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过了25岁了,怎么还不结婚?” “关你屁事!”
最近一个朋友来倾诉:十一要到了,这将是我第一次不会回家看望家人的国庆长假。
因为她26岁了,单身,从去年起,回到家就开始会被亲戚家人围追堵截问“准备什么时候结婚”,“都过了25岁了为什么还不交男朋友”,“可不敢再挑了,再过两年就年纪大没人要了”。
谁敢想,8012年了,作为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每年唯二的长假,国庆节终于也和过年一样,沦为了七大姑八大姨“逼婚”战场。因“大龄单身”而“罪不可恕”,成为了部分25+女孩子们不乐意回家的理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是谁,强行给年龄25+还没结婚的女孩子下了一个定义,“剩女”——不被喜欢的,没有人要的,被剩下的。好像女孩子的人生价值评判标准是“被挑选”的早晚。
然而,在缺少自我意识土壤的国内,“剩女难嫁“这个伪命题还是以强势的姿态根植于大多数国人的价值观中,让女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下,渐渐也真的开始担心了。一边是内心深处对纯粹美好爱情的向往,一边面临父母亲朋,社会舆论的催促:“哎呀差不多就行了,不看看你多大了,那么挑剔干什么?”
我们只是不将就,哪里错了?
都市单身女生苦恼的从来不是“找不到”,而是“还没找到喜欢的人”。要牺牲部分自由的婚姻和结婚对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多挑剔几分吗?
大家的挣扎和反抗就意味着,在为“大龄未婚”焦虑的主力从来都不是女孩子自己,大多数25+的女生单身的主要原因大家自己太清楚了,就是太忙了。
现代社会给大家的人生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越来越多优秀的女孩子在独立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事业有成,财务自由,生活丰富精彩的精英女性人生哪是简单能达成的?
“996”甚至更繁忙的工作节奏下,忙到睡觉都没时间,更何况结婚?是赚钱不好玩还是周游世界不潇洒?为什么要早早踏入婚姻为了老公孩子拉低生活水平呢?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关于“大龄未婚”的深深的迫不及待的焦虑情绪,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就那么喜欢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一定有一部分是那些已婚已育,跟自由自在单身生活无缘的人,只能在这种对比中找一些可怜的优越感:“天天说自己优秀,那为什么没人要?”,“事业好会赚钱又怎么样?还不是没恋爱没结婚。”
拜托各位还是先管好自己那一地鸡毛的狗血生活吧。婚姻是有多幸福?工作顺利吗?老公贴心吗?婆婆好相处吗?就没后悔过结婚吗?
如果不是每一个答案都是肯定的,那认为单身女生的生活方式就是错的,结婚才是正确的观点,可以说是毫无说服力了。
还有一部分生活安稳婚姻平顺家庭和谐的人,喜欢站在人生赢家和普世价值观的制高点做人生导师状,满足自己那点好为人师的炫耀感和虚荣心:“不结婚的人生是不圆满的”,“25可不小了,到年纪了该结婚了。”
emmmm,是否进入婚姻的决定性条件,什么时候从“对的人”和“真的爱”,变成“该的年龄”了?
逼婚团体里最困扰当事人的群体其实是那些真正关心大家的父母亲朋,因为意识形态和一些客观原因,不了解彼此生活的艰辛,人生的追求,爱过的人,受过的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生活的期望。
可是时代已经变了,自我意识在觉醒,人生阶段的改变,结婚,离婚,生育种种,应该个人心智成熟基础上,主动选择的结果。尊重并且相信个人的选择,才是最好的关心方式。
再说,结了婚,就什么都会好吗?
那些整天把“谁让你不结婚”作为一切问题原因挂在嘴边的人,是把婚姻当包,觉得能治百病吗?
婚姻生活从来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而是两大一小三个截然不同的家庭的纠葛,如果没有爱情作为支撑点,和另一个不喜欢的人在鸡毛蒜皮中为了柴米油盐奔波劳作,辛苦经营,想一想都要窒息了。
婚姻的美好,在于是和对的人在一起生活。所以大多数90后的单身,从来不代表“永远不想结婚”,而是“我要找到一个对的人再结婚”。
不将就的婚姻,才是对人生最起码的负责和尊重。
“大龄未婚”论最荒谬的地方是:25岁到底哪里“大龄”,哪里老了?
二十几岁,人生刚刚四分之一,从学校毕业两三年,甚至还没离开校园,大多数人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不知道生活到底是什么,将来在哪里,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时候就应该去开阔眼界,充实人生,过得缤纷多彩,探索无数可能,而不是仓促地被裹挟去婚姻这唯一选择。
即使是结婚,也一定是要心甘情愿,嫁给爱情。如果暂时还没有遇到,我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
再遇到因为年龄和单身被烦的时候,希望大家都拥有天海女王的同款底气
好啦,今天的念叨就到这里,欢迎评论,转发。喜欢我们的话,请关注,以及每晚22:30分,来找我们玩耍哈!
【今日福利时间】
今天又要送口红咯!
对于年龄与婚姻你有什么想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每人可以得到一只MAC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