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错了癞蛤蟆的想法。
1,
“黑泽明有一部电影《蛤蟆的油》,说的是日本民间传说里有一种奇丑无比的多脚蛤蟆,当地人经常把它抓回家放在镜子面前,然后它看到自己如此怪异,就马上吓出一身油。但这种油极其珍贵,是治疗疾病的良药。”
在朋友圈看到这段话,我差点笑死。
人为什么总是喜欢从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相信当你问一只公蛤蟆世界上什么最美,它的回答永远是“母蛤蟆”。多脚蛤蟆长在它们多脚蛤蟆的地盘里,天天见的都是多脚蛤蟆,他们怎么可能和人类的审美一致?说不定一照镜子,那出的油都是它们感动的泪:“我操原来我是全族中最帅的。”
2,
以前还有个朋友看记录片,看到有些少数民族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大呼少数民族全都是荒蛮之地,充满不文明现象啥的。好想把他扔到中老边境的露奶族,自以为自己是文明的表率是吧,人家露奶族活得多么坦诚自然,你去那里给人传道吧,世界还有太多不文明需要你拯救。
3,
后台有很多倾诉,基本全部是从“我”出发。她们虽然有软弱的一面,但是其自以为是仍然是刚烈有力的——“我是受害者”,“这个世界怎么怎么加害于我”,“我是无辜的,错的都是别人”,“我该怎么办”。
首先,一面之词不可全信,纵观全局,为什么选中渣男,为什么会被骗?因为自己蠢,当然当事人是永远不会承认这一点,顶多承认自己的轻信和善良;其次,你靠什么来定义“被骗”?男人和你结了婚,然后感情慢慢淡漠,这是欺骗?这是违背求爱时的誓言?大部分人都会高估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永远被爱,凭什么要受到伤害。不不不,人是会变的,这一刻的凉薄并不代表那一刻没有真心。守着过往,这是“我执”,如果你不能看透人性的真实和虚伪,狂热和善变,就走不出“我执”,只能痛苦。
那些诉苦的女子也必须懂得,爱不是赞美,不爱也不是羞辱。一段生命历程而已。
人间的痛苦除了生老病死和非法侵害,其它的都是“我执”带来的。
4,
还有个读者认为老公不赚钱,不求上进。她觉得老公一定要赚钱养家才行,否则就唾弃他不是个男人。人的三观其实没有什么对错,是TA的所有过往和选择,累积形成了今天的TA。如果保持这样的三观让TA找到契合的人,不失为一件好事,可如果带来痛苦,那就要想办法跳出“我执”,否则无人可救。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了一段话,大意是人的成长必须经历一场“弑父”的过程。就是你在成长中接受的理念和这个社会相冲突时,我们必须做出调整,放下执念。
我就是经历了艰难的“弑父”过程,努力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已经不合时宜的教育中脱离出来,才有了今天自由、放荡、沧海一声笑的我。
走出“我执”,要从先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开始,要从去看看世界以及多读历史开始。文明的进化,婚姻制度的各自不同,“道德”这个词在每个朝代的意义,等等。看得多了,视野才会宽阔,不再拘泥于从自我出发。
微博上有个帐号叫博物杂志,因为经常有网友拍下生活中的照片问他这是啥动物,那是啥植物,于是他经常会转发微博作答。但是有很多网友会在某些图片下面留言:这个植物/动物太恶心了,请你删掉,不要转发这种。后来该帐号专门发了一篇声明,大意就是不要用你的审美观来要求这个世界,更不要来要求我,因为在我眼中众生物都是可爱可敬的。
这个帐号的高度和自由来自于博学,而我们有机会依靠理解越来越自由。
自由是什么,是你不再只从自己的角度强调事物的面貌,是你深刻地认识事物,对人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是你不再轻易下定义,是你不再只要求别人来理解和认可你,你接受每一件事物的规律,你甚至试图去理解一只蛤蟆,渐渐地,你便会走入开阔的新世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