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助力成长
家校沟通在学生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家校合力,助力孩子成长。
一、彼此尊重、换位思考,达成家校合力的意愿。
任何人都想得到尊重,不管孩子犯多大错误,老师有多生气,但都千万不能把家长当成出气筒。当然,家长也不能把孩子在学校犯的错误归结为是老师没有教育好。有的家长,孩子出了问题不愿配合;也有家长甚至把老师拉为黑名单。这样的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不抱多少希望,对老师更不抱希望。家长的不配合让学校教育很是被动,自然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往往会达到家校沟通的意愿。实现家校沟通,老师要先学做家长,家长要设想自己是老师。很多家校关系处理的不好,一定是都觉得自己有理,而对方不对。其实说白了,对不对,都是从自己出发来确定的。若能换位思考,老师先设想犯错误的是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做出怎样的处理?家长要设想自己是老师,希望得到家长怎样的配合?老师希望学生成人成才,家长也是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教育的一致性,彼此换位思考,会更好地促成家校合作。
另外,老师不要等孩子出了问题,再跟家长反馈,家校的沟通应该在事情发生之前。为促使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为目的与家长的沟通,往往气氛更加的融洽,结果皆大欢喜。而因学生犯错误再请家长则常常不欢而散。老师若能让家长感到老师的真诚与爱心,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是为了自己孩子更好的成长,这样孩子家长才能更好的配合学校。
这样,家校沟通中若能做到彼此尊重,换位思考,家校合力的意愿就容易达成。
二、利用好家长会,促进家校沟通。
信与信的交流,心与心的融合。家长会前,专门儿让学生为自己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写信。把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到信里边。家长会第一个环节学生会亲手送上给爸爸妈妈的信。爸爸妈妈看完信后会给孩子写回信。
心形便利贴,爱心汇聚源。父母和孩子把自己信中最核心的内容写到心形便利贴上。孩子们一个个把自己的便利贴在教室的后黑板上帖成心字形,家长把自己的便利贴在外围也帖成心字形,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大的爱心。孩子们,心理需要安慰时,学习需要动力时。都会都到后面看家长的鼓励和自己的决心。
家长会上,表彰优秀学生家长代表,让孩子亲自为爸妈佩戴大红花,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环节。受表彰的的家长的欣慰,孩子的自豪,极大鼓励了那些没有受表彰的家长和学生。优秀家长代表发言,虽不能全部解答家长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但也总能给家长很多的启发与感触。
家长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小组长走进小组,向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家长也会小组合作讨论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提出来,群策群力。当然,家长会上,老师也可以给家长推荐阅读的书目。
总之,这种心与心的交流,这凝聚着爱心、孝心、决心、感恩之心的大大的心字,这家长间真实的交流研讨,不是瞬间的闪动的激情,不是思维火花瞬间的碰撞,而是能发掘持久动力的源泉。
三、记录精彩瞬间,及时互通交流。
教师要及时记录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美好瞬间。可以是课堂上孩子专注的学习,师生交流的生动画面;可以是课下的嬉戏玩耍,互帮互助的美好片段;可以是运动场上的奋力拼搏;可以是责任田间的汗水与欢笑;也可以是校本课程的精彩展示……孩子在学校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成长,老师都可以用照片或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发家长群。也可以给家长发信息,可以写表扬信等形式及时对孩子进行及时的鼓励及对家长的配合表示感谢。孩子的笑脸永远是父母最大的安慰,任何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教师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中下等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关注,家长也更关注家长群的表扬信息,若能有自己的孩子,家长的欣慰,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会更强烈。
当然,老师也可以让家长把孩子在家好的表现记录下来,反馈给老师,进行班级展示与表扬。
这样,老师和家长都能及时记录孩子的表现及时沟通交流。孩子在家里、在学校都能够看到自身的成长,都能感受到师长的关注,自然会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成为一种不断进取的一种动力。
总之,沟则通,通则顺。让家校的有效沟通,成为合力,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坚强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