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年》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一:《年》的作文
在中国的传说故事里,“年”是一种凶恶无比的怪兽,经常伤人的牲畜,但是“年”怕红,所以我们用“红”来驱赶“年”兽。我们挂“红”灯笼、贴“红”对联、燃“红红”的旺火。宋代早就把过年当成了一种习俗,宋代诗人王安石写了一首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但时间像车轮一样飞逝到了2018年,“年”却又变成了香喷喷的饭菜,大酒楼里的年夜饭成了“一席难求”的局面。
我们全家坐着车去老家,车开得飞快,可它再快也没有我的心快,我的心早就飞回了老家。过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我到了老家发现姥姥在厨房里面作饭,时不时还传出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过了一会儿,香味就从厨房飘了出来,我的鼻子好像要把这个味道吸得一干二净,我的口水也流个不停,不一会儿,姥姥把好多菜端了出来,有鸡汤、有土豆丝、有鱼……“年”洋溢着喜庆的味道。
过年的晚上电视台有各式各样的节目,全球有14亿多在看春晚。小孩子在外面放鞭炮,炮竹在空中绽放,变成了一张张的笑脸,地上的小朋友也露出了笑脸。
当别人问我“年”在哪里?我会告诉他年藏在香喷喷的饭里、有的藏在喜庆的味道里……
篇二:《年》的作文
将一切留在2020。将拨开云雾的光撒进2021——题记
流逝的光阴把岁末的幕布轻轻放下,2020年踏着轻快的脚步飘然远去,十二个月的故事,依旧在墨香染透的清笔上留下平静温情的络印,默然回首,喜悦欢欣。感伤,遗憾都安稳地留在了过去的一年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在异地乘飞机落下的父亲,年也悄然向我们靠近,时隔一年,再见父亲时,很是欣喜,但总感觉少了一种情绪,父亲也还是印象中的模样,稍微发福了些。“你回来了”一句话将年的大门打开,贴春联,放烟花爆竹,收红包,已成新年的重要标志。每逢过年,最开心的当然便是孩子们了。贴春联时,将春联铺开涂胶,再往门框上一贴,用手拍拍使之更贴合时,手上便会染上一层红彤彤的手印,孩子们便张牙舞不地在院中你追我赶。还有吃完丰盛的年夜饭后,孩子们总嚷嚷要放烟花,继而随着大人们在院里点燃一箱烟花,孩子们捂着耳朵,抬头看着一缕缕烟花绽放,他们的眼里闪烁着点点光彩。观看完烟花会后,便一人一根仙女棒,小手握着点燃的仙女棒挥舞着,欢声笑语。
最使孩子们心动的必然是收红包了,在一句句“新年快乐”中收下了许多新年礼,曾在网络上看到“心不一拒红包”的梗甚是搞笑。红包也称压岁钱,寓意着保佑平安,包含着新一年的期盼。在手机上抢红包在近代互联网上广泛使用,每逢节日就拉个群,抢上一波,发红包的人开心,抢的人更开心,不亦乐乎。在抢红包的喜悦中,电视上的春晚直播敲下了零点的钟声,新年在一片详和中过去,孩子们也酣然入睡,做着香甜的梦。
过去一年的一切不顺,让新年的努力来补,愿2021繁花似锦。
篇三:《年》的作文
过年了,家家户户换上新的容颜,表示新的一年开始。贴上对联,吃年夜饭,再迎来孩子们最喜欢的放烟花。
而这些举动却与一个故事息息相关——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一次,老百姓在寨子里点着烟火祈祷“年”不要过来,都拿着红条纸,写着一些祈语。谁知,当“年”再次来捕人吃时,它见烟火熊熊燃起,火在天空中飘荡着,人们手中的红条纸,它像见了“鬼”似的,跑了。一位老者见了,便招呼大家过年点上烟火,爆竹,在家门前贴上对联,写上祈语。
没多久,下一年来了,又要度年关了,百姓听取了老者的话,贴上对联,点起烟火。“年”又来了,果然,红色的烟火,令他望而生畏,又跑了。接下来几年,“年”再也没来过。可这个传统却永远不变。
回到现实中,过年了,四处可见红色,寓意喜庆。最让人振奋的,还是跨年晚会结束时的激昂倒数:“十,九,八……三,二,一!祝大家新年快乐!”
篇四:《年》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将至,城市被火红的灯笼,五彩的旗帜,装点得分外美丽。可在这美丽的背景,有一团阴云渐渐遍布了整个我们……
家人们都开始纷纷安慰起来,它一定会挺过去的,它会好起来的。它是多么美丽,他只是感冒了而已,它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我祈祷着。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美好中的不美好。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场不愉快的病毒,让我们安安分分地待在家里,陪着父母唠唠嗑,陪着小孩儿做游戏,和他们谈天说地:聊聊今年的事业有何成就,谈谈孩子的成绩有多神气。
我们家呢?
“姐姐!”表弟回象山和我们一起跨年了。我的弟弟是个开心果,也是个麻烦精,但不论如何总是给这个家增添了一份生气。
除夕当晚,弟弟便缠着我去买鞭炮,无可奈何的我只好答应了他,跑遍整个丹城,可算找到他想要的鞭炮。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5,4,3,2,1,新年快乐!”随着春晚主持人倒计时,一束束美丽的烟花升上如墨的天空,瞬间五彩斑斓的烟火绽放,把天空装点得分外美丽。“红的,绿的,黄的,白的……哇,好漂亮啊!”我们不禁赞叹道。被沾了一身烟火味也没察觉到,兴高采烈地蹦跳着“再来一支,再放一支嘛!”“哈哈哈哈好,都依你俩的!”随着烟火在黑夜中燃放,在幕布中绽放,在眼前盛开,新的一年也不知不觉就来了。
大年初一,本应照习俗出去拜年,可也只能待在家。我和弟弟哪允许这么无聊,总想着干点什么...“包饺子!”对啊饺子可是团圆的象征!于是我俩走进厨房,刚比灶头高出一点的弟弟要在上面进行工作还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我们把材料搬上桌。“一个,两个……一盘终于包好了,应该够吃了!”午饭时间到,只听外婆在厨房那头吆喝着:“开饭咯!”
看着一个个刚出炉新鲜的饺子,我和弟弟对视一眼不禁笑了起来,随即完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了“杰作”。本应不太开心的年,在这个家,已被我们两个小家伙变得充满了生气。相信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像我们家一样,充满欢声笑语吧。
篇五:《年》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江送暖入屠苏。”过年多么美好。
年的由来
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从此,每逢年即将侵袭时,大家就贴春联,放鞭炮,穿红色服饰来驱赶年兽,这段时间就是“过年”。
多味年味
舞狮、耍龙、逛庙会、穿新衣、吃团圆饭……这样的习俗都是不鲜见的。家里的一句句召唤,桌上的一盘盘饺子,那贴春联、吃团圆饭的一个个场景,都勾起了游子对家乡的怀念,无论历经千辛万苦,都要回到家乡,见到阔别已久的父母和家人。但这热闹非凡的一切,因为疫情的影响,不得不取消,没有了庙会,没有了舞狮耍龙的人,有人回不了家,他隔住了人,但没有隔住彼此的心。空空的街道,但人心都是火热、饱满的。因为大家都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早日战胜疫情,因为大家坚信,战胜疫情大于欢度春节。正因为大家有这样的意志,中国巨轮一定会策浪前行。
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间虽短,但带给我们的快乐是长久的。
篇六:《年》的作文
疫情原因,我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今年形势较好,于是我们一家人怀着一颗激动的心以及长久的期盼回了老家。
一进大门奶奶早已在等候了,见我们归来甚是喜悦,我也更加期盼着想要过年了。
1月31日我期盼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被手机闹钟叫醒的我赶忙起身,一改平日里紧缩被窝的囧态,做好自己的内务后,飞快的跑下楼完成我的任务——前一天晚上分配好的任务,冲到厨房,拿起抹布擦起了茶几。爸爸妈妈和奶奶也陆续起床了,我拿出了水果零食有序地摆在桌子上。
任务完成后,我就立即冲到大门,焦急地等待着亲戚们的到来。由于一些原因,我家的团圆饭是在中午,不久大伯和大伯母来了,“大伯大伯母好!提前祝您们新年快乐!”“好,新年快乐!”我将他们引进门并坐在茶台,大伯母不肯多坐,马上开始帮忙做事,大伯便是拉着我到门口迎接其他人。
不远处传来车轮滚动摩擦的声音,二伯二伯母以及姑姑一家来了!姑姑的两个儿子是我的好玩伴,一下车便马上提给我一袋子烟花鞭炮,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出院子,开始放鞭炮。
一个个鞭炮扔出去的是2021年的不快,炸出来的是2022年的美好!
一阵香气莫名传来,回头一看房子上的通风管道,飘出了一些气体,那便是香味的来源了。冲进屋里,左手一块灯盏糕,右手一块酥肉,便是人生之美事了。
不一会儿,妈妈喊我们去吃饭了。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不过眨眼之间,桌上已摆满了美味菜肴,白切鸡、白切鸭散发着满满的农家气息,肥瘦相间的烧大块展现出我们地方的特色。鱼汤也不失年年有余;饺子更是迸发出了浓浓的年味;汤圆来祝福我们团团圆圆,一家人其乐融融!
但欢乐时光总是短暂,傍晚时,许多亲戚都走了,简短的晚饭过后,我们打开电视收看春晚。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新年快乐!”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无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那一刻,天空是亮的,院子里的水坑,也有无数美好在绽放!
随着鞭炮的炸响,除夕夜过去了,正式迎来了2022年!
篇七:《年》的作文
民间云:“百节年为首。”中华传统节日中人们对“年”的回味必是最深,“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首与怀念,也是对新一年的展望与出发,年的丰富习俗与博大内涵正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
年关临近,脑中关于年的记忆也鲜明,那股难以言说的风味也逐渐明朗起来。街道周边的柏树间串联起一排排绚丽的彩灯,霓虹灯光之间流动着“新年快乐”的艺术字。沉寂的夜晚也焕发着热烈的光彩。五湖四海的人们也怀揣着团圆之心奔往各自的故乡盼望着与亲人的重逢。长辈们也忙碌起来,将房屋里外整扫一遍,购置新衣服与吃食,一笼一笼地蒸出热气腾腾的馍馍打包起来,忙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越发不亦乐乎,寒假已放,如脱缰的野马,桀骜不驯地疯跑,忘乎了寒假作业一说。小时候的我沉迷于各种各样的“炮”,并且对点炮着一行为有种异常的执着。一按打火机,火花顺着燃线一路爆发到底部,接着就是“砰”、“咚”,一发入魂,荡气回肠。还有能甩出就噼啪声响、火花四迸或是光焰绚烂,高速旋转之类,皆是我之玩物。
接着还有贴春联。奶奶家还有一栋闲置的二楼房屋,虽然没人住,但每次贴春联时却数它要煞费一番苦心。对仗的联幅应用一刷子蘸上糨糊,均匀涂抹在墙上,将对联压得平平整整。方块的“福”字只需用胶布粘住四边贴上即可。每次贴春联前还要用手把去年的“残骸”清理一遍,然后用牙猛撕上十几块胶布贴在手上,一手夹着一沓“福”字。若有时风大,稍不留意便有几张飘然而去,或是端着糨糊粉刷之际,一不注意将稠白的浆状物沾上,真是呜呼悲哉!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除夕了。每到除夕之夜,便是阖家欢聚、吃饺子、看春晚、守岁的时候。奶奶早在一个饺子中包了一枚硬币,寓示吃到它的人来年好运连连。我们便专拣肥大的饺子下手,平时食素的弟弟竟也开了荤,二十个饺子入肚的我仍想再碰一下运气,不料此时堂弟惊喜地吐出了一枚硬币,只得叹息无缘。家人们一起看春晚,点炮,聊天,仿佛已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不大的土炕上坐满了三代人,洋溢着亲情与欢乐的气息。
过了十二点,大家换上崭新的衣服围在旺火周围取暖,不羁的火焰摇摆、跳动,向我们传达、映射着什么,最终消失殆尽,我们才不再出神,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平淡亦感激地迎来新的一年。
每一个年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结束,而是过去的回忆,交织,相映,一个个年所寄寓着的段段氤氲的、明快的、感动的时刻,化为暖融融的潮,推动着我们渡过今年,流往明年。
篇八:《年》的作文
年,对于我来说,很重要。
年,是一种思念,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感觉。年的到来,不仅仅意味着新的一年,更意味着过去的旧年。
小时候,新年是喜庆的。带着欢笑与幸福,一起走进那个新的一年。已经记不清小时候的模样了,只觉得时间的匆匆,带走了太多的回忆。很多事情还没有来得及记下,就已经从脑海里默默跑掉了。
童年的春节,只有一些特别的记忆。最喜欢的是烟花,是那种小烟花,可以拿在手中燃起很好看的火花。那时候可以拿着这种烟花在街上到处跑,燃着烟花,笑着喊着。不过这种感觉大抵是不会再存在了,那个我也已经没了,那个烟花也没再见过了。
童年的春晚,好像也很有趣。可能当时看任何节目都会觉得很有趣吧,春晚对于我来说几乎是必看的。虽然那些人表演的节目看不懂,但是看着他们在舞台上唱着跳着就觉得很有趣。
不过那些逝去的时间都无法再回来了,我也知道我只能偶尔想起怀念一下。虽然在这些日子里怀念着以前很悲哀,但是我没有办法。可以确定的是春节越来越没有曾经的感觉了,没有了那种印象中的春节红,没有了那种印象中的热闹,更没有了那种印象中的惊喜。春节好像离我越来越远,有时候也会看着一些特别的场景而感动,感叹着春节的好。
有时候其实并不是春节变了,更多的还是我们变了。春节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是不一样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肯定会变的。在我们的记忆中,春节一定会是那个最美好的回忆,如果这个回忆被现实而打破,那么我们就会说春节变了,这就是一种对比。春节没变,我们变了,也许我们曾经会很怀念,但是我们始终要朝前看。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么多的事情,可能只是想要放松自己吧。想起以前的事情,我才感受到了很多的情感,那些在我岁月中留下过痕迹的事情,或好或坏,都不会再出现了。我不知道未来的我究竟会是怎样的,但是我知道了过去,过去有值得怀念的回忆,所以我不能辜负那些美好的回忆,也要鼓起勇气向前走。即使跌倒,或者失败,我都要站起来,对自己说着要坚强,成功一定会到来的。
篇九:《年》的作文
印象中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在那天,人们会把肉和菜搅成末儿,和提前调好的香料混和在一起,把拌好的肉馅包在饺子皮中。把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放在锅中沸腾的开水里,看它们在锅中飞舞、跳跃…人们吃过了饺子还要麻糖,怕小孩子说出不吉利的话来。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越发的忙了。家家都必须置办好年货。大人们进进出出厨房,在“刀光剑影”之中,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饭菜就在除夕前诞生,孩子们也在忙着买吃的、喝的、玩的。 渐渐地、渐渐地,除夕的脚步近了近了,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就更忙了。人们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到了晚上,夜幕降临之时,家家都会煮一锅面,听老一辈的人说这是希望在来年一切顺利事事顺心。吃过了面大人们在炕上包饺子,小孩子们边喝饮料边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当电视机中的主持人倒数过三、二、一后,人人都会穿起新衣到院子里烤旺火,放烟花,看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天空中盛开,人们在鞭炮声中进了门,一家人再次坐在餐桌边。水灵灵的饺子、肥而不腻的红烧肉、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鱼……每个人看了都会垂涎三尺。这天夜里,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处处是酒肉的香味。 第二天,人们都从家里走出来,去别人家里拜年,还要好好在街上走一走,说是要迎喜神。街上人山人海。 几天走亲访友之后,人们又迎来了元宵节。这天圆月当空,家家户户会把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元宵下进锅里,捞出来,吃上一口,只觉得一种甜甜的味道在口里炸开,味蕾在舞蹈,人生得到升华。吃过元宵,人们乘着车去街上闲逛,各大店铺都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彩灯,树上也挂着各式各样的灯,好像一下子就来到了春天。灯光闪耀,有的挂在草丛中如鲜花盛开,有的挂在两条街道之间,犹如繁星点点,有的挂在老式建筑上是金碧辉煌。街上处处是悬灯结彩,把夜晚照着如同白昼。 年的味道就在这一片灯火通明之中悄悄流去。十五一过,逍遥自在的孩子和大人们都远离热闹红火的气氛,生活也就回到了正轨。
篇十:《年》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到了腊月,家家户户的鞭炮声就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一家的鞭炮声还没停息呢,另一家便不慌不忙地炸开了,你还我往,好不热闹。
过年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相传古时候有一只年兽,它长得尖牙利齿,凶猛异常,一到除夕就出来害人,让人们吃尽苦头。后来,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放鞭炮。这鞭炮一放,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吓得年兽夹着尾巴逃跑了。这便是放鞭炮的由来。
过年的习俗有很多,放鞭炮、贴春联、贴窗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贴春联。由于我的字比较好看,所以家里的春联都是由我来写。只见我将一张红纸摊开,再将它轻轻抚平,我把毛笔沾了点墨,大笔一挥,我的手就象一条遨游的蛟龙,不一会“蛟龙”吐出了一行字:鼠去春无限,牛来岁有余。春联写好了,我们便开始贴春联。“高了高了”“歪了歪了”……经过一番努力,春联终于被贴得漂漂亮亮的,连邻居王奶奶都说我们贴得好。
我真喜欢过年啊!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真是太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