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奈良手记》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奈良手记》的读后感10篇

2017-11-09 22:1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奈良手记》的读后感10篇

  《奈良手记》是一本由[日] 奈良美智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7-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奈良手记》读后感(一):小确丧,变鸡汤

就算不熟悉奈良美智,也一定见过他标志性的娃娃形象(奈良本人声称这个看着像女孩的娃娃没有性别),睥睨一切愤世嫉俗的样子,令人一见难忘。如果TA曾经打动过你,如果你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不讨喜的角色会爆红,都应当看看《奈良手记》。

《奈良手记》说是奈良美智的日记,其实更像是一本随身涂鸦的笔记,里面有画家灵光乍现时的草稿,有日常琐碎的记录,也有工作陷入瓶颈时的胡言乱语。1999年到2000年间,是奈良生命中重要的阶段,彼时他离开羁旅十余载的德国,在日本迎来事业第二春。做出选择,在新方向上奋斗的过程当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奈良的手记中可见一斑

困境或许是自己造成的,没有灵感的时候、心情烦躁的时候、失去斗志的时候;或许是被周遭变化影响的,达不成预期的时候、计划被改变的时候、还有外界不同评价带来的情绪波动……文字也好、涂鸦也罢,涂鸦是奈良梳理自己,燃烧斗志的方法。有时甚至会觉得,字里行间满满负能量啊。相比于那么多籍籍无名前路未卜的画家,当时的奈良至少有一定知名度,人脉、资源至少能保障一个体面的前程,何必这么烦恼呢。对自己的作品挑剔,才画完又全部涂白,质疑自己总是画着相同的脸。时而连画布都懒得绷,时而又被干劲冲昏了头,难以取悦的奈良真是善于发掘生活中的小确丧。不过对他来说,又能从涂鸦中汲取能量,在否定自己、自我辩解中,肯定自己,找到出路。

那个标志性的娃娃,也自始至终贯穿着《奈良手记》,画如其人。无眉的大脸盘、高额头,一双眼睛格外突出,偏偏眼尾上扬不爽的表情,分明就是奈良式的“丧”。奈良完全是随意地画出TA的各种动作和场景,在手记里,铅笔修修改改的轮廓宛如小学生的稚嫩笔触,用色铅笔上的色也是极为杂乱无序。但是对照着奈良的文字,真的会爱上这个小人。TA古怪的眼神桀骜不驯还是愤世嫉俗?都不是。是没有针对性,又普遍的不满——对现状的不满,对自己的不满,对规则的不满,对行动的不满,对平庸的不满,对劣根性的不满,对未来的不满……TA明明在暗下决心,要为TA的不满努力改变,却先以不那么有说服力的坚强武装自己。常常感到不安的人,这么在意无处不在的“丧”,内心恰恰是最向往光明,最温暖柔软的。

《奈良手记》中,有一段关于作品完成的精彩论述:“画出作品,不代表完成。拿去展示,也不代表完成。烙印在前来观看者的记忆里,才算成为作品。”奈良的娃娃永远是他完成的代表作,因为没有人能对其醒目的“矛盾”视而不见,TA深深烙印在生活里。现在的奈良美智,也喜欢以目光清澈的新版娃娃示人,古稀之年功成名就,是时候将小确丧熬成鸡汤了。可奔跑在路上的人,看看睥睨一切的奈良娃娃,更能得到安慰吧。

——丁酉年读《奈良手记》

  《奈良手记》读后感(二):奈良美智独家日记,生活、挫折梦想大公开

奈良美智,那个总是画大头娃娃和温顺小狗的画家,很多人眼中的可爱大叔,也是日本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

艺术家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迷茫、想放弃、画不出来而焦头烂额、但还是要拿起画笔继续画……奈良美智说,“就算痛苦得打滚,也会得到一丝光芒。”

《奈良手记》,130篇“成年人的碎碎念”日记,和62幅奈良私藏画作,还原这个害羞大叔率真可爱执着勇敢的内心。豆瓣独家有售。点击这里下单。

那个一直在画愤怒小女孩的大叔

提到奈良美智,你一定会想到他画的那个脑袋比身体还大、没有眉毛、偶尔露出尖虎牙、眼角上斜着睥睨整个世界的小女孩。

  《奈良手记》读后感(三):奈良美智的创作手记

好几年前,北京国贸三期下面有奈良美智的展览兴匆匆地去看了,一如既往地喜欢。最早接触奈良美智是在上海译文出版的吉本芭娜娜的《雏菊人生》,我甚至还为这本书写过书评,在媒体刊发。在《雏菊人生》里,吉本芭娜娜淡雅如菊的文字,缓缓叙说的雏菊那悲哀而温暖的人生,十七幅奈良美智的漫画充满了淡淡忧伤却又意境悠远,读书时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小雏菊香水的味道,仿佛夏日里流动着的最后一丝香气,有点小清新,有点小文艺,菊淡清似隐的田园牧歌如小雏菊香水一样清新、柔美,看完了这本美丽哀伤的《雏菊人生》,从此就喜欢上了奈良美智的画。
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1959年12月生于青森县弘前市,在爱知县立艺术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和硕士的学位,硕士毕业后他短暂地做过高中美术老师,然后就去了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学习了四年。1995年他得到了名古屋市艺术奖励赏。他的早期作品多以插画为主,著名的大头娃娃是1980年代访港看见一位大眼、额高、可爱而邪恶的小女孩从而受到启发,他对大眼睛、大头的儿童形象非常着迷,他的最著名艺术特色在于塑造各种带有情感的眼神,最具代表性之一为斜视的眼神,有人说是代表愤怒、有人则说是代表了邪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含义丰富。
本书是奈良美智在1999-2000年记下的日记集,写这本日记的时候,奈良美智已经40岁,他在德国住了长达13年,已经颇有了一些名气。他旅居德国时进行了大量创作,同时在日本各地做了大小的展览,逐渐打开名气,后来逐步出版了多本画册、绘本。在写下这本日记的时候,他在日本、美国加州和英国都在参加展览,作品也可以和一些比较出名的艺术家放在一起。艺术取得成功的同时,他跟普通人一样经历了艺术创作期的挫折、迷茫、低谷,常常也有没有灵感的时候,画不出满意的画作的时候,也有偶尔闪过脑海里放弃艺术职业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是他在不停得鼓励自己,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看他这本写出自己内心很多秘密情感的日记,既有不开心的小确丧时刻,也有不断敦促自己前行的激励时光,让人不禁产生很多共鸣,看到一位艺术家如何走出他艺术创作的挫折期、瓶颈期,磨砺前行,从而找到一点点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的力量。
1999年到2000年,是对奈良美智来说非常重要艺术转折时期,在此期间他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明确了自己的艺术目标,从他的这本日记可以窥见他对自己前途的思索和不断前行的心路历程。这本日记是奈良美智的心情涂鸦,内容丰富随性,里面有画家灵光乍现时的插图草稿,有他日常生活的琐碎记录,也有艺术创作陷入瓶颈时的胡言乱语,有时候句子断断续续,不良于读,却更显得真实。《奈良手记》图文并茂,收录奈良美智的很多画在本子上的手绘作品,其中就有很多幅著名的大头娃娃,配上奈良美智自己在插图旁边的文字,很像是一本记录生活的随身涂鸦手帐,看起来真是非常有趣玩味,值得珍藏。

  《奈良手记》读后感(四):艺术家亦凡人

我们常觉着艺术家神秘,特别无法理解那些先锋艺术家,只觉他们被缪斯女神眷顾,与常人相异。即使当那个标志性的大头女娃娃在街头随处可见,大抵十有八九的路人,并无法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至多被那姑娘犀利的眼神所震颤,然后把作者奈良美智归为那类奇怪的艺术家的行列之中。

奈良美智的娃娃并不抽象,也算不上美丽,甚至更接近于儿童式的简笔画,却让人看了一眼忘不了。在那个大眼姑娘的眼眸里,有桀骜不驯,也颇有哲思。简洁而富深意的艺术,大抵出自于一个有故事的作者,要理解艺术,亦需理解艺术家。当读完这本《奈良手记》,奈良美智的形象与大眼娃娃的意象,的确彼此作为补充,愈发鲜活了起来。

《奈良手记》收录了画家奈良美智1999年至2000年之间旅居德国潜心艺术时期的手记,内容颇为丰富随性,翻阅时就像在阅读一本手账,或者更确切的说,在偷窥一本心情涂鸦。《奈良手记》图文并茂,记录了奈良当时的心路历程与思索,琐碎、细腻、甚至不拘泥于句读,本身就像一件充满感性的艺术品。

有时候,心路历程甚至比艺术作品本身更耐人寻味。在奈良美智的文字中,分明可以看到那个倔强的小女孩,她的眼睛里是世界,她的桀骜背后不是叛逆,却是和自己较劲。奈良在手记的一开始就分享了一组概念:reality、fact与truth。其中,reality是内心的自我,fact是抛却了自我与感情现实,而truth则介于两者之间,代表了相信的真实。在奈良美智的世界里,那个小女孩正是reality的映射,看起来不那么无害,但充满个性;那些绘画以外的繁杂,就像fact;而沉醉并享受的绘画人生,正是truth,包含了坚持、梦想甚至是信仰,那是奈良美智的生活方式。他说到自己的绘画动机,多少让人感到敬重,不为职业,不为获得认同,而是反射自我之存在,是与自己以及人生的较劲。如他自己所写的:“破碎的/脑袋里/满是补丁的/这个身体中/满是坑洞的/是继续的路……”一路走来,获得或失去,皆与金钱无关,有点悲伤,又有点坚毅

《奈良手记》从某种意义上将艺术家拉下了神坛,使常人更易亲近与共鸣。身为艺术家的奈良美智并不超然,他也会在展览前焦虑、在搬家时不舍、在创作时遭遇灵感不畅。“进行得不顺利,但只能继续做下去”,“如果可以不断地有所发现,就没问题,就算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事”。

奈良美智并没有开挂的人生,只有不断思考灵魂。这多少给了读者一些希望,只有足够努力,足够敏感,才能成就一个艺术家。艺术,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

  《奈良手记》读后感(五):《奈良手记》:窥测艺术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内心秘境

《奈良手记》:窥测艺术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内心秘境

日记这种东西,是一种很怪的文体。

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自己的备忘?还是为了日后的公之于世?

钱钟书就在《围城》里讽刺过文人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日后公开传播。这是一种表演作秀的日记,我们很难说其中有什么真实性的成份。

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种日记,却可能成为一个人的心灵倾诉者,成为一个人心路历程的记录仪。

我想,这样的日记,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的一种文化品种。

《奈良手记》是日本画家奈良美智的一部日记,记录的时间在1999—2000年间。我想,作者的这本日记,应该是不属于为出版而记下的日记。因为我们看到,他在一篇日记里,为自己拼命的鼓气,一遍遍地对自己说:“不要把想法送进冷冻库里。为何要羞于自己所思考的事情,并将它藏起来?下定决心,就算是幼稚的言论,也要去表达!就算被当作是小鬼,只要能表达想法不就好了?”(2000/04/08日记)

这里说的很明白,作者在自己手记里,记下了心中的思绪以及波动,他一直告诉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表达,不在乎有没有别人看到。在同这一篇日记里,作者直言“只要战胜自己不就好吗?Fuck!这与谁会看到这本日记毫无关系!就算被笑也无所谓!”

看来,在作者的意识里,有一种担心,会有别人看到他的日记,但这一切,不会改变他在日记里直抒胸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在日记里,是诚实地对待自己,忠实地录取了心灵的声音。一句话,奈良在手记中记录了他的艺术创作中的心灵波动。

奈良美智生于1958年,他在1988年到德国求学、从事创作,到了1999年,也就是手记中开始的年份,他在德国已经呆了十二年了。也就在这一年,他决定回日本发展,而2001年他在名古屋举办的第一个个人画作展览,也开启了他的人生的一段辉煌,使得他从一个艺术的探索者成为一个受到画界认定的艺术家。因此,结合他的创作历程,1999年——2000年这一段区间,对奈良美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在这一个时间段里,他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明确了自己的创作目标,更确定了自己的未来创作空间,这样,他的这一部分日记,便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内心秘境。

那么,从他的手记里,我们能够读到作者怎么样的内心秘密呢?

我想,第一可以洞观到作者选择艺术之因。

奈良美智在德国学习绘画,与他一起学习的同学,都有了各自的选择,比如在开首的一篇《1988年的时候》就提到,他的一位同学曾经一度困惑是要走纯艺术还是舞台艺术之路,最后他选了舞台美术这条路,现在是德国卡塞尔的市立剧场的美术总监。这位同学,显然走的是一条舞台艺术道路,已经脱离了纯艺术的创作之路。而奈良美智却选择了一条纯艺术的创作小径,而这条路,却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在手记中,我们看到奈良美智不断地提到自己的累,面临着生活压力,一旦有卖画所得,便会抑制不住几分兴奋,尽管困难重重,但他选择纯艺术之路,在他的日记中也有自己的目的取向,这是能够成为“在人前出头的艺术预备军。”

这应该是所有从事艺术的人,都有的一个理想。出人头地,是艺术家的一个最外在的目标,但这还不仅仅是唯一的目标,你看《红楼梦》,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就知道不可能靠它出人头地,但作者还是写出来了,这是为什么?这里面其实隐藏着艺术家的真正的殚精竭虑的动因。在奈良美智的手记中,他也对自己的追求艺术之路的根本目的,作了毫不掩饰的坦白,毕竟面对的是自己的日记,他没有什么需要打马虎眼的。他写道:“我会老去,总有一天会从这世界消失,但作品里被还原的能量,还会一直一直长生不老吧!”(2000/03/21)

在作者的手记中,常常流露出内心里的一种对于时间的畏惧,“哀人生之须臾,叹功名之不立”,一直是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忧思所在。看看作者在手记里的告诫,“听好了!自己啊,在物理上流逝的时间,是绝不会再回来的。而且可以实际感受到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是在这当中让我们感受着永恒活下去吧!比起过去的永恒,未来的永恒更重要!所以,人类果然还是很渺小啊!”(2000/06/10)

画家的潜台词是虽然自己很渺小,但也要在人类的时间流里,留下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权力的抢夺,就是通过自己的画笔,留下自己的创作,对于作家来说,这叫“话语权”,对于画家来说,那就是“画语权”了。在奈良美智身上,可以鲜明地看到一个艺术家的原生创作动力源自于哪里。

第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之痛。

艺术创作看起来一气呵成,大笔挥就,但背后的隐情,却并非那么一帆风顺。人们常说,艺术创作,是心血的凝聚,是灵魂的流动,它几乎是用整个生命来吟唱。这使人想到中国诗人艾青在他的一首诗中写到的那样,吹号手在吹出他的嘹亮的声音的时候,其实有一丝看不见的血丝也从他的体内,飘荡在空中,混和进音响。

在奈良美智的手记里,我们可以看到,画家不断地煎熬在痛苦与欣悦的两极之间,时而,他因为自己的画作出售,取得了不菲的市场效应而沾沾自喜,随即,他又因为画作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手段而痛不欲生。整个手记的主旋律,便是画家徘徊在这两个偏激情绪之间的荡秋千。我们经常在作者的手记里看到“不顺利”这一个词,而作者也意识到了自己经常性碰到的这一个最为讨厌的敌人。手记里如实地记载了他的内心的这种痛感:“进行得不顺利。每次日记都会写到这种句子吧(2000/04/08)。“好了,虽然开始画画,却不如想得那样顺利。”(2000/02/19)

在这份痛里,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的内心对自己的催逼,其目的,就是让自己拿出真正的最好的自己,正是这份痛,这份不满足,成了画家不断前行的动力。如实记下画家背后的创作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成功的花后面,却是“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作者的创作过程中必然经受的痛,也是这本手记里最值得我们去品位、去咀嚼的部分,因为它如实地交待了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与心血。而从中,我们能够汲取的创作经验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意志之坚。

创作的瓶颈是一名艺术家最为危险的敌人。对于作家来说,写作到整体篇幅的四分之三的时候,是写作最难的地方。苏童直言,他在写到小说一半的时候,是感到最痛苦的时候。画家同样也有自己的瓶颈之痛,比如,奈良美智在他的手记里,经常提到他标志性的画作里的狗,缺乏新意,难有突破,为此而苦恼不已。而在这时,如果艺术家稍有退却,那么就会全军覆没,在这样的时刻,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就能够向成功的方向,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样,在奈良美智的手记里,我们就可以经常听到他像在对另一个自我进行不断地“打气”、鼓励,这样的自我勉励之语,在手记里可谓是比比皆是:“只要去做,就能做到”,“应该要努力”,“不要吝惜超越此刻自己的努力”,“不要认输”,“总是用创作这件事,让自己得救”,“让自己可以做自己”,“不要改变自己,继续冒险下去。”

这样,手记就承担了作者的一个重要的精神伴侣的使命与职责,在画家把自己最内心里的对自己的告诫交付给手记之后,他也就解脱了另一个畏葸不前的自己对自己的干扰与威胁,从而实现了自己创作上的超越与跳跃。而作为作者心灵流动波痕的手记,也忠实地记录下了画家在艺术创作之路上的每一个求助之声,每一个激励之语,从中,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画家的创作秘密,同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坚定意志,正是这份力量,才是促使作者取得成功而没有半途而废的关键所在。

《奈良手记》是一个画家的日记,带有特殊性,也有局限性,但是更带有艺术家创作的普遍性规律。过去有一个说法,就是艺术家一般不会让手稿外传,因为在手稿里,隐藏着艺术家的思索与创作的每一个流程,透露出作家的创作秘密,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定型的手稿里,却可能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创作秘密,从这个意义上讲,《奈良手记》从另一个侧面,可以透视出作者在创作中的突破之路。我不懂美术,难以体察画家在手记中隐含着的绘画方面的秘密,但我却能在画家共性的创作手法中,从作者的心灵袒露中获取收益,外行看热闹,但艺术的规律是相通的,所以也觉得多少能收益一些门道之经。不知然否?

�P�����

  《奈良手记》读后感(六):愿他永远是少年

拆开书想给妈妈看奈良美智的照片,跟她说,你看呀,这个人跟你差不多年纪。

每一幅涂鸦都认真看了,包括写在边上的英文和算式。

文字是他40岁左右的时候的日记,还是一个少年的流水账,沮丧,懊悔,简单的开心,自我剖析。夹杂了一些很简单的给自己打气的英文短句。

喜欢99/09/21那篇。他说,存款渐渐增多,不知道怎么用。穿同一件衣服,没有汽车,有很多CD。有地方画画和展览。很好的。

不知道他现在还写不写日记。写完了还会不会回头翻看。

最近很想画画。在购物车里拖进了油画棒和速写本。不知道要画什么,从何画起。

很多年前看过他的一个纪录片,他要做一个展览,他在异国的街道上走,在展厅里搭起一个屋子,里面都是他的小女孩们和小狗们,有桌子有灯,假墙上有画。展览做完,又拆掉。

愿他永远是少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