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丽乡村清明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心情随笔 >

美丽乡村清明时

2022-03-11 11:23:57 作者:白发云 来源:白发云投稿 阅读:载入中…

美丽乡村清明时

  以前单靠种粮,土地贫脊,谷物歉收,效益低下,劳碌一年,仅可糊口,致富不得。就有小伙外出谋生,学得泥瓦匠手艺,过上了殷实日子。遂有众小子投奔,倾囊相授,手艺学成。或三五搭班,成群结队,或单枪匹马,招揽小工,初期时四乡八邻盖房垒舍挣些小钱,现在己远赴他乡承包工程能挣大钱,出了几个闻名乡里的致富典型。能工巧匠名闻大浴河两岸,勤劳朴实声震陕北延安洛川。

  赖改革开放之风,家乡土地遍栽果树,无一粒庄稼。节届清明,时值季春,地气上升,春雨沙沙,杏花梨花争相怒放,桃花苹果含苞待开,杨柳吐穗迎春,油菜顶端泛黄。红黄粉白斗妍,香气弥满空间,沁鼻醉人心田。处身其间,城市污染、工作疲劳、生活烦心一下子消失殆尽,头脑一片澄明之色。漫步田间小径,欣赏眼前之景,想起有似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感觉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精神文明之花四季盛开,文化熏陶之果落地生根。清明时节,在外工作的人纷纷回乡,平时安静的小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汽车摩托交相奔驰,子女媳妇携手回家,兄弟姐妹相聚老屋,达官贵人交谈时政,平民百姓共话农耕,年迈双亲喜笑颜开。灶屋案板之上,巧手大嫂早已和好面团,擀簿切细。灶中柴火,呼呼作响,苹果树枝,燃烧正旺,果香满院。锅中水沸,大嫂动作,干净利落,面条下锅。笊篱捞起,摊凉案桌,油热铁锅,搅匀拌过。新鲜鸡蛋,刚取鸡窝,水煮皮剥,一碗两个。家中长者,温水净手,庄重执筷,挑面入碗,浇以红油辣子,撒以蒜苗哨子。碗中长的面圆的蛋红的辣子青的蒜(苗),极其诱人。取黑漆长形竹篮一个,底铺方形红袱,置碗其中,搁筷碗上,纸钱供品夹其间,红袱四角提起绑好。家中晚辈男丁,不论大小,由序长者率领,提篮端酒,扛锨执帚,前往坟地。女人是不能去的,不过近年己有所改变,不再忌讳。到了坟地,孝子贤孙跪地,序长者取面碗置墓前,摆好供品,燃纸烧钱,浇酒三杯于地。一声号令,孝子贤孙嗑头者三,状极虔诚。然后铲土修坟,清理杂草,压纸墓上,四周打扫,留供品而还。有莽汉者,坐于坟前,端碗执筷,面条鸡蛋,一扫而光,瓶中白酒,仰脖净尽。家中无人而在外工作者,供以干吃面,敬以葡萄酒,鞠躬者三,然后驾车勿勿而去,其先祖也算开了一回洋荤。

  人生有四大乐事:一有贤德妻房,二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能借清明时节回乡祭祖,探望双亲,父子畅叙,兄弟交流,妯娌拉手,同伴相见,朋友吃饭,也算一件幸事。亲情乡情便在其中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乡愁也在其时凝结、熔化、升华!

  有了家乡,便有了乡情;有了乡情,便有了乡愁。留住乡愁,便留住了根。

  又盼来年清明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美丽乡村清明时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