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种子选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非种子选手

2018-10-09 22:02:01 作者:达达令 阅读:载入中…

非种子选手

  (题图选自插画师 Varguy 作品

  年少时候,有过一阵子,因为家人工作关系,住在偏远的一处院子里。院子离小镇上的小学很远,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甚至大部分时候是行走。单程路途大概是两个小时

  因为中间有段路途有些偏僻,即便那个时候的世风算是安稳,但是对一个孩童来说依旧是不够安全的。于是我必须在每天放学后,等待着家人来接我一起回家。

  每个放学的午后,起初是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渐渐地,只剩下了一两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最后终于没有声响,只剩我一人。甚至有过好几次,到了天黑依旧还没有人来。

  教室需要锁门,于是有位年轻的女老师会把我接到她的宿舍里,让我在那里等候着。起初她会给我递水,与我聊天;我坚持着不加入她的晚餐,于是她会给我递来饼干;继续等待中,她已经批改完了作业,而我手中的童话书也大概读到一半。

  她终究是担忧我的局促不安,于是试图着让我自在一些。于是每每在我放空的间隙,她就过来,礼节性地与我说上几句。可是三番五次这么下来,该说的话题几乎已经说完了。

  有天我终于小声地说出了一句,苏老师,其实您不用管我的。

  “我自己这样坐着就很好。”

  她扑哧一笑:这样就很好?

  “就这么坐着?”她坐在我身边,“我是说,你的书也看完了,饼干吃完了,那你就无所事事了——这样一来,你就需要陪伴了啊。”

  “难道你不会觉得无聊吗?——就是感觉没意思意思。”

  她向我解释道。

  我继续小声地答复:其实并没有——我说的是,我不觉得无聊。只要能够安全地坐在这里,这样就很好了。

  “你确定?只要坐在这里就可以了?”

  我点头。

  于是她去隔壁宿舍的老师那里社交,独留我一人在她的房间里。

  有时候是雨季,总会突然大雨落下来,而后很快就收声。我听着远处篮球场上,高年级同学们传来的呼喊声。有时候会有小鸟飞进屋檐下,抖着翅膀跳跃着。我不害怕它,它好像也不畏惧我。

  有时候是父亲过来,有时候是母亲。他们向女老师道谢,而后带我回家。

  那时候没有什么礼尚往来概念,如今回想起来,好像我们家从来没有送过什么礼物,给这位老师当作答谢。而她也从来不曾诉求过什么,依旧温柔对待我,在那一整个学年里,在那些我被暂时“滞留”的傍晚。

  如今回想起来,好些感慨

  关于我性格初始里的某种善良诚挚启迪,这位女老师算是一位入门的引领者。

  在我家人工作再一次变迁,去往另一个小镇上的时候,正是那个学年的尾声。那一次父母一起去向女老师告别。

  说到女老师,一次次地把我带回她的宿舍,陪伴了我那点等待的时间,一定是增添了很多的麻烦

  没想这部分的时候,她一改之前的寒暄,像是认真的那种态度,说了一句:不不不,不是这样的——其实一点也不麻烦。

  “我的意思是,她(指的是我)非常地懂事,从来不添任何麻烦,是非常好安置的孩子。”

  母亲开启了她一贯的答复:对对对,我家这个女儿,就是太乖巧了,这让我省了很多心。但是也是因为她太乖巧了,所以很担心将来她不够有斗志,会吃上很多亏。

  女老师并没有直接答复大人的话。

  她把我拉到一边,送给我一个小本子。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非常美而珍贵的一件礼物。

  而后她叮嘱了一句:你从来不给人添麻烦,是个好孩子。只是也希望你记得,如果可以的话,请你也要学会适当开口。

  适当开口。

  我不并不懂她的意思,在当年。

  而后我们告别。不出意外的,那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很多年之后,当我决定开启自我审视的旅程,通过回溯过往方式,来定义自己的初始世界观。这位女老师的部分,是我最初想要回去探寻的。

  其实我当年没有告诉她的是,在我看完手中的童话书,好像在放空的时候,我是进入了一个貌似思索领域

  大概的心情是:

  此时此刻,我有些局促不安

  一来是因为身处这位老师的家里,对我来说,是个陌生境地

  二来是即便你知道父母终就会来接你,可是这个过程的等待,依旧是一段空荡空白。所以我要学会,如何去处理这段空白期。

  我知道我不能像一个淘气的孩子那样,大哭大闹宣泄委屈,并逼迫他们,一定要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一样,准点来接我;更不允许这么晚来接我回家,否则我就不去上学了。

  我好像在那个年纪,就提前知晓了某种客观力——父母的工作是固定的,所以这一次分配到这个小镇的院子上,距离学校这么遥远,这也不是他们愿意的;他们或许在忙碌的工作后,力所能及保证接送我来往学校了。

  以及,我好像知道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后,还有些许“无奈”的意味

  我似乎站在一个大人的角色里,帮他们抹去了了“对我有亏欠”的部分。于是我告诉自己,不可以淘气,也不必淘气——因为我的情绪是无法改变一些事实本身的。

  好像在那个时候,我就开启了某种“落单”的序幕预言

  在大学期间,我认识了一位关系很好的男生朋友。有一回我跟他说起过这件小事——对我来说因为珍贵而不答舍得向人分享的过往——他用一种很诡异神情回复我。

  即便我有了足够心理准备,可还是觉得有些失落。这种失落让我对于“说出这件事情”有了些悔意

  好在他试图着跟我探讨:我的疑惑在于——你在那个年纪,就知道了替大人着想,不给他们增添麻烦;而更重要的是,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有些异类吗?

  “就是,你跟其他小朋友的生活模式不一样。”

  “我当然有想过,但是那一小段放学之后的落单,像是某种适当的被丢弃,纵容我产生了某一段独自的煎熬。”

  “那这种落单,会让你恐惧吗?”

  “不是恐惧,而是即便有些奇怪,可是它好像不会非常糟糕——就像是每天放学后被隔离在一个空间里,无人与我说话,我需要自己想办法度过那一两个时辰,甚至是更久。”

  那这件事对你后来的影响是什么?”

  “我不爱争,也不愿意争。就像是,我好像知道属于我的,自然归属我;不属于我的,我强求也得不来。”

  “这个性格一方面趋向温柔安静;可另一方面,又很容易现实世界的斗争中,被好斗者挤压到一边。”

  “所以,你现在的难题,就是这个大矛盾?”

  他大概是知道那个阶段的我处于抑郁低沉状态中,只是他不会“逼迫”我向他交代——这是我对他无比感激地方,直到现在依旧如此。

  傍晚的时候,他带我去户部巷,而后去长江大桥边。不知道怎么,突然说起了我们将来各自的未来

  他的目标极其清晰,考律师资格证,参加公务员考试,回到家乡,走仕途。这是是家人的引导,也是他自己的意愿

  我问他,这是你百分之百的意愿吗?

  他摇头。

  “百分之九十,是想要改变世界的。”

  他跟很多其他男孩一样,年少时候看过英雄故事,于是后来想要成就一番伟业,是那种万人知晓,掌声热烈成就感

  “可是那样好像有些难,并且大多数人都说,那是辛苦的一条路。我是个怕辛苦的人(他答复得诚挚而直接),所以我决定从梦里走出来,接受自己这一生走向,是个普通男子,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一个普通的人。”

  我继续发问:那这丢弃——或者说,心态转变的过程,会很痛苦吗?

  “还是那句话,我知道了自己是怕吃苦的那一类,所以无法实现梦想对我来说,诱惑不大,所以我可以退而求其次。于是心态也就可以过渡过来了。”

  “可是——”他继续说着,“这世上有一部分人,是不可以接受降服的,因为无法实现心中所愿对他自己而言是极其痛苦的。为了对付这种痛苦,他必须要去守护自己的信仰领域。”

  “他们既是幸运者,又是不幸者。”

  那么,你的结论是什么?”

  “这世界有你这样的,一开始就不把自己当作核心人物的人;有我这样起先将自己当作主宰者,而后主动向现实世界妥协的人;当然还有被动的妥协者;以及永远不会降服的那一类。”

  “而至于如何对待(处理)自己的命运状态,其实得听从一开始的那个指引。”

  “你一直把自己当作边缘人,于是在生活里,你得到一些,就会多感激一些;而如果是英雄主义者,在求而不得的时候,憎恨就会多一些。从这一点上来说,重要的是,如何接住你自己。”

  重要的是,接住你自己。

  憾也好,失望也罢,亦或者是焦虑中的煎熬等待。因为无人与你分担心底的这段漫长的过程,于是你需要成为自己心绪主人

  我跟他分开好些年,许久不曾联系

  可是依旧记得那个午后,他在夕阳里的叹气——起初我以为只是感慨晚霞很美,没想到是他已经大概知道了自己未来生模样后,那种提前给自己劝诫的安抚。

  也是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需要不停地守候,到了某个程度依旧没有人给你回应——放学后不一定有人定时在那里接你,不一定有人在机场接你,面试官不会第一时间给你反馈

  于是你被迫需要练就“接住自己”的本领

  这些年我越发理解了过程的表达,大概就是:

  但凡经历过某些煎熬,独自独处过(以任何方式),会让你在后来的人生体验到守候的意义所在

  并且我也决定将这个过程列为目的本身——目的即是过程,过程即是目的。

  换句话说,终点就在路途中。

  不管你是否对到达彼岸,但是只要你开启了第一步,即便来日不成硕果,也意味着你好像允许过自己“还愿意去试试”吧。

  以及,另一番感受是,过程是一件就地取材的事情。

  大概是:到了什么山头,就唱什么样的歌。

  以前我畏惧辛苦、痛苦,我期待早点结束。但是当我知道烦恼忧愁,不过是跟喜悦幸福一样,都是人生本身的穿插曲谱——于是意味着,它逃不掉。

  于是我的心念改善成了:处境是一个人选择结果,于是意味着怨念不再成立,委屈不必多余——当我觉得这一刻很难,恰好意味着我又成功完成了上一关的胜利

  这是一场流动河流人生。

  想起前阵子,一位好友向我咨询,她的一位职场榜样即将离职,她想要送上一份礼物。

  大哥已经有家室,需要避嫌以表达尊敬。是个事业扎实者,话不多说,低调沉默、自律成熟通透稳重

  于是商讨着,在我珍藏书籍清单里,推荐了一本给她送出去。

  不久以后,礼物送出。大哥也给她回送了一本书,是他最近的阅读。书间罗列了一些纪要,感受的字句,还有关键字句的笔记

  收到好友的消息:一想到自己的想法,跟一位近五十岁的文学老大高度契合,竟有些激动地想要哭了出来。

  我给她答复:

  “我也期待往后的日子,即便老去,我们也愿意保持思绪上进跟流动性。我还想成为自己欣赏珍珠,而无关他人眼里的主角或者边缘人。”

  “我知道这很难很难,但是这世间依旧有很多榜样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给我们以启迪。”

  “那些他们,同样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历过巨大挣扎和痛苦。他们走过来了,所以我相信我们也可以。”

  “我一直相信这一点。”

  好几日过去,再次得到她的回复:

  “我相信我们其实没什么特殊,所以也没那么重要。我们不过千万人中的两个人,而已。这一生怎样过,过成什么样,好像都是正常的。”

  “生活已经这般辛苦,我接受自己的平凡人剧本,而后可以给自己的承诺,大概就是思想的不停滞,以及不断深入探索自己更多,也去探索世界更多——这就足够了。”

  突然想起大学时候,有一阵子我与她一起生活。她每天去图书馆备考研,夜晚回家,我们会一起看一集当时最爱的美剧《犯罪心理》。

  她能不能顺利考研,我能否找到工作,我们靠什么来活,身边那个男生会陪同自己多久,未来如何生活……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只是在看完每一个犯罪故事之后,各自沉默许久。而后开始表达。我们总是说着,说着,不在乎对错,只在乎“思索与交流”更多。

  那是独一无二的一年,也是后来人生的珍贵礼物之一。

  有天夜里的剧集,收尾的台词是那一句,“欢迎来到凡人俱乐部。”

  我们依旧默不作声

  入睡前,她突然问起,“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

  “什么是对的?凡人俱乐部?”

  “嗯。”

  “当然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伸出头来答话。

  “哦。”

  原来有些世界观碰撞是一早注定的,有些友谊是注定的。这些年我们各自牵挂,各自承受,亦有精彩。有过黑暗时刻无法陪同,可是从来不曾停止过对彼此的表达跟探索。

  这是“凡人俱乐部”的珍贵恩赐之一——只要我过得还不错,那就意味着她也是。毕竟我们在某部分的认知上是达成连接的,毕竟她是我“亲手盖章”过的挚友

  当然,于她也一样。

  “欢迎来到凡人俱乐部。”

  ——希望你也一样,在心底答复一句: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非种子选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