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2019-04-10 18:07:56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今天上午参加了术科教研活动(术科是指音体美自然学科)——音乐专场,两位年轻的音乐教师大家提供了研讨课例。

  第一节是《在欢乐节日里》,一首印尼民歌老师介绍了印尼,期间边讲边做出各种代表性动作,很有情境感。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很是连贯。从节奏到识谱,从试唱到表演学生们都相当投入,老师更是激情澎湃。最后在一段印尼文化片中,带给孩子们遥远国度憧憬……

  第二节是音乐欣赏课《牧童短笛》。老师从“周杰伦的中国风”开始导入,让孩子感触到中国风味道,然后了解中国古代的乐理宫商角徵羽。对于《牧童短笛》欣赏,老师通过让孩子想象情境勇敢表达,也让孩子通过中国话的PPT来欣赏,还有就是老师也现场弹奏,朗朗隔空表演……一次次让孩子们对这首名曲有了切身感受。期间,老师出示了作者贺绿汀先生简历,了解这位上海音乐学院标志性人物生平。最后,教学在贺渌汀先生创作的《游击队之歌》中结束

  这两节课有这样几个特别之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师生之间互动舒服和自然的。教学中也有队列变化,还有座位调整,更有舞蹈的表演,整个过程中没有听到任何老师指令性的话语,都是如此亲切,学生也是如此自然的做该做的事情。教师言语柔和的、真诚的,不会对孩子造成恐惧。学生课堂上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素养动静自如井然有序。我坐在教室的后方,看不到孩子们的听课时表情,但通过那一个个挺直的腰板就可以感受孩子们的认真说实话,在学校楼梯走廊运动场,我见到洵阳小学的孩子们是颇具动的欲望的,身上有一种活力,总以为课堂上也会令老师头疼没成想,课堂中孩子们会有这样的表现。老师越是用柔和的方式引导儿童,儿童就会自我建立成长意识

  二是教师是处在将自己完全打开的状态。评课的时候,有位老师开玩笑地说音乐教师善于表现。说得不错,这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为孩子们表演了舞蹈,带着孩子们在音乐中徜徉,两位老师都好像并没有长大的大姐姐。从她们的设计中,可以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选择材料是有时代气息的,没有墨守陈规,将众多资源引入到了课堂中。比如第一位老师课上为大家表扬印尼舞蹈,课后还为听课的老师们高歌一曲;第二位老师表演了舞蹈《青花瓷》,为孩子们现场弹奏了《牧童短笛》。老师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调动孩子们的参与度,课堂呈现了蓬勃的教育生态

  三是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不管是舞蹈还是视频资料,教师们都在努力为孩子创设情境,努力让孩子们进入其中。舞蹈的时候,分工合作集体表演,如同进行一次晚会演唱的时候,孩子们穿着自己设计的印尼裙带载歌载舞此情此景看到教育的美好。为了让孩子们可以讲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老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舒服的姿势来坐——你就看到,有的孩子成了“思想者”,有的孩子背靠背,有的孩子“卧倒”,有的孩子干脆躺在了地上……处在怎样的情境中,就会有怎样的思维。课堂需要一种场,一种利于投入,利于思考,利于表达的场,生命才会真正成长。

  四是跨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必然趋势。两节课中音乐教师对孩子的培养已经完全超越单纯的音乐范畴,让孩子创作情境剧,让孩子们了解文史资料,让孩子感受异域文化,让孩子练习舞蹈,让孩子练习口头表达……你会看到一节课里面学科的界限已经呈现淡化的趋向。在保持音乐欣赏和乐理认知前提下,以丰富体验来感受表现歌曲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达成。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唱与表演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成长的需求。在知识信息爆炸年代,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有更为广泛的联结。今天的课堂需要为孩子的持续学习提供保障

  在洵阳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新基础教育的课堂追求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注意教学行为反思重建。这是基于对生命尊重的课堂,也是对生命负责的课堂。能够产生达到今天的课堂样貌,洵小走过了十多年的实验历程

  忽然很是感动,感动于一朵花的背后蕴含着的太多守梦人的浇灌。是啊,对教育的追索,需要落脚在课堂里,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精彩未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