)的死亡再一次破碎,在协助小夜子父母整理遗物的同时,中原逐渐对她离婚后的生活有了了解,原来她一直勇敢地奔走在反对废除死刑的阵营里,加入遗族会为其他被害人家属争取从严量刑。作为自由撰稿人,小夜子在采访盗窃成瘾人群的过程中,了解到一桩多年前的谋杀案,随着案件的清晰,她也因此丧命。中原根据小夜子遗留的物件,逐渐拼凑出案件的轮廓。

  东野圭吾非常擅长笔下人物性格的刻画,并且用这种性格来为人物的行为自圆其说,小说里几乎一直存在着非常纯洁真挚的感情,我想这是他区别于其他推理小说的关键。他试图引导我们套进凶手的视角,从某种程度上去理解他们。

  小夜子生前还在筹备出版一本名为《以死刑废止论之名的暴力》的单行本,册子里有这样一段描述:”遗族要求判处死刑并非只是为了复仇,加害人被判处死刑,绝不意味着遗族能够获得什么救赎。对于遗族来说,凶手的死是应该的。我们常常说‘以死相抵’,可站在遗族的立场上,凶手的死什么都不是,更算不上什么补偿。它只是为了将悲伤遗忘的一个路口。而且,即便跨过了它,也不意味着就能找到将来的路。他们仍然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还应该翻越什么,朝向何方,才能最终抵达幸福。如果连这仅有的路口都被剥夺了,作为遗族究竟还能怎样去面对?这,才是废除死刑的真相。“这句话对我震撼极大,在此之前,我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现今的废死思想很大一部分都是受贝拉利亚影响,贝认为死刑的存在是对社会契约的违反,国家的权利来源于人们权利的让渡,但是人们不可能愿意让渡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18世纪,他在《论犯罪与刑法》中第一次系统性的提出废除死刑,通过5个方面论述了死刑对社会治理的无无用性。晚年贝拉利亚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主张,即死刑一旦出现误判,则无法挽救。但是怕犯错不足以成为废除死刑的理由,死刑的判决可以更加慎重、严谨。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长期无法安慰人心,人们必定会寻求私下的救济。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死刑存在的道义价值高于它本身。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三):《虚无的十字架》死刑的意义是什么?

  全篇插叙,两段故事,三个命案,感觉东野圭吾比起案件本身,更下功夫的是探讨死刑的意义。

  滨冈小夜子和中原道正的八岁的女儿,死在蛭川这个曾有过前科的人手上,即使凶手已经被执行死刑,两个人的心理创伤却无法被治愈,曾经相爱的人幸福的家庭走向了分离的道路。本该判处死刑的人却得到宽容量刑,因为表现良好而被提前释放,导致二次犯案……通过什么判定犯人表现良好呢?如果犯人只是为了提前出狱假装做做样子呢?再次犯案后应该背负责任的难道不是还有司法制度吗?抱着这些疑问、愤怒和悔恨的心情,小夜子成为了撰稿人,作者也通过小夜子的笔,去探讨死刑的意义。

  死刑是否该被废止呢?在小夜子的笔下,死刑是必须的,日本法律太宽容了,死刑对被害人家属来说可能只是一个路口,但死刑不该被废止,否则连这个路口都被剥夺了……死去的人不会回来,蛭川接受了死刑结果是因为自己累了,觉得命该如此,而不是出于悔恨和内疚,死刑说到底就是虚无的十字架吧……它无法让死者家属从痛苦中解脱,无法让犯人从内心悔过,但就是这样虚无的十字架,也该让他们背负着。

  井口纱织和仁科史也在少年时生下了孩子,埋在了青木原树海,他们二十一年来都在痛苦中度过,一个选择折磨自己,一个选择尽自己所能去赎罪,而这也成为了小夜子死在町村作造手里的导火索。作者又抛出了问题,让犯人在监狱中毫无内疚的死去,让犯人一生背负痛苦的活下去,哪种才是真正的偿还?

  最后东野的观点是悲观的:说到底,刑罚就是充满了矛盾,人无法完美地审判什么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