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振宇:时间是朋友,更是敌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罗振宇:时间是朋友,更是敌人

2018-03-13 08:30:16 作者:李依蔓 来源:博客天下 阅读:载入中…

罗振宇:时间是朋友,更是敌人

  罗振宇:时间朋友,更是敌人

  罗振宇的“天花板”,很快遭遇其他人的“弯道超车”。

  对热衷于提升自我的“有志者”来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

  比如2018年新年前夜,在第三次“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罗振宇手把手地教摒弃了吃喝玩乐晚会庸俗乐趣的奋进者,“复盘过去,洞察未来”,把握中国机会”,不要998,不要198,只需要一个优酷会员价。

  人们似乎前所未有焦虑迷茫,在网络指点迷津人生导师出现得恰逢其时。他们多半功成名就阅历丰富,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随时可以360度无死角地全方位指导提高人生段位。

  “聚光灯只打在前几名身上,没有人关心跑在后面的人”

  要在跨年夜走上万人瞩目的舞台,做长达4个小时的脱稿演讲,罗振宇前一天晚上焦虑到睡不着觉。

  为了这一天,他瘦了8公斤,穿上了西装距离开讲只剩一天时,已经改到第七稿的稿子还没敲定。胡子拉碴的罗胖,觉得自己几近崩溃。

  这种焦虑,几乎从始至终地贯穿罗振宇人生每一个重要节点

  在央视做主持人时,他一条结束语能录一个多小时,一句赶着一句,连贯得让后期剪辑无从下手,就这样软磨硬泡地给自己“拱”出了3分钟的个人秀时间。有段时间,他制作节目一天播一期,经常熬夜到凌晨四五点钟。为了缓解压力,他就拿本《古文观止》在办公室里大声朗诵。

  在台上看起来从容自如的罗振宇,从来都不是天才选手

  他最羡慕高晓松,“人家天赋,是天生贵族”。他自己则是“屌丝逆袭”,只能靠努力。这个靠嘴皮子闯天下的中年男网红,在很多年前就喊出了“死磕自己,娱悦大众”的口号

  后来自己当老板,这种“死磕”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做《罗辑思维》视频节目时,他从来不用提示器,钻进录音棚可以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只要打个磕巴或哪句话啰嗦、没说清楚,直接就推翻重来。

  合作伙伴李天田曾被邀请出镜,试了两次后发现,自己“完全干不了这活儿”。光在旁边看着熬着,她就已经急得汗透重衫,“那种焦虑,当时我就彻底崩溃了”。

  做微信公众号,他又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上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条60秒的语音。有时要录四五十遍,才能一句话组织恰到好处,没有瑕疵。他被网友戏称“每天坚持60秒的胖子”。

  直播火起来,他又开始紧张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闯进去再说”。“潮流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如果我赶不上,那下一个潮流就更赶不上了。”罗振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解释

  他生怕自己赶不上用户进步的速度

  每一年,罗振宇都会向各行业人士询问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这也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的焦虑。他号称要做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到哪里栖息,秉着勇猛精进的修行法门,在时代的前沿拼命狂奔。

  就连这场被精心打磨過无数遍的跨年演讲中,也不难看出从始至终隐约贯穿其中的焦虑感。他告诉观众,这是被时代巨变和焦虑充斥的一年,“聚光灯只打在前几名身上,没有人关心跑在后面的人”。

  和他有着同样焦虑的近一万名观众,坐在台下,看着这个胖子口沫四溅,试图找到缓解焦虑的“解药”。

  用罗振宇的话说,这是一群和他一样的“焦虑青年”——甭管多大岁数,内心年轻,但是唯恐自己不牛逼永远对自己不满意,永远要赢,永远想知道更多东西。他们厌倦了百无一用的“鸡汤”,开始执着于“干货”,哪怕只是一些听过即忘的碎片化知识。

  这场定位于“所有终身学习者”的演讲,正是罗振宇最擅长的事。他善于用一些让人“不明觉厉”的理论概念,告诉观众“我懂你的焦虑”,教他们“在迷茫时代做个明白人”,以及如何在时代巨变中把握“中国式机会”。

  他一边制造欲望和焦虑,一边试图开出缓解焦虑的“药方”,诱惑和他症状相似的人用真金白银去买。

  “这分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逃亡”

  跨年演讲结束后的几分钟,罗振宇专门用来读赞助商的名字。现场的矿泉水瓶身上,写着“感谢赞助商的大恩大德”。花了大把银子的赞助商和用户,是他绝不会怠慢的“恩公恩婆”。

  他拒绝精神导师和知识分子标签,自称生意人和手艺人。在他看来,挣钱自己养活自己就是最高荣誉,没必要“空泛地跳到一个理想主义高度,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我是一个买卖人,对得起买我东西的人,这就是情怀。”

  罗振宇的团队里没人使用粉丝”这样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用户”。因为罗振宇说,这些人是他服务对象,而不是他的崇拜者。

  尽管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崇拜者“爱的供养”。

  用他的话说,罗辑思维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一款叫“罗胖”的飘浮在空中的虚拟人格。为了把这个虚拟人格做得真实丰满,他曾在微信公众号后台亲自回复每一条留言,从家庭纠纷、成长困惑职场困惑,一答就答很长。

  他曾发起“史上最无理的会员募集”,普通会员200元,铁杆会员1200元,不承诺任何会员权益。无论是“事先不告诉你是什么”的图书包,还是找人代付的“真爱月饼”,他吆喝着卖什么,都会被拥趸迅速一抢而空

  2015年第一次作跨年演讲,罗振宇99张4万元的20年门票套餐和3.6万元的18年套餐刚上线便一售而空,可以容纳12000多人的场馆上座率近80%。

  2016年和深圳卫视合作提出“知识跨年”的概念,就创下实时收视率第一名的成绩。而同时段其他卫视播出的都是明星站台的歌舞文娱晚会。深圳卫视的这次铤而走险,因此被誉为“一个胖子打败一众流量小鲜肉的奇迹”。

  2016年1月,罗辑思维天猫旗舰店正式上线,4天赚了10万元。那段时间,罗振宇不停地在手机刷着电商后台,看过去一个小时又涨了多少。“就像过去天主教卖赎罪券的,银币碰到钱箱底部叮当作响时候我的灵魂就要飞升一下。”endprint

  3个月后,罗辑思维投资的papi酱拍出2200万元的天价贴片广告,有人质疑罗振宇在两个月前才说“自媒体不要做广告”。但他依然振振有词,“很多人说我打脸。我说对啊,有钱不挣,傻吗?”

  罗振宇在多個场合对这些数额巨大的“爱的供养”津津乐道:“付费这件习惯的养成,就像是第一次吃螃蟹,蘸着酱油和醋的第一口下去了,后面自然会上瘾。”

  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罗振宇乐于讲述自己一步步实现财富自由故事

  他出身安徽芜湖普通家庭,那段贫穷岁月,就像是“上帝给你扔到一个狗洞里”,考上大学是唯一透出一丝光亮的出口,“爬出去就当人,爬不出去就做狗”。

  进了央视当制作人,他起早贪黑地做节目,比谁都拼,可收入还是比不上参加一场商业活动就挣一二十万的知名主持人。他不止一次毫不掩饰地表达内心的不平衡和对主持人的眼红。

  2001年,他投入所有积蓄,在北京买下第一套房子,抓住“我们这代人最大的财富机会”。两年后,第二套房子到手,一个月至少有两三千块钱租金。

  这被罗振宇视为人转折点

  他此前的人生一直被强烈的不安全感绑架,焦虑于不知道哪天就会被踢出来,哪天突然一无所有,骨碌碌地滚下山坡。买了第二套房,他知道自己“行了”,“这辈子从此饿不死了”。

  这是罗振宇为自己绘制的“人生进度条”。他不轻易回头看,但能清晰地通过数字增长看到自己的进步,证明自己有多“牛”。

  但他还是不满意。他说,知识付费公司的年收入并不像外界揣测的那么高,大概和“三源里菜市场三四个摊位”的收入差不多

  不管挣了多少钱,罗振宇还是担心自己“混不好”。他身上,创业者的焦虑感始终挥之不去

  “无论你跑在哪里,跑得多快,后面都有一条狗,在穷追不舍。这哪里是在创业,这分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逃亡。”

  观众的审美疲劳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开始一小时前,上海梅赛德斯中心门口人头攒动。“黄牛”走到附近的马路上,挨个敲开汽车窗户兜售门票。行情不好,一张面值3580元的内场票,叫价只有1500元。

  这和2016年年底深圳春茧体育场外的情形截然不同。当时,通往演讲会场的必经之路上,穿着皮夹克、操着广东腔的小哥逢人第一句话就问,“票卖吗?”

  对奋力追赶时间的罗振宇来说,时间是朋友,更是敌人。观众的审美疲劳来得比想象中更快。才到第三场,他立志要做20年的跨年演讲就少了水花,连争议和批评声音都少了许多。

  不久前,他的跨年演讲还在劲歌热舞的演唱会中被誉为“一股清流”。但转眼,这个点子已不再是他的专利。

  罗振宇登台的同一天,浙江卫视请来马东、高晓松、张召忠、吴晓波等一众网红“人生导师”,围绕2017年全方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美其名曰思想跨年”。广东卫视则邀请郎咸平、胡等名嘴作为演讲嘉宾,办了一场与以往不同的跨年盛典。

  首场跨年演讲的舞台上,罗振宇曾放出豪言,说他一旦占领跨年演讲这个认知,便再无敌手。别人就算做同样的事,也会面临“我们这个很难击穿的天花板”。

  言犹在耳物是人非。罗振宇的“天花板”,很快遭遇其他人的“弯道超车”。

  2017年最后一天,他在深圳卫视的跨年演讲,收视率只有0.14,不但难以企及演唱会动辄破1的收视率,也远低于浙江卫视的0.37和广东卫视的0.34。豆瓣网上,《时间的朋友》也难敌时间,评分从2015年的8.4分到2016年的8.1分,再降到2017年的7.1分。

  更重要的是,观众开始意识到,在罗胖开出的“药方”上花钱,并不能像他那样成为人生赢家。有人说,他的“励志鸡汤”只是名人名言和广告的结合,毫无营养可言。

  毫不避讳地用商人这个身份来标榜自己,让他巧妙地躲掉了不少攻击

  前几年,他有空时,会把在微博上骂他的人亲自拉黑。现在他懒得看了,只是简单地一句话怼回去:“质疑我的都是傻逼。”那些骂他的文章,他称之为“扶贫”,因为“夸我的肯定没有阅读量,骂我的会有阅读量”。

  他的“得到”APP把一本书压缩到半个小时以内,被质疑是“垃圾食品”——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怎么可能香呢?可罗振宇说,一本书里有价值部分本来就没那么多,他就是要“嚼碎了,掰开了,喂给你吃”。

  罗振宇说,这么做不可能真的帮你求知,但它能缓解你求知的焦虑感,还能给你“装”的资本。用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理论跟别人抬杠,显得有面子

  2013年,罗振宇卖了最后一套房子和汽车,标榜自己“爱上哪儿上哪儿”,是个自由的有钱人。但他留着后半句没说,他到香港买了腾讯的股票,大赚一笔后,又赶在新一轮房价上涨前,把北京的房子买了回来。有人说他坑人,他毫不介意:“甭管听谁忽悠你,责任你自己负。”

  跟他打拼多年的老员工杜若洋还记得,《罗辑思维》第一期节目录制时,一伙人扛着5万块钱买来的设备,在中关村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耗了一整天。出来时下起了雪,罗振宇在路边发感慨:“这个事业是一个读书人该干一辈子的事业。”

  这句话让杜若洋感动至今,觉得他“特别有情怀”。

  可如今,坐在高级办公室的罗振宇对此嗤之以鼻。他不再喜欢被称为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你才有情怀,我没有情怀,我是只会干这个,我要会造楼,我早就当房地产商去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