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脑”和我的“心”,哪一个才是对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我的“脑”和我的“心”,哪一个才是对的?

2018-03-07 23:01:01 作者:曹怀宁 阅读:载入中…

我的“脑”和我的“心”,哪一个才是对的?

  有人问我,她凌晨总在对失去恐惧中醒来,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个错误决定。白天又会觉得没有那么可怕,失去就失去吧。如今天天在这两种感觉中反复,备受折磨。她想知道,为什么夜里的想法与白天不一致?哪一个才是内心的决定?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人为什么白天与黑夜的想法不一致?这要从人做决策的心理机制说起。通俗点说,人是同时用“脑”和“心”来做决定的。

  “脑”可以理解为人理性,在面临选择时,人会调动自己掌握的理论学识经验等共同参与分析,权衡利弊以试图找到最佳答案。但在这里,有一个很明显事实是:理论不等于事实。

  比如,很多股民都会有一套炒股理论,并且能够头头是道地进行股票分析,但这些理论一定能推导出现实吗?肯定不是这样。又比如,很多鸡汤谆谆教导我们: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我们可能会被它生动的事例所说服,慢慢开始认同这一理念

  但是,认同与相信一码事吗?不是的。我们会认同一个道理,但我们未必会相信它。

  那么,我们相信什么呢?

  这就要涉及到“心”的部分。“心”可以理解为人的感性。感性是由大量的事实归纳总结抽象出的经验,这一经验深深地为我们的内心所相信。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心”所相信的事有时不一定为我们的“脑”所认同。

  比如,有些女人的脑是认同“这世上有负责任男人,也有负心薄幸的男人,不能一概而论”这一观点,但是,她们的心却斩钉截铁地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并且在她们的感情经历中以此为导向与对方相处

  人的“脑”在白天比较发达,因为我们白天时一般置身于社会生活之中,我们会遇见大量的人和事,需要处理很多客观事务,这时更多的是靠“脑”机能的运作,我们的感性只会在背后起到隐隐的推动作用

  但到了晚上,尤其是深夜,外界客观事物影响降到了最低点,我们通常是与自己相处,这时感性就会积极运作起来,将白天它体察到的、与自己的“相信”有所冲突内容拿出来咀嚼、反刍,并产生焦虑、担忧来提示我们自己的“不信”。

  所以,当我们白天与晚上的想法不一致时,千万不要急着去压抑某一方面的想法,而是应该以此为提醒,好好去重新思考、评估一下,究竟是我的“脑”所认同的那套理论与当前现实脱节,还是我的“心”所相信的经验已经不符合当前实际了,然后再做决定不迟。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如果你想打赏,请点上方二维码任性转账;

  如果你不想打赏,请点下方广告随手支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