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门前一棵柳 珍珠玛瑙往家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心情随笔 >

门前一棵柳 珍珠玛瑙往家走

2015-12-16 作者:国手张 来源:国手张投稿 阅读:载入中…

门前一棵柳 珍珠玛瑙往家走

  “河边栽柳,道边栽杨”是我国随处可见的植物景观。人们欣赏杨树的阳刚之美和柳树的阴柔之美时,更喜欢杨树有“阳”和“扬”,柳树有“留”的吉祥寓意。人们希望种杨树能使家庭充满阳气,种柳树能留住财宝。但一般不会把柳树栽在屋后,把杨树栽在院子的中间。因为屋后柳有财物溜掉之意,院中杨有“鬼拍手”之烦。前者反映了人们的求吉心理,后者反映了人们对家居安全的重视。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构思奇巧,意境清新,把一幅春风绿柳图描绘得惟妙惟肖。姿态柔美的柳树,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深受大众的喜爱。然而,什么地方种什么树,在民间颇有讲究,即便是有“树中美女”之称的柳树,也不是随处可种。自古以来,就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的禁忌。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某小区的物业公司在一些住户的屋后种了一些柳树,结果第二天一早发现都被人拔掉了。再种上,又被人拔掉了。物业公司的人开始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犯了民间禁忌,只好改种其他树,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我们知道,“前不栽桑”,是因为“桑”与“丧”谐音。那么,“后不栽柳”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得从柳树的得名说起。据传,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头木作业法”。在古代,先民建房、日常生活都需要大量木材,但因伐木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只能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久而久之,人们发现,有种树的枝干被伐取后,茬口处能萌生出新枝条,而且新枝很直,更利于使用。于是对这种树进行头木作业,即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促进新枝萌生,然后每隔几年伐取新枝利用。截去树冠的目的是保留树干,以便持续利用枝条,因此人们称这种树为“柳”,取“柳”与“留”谐音,“柳树”就是“留树”。

  这个柳树得名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人们认为,柳树有留住财物的含义,把柳树栽种在门前,有财物进门的吉祥寓意。有一句民谚说:“门前一棵柳,珍珠玛瑙往家走。”如果把柳树种屋后,“柳”的谐音就变成“溜”了,人们担心财物溜走,便把屋后栽柳视为禁忌。

  唐太宗命所有驿道种柳树以荫行旅

  桑树是益树,柳树有观赏价值,都深得人们喜爱。既然门前不宜栽桑,屋后不宜栽柳,人们便反其道而行之,在门前栽柳,屋后栽桑。在古代,门前栽柳曾风行一时,连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在屋前种了五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清代《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描写济南景色时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垂杨”是指“垂柳”,因柳树有“杨柳”的别名。

  称柳树为杨柳,古已有之,《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名句。后来,唐代传奇《开河记》又讲了一个柳树姓杨的故事。据说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时逢盛夏,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凿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大大提高了柳树的地位。

  柳树生长快,易繁殖,性喜湿地,生命力强,是理想的“四旁”(村旁、宅旁、水旁、道旁)绿化树种。据史料记载,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传旨天下:“驿道栽柳树以荫行旅”。从此,大唐国土的驿道柳树成荫。许多景区和园林都把柳树作为中心植物景观,如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种植大量柳树以体现“柳浪”主题,使建筑物与植物相得益彰;贵州花溪的“桃溪柳岸”,在溪边栽种桃柳,营造桃红柳绿的春天美景。

  不过,至今仍有很多人忌讳在家旁种植柳树。分析起来,原因有四:一是认为柳树是阴性植物,种在宅旁,容易积聚阴气,不利家庭运势;二是因为柳树在古代是妓女的象征,种植柳树有烟花柳巷之嫌,很多人视柳树为败运之物;三是因为柳树木质柔软,易于折断,儿童攀爬有危险;四是因为柳树的根部有较强的侵略性,人们担心柳树离房子较近会对房屋地基造成破坏。由此可见,人们忌讳在宅旁种柳,既有心理和文化内涵的原因,也考虑到实用性和栽植是否合理。其实,只要把柳树种在离住宅较远之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情感倾诉 www.wenzhangba.com)

  清明戴柳可避鬼邪

  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柳树栽培历史,柳树数量极大,其文化又丰富、独特。自古以来,柳树一直是文人墨客乐于采用的意象,与之有关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间,还形成了“折柳赠别”和清明插柳、戴柳的习俗。

  据说,“折柳赠别”之风流行于汉代。距汉代都城长安二十里的地方,渭河有条支流经过这里,是为“灞水”,其上有桥,是为“灞桥”。灞桥两岸,十里长堤,栽满柳树。汉文帝死后就葬在这里,因此他的陵墓被人称为“灞陵”。长安人每送客东行时,大多送到这里,并折柳枝赠给离别的人,以表惜别之情。这种风俗的形成有人认为也与“柳”和“留”谐音有关,有挽留之意。唐代都城也在长安,故李白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句。

  清明节插柳、戴柳的风俗,流传已久。关于这种风俗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第二种说法是与寒食节禁烟火有关。相传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曾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后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随同自己出亡的人。介子推不愿受封赏,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想通过放火烧山的办法逼他出来,他不肯出山,与其母一起抱着柳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非常愧悔,将二人葬在柳树下。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年的这一天都折柳插门,禁火寒食,故这一天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后来清明节也延续了插柳、戴柳的习俗。第三种说法是插柳、戴柳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作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称:“取柳枝着户,百鬼不入家”。柳木有“鬼怖木”之称,清明是祭祖节日,古人认为是百鬼出没之时,清明上坟既要祭拜祖先,又要防止鬼邪的侵扰,值此柳条发芽之际,便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鬼邪。

  院中栽杨有“鬼拍手”之烦

  民间种树禁忌除了“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外,还有“院里不栽鬼拍手”之说。所谓的“鬼拍手”,是指响叶杨,民间又叫“呱嗒手”。

  杨树和柳树在植物学上同属杨柳科,杨树为杨属,柳树为柳属。杨属中又分为五派:青杨派、白杨派、黑杨派、胡杨派、大叶杨派。响叶杨就是白杨派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东南、西南等地。

  高大直挺的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无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民间之所以忌在院中栽杨树,是因为刮风时杨树叶子“哗哗”响,干扰休息,令人心烦,也易为盗者遮音。另外,杨树的树根也和柳树一样有较强的侵略性,所以人们有所忌讳。

  其实,杨树是一种吉祥树。它生长迅速,是最早能形成遮阳作用的树,而且耐寒、抗旱、抗盐能力都很强。柳树有阴柔之美,杨树则有阳刚之美,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所说的:“杨枝硬而挺起者,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者,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所以古人称喜阳耐旱的树为“杨”,常用来比喻男子,称喜阴耐湿的树为“柳”,常用来比喻女子。

  杨树有两种吉祥含义,一是“阳”,代表阳气;二是“扬”,代表昂扬。《说文解字》对“杨”的解释是:“杨,木也,从木,昜声。”意思是“杨”字采用“木”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昜”是“阳”字繁体写法的本字,表示日照,表明杨树是在阳光照射下生气勃勃的树种。在古代,“杨”和“扬”是通假字,《广雅》云:“杨,扬也。”“杨”字与“扬”字读音相同,“杨树”就是“扬树”,表示树冠高扬的一类树。远远望去,杨树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这就是杨树得名为“杨”的另一种说法。

  中国有50多种杨树,其中青杨派树最多,分布地最广,其天然种的数量占我国杨树天然种总数的一半以上。杨树浑身都是宝,除可以做防护林和用材林外,也是“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人们喜爱它的阳刚之气和昂扬之势,以至于“河边栽柳,道边栽杨”成为我国随处可见的植物景观。

  杨树有两种吉祥含义,一是“阳”,代表阳气;二是“扬”,代表昂扬。《说文解字》对“杨”的解释是:“杨,木也,从木,昜声。”意思是“杨”字采用“木”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昜”是“阳”字繁体写法的本字,表示日照,表明杨树是在阳光照射下生气勃勃的树种。在古代,“杨”和“扬”是通假字,《广雅》云:“杨,扬也。”“杨”字与“扬”字读音相同,“杨树”就是“扬树”,表示树冠高扬的一类树。远远望去,杨树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这就是杨树得名为“杨”的另一种说法。

  中国有50多种杨树,其中青杨派树最多,分布地最广,其天然种的数量占我国杨树天然种总数的一半以上。杨树浑身都是宝,除可以做防护林和用材林外,也是“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人们喜爱它的阳刚之气和昂扬之势,以至于“河边栽柳,道边栽杨”成为我国随处可见的植物景观。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