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并购的诱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并购的诱惑

2022-07-07 13:29:18 作者:迁徙 来源:迁徙推荐 阅读:载入中…

并购的诱惑

  世纪交易的背后往往藏着充满个性的灵魂。如果埃隆·马斯克(ElonMusk )只是一个无趣、低调且信守承诺的富商,那么社交媒体平台推特(Twitter)的股价应该与马斯克的收购报价(每股54.20美元)相差无几。而当前推特股票的交易价格还不到40美元。这之间的价差(或者说利差)提醒着我们,马斯克可不是“善茬”。

  高价差意味着投资者认为这桩收购难以完成。对于僵持不下的马斯克和推特管理层而言,价差反映着市场对这桩并购的态度。但对那些专精于此的对冲基金公司来说,价差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合并套利,又称风险套利,指通过在并购宣布和并购完成之间的高风险时间区间购买目标企业的股份来谋利。首先,套利者将目光锁定市场不看好的兼并案(在他们看来,这些交易的价差夸大了收购失败的几率)。然后,套利者购入该企业的股票份额,耐心等待,直到交易完成,买方按收购报价购入股票。过去十年间,尽管有时收益不尽如人意,运用这一投资策略投资的资金总额已翻了两番,超过了1000亿美元。而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风险套利的前景还将继续向好。

  首先,大宗并购交易层出不穷。这一投资策略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收购潮时期成熟绝非偶然。在经历了2021年“白热化”的收购潮后,截至目前,今年宣布的价值逾50亿美元的并购又已超50起。很多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充裕,而其他公司估值则大幅跳水,这让收购者心痒难耐。套利者们仍未看到任何收购潮退去的迹象。

  同时,只有“是非”多,交易才能“红”。理想情况下,应该有人试图扼杀这些交易,但以失败告终。好巧不巧,监管机构热衷于出手干预。国家安全和反垄断方面的考虑阻碍着企业间的并购。捷克网络安全公司Avast的股价曾经一度向美国NortonLifeLock公司提出的收购报价慢慢靠拢,后者是Avast的竞争者,且规模更大。但三月,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表示其正在仔细审查这项并购。这家原先收购价高达约80亿美元的公司市值应声蒸发了10多亿美元。套利者也紧随其后:对冲基金持有大约四分之一的Avast股票,均为交易宣布后才买入。

  在职业生涯早期,著名投资者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是一名活跃且成功的套利者,如今他正在重返赛场。今年1月,微软抛出重磅炸弹,宣布将收购电子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公司。内部矛盾和反垄断担忧引起的价差足以吸引巴菲特名下的企业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增持暴雪的股份至近10%。巴菲特先生本身就是股东,但据信某些套利者会通过雇佣翻译、律师甚至法庭间谍来筛选投资项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并购的诱惑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