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尝遍世间风流,竟修成一代高僧:拥有不同人生的秘诀全在这一点
作者:云间
人生是一场没有逆途的旅行,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于是我们读书,从书中经历别人的生活。
可是总有人格外受命运垂青,他想体验不同的人生,只要换个名字就行,而且还能活出让别人望尘莫及的精彩。来来来,让我们请出今天的主角,《送别》的词作者,拥有二百多个马甲的民国神人李叔同,他有一个最出名的身份: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李叔同的出身可谓是有钱又有权,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年间的进士,曾经做到过吏部主事,后来辞官经商,一手创造了“桐达李家”的繁荣。母亲是李筱楼的四姨太王凤玲,她是李家唯一留下名字的女人,因为有一个青史留名的儿子。
李叔同出生的“桐达李家”富庶到什么地步呢?
在他出生那天,父亲买下了整条街的水产用来放生,庆祝自己老来得子。而李家乔迁的时候,连奥地利公使和夫人都来参加宴席,还送了一架钢琴作为礼物。
豪门幼子,李叔同的童年却没怎么享受过那种花团锦簇,因为父亲在他五岁那年就去世了,葬礼是李鸿章主持的,那也是李家最鼎盛的时期了。
父亲去逝后哥哥掌家,对他管教不太严,钱财上却绝不薄待。李叔同和母亲一起,在李家后宅孤独的长大。
李家后宅有很多寡妇,毕竟他父亲光媳妇就娶了四房。这些寡妇在家寂寞没事做,只好抄经念佛,弄得李叔同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往生咒,这样的环境想来对他皈依佛门是有些影响的。
李叔同的青年生活中,影响最深的事件应该是戊戌变法。让他莫名其妙成为康梁同党的是一枚小章,他在上面刻着:南海康君是吾师。
起初他很乐意别人把他扯进变法中去,无聊的豪门少爷嘛,能让他显得思想新潮的事情总是比较刺激。
谁知道朝廷开始抓人了,母亲赶紧带着他奔去上海,一方面躲避祸事,一方面也是为了棒打鸳鸯。
被棒打的是李叔同和天津有名的伶人杨翠喜,杨翠喜在戏台上的水袖翩翩把李叔同迷的不要不要的,非得娶她回家。
母亲吓得不行,火速为他配对了一个妻子,强迫他娶了亲,又顺着变法的风波带他离开天津,一对小鸳鸯就这样被迫分离了。
叛逆期的青年可不能小觑,尤其他手里还有着不菲的财资,于是风流公子李三爷就在十里洋场上线了。
他是风月场上的风流公子
每个朝代在快要终结时,总会出现一段低迷又混乱的时期,因为人们看不到未来,只能抱着绝望的心情过一天少一天。
当时的上海,就是这样的气氛,文人墨客大多流连青楼妓馆,在纸醉迷金中抒发着自己的茫然和怀才不遇。
李叔同倒是和别人不一样,他就是喜爱风月场所而已,那些或娇艳或温婉的青楼女子,让他诗意大发,流连忘返。
一个个沪上名妓,都是李三爷的红颜知己,连歌郎男宠也来者不拒,为他们写下:雏凤声清清几许。
如此沉浸温柔乡几年,耗尽母亲的最后一丝期待,终于在长子出生不久,得来母亲去世的噩耗。扶棺回乡时,更是遭遇人生最大的窘境,他的哥哥依着旧风俗,拒绝让他客死异乡的母亲进门。
一气之下李叔同登报为母亲办了一场西式葬礼,津门四百名流来参加这场空前的仪式。钢琴声缓缓,儿童声悠扬,这场葬礼埋葬的不仅有李叔同的母亲,还有他纨绔的生活状态和之前的人生痕迹。
他抛弃妻子,改换身份,逃去日本留学了。在日本另娶了一位太太,企图忘记海这边旧时代里的忧伤往事。
其实若说李叔同是纨绔子弟,或是和贾宝玉一样只爱妹妹不爱仕途,那都是不对的,他从不仗势欺人,只是流连花丛;也曾几次参加科考,遗憾的是都失败了。
然而他在艺术领域上的成就,却是连周总理都赞不绝口,在他的时代绝对无人能及。
论绘画,作品曾经被列入日本白马会名册,还开办了国内第一节人体写生课;
论戏剧,曾经参与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团“春柳社”的组建,他反串的茶花女形象在日本风靡一时,拉开了中国人演话剧的序幕;
论音乐,就更不用提了,想来大家都听过他的《送别》,一曲“长亭外,古道边”诉尽多少离别忧思。他还是南京大学第一首校歌的作曲人;
尤为难得的是,在他还执着于仕途的时候,曾经翻译了中国近代法学关于国际公权与私权的最早译著。也就是说,即使他没有任何艺术成就,也已经能够青史留名了。
多么不可思议,一般人能做到其中一项就足以不枉今生,李叔同却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李叔同之所以在艺术领域达到如斯成就,优渥的家庭条件是最大支柱,然而世道难熬,“桐达李家”在金融危机中破产,他第一次需要为糊口奔波。
走上讲台做教员,似乎是文人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李叔同做了六年老师,像船工一样,陪伴学生们在知识的长河中游走,护着他们不要落水。
漫画大师丰子恺年轻的时候很冲动,是李叔同避免了他因为闹事被逐出校园的命运,于是此后几十年,每当李叔同生辰时他都为师父作画,无论师父是否在世。
音乐家刘质平家境贫寒,是李叔同在微薄的薪水中分出一部分供他去日本留学,师徒二人情同父子。
他是普度众生的大德高僧
如果李叔同的生活沿着教师的路子走下去,相信“一代名师”是跑不了的头衔,可是他就是这么酷,教书后发现心绪难平,生活像是一潭死水,于是转而皈依佛门。
1918年,李叔同在江苏的定慧禅寺剃度出家,法号演音,字弘一,我们最熟悉的那个法师终于出现了。那年他38岁,有两房妻子,几个孩子。
要说世间天才是有的,即使半道出家,他仍然在佛法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佛门律宗沉默空寂了七八百年,在李叔同的手里重新走入大众眼中,自唐代顺序下来,他是南山律第十一代中兴律师,也是近代佛法的最高成就者。
皈依后的李叔同,是云游不止的苦行僧,对自己近乎苛刻,却坚决贯彻爱护生灵的佛门戒律。丰子恺曾经回忆他,即使坐椅子也要先摇一摇,以免有小虫被误伤。
这样小心翼翼的大德高僧,对比前半生的风流自在,实在是令人不胜唏嘘。
李叔同晚年时中国已经战火连天,难得佛祖保佑,他没有横死战场,而是在养老院里安然辞世,摆出的姿态与释迦摩尼一样。留下一千八百粒七彩舍利子,享年63岁。
你看,他连过世都如此另类,从未见过哪个佛门高僧将自己安排在养老院里去往西方极乐。
开挂的李叔同太过剽悍,他一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从未停止过探索,每一次探索都披不同的马甲。弟子刘质平在他去世后为他整理遗物,发现这位神人竟然有着二百多个不同的名字。
父亲为他取名李文涛,字叔同,乳名成蹊,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这可能是他使用最少的名字了;
在上海文艺界声名鹊起的时候,他叫李庐,曾经出版《李庐印集》;
往来风月场所的时候,他是李惜霜,自称惜霜仙史,端的是一副风流雅仕的模样;
翻译法学典籍的时候,他是李广平,连名字都那么克己守礼;
白马会留名时,他是李岸,九十多年后才被人知晓实情;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李叔同并不是个有担当的人,他对家庭和孩子没有尽到任何责任,他没有爱的能力;可是从历史的角度,他为艺术和佛法都贡献了巨大的能量,对世间生灵抱有博大的爱。
回望李叔同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人性极为矛盾的热情和凉薄,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将自己活成了无数个人,只因为对短暂生命的不知足。此生有限,而天地无涯,什么都挡不住他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
内容介绍纵横整个创作生涯 首次集结出版,更立体的席慕蓉 更完整的席慕蓉 ,庄严而敏感,矜持而亲切,不止诗性与爱,还有风霜与坚韧,气魄与风骨 。
参加国学一刻送书活动在本篇文章底部留言点赞,留言获得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会获得一本《写给幸福》的纸质书,每人每月只有一次获奖机会。(每日的点赞数截至时间到第二天文章推送早上8:00前)
*作者简介:云间,麦家签约作者,领读达人,爱讲故事的80后。我有一个故事,讲给你听,穿越人海人山人丛,绵延过去现在未来。微信公众号:云间仙籁。
☟推 荐 阅 读
▼
钟无艳:你那么丑,一定不被爱吧!
编辑:夏凉音
图:网络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扫码关注JD满100-50大促,仅限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