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站在奥登一边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我站在奥登一边的读后感大全

2022-07-07 09: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站在奥登一边的读后感大全

  《我站在奥登一边》是一本由桑克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站在奥登一边》读后感(一):后记

  《我站在奥登一边》是我的第一本随笔集。里面的文章,是我从许多文章里挑选出来的。

  这个挑选过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的是文章多,挑选谁不挑选谁,都需斟酌再三;易的是心如明镜,知书知己。一旦想法确立,事情也就好办了。读当代中国诗的文章大都没选,既有体量限制之因,也有趣味筛选之虑。不遗憾,又不是出了这一本,就不再出书了。

  把全书分成四辑自有考虑,第一部分是对我的写作有影响的书十五篇,第二部分是外国书十四篇,第三部分是杂书十三篇,第四部分是中国书十三篇。所谓杂书只是相对而言,不是复杂的杂,也不是杂七杂八的杂。

  书里的文章全都写于这三十年间。最早的是《中国孩子和于连·索黑尔》,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被收入东方出版社的一本中外散文选,里面除了我都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大家,当时我还挺骄傲的。最晚的是《用继续对抗沉默》,是去年路易丝·格丽克获诺奖时,应《北京日报》之邀而写的,里面引用的格诗大多是我随手翻译的,只有参考价值。这本书里的文章大多保留最初的标题,只对个别标题做了修订。内容方面,也是只修订了个别处。

  书里的文章全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黑龙江日报》以及《世界文学》《人物》等报刊的编辑先生和编辑女士,恕我在此不能一一称名道谢,如果没有你们热心而细致的工作,这些文章压根儿就不会出生。再则因我记性衰减,刊登文章的其他报刊也不能一一称名道谢,在此也请一并恕罪,你们的好我全都记在心里了。

  书里的文章写得怎样,任由读者诸君评说。不过,我能保证的好处,不仅包括提到的书名,也包括我的部分见解。至少能对您有点儿参考价值吧,无论是正面的价值,还是侧面的或者反面的价值。都说开卷有益,这个卷里也应该包括我的文章吧?就这样。

  《我站在奥登一边》读后感(二):代序:当谈起读书,我们还能想起什么

  当我们谈起读书,还能想起什么?

  我问自己。画面丰富,同时又是一片空白。

  它们其实相辅相成,如果丰富是正面,那么空白就是侧面。

  读书改变命运或者知识改变命运,可能如此,但是我并不能十分肯定。谁都知道,书是用来解惑的,但是它仍旧能够产生新的疑问。或许这就是创造或者通透的开始。

  少年读诗非常容易理解,但是中年读诗就不容易,尤其是读现代诗。它看起来并不规整,内容或许因为隐秘而显得神秘或者晦涩。而我还偏偏写诗。

  既然是人生应有之义,那么这些就无须再提。

  中年读史似乎已成趋势,电视或者手机里历史的踪迹比比皆是。

  我同样是历史书的爱好者,增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去除之前看起来理所当然的想象所营造的不真实,比如魏晋是什么样子的,荀彧究竟是因忧病死于寿春还是因受赠空器饮药而卒——这些其实都是历史。它们与流布之说相互争论或者辩白,何况还有评书或者其他传说对真实历史无意或者有意的搅和,而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希望获得清晰的常识而已。

  读书主要还是看兴趣。没兴趣而硬逼着读其实没甚意思。如果他兴趣浓郁,你就是拿鞭子赶,他也不会离开图书馆或者书房的。所以我见过书痴,因书而痴迷的人;也见过书盲,根本看不见书的人。人生本就百态,放在读书之事中同样如此。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书中其实并无黄金屋或者颜如玉之类经世济务的工具,只有情感、道德或者其他修身之类的东西,或者仅仅是一种时间伴侣,如同陪伴咖啡的方糖或者奶精。

  我是喜欢读小说的。除了中文系会考小说,任何人都觉得看小说并不实际。

  非常对。读小说耗费的时间非常多,况且有的小说并无宏大意义,而仅仅提供生活细节或者单纯快感而已。我从来不劝人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自由选择读物是和人本性相关的。当然读波拉尼奥的人更让人欢喜,或者读莎士比亚与穆旦的人。

  但是朋友见面难免相互开书单,不仅书痴如此,喜欢分享的人同样如此。这几天在看商周出版公司出版的《写作风格的意识》。这是一本关于英语写作和语法指南的书。一个朋友强烈推荐,我耳顺就买了,果然爱不释手,一副疯疯癫癫的样子,仿佛它是一本畅销小说。

  有时细想,人这辈子即使时刻看书也看不了多少本,而有的书却看过多遍甚至十几遍,比如在我看来非常经典的《红楼梦》或者艾略特的《荒原》,或者在我人生某一阶段扮演重要角色的《金蔷薇》或者米歇尔·布托尔的《变》,甚至是古龙或者金庸或者还珠楼主。

  除了纸本书,我其实并不歧视手机、平板之类的电子设备,电子书我也同样攒了不少。我常用的Kindle阅读器得自严锋的推荐。而累的时候我还听有声读物,其中既有天马行空的中国哲学,也有佶屈聱牙的《尤利西斯》,而且是英文的。不管听懂听不懂,全当摇篮曲了。

  读书改变命运或许略难,但是改变人却极为可能。

  不信,在镜子之中看看我的面貌,可能就是一个拙劣的证据——读了一肚子书,虽然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但至少讲礼貌——我突然想到。

  《我站在奥登一边》读后感(三):读不懂现代诗,从诗人的读书笔记中找一些灵感吧!

  我也是一位资深的阅读爱好者,但却不是一位好的阅读者。阅读更多是浅尝辄止,更多随心所欲,也更多浮于表面,特别是我基本都没有阅读过诗歌。就像桑克所说的:中年读诗真的不容易,不一定是不能理解现代诗的神秘或晦涩,更是缺少那些心境。 但读诗一定是一个资深阅读者的根本需求,也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我需要去弥补的。怎么弥补呢?正好看到这样一套中国诗人读书笔记系列,既然不能沉下心来读诗,读一下诗人们对于诗或者其他书籍的理解,那也一定会对于我们自己的阅读有所裨益。

  我买的这一本是中国当代诗人桑克的《我站在奥登一边》,这就是桑克关于读诗真实的感悟。而这本书也有一句宣传语“一本书带你读懂欧洲现代诗”,这也就为这本书定了一个基本的调子,书中所收录的大多数都是关于欧洲现代诗人的读诗感悟。这不就是我最为缺少的一部分吗?能有机会补足,这本书就是给我最大的收获了。 而本书名中就提到一位诗人“奥登”,那作者对于他的理解是什么呢?

  奥登是谁?对于我这样一位诗歌小白来说,只能去百度了。“英裔美国诗人,是继托马斯·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这也才明白这样一本冠以“奥登”的书,为什么他前面是艾略特了,他们都是极为重要的诗人,都是了解欧洲现代诗绕不过去的。 那么奥登的诗呢?这不才是我看这本书最重要的意图吗?桑克给我们介绍了奥登的几首代表作,并通过他的翻译,让我们领略诗歌的魅力。

  奥登的这几首诗中,我最喜欢他的《学术涂鸦》:“我的首名,威斯坦,/押韵于特里斯坦。”把自己和古代骑士相联系,想必是很骄傲的。然而奥登笔墨一转:“但是——噢,天啊!——我只希冀/我真的不是这样一个傻子。”也许对于诗歌小白还是喜欢一些直白的诗,可这也很有趣、很有意境啊,能够把我们带进诗歌的世界,就一定是有意义的。 那么其他诗呢?“我天真地思考你们的一切:/没有你们我就不能应付/甚至是我最弱的诗行。”这样的诗,一定是可以把我们带进诗中的,而这也一定是桑克最希望的。

  这本《我站在奥登一边》还有着其他大量诗歌作品的解读,就是立志于把我们带进诗的内涵,让我们能够懂诗、读诗、喜欢诗。 当然诗人也不会只读诗,桑克也会阅读大量其他文学,他也喜欢历史。而关于这些的心得体会,也充斥于这本书中。这就是一本读书笔记的总结,对于我们这样的阅读者,一定能够在其中找到另一位阅读者灵魂的共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