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托尔斯泰的唯美语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关于托尔斯泰的唯美语录

2019-09-29 01:1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托尔斯泰的唯美语录

  ●赢得那枚金牌后,我成了本地的英雄。库斯喜欢我得到的那些关注他喜欢聚光灯。可我一直想的是这事到底有多疯狂。我还不到十五岁,我在布朗斯维尔差不多有一半的朋友要么死了,要么走了,要么不见了。我在卡特斯基尔没什么朋友,我对上学也没有兴趣。库斯和我已经设定好了未来实现目标,相比那个目标,上学算得上是会让我分心的事了。我不在乎他们教我什么,但我确实有一种学习渴望。所以库斯会鼓励我,我会去读他书架上的一些书。我读了奥斯卡·王尔德、达尔文、马基雅弗利、托尔斯泰、大小仲马和亚当·斯密的书。我喜欢历史,读过一本有关亚历山大大帝的书。通过读史书,我学到了人性,读懂了人心。 ----迈克·泰森《永不后退》

  ●奇怪性格产生于奇怪的遭遇。套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改之为:
正常的性格都一样,奇怪的性格各有各的奇怪。” ----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

  ●巴尔扎克热狂于做贵族,但他的作品尖刻讽刺了贵族。托尔斯泰是个伯爵,但却走到农民的群中。对于有良心作家腐朽环境绝对桎梏不了他们向上的心灵。 ----梁羽生《笔花六照-才华绝代纳兰词

  ●树林的远处
出现了骑马的宪兵
列夫.托尔斯泰的棺木
徐徐放下墓穴
几万人跪地,唱
永垂不朽
有谁用很不和谐高音
喊道:警察跪下
宪兵们纷纷落马一齐跪倒
开始撒土,唱
永垂不朽 ----木心

  ●看到自己有两个面包,两条裤子,两栋房子,而别人没有,就会深深自责,这是托尔斯泰。所以他讨厌自己的身份中国的济公和尚也是。类似这样的情结很多很多。可是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家人呢。可以说是很差劲的。他的儿子说:”他作品里写的那些温暖,我一点也没感觉到。“ ----灵遁者《非线性波动》

  ●钟声不管这些。它完全理会谁是托尔斯泰,谁是俄罗斯与苏联。斯大林当政后,捣毁巨庙——临近地铁站供着教堂倾倒的历史照片——到了叶利钦时代,教堂迅速重建,巍然矗立,钟声大作,何其兴高采烈巨响啊!我从未领教过这等猖狂的钟鸣。它当下敲乱了我对苏联的数十年想象,但在悚然谛听的片刻,我自以为感到了俄罗斯魂魄:那个真正的,我所不了解的俄罗斯。 ----陈丹青无知的游历》

  ●托尔斯泰: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表达则是在一人独处之时。 ----周国平安静

  ●我发现,凡是写一手好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潜伏着一个假想敌,或隐或现的。比如,曹雪芹的敌人男人,金庸的敌人是女人;鲁迅的敌人是他人,托尔斯泰的敌人是他本人,张爱玲的敌人不分男女,只要是她的亲朋好友就行——陈晓卿的敌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敌意深浅,与城市体量及其距离乡村远近,成正比。 ----陈晓卿《至味在人间

  ●我与托尔斯泰不同,因为他竟记得自己刚出生时洗澡的光景,而我的幼年记忆皆是模糊。经母亲·提,大脑某处才勉强浮现出那个皮肤黝黑,垂着鼻涕、总是带着憎恨表情小孩(我小时候就是这副模样)一副想吃红豆面包想得不得了,在泥地跺脚的模样。与现在善于忍耐的我,简直有天壤之别啊…… ----远藤周作《狐狸庵食道乐》

  ●果戈理是高于托尔斯泰的,而就才华的性质而言,我是托尔斯泰的邻居,对他已经习惯了,我是按照一名邻居、亲戚的身份来评判他的。相反,果戈理领悟世界方法是我无法企及的,为此,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凡人,而他却是神。起初,在我写得还不是那么起劲,尚未执著于自己的行业时候,我从来没有称自己为作家或者诗人,因为人们往往会对他们指指点点,我还不愿意自命不凡地将自己定位在这种崇高职业上,因为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各行各业默默无闻参与生活创造。 ----米·普里什文《大自然日历

  ●托尔斯泰说:“人们常常想用发现自己别人的缺点表现自己,但他们用这种方式表明的只是他们的无能”,因为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并不表示你在这方面一定具有优点证明别人错时,并不等同于证明自己就对了。他还说:“一个人聪明、越善良,就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因为别人是自己的镜子。 ----郭梓林《诗与远方:来自未名湖的灵感

  ●托尔斯泰的道路体现了耶稣全部的讯息。他远在十二个使徒之上,除了多马…… ----奥修《奥修传》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衰老征兆,但是,我清楚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唯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周国平

  ●托尔斯泰说,幸福家庭都很相像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这个原则不适合沿途各国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所有的贫困大同小异,一踏进富庶五花八门。这不奇怪,贫困因为失去了多种选择可能才真正变得不幸,所以必然单调划一;而所谓幸福也就是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各有不同。 ----余秋雨《千年一叹》

  ●和尼采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深深地浸透在所谓“后塞壬时代”的悲哀之中,只不过他选择的道路与尼采完全相反。尼采选择了非理性的“超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选择了非理性的谦卑。托尔斯泰所发现的自我拯救的道路是“激情”。他和海德格尔曾经不约而同地宣称,没有激情,生活其实毫无意义。 ----格非《博尔赫斯的面孔

  ●托尔斯泰说:“我花了十年来读安徒生,却只读出了孤独。” ----《最美最感伤的相遇》

  ●别林斯基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说出了什么是人的内心,那地方不是为了安放隐私,那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地方。内心的宽广让托尔斯泰写下了这么多不同的人和这么多不同的命运。与此相反,那些热衷于描述自己隐私的,其实不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分泌。 ----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差距里》

  ●托尔斯泰的思想也许是最高尚的哲学,最伟大的利他主义,不过这种思想对生活来说却不适用。有成千累万的事例明人们必须用侮辱回报侮辱,不能不这样回报。到处都得有为个人的神圣权利的奋斗;如果不要这种奋斗,那就是不道德。 ----契诃夫

  ●那便用这个最人道标准来说,如果不公正对我有益,我便大力扶持;如果不公正对我无益,那么我便抨击批判。只有怀才不遇、苦闷悲惨、不顺种种消极情绪左右的人才会批判,其余的,不是虚伪的无病呻吟,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之流。

  ●河海小楼,窗下芦苇萧萧,友谊的长谭,艺术的小弥撒,几年后就被座中一人检举——「反动集团」,为首者当然是我,抄家,拘留审查,说来说去不过是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爱艺术是要代价的,第一次我是这样付了。 ----木心《同情中断录》

  ●中国人关注乔布斯超过费德勒,这是因为全社会对运 动缺乏经验,费德勒差不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网球手,人们看他网球的时间,会超过看莫奈油画的 时间,或看托尔斯泰作品的时间,人们从他的网球 中,也会感受到很多专属于生命的奇迹,这完全取决 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与通过纠错与克制取得的教养。 ----石康《石康微博

  ●可以把所有的作家分成两组:一组作家是其智慧胜于天赋,另一组是天赋胜于智慧。您这样设想一下勃留索夫、高尔基和所有其他的作家,那么所有的作家都可以分成两组,而且很容易区分。但是,还有处于两组之间的一小组作家,这些作家竭力做一位智慧高于天赋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还有一些为自己的天赋、为自己被时代的宗教伦理说教压抑个人主义而斗争的战士。 ----米·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

  ●年月即久,忘了浪漫主义是一场人事印象中,倒宛如天然自成的精神艳史。 深夜闲谈,托尔斯泰欲言又止:“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日后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木心《素履之往》

  ●他这种生动的自我写照,在那些接触过他的人所写的许多回忆录小品文中得到了证实-这些人包括他的夫人女儿秘书以及他接见过的来宾和一些自动上门的访客。即使把雅斯纳亚•波良纳的树木统统造成纸张,都不够印刷这些回忆托尔斯泰这位庄园主的文稿。此外,没有哪位作家能使内在自我这么广泛地昭示天下,也少见像他这么具有乐于敞开心扉心情。无论主观的艺术描写,还是客观的艺术描写,自从歌德以来没有哪位大文豪被这么详细地描写过。 ----茨威格《三作家》

  ●骑着单车去江边,经过参天的水杉木,望见俨然的屋子旷野小溪鸭子在水里闷气,老妇人石板上汰衣裳,乡间宁静祥和。抵达终点时,江水悠悠,杨柳张牙舞爪,偏灰的草地上躺着放羊人,微眯着眼望绚烂青空。几百年前,托尔斯泰在高加索的感受奇迹般地出现在我心中,轮船的鸣笛声遥远天际传来,美好乡音缭绕耳旁,江风吹皱了心间的春水,淡淡的涟漪微笑着退去。岁月无痕,我已在长江的怀抱中度过了这么多年,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想来都觉得生命奇妙无比。

  ●托尔斯泰认为:
“智慧就是懂得生活的任务
以及怎样去完成”。
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环境,
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
能够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
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
能够以积极心态解决困难
能够知晓别人并与之和睦相处……
这就是人生智慧。
人人都可以成为智者
智慧可以照亮人生之路。

  ●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早已告诫我们:是,你不幸;是,你贫穷,但你也不能卑鄙。同样,不幸和贫穷也不该成为撒娇与抱怨借口。 ----叶三《腰斩哪吒》

  ●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托尔斯泰《文学回忆录》

  ●我想读过托尔斯泰的《战争和平》的同学,你可能还记得,里边有一个经典场面,这确是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他的国家被人占领了,他的未婚妻娜达莎被人勾引了,国家与爱情全部破碎了,万念俱灰,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不是国家的概念,不是民族的概念,是什么?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确是庄子所讲的“天地之大美”,是这个美使他重新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那么我就想问大家,是思想的力量大还是美的力量大?事实上美是最具杀伤力的。 ----曹文轩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家庭的不幸却各个不同。想来最高的境界应该只有一种吧,所以就难怪有如此之多的无境界之境界。 ----《小幽默 大智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