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再次刷爆朋友圈,他们的“性暗示”广告或许就是答案!
本文转载自设计中国(-me)
这几天,
大家的微博、朋友圈想必被滴滴刷屏了,
滴滴在距离上一次空姐遇害案件
仅过去3个月的时间,
就又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
这次的受害人是一位年仅20岁的女孩子,
8月24日,
她高高兴兴去参加大学室友的生日聚会,
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乐清通往永嘉的山路上。
20岁,正是最精彩的年纪,
人生抱负还未来得及舒展,
就被凶徒掐灭了。
不少网友扒出了之前滴滴顺丰的广告,
在广告中顺风车的定位
似乎严重违反了用户打车的初衷,
而是显得无比的暧昧。
“顺路是最好套路,
据滴滴研究院预测,每个周末的半夜,
都会在后海附近出现
约786位孤单的乘客需要安抚。”
▼
“真的是“巧遇”吗?
嗨,又见面了,真巧哦。
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你的小秘密,
你没那么顺路,不过这场甜蜜的戏,
我想和你一直一直演下去。”
▼
“第一次见面,干嘛给我免单?
第一次看到你就知道,
反正早晚连我都要成为你的。”
▼
2015年滴滴顺风车时任总经理黄洁莉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
曾表示:“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
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
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
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在这个“社交空间”的角色定位指导下,
我们看到了滴滴顺风车营销的
“男车主+女乘客”的固定搭配:
“宜:酒店、试衣间、电影院、滴滴顺风车;
忌:网游、飞机杯、晒恩爱、扣留程序员”
▼
“移动相亲盛会”
▼
2016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
号召大家分享那些
开始于顺风车的爱情故事。
▼
日常营销画面
▼
不得不说,
滴滴顺风车自己的业务做成了“相亲软件”,
美名其曰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但是完全忽略自己的产品使命,
甚至在违法的边缘试探。
希望每一个品牌公司
都不要再*“性暗示”营销这样的劣币,
也期待能对滴滴施加压力引起重视,
让顺风车回到打车的初衷——
没有骚扰,没有担忧,美好出行,安全抵达。
- END -
搜索“墙艺术”或“wall-art”关注墙报*号“墙艺术”
商务合作*刘先生:
商品入驻或分销,请将商品材料发至:
好物爆款推荐,点击下方文字链接了解详情
☞半个娱乐圈都在用小黑伞?伞内降温13度,堪称移动小空调!99%阻隔紫外线,夏天白成一道光!
☞最美的《山海经》读物,就是它了
☞永远不要低估读过《道德经》的人
☞巴黎女人用眼睛谈性,你会么?
☞简单到极致的魔力!穿上就脱不下来的白T恤
☞诗经那么美,没读懂过就太可惜了!
☞胸热化了?美到冒仙气的蕾丝bra,夏天*一种病叫:我不要穿内衣!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优选好物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