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他尝遍世间风流,竟修成一代高僧:拥有不同人生的秘诀全在这一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他尝遍世间风流,竟修成一代高僧:拥有不同人生的秘诀全在这一点

2018-09-11 08:33:22 作者:云间 阅读:载入中…

他尝遍世间风流,竟修成一代高僧:拥有不同人生的秘诀全在这一点

  人生是一场没有逆途的旅行,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

  作者:云间

  人生是一场没有逆途的旅行,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于是我们读书,从书中经历别人的生活

  可是总有人格外受命运垂青,他想体验不同的人生,只要换个名字就行,而且还能活出让别人望尘莫及精彩。来来来,让我们请出今天的主角,《送别》的词作者,拥有二百多个马甲民国神人李叔同,他有一个最出名身份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他是家世显赫孤独少爷

  李叔同的出身可谓是有钱又有权,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年间进士曾经做到过吏部主事,后来辞官经商,一手创造了“桐达李家”的繁荣母亲是李筱楼的四姨太王凤玲,她是李家唯一留下名字的女人,因为有一个青史留名的儿子

  李叔同出生的“桐达李家”富庶到什么地步呢?

  在他出生那天,父亲买下了整条街的水产用来放生,庆祝自己老来得子。而李家乔迁的时候,连奥地利公使和夫人都来参加宴席,还送了一架钢琴作为礼物

  豪门幼子,李叔同的童年却没怎么享受过那种花团锦簇,因为父亲在他五岁那年就去世了,葬礼是李鸿章主持的,那也是李家最鼎盛的时期了。

  父亲去逝后哥哥掌家,对他管教不太严,钱财上却绝不薄待。李叔同和母亲一起,在李家后宅孤独的长大。

  李家后宅有很多寡妇,毕竟他父亲光媳妇就娶了四房。这些寡妇在家寂寞没事做,只好抄经念佛,弄得李叔同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往生咒,这样的环境想来对他皈依佛门是有些影响的。

  他是青春期的叛逆青年

  李叔同的青年生活中,影响最深的事件应该是戊戌变法。让他莫名其妙成为康梁同党的是一枚小章,他在上面刻着:南海康君是吾师。

  起初他很乐意别人把他扯进变法中去,无聊的豪门少爷嘛,能让他显得思想新潮事情总是比较刺激

  谁知道朝廷开始抓人了,母亲赶紧带着他奔去上海,一方面躲避祸事,一方面也是为了棒打鸳鸯

  被棒打的是李叔同和天津有名的伶人杨翠喜,杨翠喜在戏台上的水袖翩翩把李叔同迷的不要不要的,非得娶她回家。

  母亲吓得不行,火速为他配对了一个妻子,强迫他娶了亲,又顺着变法的风波带他离开天津,一对小鸳鸯就这样被迫分离了。

  叛逆期的青年可不能小觑,尤其他手里还有着不菲的财资,于是风流公子李三爷就在十里洋场上线了。

  他是风月场上的风流公子

  每个朝代在快要终结时,总会出现一段低迷混乱的时期,因为人们看不到未来,只能抱着绝望心情过一天少一天。

  当时的上海,就是这样的气氛文人墨客大多流连青楼妓馆,在纸醉迷金中抒发着自己的茫然和怀才不遇。

  李叔同倒是和别人不一样,他就是喜爱风月场所而已,那些或娇艳温婉的青楼女子,让他诗意大发,流连忘返

  “将军已死圆圆老,都在书生倦眼中”这是写给语心楼主人的;

  “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这是写给谢秋云的;

  “顿老琵琶妥娘曲,红楼暮雨梦南朝”这是写给高翠娥的;

  一个个沪上名妓,都是李三爷的红颜知己,连歌郎男宠也来者不拒,为他们写下:雏凤声清清几许。

  如此沉浸温柔乡几年,耗尽母亲的最后一丝期待,终于在长子出生不久,得来母亲去世的噩耗。扶棺回乡时,更是遭遇人生最大的窘境,他的哥哥依着旧风俗拒绝让他客死异乡的母亲进门。

  一气之下李叔同登报为母亲办了一场西式葬礼,津门四百名流来参加这场空前的仪式。钢琴声缓缓,儿童悠扬,这场葬礼埋葬的不仅有李叔同的母亲,还有他纨绔的生活状态和之前的人生痕迹

  他抛弃妻子,改换身份,逃去日本留学了。在日本另娶了一位太太企图忘记海这边旧时代里的忧伤往事

  他是艺术领域的时代先驱

  其实若说李叔同是纨绔子弟,或是和贾宝玉一样只爱妹妹不爱仕途,那都是不对的,他从不仗势欺人,只是流连花丛;也曾几次参加科考,遗憾的是都失败了。

  然而他在艺术领域上的成就,却是连周总理赞不绝口,在他的时代绝对无人能及。

  论篆刻,他刻出的印章,被人珍惜地封在通往四照阁的小径上;

  论书法,他的造诣直逼魏晋文人,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论绘画作品曾经被列入日本白马会名册,还开办了国内第一节人体写生课;

  论戏剧,曾经参与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春柳社”的组建,他反串的茶花形象在日本风靡一时,拉开了中国人演话剧的序幕

  论音乐,就更不用提了,想来大家都听过他的《送别》,一曲“长亭外,古道边”诉尽多少离别忧思。他还是南京大学第一首校歌的作曲人;

  尤为难得的是,在他还执着于仕途的时候,曾经翻译了中国近代法学关于国际公权与私权的最早译著。也就是说,即使他没有任何艺术成就,也已经能够青史留名了。

  多么不可思议,一般人能做到其中一项就足以不枉今生,李叔同却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他是教书育人辛勤园丁

  李叔同之所以在艺术领域达到如斯成就,优渥家庭条件是最大支柱,然而世道难熬,“桐达李家”在金融危机中破产,他第一次需要为糊口奔波。

  走上讲台教员,似乎是文人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李叔同做了六年老师,像船工一样,陪伴学生们在知识长河中游走,护着他们不要落水

  也在这六年间,收下平生最为得意的两个弟子:丰子恺和刘质平。

  漫画大师丰子恺年轻的时候很冲动,是李叔同避免了他因为闹事被逐出校园的命运,于是此后几十年,每当李叔同生辰时他都为师父作画,无论师父是否在世。

  音乐家刘质平家境贫寒,是李叔同在微薄薪水中分出一部分供他去日本留学,师徒人情父子

  他是普度众生的大德高僧

  如果李叔同的生活沿着教师路子走下去,相信“一代名师”是跑不了的头衔,可是他就是这么酷,教书后发现心绪难平,生活像是一潭死水,于是转而皈依佛门。

  1918年,李叔同在江苏的定慧禅寺剃度出家,法号演音,字弘一,我们最熟悉的那个法师终于出现了。那年他38岁,有两房妻子,几个孩子

  要说世间天才是有的,即使半道出家,他仍然在佛法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佛门律宗沉默空寂了七八百年,在李叔同的手里重新走入大众眼中,自唐代顺序下来,他是南山律第十一代中兴律师,也是近代佛法的最高成就者。

  皈依后的李叔同,是云游不止的苦行僧,对自己近乎苛刻,却坚决贯彻爱护生灵的佛门戒律。丰子恺曾经回忆他,即使坐椅子也要先摇一摇,以免有小虫被误伤。

  这样小心翼翼的大德高僧,对比前半生的风流自在实在是令人不胜唏嘘

  李叔同晚年时中国已经战火连天,难得佛祖保佑,他没有横死战场,而是在养老院里安然辞世,摆出的姿态与释迦摩尼一样。留下一千八百粒七彩舍利子,享年63岁。

  你看,他连过世都如此另类,从未见过哪个佛门高僧将自己安排在养老院里去往西方极乐。

  他是世人眼中的马甲狂人

   

  开挂的李叔同太过剽悍,他一生世界充满好奇,从未停止过探索,每一次探索都披不同的马甲。弟子刘质平在他去世后为他整理遗物,发现这位神人竟然有着二百多个不同的名字。

  父亲为他取名李文涛,字叔同,乳名成蹊,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这可能是他使用最少的名字了;

  在上海文艺声名鹊起的时候,他叫李庐,曾经出版《李庐印集》;

  往来风月场所的时候,他是李惜霜,自称惜霜仙史,端的是一副风流雅仕的模样

  翻译法学典籍的时候,他是李广平,连名字都那么克己守礼;

  日本留学时,他是李哀,对外谎称是家庭幸福,名字却带着忧伤;

  白马会留名时,他是李岸,九十多年后才被人知晓实情

  皈依佛门后,他是弘一,这名字广为流传无人不知

  晚年时,他是晚晴老人,袈裟在身,也挡不住对马甲的热爱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李叔同并不是个有担当的人,他对家庭和孩子没有尽到任何责任,他没有爱的能力;可是从历史角度,他为艺术和佛法都贡献巨大能量,对世间生灵抱有博大的爱。

  回望李叔同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人性极为矛盾热情和凉薄,在他身上体现淋漓尽致。他将自己活成了无数个人,只因为对短暂生命的不知足。此生有限,而天地无涯,什么都挡不住他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

  国学一刻送书活动来啦

内容介绍

  纵横整个创作生涯 首次集结出版,更立体的席慕蓉   更完整的席慕蓉 ,庄严敏感矜持亲切,不止诗性与爱,还有风霜坚韧气魄风骨

参加国学一刻送书活动

  在本篇文章底部留言点赞留言获得点赞数最多读者,将会获得一本《写给幸福》纸质书,每人每月只有一次获奖机会。(每日的点赞数截至时间到第二天文推送早上8:00前)

  *作者简介:云间,麦家签约作者,领读达人,爱讲故事的80后。我有一个故事,讲给你听,穿越人海人山人丛,绵延过去现在未来。微信公众号:云间仙籁。

  推 荐 阅 读

  

  曹植:命运馈赠才华,成了颠沛流离噩梦

  摧毁一个普通人有多简单热播剧就够了

  钟无艳:你那么丑,一定不被爱吧!

  谷子:看懂别人,是一种智慧

  苏东坡,他搞笑起来就没有喜剧演员什么事了!

  编辑:夏凉音

  图:网络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扫码关注JD满100-50大促,仅限今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