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网络流行语,正在让你越变越蠢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网络流行语,正在让你越变越蠢

2018-05-18 21:32:59 来源:心理严选 阅读:载入中…

网络流行语,正在让你越变越蠢

  心理严选育儿|婚姻职场•心理

 文丨陆JJ  来源 | 陆JJ(tiyan818)

  语言本身具有反向塑造的作用

  当你的语言脱口而出之时,

  语言本身也会反过来塑造你的思维

  前些日子和朋友一起吃饭,讨论到一个话题:有什么网络用语是你极为反感的?

  结果大家说了挺多流行语:666、叫爸爸、本宝宝、妈卖批、直男癌、认真你就输了、心里没点逼数、司马......

  尤其是 “妈卖批”,有一学文科的四川同学跟我讲,现在很多人网上习惯性说「有句 MMP 不知当讲不当讲」,但其实在四川人的生活里,这句话带有严重侮辱性。

  “这句话很脏很暴力,甚至比 CNM、QNMLGB 还要严重很多。路上要是有两个人这样对骂,基本是要干上一架才能解决问题。”他说。

  这两天还有一哥们儿朋友圈里发状态立誓:刚从医院回来!不行了!必须要早睡早起了!再晚睡司马!

  一开始我不懂司马什么意思,后来还专门问了另一朋友

  明白以后,我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现在互联网的语境已经暴戾到这种地步了么?以前这种只对仇人说的话,现在竟然这么随意就说出来了。

  过去二十年如果语言的使用尚存禁区的话,那么现今人们对于语言下限的拓展已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

  微博里某某明星出个绯闻,下面一排排全是站队的——

  「我站某某」

  「粉转黑」

  「路转黑」

  「抱紧我家某某」......

  每每看见这样的留言,我都能联想到小学生打架的场景,两个人在讲台前撕扯着对方头发衣服,好像偏要在此时此刻决出个胜负、拼个你死我活

  我在电脑屏幕前是刷着网页看着评论,时常感到一种夹杂在我们周遭生活里的荒谬,这种荒谬在互联网世界中被无限放大。

  无责任的、暴烈的言论不计其数,组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庞然大物,反噬我们的生活。

  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中的两段话,非常适用于互联网语境中的「群体狂热」。

  第一句话是:

  当我们在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自由——一种无愧无疚地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

  这毫无疑问群众运动部分吸引力之所寄。在群众运动中,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人所无法抗拒的魅力

  第二句话是:

  炽烈的恨意可以给空虚的生活带来意义和目的

  韩寒电影上的时候,我在微博和公众号上夸了几句。不行了,马上有人来给你留言:

  说吧,收了多少钱。

  水军,取关。

  当你逆着潮流批评几句的时候,又有人给你留言:

  黑子。

  喷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新生词汇往往会被误用,就像我经常被人扣上「水军」、「喷子」的帽子

  为什么网络用语正在使我们变得白痴

  因为语言本身具有反向塑造的作用,当一种语言脱口而出之时,语言本身也会反过来塑造你的思维。

  选择语言,其实是在选择思维。

  当我们在网上留言说:「我站 XXX」的时候,其实已经放弃了选择和思考能力

  背后支撑这句话的,完全情绪化的、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

  不论是贴吧天涯、豆瓣、知乎、微博,你会发现这种简单令人发指的二元思维拥有广阔市场良好的群众基础

  最普遍的就是,与我意见相反的都是收了钱的水军、黑和喷子,与我意见一样的才是正常人类。

  就像网上我们所说的「三观正」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其实我们说的是「三观正好与我一样」。

  这两年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个趋势互联网的极端主义情绪愈演愈烈

  这一切的根源和语言有很大的联系

  互联网语境下,其自身的语言系统本身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当我们频繁地在使用网络用语时,我们是没有办法好说话的。

  比如当有人的开头语使用的是诸如「不是我针对谁」、「恕我直言」、「你行你上啊」、「首先说下我不懂啊,但我还是觉得」,看到这些话,其实心里都明白,双方对话早已丧失讨论下去的基础,剩下的唯有死循环的漫骂和攻击

  昨天跟一哥们儿去看电影,路上和他分享了我最近达成的一个成就

  666,666。他是这样回应我的。

  后来也连着说了好几个666。

  网络用语入侵现实生活,你可能想象不到那会是一个灾难

  我们不会再在现实生活中真心实意地与对方交流,而是代之以毫无诚意的「666」。

  或许这是年轻人交流的方式无可厚非,我也并未说它完全不好,只是这个行为恰好摧毁了一种更好的交流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当网络用语入侵现实生活时,它恰好破坏了语言的真诚度。

  另外,某次写作课的一个老师上课说,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在口头表达「好」这个概念的?

  ——都说「牛逼」。

  所有人的语言都趋同到了一种夸张的地步。

  正如之前所说,语言的反向塑造性决定了我们的思维。

  所有人除了「牛逼」,再无别的可说,我们无法再用良好的语言能力、精准描述表达我们的感受,我们被封死在语言的困境中,只能用单一的「牛逼」来表达我们的赞叹。

  90后的中学课本上都教过,《红楼梦》里写刘姥姥进荣国府的一段。

  为了描写她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曹雪芹没有用「走」这个词,而是连用两个「蹭」字,以此表达刘姥姥当时的迟疑紧张农村老太形象跃然纸上

  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

  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前来问道……

  还有几乎所有中学语文老师分析过,鲁迅写《孔乙己》为什么要写

  「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

  「排」这个动词究竟哪里用得好......

  贾平凹曾在《当代》写作课里,提到过什么是好的语言?他说:

  有人说话有意思,有人说话没意思,这便是你说的话能否表达你要说的内容,能否表达得生动,能否表达得好听。即准确性、形象性、音乐性。

  后二者如果是高阶要求,我们至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准确。

  网络流行语恰好纵容了人类在语言上的懒惰,它试图在促使人们走向语言的捷径,只能用「牛逼」来表达千种万种的好。

  我们的语言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粗鄙化」。

  当“蓝瘦香菇”这类无聊的梗能火遍互联网的时候,你便已经知道,我们正经历着互联网史中最为荒谬而魔幻的时代

  19世纪的英国,有一个叫王尔德的人为时代贡献了无数金句。

  图片截自句子

  《奇葩说》热播以后,不少金句也传播甚广。

  这个现象验证的恰好不是少数人的语言才华。刚好相反,它验证了多数人在语言上的贫瘠

  我们漫不经心地敲打键盘,用网络流行语不假思索组织着句子。

  那些本该被表达的心声同时也离我们远去。

  于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

  我们只能在他人嘴里,听到自己的心声。

  作者介绍:陆JJ,公众号:陆JJ   (ID:tiyan818)一个十八线编剧,一个做影视的小朋友。专注于写小作文和小日记,主要分享他的个人思考、成长经验干货知识情感纠纷猥琐日常。

        心 理 严 选       

  婚姻|育儿|职场|治愈  

  1、扫码回复干货”收割41篇育儿干货文

  家有2一10岁孩子注意力训练

  日本小朋友小学前必须学会的90件事

  1~10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详细!……

  2、扫码回复“婚姻”收割30感情维系文

  注意这20件小事,别让你的婚姻败给细节

  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你的婚姻

  夫妻间最好的关系,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扫码回复“个人成长”收割10篇心理成长文

  比愤怒可怕的,是忍住愤怒!

  你的身体积压了多少情绪和疾病

  愧疚感,是你生命中你最不需要东西……

  4、扫码回复“167”收割167篇心理严选文

  可上下滑动▲

心理严选

  育儿|婚姻|职场•心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