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世面的人,都不会这样说话
—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一定能明辨是非,审时度势,说话做事都讲究一个“理”字,而不是一味地推卸责任,更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声指责别人。
-- 极物君按
J I W U L I F E S T Y L E
来源 | 知书先生()
01
不管你说什么,对方都不管不顾,只是一味地瞎喊,好像声音大、嗓门高,所有的理都会跑到他那边。
在我看来,气急败坏的喊叫正是理亏最好的证明,哪怕有理也会变成没理。
02
今年五一假期,我和表弟报了个旅游团去北京玩。
行程比较紧,导游提前两天发了短信通知我们,当天早上5点前一定要到集合点,不然怕路上堵车赶不上飞机。
到了那天,还是有一对父子迟到了。
导游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停打电话,可就是没人接。一方面担心他们是不是路上出了事,一方面又担心时间来不及延误了行程。
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大家都慢慢地有点不耐烦了,纷纷催促导游“赶紧走吧,再不走就真的来不及了,不能因为他们两个人耽误我们这么多人啊”。
就在这时,那一对父子悠哉悠哉地吃着早饭过来了,手上还提着一大袋子的零食。
导游立马跑过去:“你们怎么这么晚才来,我们大家都等了半个多小时了,赶紧上车走吧。”
“快走吧快走吧,我们也都饿着肚子呢,你们倒好……”一个同行的老大妈嘟囔道。
“不就晚了半个小时吗?这么早谁起得来?不要多带点吃的么?你们等等怎么了,又不会掉块肉。
再说了,飞机不是经常晚点吗,又不会赶不上,催什么催,催命啊。”
作为一个成年人,连最基本的时间观念都没有,哪来的资格大喊大叫。
晚不晚点是你能控制的吗?飞机是你家的吗?
难道就因为你起不来、肚子饿,别人就活该等你吗?
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管做什么都唯我独尊,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他心情不好,全世界都要陪着他一起抱怨、一起哭;他做错事死不承认,还要所有人都谅解他、包容他。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高贵,凭什么要别人都来迁就你?
03
朋友小凯上周拿到了新房的钥匙,邀请我们几个好朋友周六去帮他暖房。
我起了个大早和他一起去超市买菜和零食酒水,在坐地铁回家的路上,第一次看到一个小伙子在公共场合那么的窘迫。
地铁上人比较多,转身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姑娘的裙子,裙子黑了一块,他连连道歉,说自己不是故意的。
“你看看你,人长得丑就算了,还那么脏,不好好在家呆着出来干嘛!
这可是我新买的裙子,才穿了一次就被你弄成这样。好几千块钱呢,你赔得起吗你?”
姑娘的声音很大,整个车厢的人都看了过来,更有好事的乘客从其他车厢走了过来。
小伙子看着人越来越多,满脸通红,头也更低了,带着哭腔,“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真的很抱歉,要不你先用纸擦一下吧。”说着就把纸递了过去。
那个姑娘手一甩就把纸拍到了地上,“谁要你的纸,指不定从哪来的,谁知道干不干净啊。看你这穷酸样,就知道你赔不起,算我今天倒霉。”
直到下车前,小伙子还在不停地道歉。而那个姑娘呢,打着电话肆无忌惮地跟朋友吐槽,时不时地还发出几声嘲笑,好像自己特别的高高在上。
却不知,她这副嘴脸,在别人的眼里有多么的可憎。仗着自己是受害者,就如此得理不饶人。
把一个诚心道歉的人奚落的无地自容,这样的人,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高尚,又谈何教养?
这恰恰证明了她内心教养的缺失,就算外表再怎么光鲜亮丽,都弥补不了内在的黑暗。
04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一定能明辨是非,审时度势,说话做事都讲究一个“理”字,而不是一味地推卸责任,更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声指责别人。
正如海明威说的那样:“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说话一时爽,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可是在你说出口前,是否需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毕竟,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想收都收不回来,连后悔的余地都没有。
蔡康永说过这样一段话:
讲话时最好自觉的降低音量 , 不光是因为太大声会吵到别人 , 而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 会让别人很难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确实是这样,一个连最基本的社交礼貌都不懂的人,真的很难获取到别人的信任,更会让人觉得他没教养。
“您不是声音太大了,是雷打得太轻了。”
“你是嘲笑我说话像打雷吗?”
“我可没这样说,打雷哪有您的声音大。”
这个世界,真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有理,更不是你无理取闹就能赢得众人称赞的,以德服人才是王道。
今 / 日 / 互 / 撩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大声谩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