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编辑手记:从台北到北京
手机APP提示我,成为图片编辑已经150多天了2017年,我在台北完成了硕士学位,正式入职北京凤凰网,从一名摄影爱好者转变成一名图片编辑
没入行之前,对图片编辑的理解,大约是用照片讲故事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实在没有太多头绪后来才渐渐明白,作为图片编辑,不仅要有对图片的审美,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配合图片编辑不是用软件修图的技师,而是要组织图片和文字,形成有逻辑报道的幕后人员,某种意义上的网络策展人
入职后,我对图片的审美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曾经作为摄影爱好者,偏重构图光线色彩,一张照片背后可以没有任何故事,但不可以没有视觉上的美感而现在,更重视照片的故事性,摄影技巧反而是一种锦上添花
接下来,我将试图用自己拍摄的一些照片,讲述自己工作前后的生活模式
·
台湾大学的摄影社内有一间常年恒温的影像冲洗室因为有机会接触胶卷冲洗,果断交了社团费加入也因此入手了自己第一台入门级的胶片相机
放相过程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那段时间,正好有朋友邀约去林怀民创办的云门舞集听一场讲座随身带着胶片相机,却因为胶卷没上好,洗出来之后第一张过曝,剩余的底片都是一片黑暗惬意的阳光和海边公路没有被留在底片上,心痛之余,想起讲座上诗人朗读的一首如歌的行板,诗人痖弦的作品:
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散步之必要/溜狗之必要/薄荷茶之必要/每晚七点钟自证券交易所彼端/草一般飘起来的谣言之必要/旋转玻璃门之必要/盘尼西林之必要/暗杀之必要/晚报之必要/穿法兰绒长裤之必要/马票之必要/姑母继承遗产之必要/阳台海微笑之必要/懒洋洋之必要/而既被目为一条河总得继续流下去/世界老这样总这样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1964年4月 痖弦
一首可以像胶卷般展开的诗歌,一幅幅画面冲破文字,跃然眼前这是诗人的生活,而我的生活呢?于是我开始有计划地用第二卷胶片拍一组照片,记录在台湾上学的路,并自己冲洗出来照片里没有主人公,只有透过镜头看到的日常生活
大部分陆生都住在距离学校一个街区外的太子学舍BOT中宿舍的窗帘是百叶窗,于是几乎每天起床,都能看到规整的缝隙里漏出阳光
窗台下的柜子上,不久前从附近的顶好买的筒装苹果来台湾之前,总觉得台湾盛产水果,到了这里才发现,最好的水果都出口了,在台北,普通的水果比内地许多地方都贵多了
宿舍洗浴间镜子前,从残障人士那里买的一朵玫瑰花台北经常有残障人士在街头卖小饼干彩票和鲜花,据台湾朋友介绍,这是当地帮助困难民众的一种方式
宿舍门外的长廊,一把伞在休息台北的雨有时下得突然,停得也突然把雨伞放在包里,忽然下雨了,就拿出来,还没撑开伞呢,雨就停了
透过窗子左边望出去,就可以稍微俯瞰台北我们住在台北市和新北市的边界,走一座福和桥,就可以到达新北市由于行政区域重新划分的问题,虽然有个无形的边界,两边却没有什么不同往右望去,则是一片低矮的房屋找机会去走了几次,那片低矮棚户区里,许多居民都是依靠收集废品或者垃圾谋生的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北市边缘,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
早上太早了,有的早餐店还没开台北是一座很安逸的城市,平日清晨路上人就不多,周末人就更少了,到了十点十一点,才会有店铺陆续开门,准备营业在台北上过最早的一节课是早上九点多的原本课表定的是八点开始上,但老师和同学们一致认为实在太早了,就往后顺延了一个多小时
台北的小路很多,窄窄的路上,会窜出摩托车汽车或者自行车,各种交通工具挤在一起,让行人很难有安全感许多朋友都吐槽台北的城市建设太过落后,如今甚至破旧得不如大陆的一些二三线城市但若从细节上观察,不乏优势
一户居民的卷帘门,上面写着车库请勿停车
从宿舍到学校的路,一路上夹杂着居民区餐厅还有商业区走到这家胡椒饼,就再过一个马路,就可以看到学校大门了胡椒饼是一种当地小吃,至于好不好吃,因人而异
傅钟,上课打铃的工具,学校的校钟,以纪念前校长傅斯年先生傅钟21响,传闻中是因为傅斯年曾说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有人打车跟师傅说去台大傅钟,不了解的人会反问一句附中?台大有附中?,台大没有附中
学校的系馆,一部分教室和老师的研究室在里面部分建筑还保持着帝大时期的风貌,日式和欧式结合
放学路上,椰林大道,两边都是椰子树道路的尽头是后建的图书馆道路是微微上坡的,曾经有一位学长说,去完图书馆回家的路上,一路下坡,有释然的感觉
·
2017年9月18日,正式成为一名图片编辑,用一周时间匆忙在北京安顿下来上班的生活和在校时大相径庭,事务带来的紧迫感和焦虑感接踵而至
这幢楼的巨大阴影覆盖在对面的楼上我在北京的住所,是一间群租房,选的房间朝北后来才发现,朝北的房间是常年没有阳光直射的只是偶尔,阳光会通过对面楼的窗户晃到我的眼睛
每天上班或者下班的时候,需要打车有时候打车像是一场短时间的小冒险,能不能及时叫到车辆车内干净与否司机有没有路怒症都是未知的事件
上早班的时候,可以看见初升太阳的光线,一点一点晕染着窗外的世界学生时代一直不习惯早起的我,现在可以起得比太阳还早
公司门口总聚集着一帮外卖小哥工作之后,做饭的时间精力有限,吃外卖成了家常便饭
公司楼下的场地,周末经常举办婚礼栅栏那边,工人正在园子里忙碌地工作
午休,绕着公司大楼散步时候拍的照片,萧瑟的望京五环,一条淌过的河流,荒野中伫立的高楼
午休散步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左边是办公楼一层的圣诞节装饰,右边是日常装扮
中班上班,路上发传单的人
指间夹着香烟走过的人
冬天,掉光叶子的树影
大学时代已在北京度过,时隔三年,重新回到北京,我从一名学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北漂身份和认知的转变,不止一次让我觉得,这座城市竟然如此陌生,是希望也是深渊
本期编辑:呱呱
2018荷赛|春节30年|广东火车站|医院鄙视链底层的儿科|伊朗有个花花公子时代|90年代的中国时髦|叙利亚的夜|愤怒的韩国人|难民|寻医问药在中国|计划生育33年|在中国上学|邓小平|41个爱情故事|中国年货|我在凤凰实习100天|聂树斌家的这21年|特朗普|雪
优质内容,每周更新
欢迎来看来聊
投稿:all_photo@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