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读后感精选
《内在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是一本由叶庭均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在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读后感(一):《内在的猩猩》如何让复杂的情绪简单化!
很多时候,负面情绪是由于我们自己对于未来失败的预期而制造出来的,深吸一口气,与情绪为伴而不是进行对抗,对自己负责,接受失败的存在,才能不被情绪所控制,拥有更加弹性,更强大的健康情绪。 ——《内在的猩猩》 最近看了《你是我的荣耀》,还可以,虽然两个主角不是那么甜,但双方的细节很好,还读了《内在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这本书,作者是叶庭均。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是教人如何了解和管理情绪的书,作者把自己内在的情绪比喻成猩猩还是蛮贴切的,毕竟人的情绪有时候和猩猩一样强大,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判断,同时也有脆弱的时候,让人们感到消极,另外进化论这个词和这本书的内容还蛮符合的,虽然消极情绪是这本书的主要消除的情绪,但叶老师并没有抓着消极情绪不放,而是根据书中所罗列的大体框架认真分析的各种情绪对人们的影响。 因为这本书的书名较长,以下简称《内在的猩猩》,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叶老师,他不仅仅是知识星球中“真知拙见KnowlegeHot”的合伙人,也是知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优秀答主,以及英国约克大学应用心理学学士、伦敦国王学院情感障碍研究硕士,可以说是对心理学有很多的研究和见解,想要看一些比较专业,但又不复杂的心理学书籍的,可以看看他的其他作品。 回到书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科技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无论是,出行是坐马车、划船还是做公交、开私家车,情绪是我们每天产生的,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他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人和事中所产生,也影响着我们做出反应,所以在我们的常识中,积极的情绪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而消极情绪则会让人郁郁寡欢,使人变得倦怠,而在《内在的猩猩》中,叶老师对于消极情绪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他觉得消极的情绪虽然使我们心情低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们,想了解消极情绪对人们具体的影响,可以先看这本书的第二章,叶老师对此做出的详细的解释,这里我就不做太多剧透了。 当然这本《内在的猩猩》并不是以架空的形式,一上来就巴拉巴拉的讲着如何克服情绪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根据大部分人的理解程度,来分析和解释情绪的产生原因,以及情绪的具体含义,以及各种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这些基础的知识点可以从第一章和第二章了解到。 当然,叶老师不仅仅是想让你消除负面情绪对你的影响,而是当你心理的大猩猩(各种正面和负面想法)开始“作妖”的时候,能够快速理解他们,然后通过合适的方法化解它们,合理的控制和消化情绪,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情绪对我们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这本《内在的猩猩》总共分为六个章节,从第一章人类是各种知觉的结合体开始让读者树立起情绪的基本印象,为后面的知识点和方法打好基础,以第六章中通过重塑思维方式来实现情绪自由的许多方法来收尾,整本书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就算是从来没接触过心理学的人也能看懂,在这本《内在的猩猩》中的第四、五、六节是这本书的重点,想要偷懒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这本书的后三个章节。 另外还要再说一下,纵使这本《内在的猩猩》其中的方法在贴合实际,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自我训练的,说的具体点就是让整个方法和思维融入到自己生活中,当然,觉得30天时间过于漫长的话,可以从先坚持21天开始,另外,可以把书中对你有用的知识点和方法摘抄下来,或者记成笔记,但不建议在一个月中把所有你觉得适合你的方法运用的实际情况中,因为在这些方法的加持下,你的大脑因为太累,就会放弃所有的改变,依然维持原来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这本书于你而言,就成了不重要的存在。 所以我个人建议,在改变的同时,最少改变一个习惯,最多改变三个习惯,从微小和简单处入手可以帮助你一步步的重塑思维习惯,实现情绪自由。
《内在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读后感(二):管不住自己是因为意志力薄弱吗?还真不是
牛顿是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意志力应该相当强了吧。因为单纯从结果来看,他对力学的研究那么系统和深入,意志力不强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为什么他炒股票却亏的一塌糊涂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解读,如果从意志力角度看的话,牛顿靠顽强的意志取得了科学上的成就,却没用意志力抵御住股市的诱惑,这不是矛盾的吗?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答案渐渐浮出水面。
很多人英语学不好、减肥经常中断,年初定的目标要不了几天就放弃,这真不是因为意志力薄弱,而是人的生理本能在作怪。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只“猩猩”,代表着我们的生理本能,这只“猩猩”是从远古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是进化的产物。正如母亲都觉得自己孩子的体味好闻,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微生物群,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从生物学中找到科学解释。《内在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我们在生活中的表现。
根据神经科学的研究,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三个“我”:
一个是“理智的我”,掌控着真理与富有逻辑的思维,生活在我们大脑的前额叶区域;
第二个是“动物的我”,也就是那只“猩猩”,他操纵着我们的情绪,是感性的,生活在大脑的边缘;
第三个是夹在“理性的我”和“猩猩”之间,是“程序的我”,决定着我们是偏向理性还是感性。
当我们刚打开英语书就忍不住想看电影的时候,或者我们刚节食了一个星期就忍不住美食诱惑的时候,其实是“理智的我”和“猩猩”在打架:“理智的我”想要学习和减肥,但是“猩猩”想看电影想吃美食,这时候,就要发挥“程序的我”的作用,意识到自己大脑中的冲突,作出更正确的选择。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我们身体中的那只“猩猩”是不是多数情况下都在发挥负面的作用?其实不是的,人类数万年来进化出来的生理本能更多时候是在保护我们的身体和器官减少伤害。
以受“猩猩”操控的情绪为例,心理学家们将人类繁杂的情绪归纳为快乐、悲伤、生气、惊讶、反感与恐惧这六大类,积极的情绪促使我们前进,而消极的情绪,其实也是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屏障。
比如,恐惧产生时,我们会心跳加速或者选择逃避,同时,身体告诉我们需要准备应对潜在的危险。这也是为什么在危急时刻,我们的潜力能更多激发的原因。
但是负面情绪一旦长期积累得不到正确疏导,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伤害,如大脑中海马体的萎缩。海马体是我们进行记忆以及认知行为的重要区域,萎缩后记忆力就会下降,反映就会变得迟钝。
那我们如何控制自己身体里的“猩猩”,正确疏导负面情绪呢?方法有很多,这里列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一、转移注意力
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著作《冬天里的夏日印象》中用了一个“白熊”的比喻,跟“猩猩”类似,可以指代一切我们想要停止的事物,比如戒烟、终结不健康的关系或者恶毒的话语等等。
当“程序的我”告诉我们该由“猩猩”转向“理智的我”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能够转移我们注意力的干扰源,然后专注于这个干扰源。比如“猩猩”强迫我们点燃一支烟时,我们专注于自己想要买的新汽车。
二、避免多任务同时进行
我们的大脑同时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其运转就是高负荷的,“理智的我”就容易变得脆弱,让“猩猩”占据上风,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一件事。
三、暴露
心理学上还有个词叫“自我催眠”,就是当我们想要做某事时,就会不自觉的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当“猩猩”开始变得活跃,“理智的我”也要忍不住被他控制的时候,我们要能够看到大脑中的这项活动,让“猩猩”充分暴露,我们像观众看戏一样,控制自然就相对容易了。
四、运动、食物和睡眠
仅仅10分钟的散步,也能使我们的大脑更为敏锐,并且拥有更多积极情绪。新鲜的果蔬、鱼类和坚果也能让我们的大脑变得积极正向。还有就是充足的睡眠是好情绪的补品。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元认知”,指的是对认知的认知,结合上面提到的身体中的三个“我”,就是能够看到自己做决策那三个“我”的活动。通过《内在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这本书,我们就可以尝试着找到控制情绪的“元认知”方法,提升幸福指数。
《内在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读后感(三):《内在的猩猩》: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知乎有个问题: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排在第一位的高赞的回答是:情绪稳定。
什么是情绪稳定呢?一般我们认为的情绪稳定是指:一个人整体情绪状态比较好,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
这里,能看出两点:
1.情绪稳定的人不仅拥有正面情绪也有负面情绪。
2.情绪稳定的人能够较好地处理好这两种情绪。
那么,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为什么我们会有多维的情绪呢?要是只有正面情绪会不会更好?我们又如何能够处理好多维情绪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打开了叶庭均的《内在的猩猩》。
有人觉得情绪就是喜怒哀乐,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与情绪紧紧绑在一起,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明显得觉察到,比如就算是中午喝一杯咖啡其实也有不同的情绪,或者是安静充满享受的,或者是心里想着早上开会的压抑有点忧伤的。
我们离不开情绪,同时我们的思想很难摆脱情绪,这些情绪还可能会对我们的想法产生决定性影响。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于风景的理解,当我们刚刚完成了目标、获得表扬后出门看到绿树蓝天可能会觉得阳光如此明媚,世界充满了温暖,而相反当我们丢了客户,被老板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出门再看到同样的风景会觉得太阳太燥热了,一切都是焦躁。
这是从心理上讲的,根据近年来神经学的不断发展,发现情绪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内在的猩猩》中指出,对于心理上的疼痛,和生理上的疼痛在大脑中共用一片反应区域,也就是说单纯从神经系统上看,失恋后的痛和被烫伤后的痛对我们的大脑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高价的疗养院往往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优美的风景能让人产生愉快的心情,从而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同样的,伤心过度或发怒以后经常伴随着头痛、胃部不舒服等症状。
可见情绪不光影响着我们的心情,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那么,如果说负面情绪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假如人没有负面情绪会怎样呢?
有人真的在网上提出了这个问题,有个回答是这样的:想想葬礼上所有人都满面春风的场景吧。
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但反应出一个事实: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一样对人类具有价值,两者不可或缺。
但从科学的角度如何解释呢?
这就要从进化讲起了。
我们说存在即合理,同样适用于进化论。和我们身上所有的基因一样,负面情绪也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筛选出来的。
甚至可以说在远古时候,负面情绪是我们的“救命情绪”。
负面情绪大体可以分成八类:愤怒、烦恼、恐惧、焦虑、悲哀、内疚、冷漠、绝望。可以说正是因为“恐惧”让我们的种族得以延续。
为什么呢?举个例子,当我们在自然界中看见一只野生老虎,第一反应是什么?一定是恐惧,我们的大脑会马上发出指令“逃跑”!
如果我们没有“恐惧”这个情绪呢?见到老虎不会跑却好奇地上前打探,结果可想而知,恐怕人类的历史就不会太久。
还有“悲哀”,当我们的亲人、朋友遭遇不幸,我们会产生“悲哀”的情绪,同时这种情绪也联结了彼此。
我们常常在电影、电视或者新闻报道中,尤其是针对某一灾难的遇难者哀悼仪式上,看到这样的情景:前去参加哀悼的人在悲哀情绪极点的时候会相互拥抱,尽管彼此不认识,互相是陌生人。可见“悲哀”增进了人群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社交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正面情绪的作用更不用说,可以说,多维度的情绪保证了我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负面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呢?
在这里作者首先指出的就是要接纳负面情绪,而后明白情绪是一种低级的本能反应, 因此,你拥有对情绪反应方式的决定权,而不是让他们劫持你的行为。
这里作者分别对八种常见的负面情绪提出了应对方法。
比如焦虑,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焦虑是现代社会出现的高频词汇。网上流行的热图“头秃”就是典型的焦虑心理。
针对焦虑作者提出了4条应对方法:
再比如愤怒,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因为“路怒症”造成的麻烦不胜枚举,还有我们对亲人“一点就着”的火爆脾气,都是愤怒的范畴。
针对愤怒作者的应对方法是:
这些办法都不难,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书里还有很多其他负面情绪的办法。有兴趣的小伙伴就亲自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