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羡慕的大学生,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好
一个大学生的聚集地
十八九岁的我们,应该都在大学挥霍青春吧,而有个人,她永远也体会不到。
那时我才明白有一种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语言,不必出声,却字字心声。
我很幸运能在人海茫茫之中被她选中,那封信,于我于她,都弥足珍贵。
one
你好,我不是缺少勇气,只盼老天给我相遇,愿意听一个14岁女孩语无伦次地诉说。
我现在读初三,每天都沉迷在学习之中,不敢松懈半分,我非常害怕。
我不敢放出心中的那束光,如果它也灭了,那我什么都没有了。
周围很多人初中就辍了学,然后进工厂打工,等到了合适的年纪就会结婚生子。
我不想步他们的后尘,我想上大学。
所以我放弃所有空余的时间,专心学习,把自己隔离于外面的世界,渐渐地我变得内向,与之前的我大不相同。
我很难过,前几天爸爸竟然要我辍学去饭店当服务员,难道我的人生是一个毕业证都拿不到的人吗?
我现在不知到怎么办,谢谢你愿意听一个不太成熟的人胡乱唠叨,我是借了邻居的电脑用的,不说了我得离开了,期待你的来信。
replay
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但我觉得你可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静下心来和父母好好谈谈,勇敢地说你心目中的想法,我想世上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好。
加油,祝你好运,女孩。
two
你好,距离上次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看了你的信后我也想了很多,照你所说那般向父母说出了我的想法,可笑的是我们的沟通常以吵架结尾,不过没关系了,我现在读了高一。
是的,我病了,得了类风湿,中考后回到老家看中医调理身体,我妈知道我很想读下去,所以在她的支持下,我在老家上了高中,尽管他们时常还会对我抱怨。
现在一边照顾身体一边学习,的确有点力不从心,可成绩还不错,而且这段时间很快乐,遇到了很多温暖的人,我现在很知足。
其实我爸经营着一家生意不是太好的维修家电店,我妈身体不好,诚如你所说,父母有他们的难处。
每天晚上我在路边摊只吃面,一块五再加一个青菜共三块,能加个青菜我就已经很开心。
想起这些有时会觉得心酸,但只要想到我能继续上学就什么都不怕了,我会继续加油的。
谢谢你,期待来信。
由于忙于备战高考,手机许久未打开,所以第二个邮箱一直到高考结束我才发现。
可能自己刚刚结束了人生的一场恶战,想要把肚子里憋了许久的话和盘托出,所以回复时写了很多。
之后主动分享了自己很多的故事,但发出去的五六件邮箱,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的,我以为那个女孩说不定过着愉快的高中生活,懒得听自己的牢骚嘞。
很快它被我遗忘,直到今年10月份再次收到她的邮件,才让我重拾起了那段珍贵的记忆。
three
你好,不知道你还记得我吗?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了。
你写的信我一直都保留着,却没有勇气回复你,我还是没能扭过现实,高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唯一的支撑点妈妈,再也不支持我了,我的梦瞬间被击碎。
我渴望上大学。
你知道吗?我好羡慕你们,可以拥有追逐梦想的权利,我是一只随时会被扼杀的囚鸟,怎么也跳不出去,三年,五年,十年,也许一辈子。
我看不清前面的路,前面仿佛是黑暗的深渊,在引诱着我跳下去,我仅剩的那一点可怜的大学梦,就这么被磨光了。
你知道吗?他们坐在食堂吃饭的样子,在操场上与朋友聊天的声音,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模样,我只能从电视剧里感受到,触摸到。
即使那些都是演出来的假生活,但那是唯一支撑我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你知道吗?那里,终究是我无法触及的高度。
我无数次想要把上面的话发出去,但没有勇气,也没有资格去抱怨,只好保存为草稿箱,把它留在那无人注意的角落里独自沉寂。
现在的我是一名实习甜点师,因为很喜欢甜品,虽然依旧迷茫,但总算有了希冀。
你不知道,我辍学后的每个夜晚,常常被梦中上了大学的自己给惊醒,回不去的
高中,上不了的大学一直是我的梦魇。
打开这条邮箱,我一遍又一遍删掉了想要回复的文字,盯着电脑发呆。
一个经验欠缺的人,没有资格对另一个堕云雾中的人指点迷津,故作深沉。
我无法义正言辞地对女孩说,上大学没什么了不起的,你不必羡慕。
我也无法信誓旦旦地告诉女孩,义无反顾地去追逐你想要的人生吧,你不必惶恐。
只好写下这么一段话。
replay
谢谢你的重视,我也没想到你还记得我,我一直以为你已经上了大学,不过看到你说的话想必你已经开始释然了。
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你羡慕的大学生,其实也没那么好,很多人读了大学,虚度光阴,浪费青春,毕业后依旧心中茫然。
大学不是人的起点,更不是你的终点,至少你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说明你的人生充满无限的可能。
所以希望你能一直快乐下去。
关上电脑,躺在床上静思良久,我没有留下任何期待回信的字眼,因为那将是我的最后一次,无论她还回不回复。
因为剩下的人生,连自己的都管不了,更何况是别人的。
这时我想起了浙大博士自杀事件,父母如此爱他,26岁的他走的依旧决绝,他说自己受不起那沉重的爱。
我想女孩的父母其实也是爱她的吧,只不过用他们的方式在爱。
归根到底,这两种又有何区别呢?都剥夺了孩子拥有自我和选择的权利。
龙应台说,他让孩子读书用功,不是要他跟别人比成绩,而是,他希望自己孩子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如此吧,倾尽一生的付出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慢慢地适应这个世界吗?
是大学生又如何?不是又如何?总逃离不了社会的圈子,能适应下去,那就是最大的赢家。
好在女孩明白,再残酷的路,还是得一个人走。
-end-你的转发分享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