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的潜能和价值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人的潜能和价值的读后感大全

2022-06-30 09: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的潜能和价值的读后感大全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一本由[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 [美] 威廉·克鲁贝克 / [美]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一):关于人类重要的动机理论

  人类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历史意识的不断增长而产生怀疑,抛去陈旧观点,推陈出新,善于思考、试图理解整个生命。探索自身的奥秘和价值,体验真切而独特的个人生活。 在所有的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所有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那么,机体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当机体被某种需要支配时,它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对未来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当人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时,此时人们就立即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并非生理上的渴望来主宰着机体。而是当这些需要依次得到满足时,更新或更高的需要再次出现,这正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是分层次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在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稳定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健康、正常、幸运的成人,所需要的安全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满足。比如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法(是指通过病人以及心理治疗师所进行的对话来诊疗的方法)的创始人,他弗洛伊德花费数年时间来考察享乐意志,他认为享乐意志是人类动机理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动机理论必须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动物为中心,但人是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动物。科学和哲学也是受安全需要的驱动而产生并发展的,对于追寻安全且稳定的寻求还会体现在人们会选择熟悉的而不是陌生的、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事物上面。拥有某种信仰或世界观,比如说把世界上的人组成某种令人满意的、和谐的、有意义的整体,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出于人们对安全的追求和需要。不过在特殊的条件下,一个人可能会永远失去更高层次的愿望,注人类动机和本能的满足不会有个完全意义上的真正实施,因为日常行为不仅具有多种动机,同时还有其他决定因素。“例如,另一类重要的决定因素叫作“场”。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行为可能完全由“场”来决定,甚至由特定、孤立的外部刺激决定,如大脑的联想或某些条件反射等。” 纯粹的内驱力本身基本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过至于对象的选择以及行为的选择这一定是在生活的历史过程中获得或通过学习取得的,必须以高级动物特别是人类为出发点。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二):把自己作为方法

  所谓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认知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反思积累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它把我们由欲望和情感唤起的种种经历变成了客观、普遍的知识。然后再由我们将它归还于生活本身,所以生活在无数特定的生命之中,每一个生命都是在反反复复体验生活。

  我们在社会上的一切经历都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环境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想即是所见,而人又是社会性动物,群体或社会生活的种种制度要求我们必须遵守。社会造就个体,众多个体造就社会,彼此影响。他强调自我实现者是以问题为中心,对人坦率、真诚。在环境和文化中依然保持自我的人格独立,富于创造且反对盲从。

  马斯洛发表过一篇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35个灵长类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细笔记。实验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支配驱力之上重新构建新的理论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人本主义)。在他的需求层次论中,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

  需求层次论图解

  尼采曾经说过“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我却想到:“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就算活过。”

  (本书大部分节选马斯洛的论文,故剖析他的两主要观点)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三):寻找内在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可以说,正如机体需要盐一样,它也需要爱来保持健康和避免疾病。换言之,可以说,机体的设计需要盐和爱,就像汽车的设计需要汽油一样。——亚伯拉罕·马斯洛 欧文·D. 亚隆在探讨我们为什么需要意义时,曾经指出两点: 1、人类掌握意义就可以带来一种掌控感。 2、意义感一旦产生,价值观也会随之产生,反之价值感也会强化人的意义感。 在这本书里,马斯洛与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结合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法,为我们深度讲解了心理学的论据与人际关系疗法、自我疗法、集体治疗法等,探讨哲学思想、人的尊严及价值、进而寻找到内在的自我,建构目标感和意义感,走向自我实现和超越与自我理解,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理解人性与自身、他人、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关系。 阿德勒曾断言“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马斯洛也持相似的看法,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必须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人际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品质,主从关系、平均主义和冷漠或放任。 人际关系疗法,自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达到心理治疗的一个必要的或非常可取的先决条件,它通常是分配所有人都需要的最终心理药物的最佳媒介,而满足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成果,心理治疗和个人成长通过人际关系获得需要的满足。 马斯洛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探索中,为我们寻找到支撑心理学治疗法的潜在哲学原理,丰富心理学,建立本体心理学理论。 “我们已经知道,健康成长的主要先决条件是基本需求的满足。(神经症往往是一种缺乏症,如维生素缺乏症。)但是,我们也了解到,肆无忌惮的放纵和满足有其自身的危险后果。” 马斯洛将人的动机理论与心理病理学的理论相结合,重新审视本能理论,理清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之间的差异,为我们寻找到自我实现与超越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先最要紧的是理解个人疾病、个人治疗和社会性质之间的关系: (1)社会越健康,个体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就越小,因为患病的个体就越少。 (2)社会越健康,患者越有可能在没有任何技术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得到帮助或治愈,即通过良好的生活经历。 (3)社会越健康,治疗师就越容易治愈患者,因为简单的满足疗法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4)社会越健康,顿悟疗法就越容易治愈,因为好的人生经历、好的人际关系就越多,战争、失业、贫困等其他致病因素就越少。 马斯洛始终认为:我们可以对人类充满希望,因为,从原则上讲,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健康的好人。但是,我们也必须感到悲哀,因为很少有人能真正成为好人。如果我们希望找出为什么有些人成为好人而另一些人却没有,那么就要去研究自我实现的人的生活史,看看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