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江南愤青:关于最近一些热点的看法(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江南愤青:关于最近一些热点的看法(一)

2018-07-04 18:15:12 作者:江南愤青 来源:扯淡堂 阅读:载入中…

江南愤青:关于最近一些热点的看法(一)

  01

  技术

  1.技术解决不了人性

  谈技术跟商业利益之间的博弈问题,其实是因为有一次在香港跟一个老大哥聊天到半夜,谈到目前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一次大争论。最后谁都说服不了谁。

  我跟他说我不懂技术,但是我觉得我不需要懂,技术关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你只要告诉我解决什么问题就行了,是否能解决是另外一个层面事情

  他说目前全球的问题是阶层垄断,资源聚集,然后希望利用技术打破这种平衡,让人类变得更好,更和谐

  然后我说任何一个人反抗垄断,权威出发点都是朴素的,但是结果往往只是一个轮回游戏而已。技术从一千多年的历史来看,他并没有让社会变得更幸福更美好,更和谐。从自杀率角度来看,反而提升更多。

  贫富分化,阶层固化,都是借着技术的进步实现的,人类因为技术享受物质极大富裕,但是并没有因为技术而变得更加幸福。

  技术是解决不了人性的问题的,人不会因为技术而变得更加愿意付出,更加愿意珍惜,更加愿意宽容,却因为技术变得更容易盲从,贪婪自私,他放大了人性恶的一面,更加激荡了人性。

  这个角度看问题,你指望技术的发展改变社会的结构,宽容,和平,幸福,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性未曾改变。

  我这几十年听过了太多技术的故事,打着爱,和平,共享,民主公平名义,忽悠一帮傻逼跟着他们,然后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把别人搞死,然后把自己给换上去。人类五千年,从未曾改变这种游戏。

  这个就是现实世界,我最后问他,让你愿意放弃全部家产,投身到这个技术革命去,然后技术实现了,世界和平,人类富裕,但是你自己却一点好处也没有,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摸摸你的良心,你愿意么?!你再问问跟着你去干的人的良心,他们会愿意么!

  其实,支撑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往前走的根本性目的,并不一定是理想,而是赚到足够多的钱,或者说一定是赚钱基础上的商业理想,但是一个阶层赚钱越多,必然别的阶层赚钱越少。这本质上一定是个悖论,你改变不了。

  2.技术很难解决社会幸福感问题

  古人说过,民不患寡而患不公也就是说如果社会很难实现所谓的公平正义,就很难会有所谓的幸福感。

  贫富分化差距的拉大,只会进一步降低幸福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人都指望技术的发展来进一步限制贫富分化和差距的拉大,然后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本意都是好的。但是现实的结果就是我前面的结论所说的。

  技术在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一定会越来越重要投入会越来越大,小公司越来越难进行大的重要性技术的革新和突破,即使有,也经常被大公司给收购或者挤垮,最终大公司掌握技术之后,对技术的商业滥用也必然会越来越重,我们已经看到很多这种案例了,所以创新技术所有者走到最后的现实结果就是他发现他的技术无比牛逼可以搞死别人自己做老大的时候,他一定是自己做老大的。

  屠龙勇士屠完龙,一定自己变成龙的故事在历史循环反复的重演,甚至技术创业者怀有理想的情况下,都很容易走到这一步,为什么呢?因为你身边的人都会推着你走到这一步,不然你就会被抛弃。这个是人性深处的问题。

  因为技术的存在,使得底层人民质量是抬高的,但是生活差距其实是在拉大的,而且还在不断拉大,因为新技术带给强者机会是更多的,强者有更多的资源、权利、去使用好技术维护自己的权利。

  贫富差距会拉到极致,但是跟过去不一样的是,因为技术的存在,所有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底层的民众整体生活水平是抬升的,我们人类走到今天,现阶段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估计要超越几十年前的最富有的人的生活水平。

  技术只是解决便利性的问题,他或许可提高整体民众的生活质量,但是很难解决社会幸福感的问题,而幸福感的背后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社会公平问题。

  3.技术往往被用来维护强权

  技术是中性的,没有好,也没有坏,中性的技术往往会被更有权利,或者是说更有钱的人使用,像打仗一样。有钱人可以买到更好的军火,用来灭掉没有钱的人,所以技术的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有一些技术可以用来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时候,强者一定会把这个技术干掉,不让社会使用,为什么?

  因为社会一旦公平公正就意味着他所占有权益会被损害,原来他可以赚80块钱,一公平就可以赚40块钱了,公平意味着强者的利益损失和弱者利益提升,两者慢慢靠近中心点就是公平。

  如果技术可以实现这个能力的话,有钱人会用这么好的技术来进行自我革命么,把自己给变得没钱么?换成你,你愿意么。现实的结果恰恰是相反的,许多有钱人反而利用技术更好的进行收割民众。

  当一个技术如果会对他们的地位构成了威胁,他们第一想到的不是发展这个技术,而是垄断和搞死这个技术,这个就是社会现实,好的技术如果真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一定意味着没有有钱人会去支持这种技术,限制发展,扼杀发展,都是常用套路

  最后我们发现技术往往被用来维护强权,并不是实现社会正义工具,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人类社会走到今天,10%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强,90%的人变得越来越弱,估计再走下去还会更极端,2%的人越来越强,98%的人越来越底层。

  02

  数据

  最近很多人提到了大数据,大数据的存在使得很多商业公司更了解你,他知道你大量的数据,在你身上拔一些羊毛非常容易,当你一切数据都被别人意识到了时候,他会用这种技术使得你更容易被它用来拔羊毛。这种情况在这几年非常的明显,大量的人每天在被薅羊毛而自己一无所知,商业公司对你的了解胜过你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这些了解都成为了他们盈利大幅度增长核心这个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前几天中午我和朋友聊天,他讲了一个商业应用,他说他最近准备做一个大数据用来通过大数据的方式知道哪些官员出入哪些场所,都可以调用出来,一个官员出入某一个场所过多的时候就可以激发,就可以进行数据积累,可以抓人,这是很好的技术,但是现实是好的技术,理论上如果一旦威胁到所谓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的时候,或者是强权的时候,好的技术往往会被抛弃,我觉得这种技术估计还没出来,创业者可能自己就先被抓了。

  在医疗领域其实是很明显的,我们这几年投资了一些医疗企业,其实有很多特效药的存在,但是他们都未被大规模普遍性应用,从而使得价格高昂的存在,甚至可能压根就没有投入市场理由是还不完善,但是现实是真不完善么?

  对于一个面临绝症等死的人来说,还有什么可以不完善的么?不投放市场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药企的新药会对老药品的商业利润进行冲击,从而雪藏更好的新技术,直到老药品的利被压榨倒极致在进行新药品的投放,这个也是为什么印度仿制特效药的空间的存在。

  还有大量国外已经普遍存在的特效药,为什么国内企业不列入药品清单,那也是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存在,这些药品的进入对国内药企的冲击会很大。这个就是社会现实。

  你也很难指责他们,因为换成你,或许你也一样选择,当然更残酷事实是如果你不这么选择,你可能压根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去支持新药的研发,赚取更多的利润,有时候讲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在宏观和微观,群体个体之间是悖论的存在。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过去五六年所谓新技术的使用背后都是阶层利益争夺的加剧。这是我对互联网提出的观点,互联网是什么,赢者通吃,基本上一家独大,金融暴利,寡头垄断,暴利,也有是说两个合在一起的结果是赢者越来越暴利。

  所以曾经大家报以极大希望的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最后都成了收割屌丝和中产的利器,他没有让社会越来越公平,反而让社会越来越可怕,最近的现金业务就是明显,使得中国出现了将近几百万的小额高负债人群,极大的影响社会稳定

  03

  现金贷

  趣店上市那天晚上,我去恭喜几个投资人的时候,跟他们聊天提起现金贷业务,他们跟我说美国给中产阶级放贷业务做了十几年,中国应该也有十几年可以做,问我怎么对现金贷业务这么悲观,我说中美的现金贷本质是根本性区别,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中国的现金贷业务是技术滥用的结果,很容易出现大面积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放贷效率不高,所以规模一直不大,才能做十几年,而中国的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互联网的特色在于增速提效,带来的结果就是本来十几年可以做的业务中国两三年就把他做掉了。

  我们其实在国外也投资过一些类似现金贷的公司,称之为PDL业务吧,这个业务其实国外规模都不大,原因总结起来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就是支付技术不发达,导致国外的提款体验效率都不高。

  国内都可以做到秒级放贷,国外都做不到。互联网的底层征信技术也不如中国发达,当然这里打个引号,为什么打引号,其实是因为并非技术不如中国,而是很多时候,国外对个人的隐私保护非常的齐全,不像国内个人的数据可以被随意爬虫获得,也能被当成商品一样贩卖。

  所以国外对人做征信,不但不能网络化还涉及到非常苛刻的业务审核,典型举例如同国外是不能明确加入歧视性审查条款的,你明知道一个黑人可能比白人信用就是要差一些,但是你在你的评估条款里就是不能把这个作为审核要素放进去,否则就要被告有种族歧视。同理,女性也不能被歧视等等,这个也使得发放贷款模型其实效率不高,也让很多业务并不能批量化。

  第二点,国外很多贷款公司都不被允许跨州经营业务,还必须进行资格审查,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工资总额的两倍等等。

  都让国外的现金贷业务效率很低,你要发放一笔贷款的审查条款就会让你需要很多的成本,而中国其实是什么都不需要去做,什么都不需要,闭着眼睛流量闭着眼睛放贷款,没有操作审核成本,发放几十亿贷款,十几个人就足够了。

  第三点,就是国外的催收被严格监管

  相比中国的催收暴力,国外如果你给客户打三个电话,在打第四个电话就属于违法等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都让小额信贷业务的无论在流量、放贷还是催收上都非常的重成本,属于资金动力密集行业。或者说合规成本极高的行业。

  这几个都使得PDL业务在美国并不是非常赚钱的业务,因为规模起不来,效率人为被控制在相对低的范围,投入产出就不是非常成正比。而显然中国一切都被突破了,很多时候也很难说是美国技术不好,而是因为人家的业务并不期望是涸泽而渔,我们呢?赶紧往死里杀,吃了骨头还不吐肉。

  当你在洋洋自得夸我们技术多牛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符合社会发展良好方向么?当很多专家不要脸的提普惠的时候,有没有去市场做过利息的高低调研?大部分的专家都属于夸夸其谈。不了解市场就大放厥词的典型。

  所以现金贷的业务虽然从最根本上来看,的确看上去是由于技术的大面积升级才出现效率提升所带来的业务。但是就我自己来看,更多还是因为缺乏监管,而使得技术被滥用的结果。

  这个结果带来的所谓大面积的利润增长的所谓爆发,其实也走到了差不多收尾的道路,留下了市场一地鸡毛概率是很高的。就我自己感觉借款人群体已经被收割的差不多了,哪怕政府不干掉他,其实他自己也活不了多久。

  现金贷所调用的大量的技术,都使得很多人的隐私数据都变量成收割你的利器,他们知道你是谁,知道你在哪,割你更爽,更方便,更快,所以我觉得技术回到最后往往会被强者垄断和使用,并没有实现我们一直期望的社会公正和公益

  大家讲普惠金融,那知道现金贷和消费金融的平均利率是多少么?所以好技术的使用往往带来的结果是不好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因为技术往往会被人滥用。

  -END-

  欢迎朋友圈分享转发

  欢迎加入小红圈向校长交流提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